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口分布學案【預習新知】(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的特點: 很不均勻 。2.世界人口分布(1)從全球來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 北半球 ,尤其在 北緯20°~60° 地帶。(2)從海拔來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以下的低平地區。(3)從距海洋遠近來看:近60%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200 km以內的 沿海 地區。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 東亞 、南亞、歐洲西部和 北美東部 。(二)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氣候:過于寒冷、干旱的地區和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因氣候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較為適宜的中、低緯度地區。(2)地形: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3)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優勢,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人口較密集。2.人文因素(1)社會生產方式:農業社會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業發達地區,工業社會人口向城鎮聚集,在工業發達地區,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帶。(2)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口稠密。(3)歷史因素:歷史較悠久的地區人口較稠密,如東亞、南亞的人口稠密區。(4)其他因素:政治、軍事、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響。,1.判斷正誤。(1)我國西北內陸地區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2)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逐步減弱。(√)2.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 )A.經濟發達 B.開發歷史早C.氣候條件優越 D.資源豐富答案 B解析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開發歷史早,人口稠密。3.在熱帶,平原地區人口稀少,高原地區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在熱帶,平原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熱帶雨林廣布;高原地區,氣候相對涼爽,降水適中。【鞏固訓練】1.讀巴西人口分布圖,“人口很少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氣候濕熱 B.土地沙化 C.酸雨嚴重 D.雨林破壞下圖為世界兩個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其中甲大洲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乙大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所包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影響乙大洲人口稠密區的因素有( )A.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商業貿易活動頻繁B.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貿易區,殖民者到達最早C.人類居住歷史悠久,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優越D.海拔相對較高,氣候溫和宜人,工資水平高【小題2】在甲大洲全年炎熱干燥區,人口多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山地的原因是( )A.生活環境適宜 B.獲得更多能源C.開發礦產資源 D.進行氣象觀測下圖示意世界人口分布比例隨某影響因素的變化統計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據圖推測,圖示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水資源 D.土壤【小題2】東非高原上1000—2000米處人口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勢較高,便于安全防御B.開發歷史悠久,物產豐富C.氣候涼爽,利于排水D.交通便利,方便物資運輸【小題3】下列有關世界人口分布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世界人口與陸地的比重匹配度大致均衡B.世界人口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趨向性C.城鎮和鄉村人口比例均持續上升D.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高緯度地區下圖是我國基于密度分級的人口—面積比重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顯示( )A.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為人口密度高值區B.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區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區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小題2】圖中K處最可能位于( )A.長江三角洲 B.黃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東北平原日本總務省 2022 年公布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 , 日本現總人口約為 1.23 億人 , 同比減少近 62 萬人 , 連續 13 年負增長。同時 , 東京 26 年來首次出現人口數量下滑。過去一年間 , 日本出生人數降至創新低的約 81 萬人 , 而死亡人數則升至創新高的約 144 萬人。此外 , 日本 65 歲以上人群占比增至 29%, 刷新了 1994 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日本主要城市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 B.青年外出求學C.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D.日本多地震、海嘯【小題2】與十年前相比,現在日本增加生育率的最大困難是( )A.全球變暖,日本國土面積減小B.經濟蕭條,社會保障福利減少C.產業轉型期,人口增長模式改變D.社會治安差,幼兒看護成本高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緯70°至南緯50°地區。下圖顯示為緯度每隔10°范圍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結合圖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緯度范圍是( )A.10°S~20°S B.20°N~30°NC.30°N~ 40°N D.40°N ~50°N【小題2】南緯40°~50°范圍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為( )A.氣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陸地面積小 D.干旱區面積大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小題1】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規律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東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東南人口密度總體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小題2】蘇北地區農業比重較大,圖中M地雖地處沿海地區,但人口密度相對較低,推測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B.產業轉移導致環境污染相當嚴重C.降水較少,河流少,水資源缺乏D.多鹽堿地、沼澤,農業發展不利讀“北半球不同緯度人口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北半球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中低緯度地區 B.中高緯度地區C.北寒帶地區 D.高海拔地區【小題2】與北半球相比,南半球人口數量較少,主要因為南半球( )A.熱帶地區范圍大 B.海洋面積廣闊C.經濟發展水平高 D.氣候復雜多樣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的山間盆地稱為“壩子”,這里地勢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圖為“云貴高原某鄉村空間結構示意圖”,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是(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小題2】該鄉村空間結構利于( )A.集約節約用地 B.規避地質災害C.縮小城鄉差距 D.縮短道路里程下圖為亞洲、歐洲、非洲和北美洲四個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折線①—④對應的大洲分別是( )A.歐洲、非洲、亞洲、北美洲B.非洲、北美洲、亞洲、歐洲C.亞洲、北美洲、歐洲、非洲D.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小題2】歐洲與非洲最大人口密度的分布高度差異顯著,造成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水源 C.礦產 D.交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