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八九年級古詩詞鑒賞匯總(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八九年級古詩詞鑒賞匯總(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古詩詞賞析
《行路難》
1、煉字“停”“投”“拔”“顧”四個動詞
“?!薄巴丁薄鞍巍薄邦櫋彼膫€連續的動作,形象地反映了詩人感情的變化,表現出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與“金”“清”“玉”“珍”形成強烈的反差以樂景寫哀情,用盛宴襯托詩人內心的矛盾痛苦,強化了哀的程度。
2、賞析“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運用象征,用“欲渡黃河”“將登太行”象征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寫出了仕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與惆悵和迷惘。
3、賞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運用典故;借姜尚垂釣碧溪、伊尹夢日邊的典故,表達詩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明主賞識、施展才能抱負的強烈愿望。
4、賞析“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節奏短促、跳躍,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詩人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傳達出詩人面對世事多艱,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
5、賞析最后一聯
運用典故,借用南朝宗愨的“來長風破萬里浪”來形容自己的抱負,展現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和身處逆境扔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6、煉字“破”和“掛”
“破”“掛”兩個動詞富有動感,充滿氣勢.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追求。
7、本文主旨
本詩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但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感,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雖情感大起大落,但基調豪放樂觀,充滿昂揚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對前途充滿樂觀的氣概。
8、文學常識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世稱“詩仙”,浪漫主義詩人,“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處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賞析。
“凄涼地”和“棄置身”暗含詩人長期被貶謫的無限的辛酸和悲涼。
2.“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的賞析。
這兩句使用了對偶和兩個典故。前一句引用向秀“聞笛賦”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舊友
的懷念之情;后一句引用王質“爛柯人”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久,也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3.請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進行簡要賞析。
運用比喻和對比的修辭手法,以“沉舟”“病樹”自比,并與“千帆”“萬木”形成對比,暗含自己身世凄苦,卻依然充滿昂揚斗志,表達了詩人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蘊含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
4.“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賞析。
尾聯直抒胸臆,點明酬客之意,回應首聯,扣住詩題,既有對友人的感謝之情,也表達了共勉之意。
“長精神”三字,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5.主旨
詩人借詩答謝友人,表現了詩人面對仕宦升沉和世事變遷時樂觀豁達、進取向上、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
文學常識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被稱“詩豪”,酬:以詩相答。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賞析。
以問句開篇,把詞人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寫了出來,也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
2.“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賞析。
煉字: “欲”“恐”兩字是既想要又恐懼的意思,表現了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表達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清影”:清冷的影子,營造了孤獨凄清的氛圍,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苦悶。
4.“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轉”“低”“無眠”運用極妙,請賞析。
煉字:“轉”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無眠”準確地表現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圓而難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詞人憂傷之情。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明月的陰晴圓缺,表明人生不會完美無憾,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詞人的曠達胸襟。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賞析。
此句表達了詞人對天下離人的美好祝愿和樂觀曠達的胸襟。
7.主旨
全詞充滿形象的描繪和浪漫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播寫、議論和抒情,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8.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
《無題》
1.賞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A煉字:連用兩個“難”字,突出強調了“別亦難”,第一個難”指相見困難,第二個“難”指離別時及離別后二人心境的痛苦難堪,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深沉和纏綿.
B表現手法:第二句情景交融,以春風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愛情的艱難,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
2.分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和藝術特色。
運用對偶、比喻、雙關的修辭手法,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無私奉獻、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主旨:本詩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寓意、借景言情。主要表現了與戀人離別時的憂傷和痛苦,抒發了詩人纏綿執著的相思之情,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愿望的追求。
文學常識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唐代詩人,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九年級(下)古詩詞賞析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文正公集》傳世。
煉字“異”
“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為下文寫西北邊境肅殺、凄涼的秋景做鋪墊。
賞析“衡陽雁去無留意”
用典,用“衡陽回雁峰”的典故,寫出塞下天氣極其寒冷.
擬人,賦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陽飛去,沒有絲毫留戀,襯托邊塞的荒涼和將士們戍邊條件的艱苦。
“長煙落日孤城閉”進行賞析
“長煙落日”與“孤城”寫出塞外的荒涼與寂寥,“閉”字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為下文抒情作鋪墊。
結合詩句賞析“濁酒一杯家萬里”一句中“一杯”和“萬里”的妙處。
運用對比,“一杯”和“萬里”數字之間的相差極大,飲下一杯濁酒,思念著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表達了作者思親念鄉的強烈情感。
賞析“燕然未勒歸無計”
借用“勒石燕然”的典故,從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達了詞人既渴望殺敵報國又思親念鄉的復雜感情
賞析“羌管悠悠霜滿地”
夜寒霜濃,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氣氛,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秋霜和羌管從視聽兩方面加重了征人們的鄉思。
賞析“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運用互文,悲愴含蓄地表達出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還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主旨】本詞上片寫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發邊關將士的愁情。詞人將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結合,表現了戍邊將士塞外生活的艱辛和憂國思鄉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同樣是寫塞外風光,這首詞與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描寫的塞外風光有何不同 試簡要分析。
《使至塞上》:雄奇壯觀,奇特壯美,氣勢雄渾;《漁家傲·秋思》.蒼涼悲壯蕭索凄涼。
結合全詞對情景結合進行具體分析。
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筆?!昂怅栄恪薄斑吢暋薄敖瞧稹薄扒п帧薄肮鲁恰钡染哂刑卣餍缘氖挛?渲染了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叭瞬幻隆比旨扔邪装l“將軍”,又有落淚“征夫”,再加上“羌管悠悠”之聞,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江城子》
1.煉字:“狂”
狂”字,貫穿全篇,統領全詞,奠定了全詞縱情、豪邁的感情基調。
2.煉字:“卷”字為“席卷”,“卷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3.賞析“親射虎,看孫郎”
用典:借用“孫權射虎”的典故,詞人以孫權自比,表現自己打獵時的英勇形象,表達了詞人壯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4.賞析“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用典?!俺止澰浦?何日遣馮唐”化用“馮唐出使”的典故,詞人以魏尚自喻,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新重用自己含蓄地表現了詞人企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5.請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進行簡要賞析。
A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將雕弓拉開的形態比作月亮,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B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天狼”即“天狼星”,這里用以代指侵擾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射天狼”抒發了詞人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5.本詞從哪些方面寫出了詞人的“狂” 請簡要概括。
A狂行,“牽黃”“擎蒼"。 B狂貌,“錦帽貂裘”。C狂態,“酒酣胸膽尚開張”。D狂語,自比孫權 。E狂志,“西北望,射天狼”
6.主旨
本詞通過密州出獵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突出詞人的豪放英勇,并且借歷史典故委婉地表達出詞人期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為國效力的堅定決心和愛國情懷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賞析。
“醉里”點明酒醉之中,“挑燈看劍”是動作和神態,表現了詞人仍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2.賞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對偶和用典,描寫了將士們分享酒食的歡樂以及軍中奏起戰斗樂曲的場面,突出表現了雄壯的軍容和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
3.賞析“沙場秋點兵”。
本句話展現了將軍豪情滿懷、臨敵出征的形象,渲染出濃烈的戰爭氣氛。“秋”字既點明了季節,也為將士們出征增添了肅殺之氣。
4.請用散文語言描寫“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所展現的畫面。
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軍馬像那傳說中的的盧一樣跑得如風似電。萬箭齊發,拉弓射出的箭猶如霹靂一般勢不可當,所向披靡。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落,狼狽潰退。
5.試分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表達效果
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將“弓弦巨響”比作“霹靂”,描繪了激烈的戰斗場面,從側面刻畫了一個殺敵報國、沖鋒陷陣的英雄形象。
6.詞末有“可憐白發生”一句。聯系整首詞,說說詞人為什么發出這樣的感慨
一方面表明前面所敘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另一方面表達自己兩鬢染霜卻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
7.“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請體味這首詞的“壯”是怎樣體現的。(可加語言風格)
(1)“壯”在場面:“壯”在軍營生活的雄豪壯美:分食牛肉,奏悲涼蒼勁之曲,沙場秋點兵的壯大場景。
“壯”在本領:騎飛快奔馳的“的盧”馬,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風馳電掣,勇猛雄健。
“壯”在志向:率師北伐,統一南北,為朝廷立功,成就英名。
8.“可憐白發生”一句與標題中的“壯詞”是否矛盾?
不矛盾,這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郁和憤慨。
9. 本詞主旨。
本詞虛實結合,追憶了夢境中雄壯豪邁的軍旅生活,描述了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抒發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之情。
文學常識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滿江紅》
煉字“又”“拭”
“又”字體現出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拭”字,生動傳神地寫出秋色明凈、秀麗。
2.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展現的畫面
示例: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凈。
3.賞析“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1)化用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表達了詞人初離家庭時興奮又愁苦的矛盾心情。
(2)樂景寫哀情,明凈、秀麗的景色反襯青春蹉跎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國難心愁.
4.對“四面歌殘終破楚”一句作簡要賞析。
用典,運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國破,寫出國家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困境,也喻指自己沖破家庭的束縛,表達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及自己沖破牢籠的喜悅之情。
5.對“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最后兩句既道出了命運的不公,也表現了詞人與天命抗爭、與傳統決裂的勇氣和決心。
6.請賞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一句。
①、“身”與“心”“列”與“烈”四字諧音,意義顯著變化,表達詞人決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國濟世的志向。
②三字短句節奏明快,格調高昂,通過身與心的對比與反襯,寫出了詞人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表現出“鑒湖女俠”的“競雄”精神。
7.賞析“青衫濕”。
“青衫濕”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寄寓頗深。詞人淚濕衣裳,表達了知音難遇的情懷,及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
主旨:
本詞反映了詞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匡國濟世的雄心壯志,表現了詞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9.文學常識
秋瑾,字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中國民主革命烈士。
《十五從軍征》
1、賞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十五”和“八十”形成鮮明對比,極言主人公從軍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2、煉字“始”
煉字:一個“始”字,巧妙地傳達出主人公多年來思念家鄉,盼望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涼悲傷的感彩。
3、請賞析“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句。
運用遠景描寫,寫出了庭院因無人打掃而凄涼破敗的景象,選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冢來暗示老兵親友的離世,從側面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
4、賞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br/>運用白描手法,選取近景, 描繪了一幅人亡園荒的凄涼景象,從側面表現征人從軍時間之久,一切已物是人非,揭露了兵役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5、描繪老兵回家后看見的場景
老兵步履蹣跚地走到家門前,看見兔子從狗洞里進出,野雞在屋梁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真是一片荒涼的景象啊!
6、賞析“舂谷持作飯......不知飴阿誰”
以哀景寫哀情,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狀況,表現了主人公極度的孤獨悲傷之情,也將哀情推向極致。
7.請賞析“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運用動作描寫,刻畫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抒發老兵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
8、賞析老兵形象
描繪了一個久戰沙場、不得歸家,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孤苦無依、內心哀傷的老兵形象。
①久戰沙場,不得歸家:“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寫出老兵一去數十年,有家歸不得。
②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歸途中逢鄉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墳累累,到家所見是兔子、野雞;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臺上也長出了“旅葵”,處處荒涼破敗。
③孤苦無依、內心哀傷:春谷作飯,采葵作羹,卻不知遞誰,出門東望,潸然淚下,心中的悲哀訴說不盡。
主旨
以白描手法描述了一個應征多年的老兵的回鄉見聞,運用動作語言描繪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慘遭遇,反映不合理兵役制度給百姓帶來的苦難,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戰爭的厭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極寫邊塞的風猛雪早。
煉字:“卷”和“折”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北風之猛。
“ 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
“飛”字勾勒出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畫面。
2.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賞析
修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風喻冬風,以梨花喻雪花,既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現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還表現出了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
煉字:“忽如”表明雪來得突兀,來得意外,也表明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的驚喜之情。
3.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正面描寫天氣寒冷,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戰爭的艱苦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同時為送行場面渲染了悲涼氣氛。
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運用互文,從軍旅生活方面,既表現了邊塞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側面烘托天氣的寒冷。
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內容: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從正面描寫天氣寒冷。
“愁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愁”“慘”二字,寫出了詩人為友人的長途跋涉產生的擔憂之情。為下面的送別營造出一個奇異壯闊、廣袤遼遠的背景。
修辭: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通過視覺,俯仰結合,表現雪中奇寒,勾勒出奇異壯闊、廣袤遼遠的沙漠雪景,寫出詩人的離愁別緒,也說明前途充滿艱險。
6.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連舉三種樂器,用西域特色的樂器渲染出送別時隆重但蒼涼悲壯的氛圍。
7.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賞析
運用對比手法,從視覺角度寫紅旗與飛雪,動靜結合,紅白相襯,色彩鮮明。同時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僅寫出邊塞的奇景,而且用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的畫面,象征邊塞將士不屈的斗志,抒發了詩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煉字:“掣”字真實地表現了紅旗被凍住,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
8.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畫面描繪。
示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里,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
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寫作手法:運用留白手法,含蓄委婉,引發讀者無盡的思考和想象;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關切和擔憂以及朋友離去后的無限惆悵之情。
煉字:“空”字寫出了邊塞空曠蒼涼之景,表明處境惡劣,人跡罕至。表現了詩人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的心情。
10.主旨。
本詩以西北邊塞的奇寒雪景為背景,以詠雪為主線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擔憂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文學常識
岑參,唐代詩人,邊塞詩代表,與高適并稱“高岑”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學家。
1. “何處望神州”在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 請簡要分析。
以問句開頭,引發懷古之思;奠定全詞悲壯深沉的感情基調。
2. 賞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
“悠悠”一語雙關,既指時間漫長久遠,又指詞人的思緒無窮無盡。
3.賞析“不盡長江滾滾流”。
借用杜甫《登高》中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將詞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長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廷興起和衰亡的漫長歷史。
4.賞析下闋。
下闋采用設問和用典的修辭手法,借對青年孫權年少有為、有雄才大略、不懼強敵的盛贊,諷刺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祿無能、怯懦茍安,委婉地暗示了對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
《過零丁洋》
1、首聯描寫環境,寫了個人與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自己20歲時,由科舉走上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抗元。暗示自己久經磨難,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
2、賞析“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r/>運用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用“風飄絮”來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無可挽回的敗局),用“雨打萍”來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寫出了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
3、請從修辭的手法賞析“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運用雙關、對偶的修辭手法,巧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險惡、境況??嗟奶幘?,表達了詩人視死如歸、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之情。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分析其所蘊含的感情。
以議論表達方式直抒胸臆,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表明自己為國捐軀、舍生取義的意志和決心,充分體現了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
主旨
通過追憶抗元艱辛經歷表達自己忠貞為國、視死如歸的決心以及崇高民族氣節。
《山坡羊·潼關懷古》
1.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擬人手法,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再由潼關的險要地勢想到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及曾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
2.煉字
“聚”,擬人,化靜為動,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從而寫出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中的雄偉氣勢
“怒”字將黃河人格化,寫出了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3.曲中“躊躇”一詞用得好,請分析其妙處。
“躊躇”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此時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及對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
4.“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表現了怎樣的主題息想
議論,直接抒情,揭示了封建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統治階級殘暴貪欲的痛恨和對勞動人民所受苦難的同情。
5、張養浩,字希孟,號云莊,元代文學家、詩人、曲家、政治家。
八年級(上)古詩詞賞析
《黃鶴樓》
1.賞析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首聯扣題,以神話傳說起筆,寫出了黃鶴樓的歷史悠久和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煉字:“空”字表達了詩人對鶴去樓空的無限感慨。
2.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
煉字:“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時空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開闊感。
3.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煉字:“歷歷”“萋萋”兩個疊詞寫出了樹木分明、草木茂盛的樣子,聲調鏗鏘,音韻清朗,富有音樂美。
畫面:漢陽一帶的樹木歷歷在目,鸚鵡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景。
4.請從景與情的關系角度賞析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br/>尾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長江的浩浩煙波,形象地代表了詩人無邊的鄉愁,越來越深的暮色,也不斷強化著詩人揮之不去的思鄉之情。(設問)
5.主旨:本詩描寫了詩人登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吊古懷鄉之情。
《使之塞上》
1、文學常識: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為“王孟”。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對首聯進行賞析
首聯點題,交代地點及事由。詩人輕車簡從,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經過遼遠的邊塞地區.烘托人孤寂的心境。
3、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頷聯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寫自己好像“征篷”一樣隨風飄轉出關塞,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心感受。
“征”“歸”、“出”“入”對比強烈,凄涼中含悲壯。
4、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頸聯(重點)
“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直”字表現出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肮隆薄爸薄倍謱懗鼍拔锖唵渭儍??!按蟆弊直憩F了大漠無邊無際,“長”表現黃河渺無盡頭;圓字寫出了落日之低之大,落日孤于地平線之上,給人以親切感和蒼茫感,描繪了雄渾遼闊、奇特壯麗的塞外風光。
5、描繪頸聯所展現的畫面
蒼涼雄渾的大漠之上,一縷孤零零的烽煙像根柱子,筆直地伸向天空。彎彎曲曲的黃河似一條金帶,平躺在大漠遠方。一輪渾圓的紅日,正靜靜地懸掛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6、賞析尾聯
用典:運用典故“燕然勒功”,“燕然”不是實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線,暗示前方戰事取得了勝利。
7、文章主旨
本詩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出朝廷而產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豁達的情懷。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現實主義詩人,倡導“新樂府運動”。
1,賞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首聯點題,交代游蹤。從大處落筆,描繪了詩人從孤山寺北出發,到賈公亭以西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畫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2.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A修辭:對偶。寫出了初春早鶯、新燕充滿生氣的情態,描繪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B:煉字:“爭”和“啄”兩個動詞前后呼應,傳神地描繪出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揚景圖,生動展現了初春的生機勃勃,表現了詩人對初春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描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畫面
幾只早來的黃鶯爭著飛往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為筑巢叼著春泥。
4.賞析“亂”和“淺”
“亂”字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景象;“淺”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初春小草剛剛抽出嫩芽的情態,突出春草生機盎然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喜愛之情。
5.賞析“漸欲”“才能”
“漸欲”“才能”寫出花草欣欣向榮的趨勢,突出早春景物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喜愛之情
6、賞析“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余興未闌,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運用對比的手法,直抒胸臆 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7、詩歌中哪些景物體現了早春的特點
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柳。
8、主旨:本詩緊扣“早春”著筆,寓情于景,(最后一聯直抒胸臆),描寫了西湖早春明媚的風光,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飲酒》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詩人,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鼻祖”。
1,賞析“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修辭: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揭開了雖身處“人境”卻“無車馬喧”的謎底,表明因為自己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就自然會偏僻安靜。
2,煉字“悠”“見”
“悠然”寫出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見”字寫出了采菊時無意間偶見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自由與愜意。此二字用的極妙,說明了詩人的所見所感并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3,賞析“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借景抒情,動靜結合。借飛鳥自喻,表達出詩人棄官歸隱后的自在心境。
4,描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畫面。
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
5,煉字“真意”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以哲理句結尾,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陶醉自然、物我兩忘的境界。
6,文章主旨
融情于景,描寫了物我合一的場景,表現了詩人歸隱田園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超脫世俗的高雅追求。
《春望》
1、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為“李杜”。他被稱為”詩圣”,其詩歷來享有“詩史”之稱。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一句有何妙處 請簡要賞析。
例一:融情于景,表現了淪陷后的國都殘破不堪、亂草叢生的景象,與昔日的繁華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戰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或答“表現出國都戰亂之后的荒涼蕭條”)。奠定了全詩的基調。
例二:“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吧睢弊謱懗霾菽久?,體現戰亂后長安城亂草遍地,借以襯托人煙稀少,渲染了一種悲涼氣氛。
3、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融情于景,選取春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運用擬人和對偶的修辭,詩人移情于物,見花開而落淚,聞鳥鳴而驚心,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
4、請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進行簡要賞析。
運用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連三月”三個字,寫出了戰亂時間之長;“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強烈的思念之情。
5、詩人時年四十多歲,卻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原因是什么
“白發”為愁所致,“搔”是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安粍亵ⅰ笨鋸垖懗龀罹w之深,詩人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
6、主旨:本詩通過寫詩人困居長安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門太守行》
李賀,字長吉,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鬼”。雁門太守行是樂府曲名,多寫邊塞征戰之事。
1.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賞析。
修辭: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借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暗示形勢危急,為下文描寫戰爭慘烈做鋪墊。
煉字:“壓”“摧”兩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襯托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畫面描繪
敵軍如黑云壓城,一縷陽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
3.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賞析。
“角聲滿天”勾畫戰爭規模,“燕脂”“夜紫”的色彩變化襯托出戰地悲壯場面,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做鋪墊。
4.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畫面描繪。
時值深秋,號角聲嗚嗚咽咽響起來,充斥整個天空,鏖戰從白天持續到夜晚,晚霞映照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邊塞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紅色。
5.“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直抒胸臆,用典,用燕昭王黃金臺上延攬天下之士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表達了詩人忘身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6.主旨:本詩以凝練的詞語描繪出悲壯的戰爭場面,把戰斗的氣氛渲染得凝重而慘烈,突出了將士們高昂士氣和愛國熱情,表達了將士們誓死報國的決心和愛國情懷。
《赤壁》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文學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1、賞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借物起興。以古戰場上的遺物慨嘆前朝英雄人物和戰事結果,暗寓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為后兩句的論史抒懷做鋪墊。
2、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妙處
A化用典故,詩句以大喬和小喬的命運來象征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形象生動,給詩歌增添了無限情致,別出心裁。
B詩人未從正面去評論戰爭勝敗的原因而是把勝利歸結為偶然的東風,借題發揮,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慨嘆。
3、主旨:
這首詠史詩借一件古物起興,引出對歷史的感慨,以兩個女子的命運象征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含蓄地表現出詩人“英雄無英雄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漁家傲》
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2.“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的煉字賞析。
(1)“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
(2)“舞”字煉字賞析
“舞”是“飛舞”,運用擬人的修辭,“轉”“舞”二字化靜為動,變平凡為神奇,既生動地描繪了繁星的閃爍流逝,也傳神地寫出了詞人魂魄的昂揚飛動及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
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所展現的畫面。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團團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濤,又和拂曉的云霧連在一起,越發顯得迷蒙。透過云霧遠遠望去,銀河流轉,河中似乎漂浮著許多船,風帆舞動,隨云濤起伏。
4.“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賞析。
A“嗟”傳達出對日暮途遠的嘆息,“路長日暮”反映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謾”流露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B“學詩謾有驚人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空有才華、但畢竟是個弱女子,難有作為;二是正值戰亂年代,國難當頭,詩詞文章無用。
這兩句把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痛苦經歷,以及空有才華卻遭逢不幸表現得淋漓盡致。
5.“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賞析。
用典,借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以喻騰飛之志。詞人以記夢的特殊方式,抒發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向往追求。
6.主旨:本詞通過記夢,展示了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了詞人內心的苦悶,也表現了詞人不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詞想象豐富,意境壯闊,帶有氣魄雄壯的豪放詞風,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浣溪沙》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婉約詞代表。擅小令,與歐陽修并稱“晏歐”
1、煉字“新”“舊”“幾時回”
“新”“舊”對比,表達了美景依舊而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與惆悵,暗含但愿美好事物重現的情懷。幾時回”三字折射出一種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難返的無奈。
2、“一曲新詞酒一杯”到“去年天氣舊亭臺,詞人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詞人懷著喜悅、輕松的心情,填詞飲酒,不期而然地觸發了對“去年”所經歷的類似情景的追憶,于是產生了一種歲月流逝、時光不再的感慨。
3、賞析上闋內容
借景抒情,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以及對年華將逝的傷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現的情懷。
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簡要賞析
示例一:從意象角度賞析,“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表達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抒發了詞人傷春惜時的感情。
示例二:從修辭角度賞析,如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把詞人對時光流逝與物是人非的感慨融于詞中,“無可奈何”對“似曾相識”,“花”對“燕”,“落去”對“歸來”,對仗工整,音調和諧,具有音樂美。
示例三:從情感方面賞析。既流露了對繁華易盡的“無可奈何”,也傳達出看到舊識重來的欣喜,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
示例四:從哲理方面賞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誰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現的哲理。
5.煉字“獨”“徘徊”
“獨”字道出了詞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徘徊”是動作描寫,反映了詞人的心緒不寧,將詞人對春天、年華和美景的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主旨:
描寫了詞人聽曲飲酒的閑適生活和對暮春殘景的嘆惋,抒發了對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惆悵情緒。
八年級(下)古詩詞賞析
《關雎》
1,開頭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寫起有何作用?
運用“起興”的手法,以水鳥和鳴起興,渲染了和諧悠揚的氣氛,引出小伙子對美麗賢淑的善良姑娘的愛慕之情。
2,賞析“參差”“窈窕”“輾轉”等字
運用了雙聲詞(如“參差”)、疊韻詞(如“窈窕”),輾轉是雙聲又是疊韻,增強了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景物描寫、人物刻畫的生動性,體現了韻律美。
3,請任選角度,賞析“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妙處。
A: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伙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B:“悠”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兩個“悠”字,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深刻地表現了出來?!拜氜D”既是雙聲,又是疊韻,體現了韻律美。
4,本詩起句運用“興”的手法托物寄意。請從學過的其他詩文中選取一例,并加以簡析。
示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蘆葦、霜露起興,引出下文寫主人公追尋伊人而不得。
5.本詩主旨
本詩寫一個小伙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過程,把青年男子的愛慕之情、相思之黃苦,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悅,以及對美好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
《蒹葭》
1.每章開頭描寫蒹葭的作用。
以“蒹葭”起興,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圖,既點明了地點和景物,又點明了時節,渲染了蕭索凄迷的氛圍,為人物活動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所思不見的悵惘心情
2.分析這首詩的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
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使詩歌具有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美感,深化詩歌意境,進一步寫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悵惘之情。
3. 請分析這首詩的情感。
(1)蒼蒼”“萋萋”“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2)“為霜”“未晞”“未已”的變化,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執著。
(3)“方”“湄”“涘”從上游到下游,從此岸再到彼岸,地點的變化,寫出了主人公不畏險阻地一再追尋、幾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蹤跡飄忽不定,難以尋覓。
4.詩中反復吟詠“道阻且躋”“道阻且右”“道阻且長”有什么什么作用
反復吟詠,渲染道路的遙遠 艱險與曲折。側面烘托對意中人執著不變的追尋,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5.詩歌主旨
本詩含蓄委婉地抒發了對“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無限情意,塑造了一個不懈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表現了古代人民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
《送少府之任蜀州》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首聯中的“輔”或“望”字。
示例一:“輔”字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著長安的景象,點出送別點氣勢雄偉,使詩歌意境開闊。
示例二:“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及對朋友今后生活的關心。
2、賞析“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借以減輕友人的悲涼和孤苦之感。惜別之中顯現出詩人曠達的胸襟。
3、為什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對仗工整自然
(2)夸張手法,寫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樣親近,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與友人真摯深厚的友誼。
(3)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間的阻隔,消除孤獨和苦悶的哲理。
(4)境界開闊、格調高昂,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4、本詩主旨
詩人以全新的視角,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勸勉好友樂觀面對離別,抒發了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體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賞析“怒”字的好處.
運用擬人手法,怒寫出秋風之狂,寫出秋風聲勢之盛。
2、賞析“卷”“飛”“渡”“灑”“掛罥”“飄轉”等字.
“飛”“渡”“灑”“掛罥”“飄轉”一系列動詞,細致地描寫狂風中茅草亂飛的情景;
渲染了凄苦的氛圍; 襯托出詩人焦灼、痛惜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為下文做鋪墊。
3、賞析:老無力、呼不得、自嘆息
“老無力”“呼不得”“自嘆息”等詞語,從動作心理角度,寫出了詩人的老態、憤懣和無奈,反映了詩人年邁窮困的現實,為后文中悲慘遭遇埋下伏筆。
4、“何由徹”和“未斷絕”的賞析
何由徹和未斷絕相照應,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5、賞析“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環境描寫,實寫自然環境,交代事件時間,并渲染了凄苦氣氛;烘托出詩人黯淡愁慘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憂國優民的博大胸襟蓄勢。
6、賞析“床頭屋亂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雨腳如麻未斷絕”用比喻的修辭,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秋連綿細密,從側面表現出詩人的生活十分凄苦。
7.賞析“何時眼前突?,F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表達方式:直抒胸臆
情感:表明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和渴望濟世蒼生的博大胸懷,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及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8.主旨: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由茅屋被風雨襲擊的遭遇,生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達了詩人憂國忙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以及博大寬廣的胸懷。
9.杜甫的詩歌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被尊稱為“詩圣”,結合本詩,說說你怎樣理解這兩個評價?
杜甫被尊稱“詩圣”,是因為他有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而且詩歌藝術質量上乘;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他用詩歌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現狀。這些都可以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得到體現。
10.讀了這首詩,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詩中的句子描繪一下。
①舍己為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②年老體弱: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生活貧困:布衾多年冷似鐵;
④憂心國事:自經喪亂少睡眠。
11.“歸來倚仗自嘆息”,作者在嘆息什么?
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自己老邁年高,一事無成,于國
于家都沒什么用了;
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賣炭翁》
1.賞析“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開頭先概括交代賣炭翁的基本情況,肖像描寫中兩鬢可見其蒼老,面龐、十指可見其生活之艱辛?!皟婶W蒼蒼”與“十指黑”襯托出賣炭翁的年高與勞苦。
2.賞析“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運用設問,一問一答,將老翁的命運與他所燒所賣的炭緊緊聯系在一起,通過愿望的卑微表現生活的貧困。
3.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此處是心理描寫,以“憂”“愿”來寫賣炭老人的在寒冷天氣穿著單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的艱難處境和極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實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慘境遇,表達了作者無限的同情。
4.賞析“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字。
“輾”,軋的意思,既寫出了雪天路難行,又寫出了牛車的重量,從側面表現了賣炭翁早起駕車、踏雪碾冰的艱辛和勤勞,以及生活的不易。
5.賞析“翩翩兩騎來是誰”中的“翩翩”。
翩翩,輕快的樣子。寫出宮使橫沖直撞、趾高氣揚的動作和神態,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凄慘形成鮮明的對比。
6.賞析“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A“手把”“口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宮使的仗勢欺人、粗暴蠻橫;“回”“叱”“牽”刻畫其蠻不講理、霸道兇殘的面目
B間接地表現了賣炭翁在強權面前的無奈、無助,表達了詩人對統治階級罪惡的控訴和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
7.“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的對比賞析。
“一車炭,千余斤”極言其多,和“半匹紅紗一丈綾”數量極少,價值極低,構成強烈的反差,反襯出“宮使”掠奪的殘酷。
8.賞析“宮使驅將惜不得”的“惜不得”。
“惜不得”寫出了老人的炭被奪走,可惜但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9.《賣炭翁》的主旨。
這首敘事詩,沒有直接議論,而是通過賣炭老人慘遭“宮使”強取豪奪的故事,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本質,反映了中唐以后統治階層直接剝削、壓迫人民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年級(上)古詩詞賞析
《觀滄海》
1、賞析“觀”字的好處
煉字:“觀”字統領全篇,是全詩的線索,首句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傳達出詩人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
2、從手法上賞析“水何澹?!椴ㄓ科稹?。
遠觀實景描寫,動靜結合,海水蕩漾的動態和山島竦峙的靜態相互映襯,寫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草木的靜態與洪波的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3、煉字“涌”
“涌”字寫出了滄海驚心動魄的聲勢,表現了詩人對滄海的驚嘆和贊美。
4、請用自己的話描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示例:在這水波蕩漾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廣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5、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運用夸張和對偶,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遠統一中原遠大的政治抱負。
6、主旨:本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虛實結合的方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蒼涼中又有慷慨,展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本詩以“楊花”“子規”兩樣景物起筆,有哪些作用?
一是取其季節的意義,表明事情發生的時節;二是取其形象意義,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給讀者以畫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暗喻友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常鳴“不如歸去”,借以關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的有人,希望他早日歸來。
2、賞析前兩句內容
楊花給人飄忽不定,行游無蹤的感覺,而“子規”啼聲近似“不如歸去”,融情入景,借用這兩種意象來烘托凄涼悲惋的氣氛,以寄寓詩人嘆飄零、感離恨的心境。
3、賞析后兩句內容
運用擬人,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明月抒發詩人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4、主旨:本詩通過對暮春景象的描寫,奠定了全詩悲涼、傷感的基調,再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的賞析。
以對偶點題,“客路”即驛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先寫“客路”后寫“行舟”,流露詩人羈旅漂泊之意,與尾聯“鄉書”“歸雁”相照應。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賞析。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象,象征了詩入對人生旅途充滿期待,心情樂觀昂揚。
煉字:“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正”和“懸”的對應,寫出了江風的和緩與行船的平穩;“闊”描繪出兩岸一望無際的景色,空間上給人遼闊感?!皯摇睂懘P直高掛,描繪江上孤帆行船景象?!俺逼健睘椤敖骸弊鲣亯|,充滿期待,心情樂觀昂揚。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
煉字、哲理:用“生”“入”二字,使“日”和“春”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思。蘊含了舊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舊交替的變化規律,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4.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運用設問,借“雁足傳書”典故表達了思鄉之情。
5.主旨
本詩是一首羈旅鄉愁詩。詩人借景抒情,描繪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景致,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1,賞析上片
A,白描手法,寓情于景,通過九種意象描繪了一幅蒼涼蕭索的深秋晚景圖。
B,動景與靜景相互映襯,動景“流水”與靜景“小橋”“人家”相襯,更顯幽靜,“西風”“古道”使淪落他鄉的斷腸人更添愁緒。
C,煉字:“枯”“老”“昏”菅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氣氛?!笆荨笨此茖戱R,實則借車馬襯托旅人的辛苦,抒發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全曲的畫面描述:
一個秋自的黃昏,荒涼的古道 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棲息著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騎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
3,“小橋流水人家 ”一句有什么作用
寫出一派寧靜、安適的鄉居景象,樂景襯哀情,引發了游子的思鄉之情,與游子漂泊天涯的處境形成反差。
4,夕陽西下的作用?
點明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悲涼氣氛,并照應了上文“昏”,為末句“斷腸人”做鋪墊,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抒發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家鄉的孤寂愁苦。
5,煉字“斷腸”
“斷腸”一詞為曲之“眼”,直抒胸臆,表現了游子思念家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夜雨寄北》
1,“君問歸期未有期”中的兩個“期”有什么表達效果 請簡要分析。
設問點題,“問歸期”而“未有期”飽含著詩人的苦澀無奈,將失望融入凄涼蕭瑟的秋夜雨景,思念的急切與愁苦之情盡顯,表達了詩人思念妻子卻欲歸不得的愁苦之情。
煉字“漲”
“漲”富有動態感。既寫出巴山水注滿秋池的自然之景,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家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長的愁思。
3,賞析“何當……夜雨時”的情感。
想象未來相聚的情景,,反襯現在孤寂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想和妻子團聚的思想感情。
4,詩歌的最后兩句畫面感極強,請想象并描繪出詩人與家人團聚的情景,要求運用環境描寫的方法。
你我相聚長安,西窗之下,徹夜秉燭長談。跳動的燈芯,迷離的燭影,在漫漫長夜中顯得溫馨愜意。無論是曾經的寒冬還是料峭的春寒,都讓我想起作詩的雨夜,就讓我們一起剪燭共談,共享這歡聚的時刻吧。
5,主旨:本詩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語言樸素自然,通過時空變化,寫出了羈旅他鄉的孤獨凄涼和渴望團聚的美好愿望。
七年級(下)古詩詞賞析
《木蘭詩》
1.常識: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選自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并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賞析“問女何所思——女亦無所憶”
用復沓的手法,表現了問話者的急切、答話者的平靜,可見木當沉著的性格。
3.賞析“昨夜見...替爺征”
“十二卷”“卷卷”運用夸張,點出軍情緊急,刻不容緩。從木蘭心理活動入手,敘事同時刻畫人物性格,展現木蘭勇挑重擔、富有責任感的果斷勇敢形象。
4.賞析“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
采用排比、互文的修辭,寫從軍前的準備,渲染了木蘭緊張而周密地準備戎裝的氣氛。
5.“旦辭爺娘去...燕山胡騎鳴啾啾”
復沓手法,夸張的寫出了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表現了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黃河流水之聲和燕山胡騎之聲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6.賞析“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運夸張的手法,描寫木蘭矯健的身姿及行軍的速度之快。
7.“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對偶的手法描寫邊塞夜意,烘托了戰場上雄壯悲涼的氣氛也點出了戰地生活的艱苦。
8.“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既是對偶又是互文。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
9.“歸來見天子——賞賜百千強”
運用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側面寫出木蘭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10.對“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边M行賞析 表現了木蘭怎樣的心情
運用了動作描寫,排比、對偶和互文的修辭,表現了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出征歸家后喜悅激動的心情。
11.“雄兔腳撲朔——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多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作了謳歌和贊美。
12.本詩寫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但為什么對木蘭的征戰生活寫得比較簡略呢?請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替父出征(詳) 征戰沙場(略)
凱旋受封(詳) 辭官回鄉(詳)
13.《木蘭詩》要表現的是木蘭是巾幗英雄,但也是平民少女,突出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敦厚淳樸又機敏活潑、熱愛生活又報效國家,且不慕高官厚祿的美好品質。詳寫女兒情態,略寫征戰生活,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學家。
1,發揮聯想和想象描繪你體會到的情境。
示例:詩人獨自站在高高的幽州臺上,面對廣闊的原野和遼遠的天空,思緒萬千,不禁落淚。
2,賞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通過“前”“后”“古人”“來者”的對比,表明時間流逝 ,一去不返。運用燕昭王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壯志難酬、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和孤寂。
3,析“悠悠”一詞的表達效果。
“悠悠”指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闊,營造了空曠遼闊的意境,詩人融情于理,表達了在亙古不變的時空中,生命短暫、時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4,煉字:“獨”指獨自,有孤獨之意,描繪了詩人理想破滅后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
5,主旨: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吊古引起無限感慨,由個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表達了詩人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
《望岳》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運用設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這是從遠望的角度來寫泰山的高大、雄偉與歷史悠久。
2、“造化鐘神秀——決眥入歸鳥”
仰望泰山所見,運用對偶和動靜結合的手法,表現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和高大巍峨,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3、煉字“鐘”和“割”
“鐘”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賦予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
“割”字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活力。
“決眥”將詩人極目仰望時的神態描寫得活靈活現,襯托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4、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必背)
以“眾山小”反襯泰山的高大,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豪情壯志。蘊含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攀登,才能俯視一切的哲理。
5、煉字“會當”“凌”
“會當”“凌”表現出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氣概,體現了詩人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精神。
主旨
“望”貫穿全篇,描寫了泰山的雄偉氣勢和秀麗景色,表現了青年詩人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遠大的志向和廣闊的胸襟。
《登飛來峰》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運用夸張和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千尋”從正面寫塔的高峻,“雞鳴”就能“見日升”,言“見日升”之早,從側面襯托塔高。這兩句寫出了奇幻、雄偉、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出塔的高峻,點出了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含詩人對前途的憧憬。
2.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煉字:“不畏”道出了詩人為實現政治抱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寫作手法:借用典(孔子之言)直抒胸臆,“浮云”借代奸佞小人。“身在最高層”是點睛之筆,點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表現了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蘊含了“掌握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一定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哲理。
3.詩人善于把抽象哲理寓于具體形象之中,請概括這首詩揭示了哪些人生哲理 (2分)
示例:①站得高才能看得遠。②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③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處。
《游山西村》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詞人。
1.賞析 “莫笑...足雞豚”
詩人以勸說別人不要嫌棄農家臘酒渾的口吻,寫農家在豐年殷勤待客的情誼,間接抒寫了自己在山西村農家做客時的感受。
2煉字“莫笑”“足”
“莫笑”道出了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白悒?寫出了憨厚鄉民的盛情款待: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畫面描寫
青山接著青山,水路往復回環,小路曲折,有時像是陷入絕境,卻忽然在轉彎處柳暗花明,看到另一個美妙去處。
4.賞析“山重...又一村”
“山重水復”和“柳暗花明”,“疑無路”和“又一村”兩兩相對,準確生動的寫出山環水繞、花團錦族的美景,景中寓理,蘊含著在逆境中往往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哲理。
5.煉字:“重”“復”
二字突出山與水的曲折幽暗。暗突出看綠柳的繁茂濃蔭,明突出了鮮花的嬌艷美麗。比喻困境中蘊含著希望。
6.賞析 “蕭鼓追隨……古風存”
運用對偶的手法,寫熱鬧的鄉俗民事,表現了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表達了詩人對古來淳樸的鄉圖風俗的贊美,顯示了他對鄉民的熱愛。
7.賞析“從今...夜叩口”
寫出了詩人歸途中愉悅之情和對重游的期望,表達了對農村自然風光、淳樸民風、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8.本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請結合詩句簡要回答
“拄杖無時夜叩門”,看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留戀?!傲祷饔忠淮濉?,看出詩人對鄉村的喜從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衣冠簡樸” 看出詩人對淳樸熱情的村民的贊美;從“簫鼓追隨”看出詩人對古風民俗的熱愛;從“柳暗花明” 看出詩人雖遇挫折卻心存希望的樂觀豁達。
《己亥雜詩》
1.賞析 “浩蕩...天涯”
抒情敘事,描繪了“白日斜”和“吟鞭東指”兩幅實景,相反相成,互為映村,離別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詩人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2.詩中 “浩蕩離愁白日斜"是怎樣寫“離愁”的?
用“浩蕩”表現 “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離愁”。
3.賞析“落紅 更護花”
展開聯想,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現了詩人超凡聯俗的寬廣胸懷。也表現出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忘報國之志。
衍生意義:多指甘愿自我犧牲的奉獻精神。
4.主喻理于景,借物抒情,表達了詩人辭官歸鄉時的離愁和祝極的人生態度。以落紅自比,表現了詩人雖脫離官場,仍會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愛國熱情。
《泊秦淮》
賞析煉字“籠”
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四個景物融為一體,描寫了一幅朦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憂愁的基調。
2.“夜泊秦淮近酒家”賞析
點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時間、地點,又照應了題目。“近酒家”引發思古之情,商女,亡國恨,后庭花由此觸動了詩人憂國情懷。這句詩承上啟下,體現詩人構思細膩。
3、賞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借古諷今,由一曲《后庭花》引發歷史興衰之感。這兩句詩看似在批評歌女,實際上是對那些只知道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貴人表示憂慮與憤慨,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憂慮。
5.賞析煉字“猶”
“猶唱〞是指國運衰微時,商女還在唱《玉樹后庭花》這樣的亡國之音。表面上是指責商女,實則卻是訴刺那些不顧國事、沉迷享樂的達官顯貴,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
6. 主旨
本詩將對歷史的詠嘆與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寓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對前朝舊事的深刻思考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以及對那些只知道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的憂慮與憤慨!
《相見歡》
1.上闕中的意象有什么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些意象眩染出一種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鋪墊。
2、煉字:鎖
用“鎖〞把秋色秋意比擬為可鎖之物,生動形象,也突出了梧桐深院的蕭瑟秋意和凄清氣氛。被“鎖”的不只是“清秋”還有詞人的自由和無可解脫的孤寂。
3. 賞析“ 月如鉤”
“月如鉤”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形象地將殘月比鉤,渲染孤寂、凄涼的環境,“鉤”諧音“勾”,勾起詞人的離恨,為下文直抒胸臆鋪墊蓄勢
4 賞析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br/>修辭:運用比喻的修醉手法,用“絲“來比喻“離愁”,表達了作者纏綿悱惻、愁腸百結的煩亂心緒。
5”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中“一般滋味”的具體含義
離愁別恨,亡國之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乌鲁木齐市| 广元市| 怀柔区| 雷山县| 辽中县| 乌兰察布市| 垣曲县| 庆元县| 桦南县| 枣强县| 灵山县| 西乡县| 克拉玛依市| 密山市| 呼和浩特市| 社会| 南陵县| 融水| 兴隆县| 沂南县| 昌乐县| 商丘市| 平舆县| 东平县| 雷州市| 长岛县| 白山市| 岑巩县| 绥滨县| 朝阳市| 积石山| 平远县| 沁水县| 莱阳市| 梓潼县| 康定县| 临洮县| 库尔勒市| 凌海市|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