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教學】教學設計:物理九全17.3 電阻的測量+《第十七章 歐姆定律》大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教學】教學設計:物理九全17.3 電阻的測量+《第十七章 歐姆定律》大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大單元教學】物理九年級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第十七章 《歐姆定律》
本章內容分析
本章教科書的主要內容有: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電阻的測量,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本章是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十六章電壓和電阻這兩章知識的延伸。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概念的建立是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的知識基礎,正確規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則是研究電流跟電壓、電流的關系的技能基礎。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它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學習電功率、家庭電路等后續章節的必備知識,本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電學的重點之一。
本章的章首圖展示的是彩燈映照下的古鎮夜色。這些美麗的燈光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美的享受。這些美麗景色的背后包含著物理學的規律,這就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與物理知識很好地聯系了起來。很好地利用了生活中類似的情景,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透過現象看本質等一些科學素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良好情感與態度。
本章課標要求
本章內容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22年版) 》中屬于“五大主題” 中的“能量”(電磁能)、“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這三個主題。
3.4.2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律。
4.1.9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
4.2.12探究電流表語電壓、電阻的關系
既包含“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的物理探究過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學態度與價值觀,“歐姆定律”的基本物理規律 ( “能量”主題) ;又強調物理課程的實踐性,凸顯物理實驗的整體設計,含有“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和“電阻的測量”兩個必做實驗 ( “實驗探究”主題) ;同時“歐姆定律在串、 并聯電路中的應用”又側重體現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跨學科實踐”主題)。
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的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本章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1.從物理學視角客觀地認識電流與電阻的反比關系。
2.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4. 學習一種電阻的測量方法--伏安法測電阻。
5. 會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電阻。
科學探究:
1.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的能力。
科學思維:
1.學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像法分析數據。
2.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方法。
3.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
科學態度與責任:
1.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4.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單元教學目標
(一)內容目標
1.能說出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系。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分析歸納得到歐姆定律。
3.掌握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方法。
4.學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5. 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
(二)學業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 進一步熟悉探究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3. 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
4. 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5.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6.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1. 學生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設計和完成“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
2.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以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意義。
3. 根據實驗原理設計電路測電阻。
4. 運用歐姆定律、串并聯電路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學難點:
1. 學生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設計和完成“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
2. 推理、圖像的方法處理實驗數據。
3. 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按要求正確連接變阻器。
七、學情分析,教學建議:
學生思維特點:初三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其思維 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系,仍需具體形象的知識來支持。
學生的知識情況: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和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具備學習本章知識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對電流與電壓、 電阻之間定量關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沒有形成科學 的體系。
教學建議:
1.用實驗預約單啟發學生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電路,親自動手實驗,分析數據,歸納得出結論。
2.充分給學生提供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提高學生掌握電路連接,電流表、電壓表使用和讀數,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使學生了解歐姆定律相關知識, 形成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的意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 問題的能力。
4.通過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運用控制變量等方法制定簡單的探究方案,學會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正確表述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
5.設置豐富的實踐活動,如“觀察同一燈泡在不同電壓下,不同燈泡在相同電壓下的亮度”,“用額定電壓為 2.5V 的小燈泡替代定值電阻,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結論是否與定值電阻實驗相同? ”,“分別用電流表內接和外接兩種方法測量電阻,結果是否相同? ”等,促進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并會對實驗進行反思,提出改進建議,獲得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八、本章活動主題:
中學教師卻發現歐姆定律
歐姆最主要的貢獻是通過實驗發現了電流公式,后來被稱為歐姆定律。1826年,他把這些研究成果寫成題目為《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的論文,發表在德國《化學和物理學雜志》上。歐姆在1827年出版的《動力電路的數學研究》一書中,從理論上推導了歐姆定律,此外他對聲學也有貢獻。1833年,他前往紐倫堡理工學院任物理學教授。1841年,歐姆獲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的柯希利獎章,第二年當選為該學會的國外會員。1852年,他被任命為慕尼黑大學教授。1854年7月,歐姆在德國曼納希逝世。
歐姆的家境十分困難,但從小受到良好的熏陶,父親是個技術熟練的鎖匠,還愛好數學和哲學。父親對他的技術啟蒙,使歐姆養成了動手的好習慣,他心靈手巧,做什么都像樣。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如果只會動腦不會動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條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遠。歐姆要不是有這一手好手藝,木工、車工、鉗工樣樣都能來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獲得如此成就的。
在進行了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實驗中,正是歐姆巧妙地利用電流的磁效應,自己動手制成了電流扭秤,用它來測量電流強度,才取得了較精確的結果。
1827年,歐姆發表《伽伐尼電路的數學論述》,從理論上論證了歐姆定律。可是書的出版招來不少諷刺和詆毀,大學教授們看不起他這個中學教師。德國人鮑爾攻擊他說:“以虔誠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讀這本書,因為它純然是不可置信的欺騙,它的唯一目的是要褻瀆自然的尊嚴。”這一切使歐姆十分傷心,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伽伐尼電路的誕生已經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時,因為深居朝廷的人學識淺薄,他們不能理解它的母親的真實感情。”
當然也有不少人為歐姆抱不平,發表歐姆論文的《化學和物理雜志》主編施韋格寫信給歐姆說:“請您相信,在烏云和塵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終會透射出來,并含笑驅散它們。”直到七八年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科普利獎章。
九、教學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
學習任務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歐姆定律 電阻的測量 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優秀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經歷并理解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 進一步熟悉探究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3. 熟悉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 4. 能熟練說出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系。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自主分析歸納得到歐姆定律。 2. 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電路問題。 3. 通過計算,熟知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1. 進一步掌握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方法。 2. 熟知用伏安法測電阻。 3.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1. 能熟練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 2. 熟知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良好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 進一步熟悉探究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3. 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 4. 能說出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系。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分析歸納得到歐姆定律。 2. 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3. 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1. 進一步掌握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方法。 2. 學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3.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1. 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 2. 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合格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初步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初步熟悉探究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3. 初步學會觀察、收集、分析實驗中的數據并嘗試采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 4. 了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系。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了解歸納出的歐姆定律。 2. 理解歐姆定律,了解歐姆定律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3. 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 1.進一步掌握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方法。 2.初步學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3.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1.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問題。 2. 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
十、教學流程圖(思維導圖展現整個整體單元教學的思路及課時安排)
21教育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大單元教學】第十七章 歐姆定律
第3節 電阻的測量
第3節 電阻的測量
課題
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1.教學內容分析 《電阻的測量》這節課是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安排在電流、電壓、電阻以及歐姆定律的學習之后,是一種基本的測量電阻的方法,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本次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聯系前后知識,從而完成知識的系統化。教材安排測量電阻的實驗,要求學生多測幾組數據,計算出的電阻,從而使所測的數據更準確。
2.學習者分析 在前兩節實驗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于實驗所涉及的器材選擇、電路的涉及、實驗的步驟已經比較熟悉,本節重難點是引導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電阻概念的認識。 伏安法測電阻在實踐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電路的連接、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目標確定 1.進一步掌握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方法。 2. 學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3.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4.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評價自我評價表項目評價內容掌握情況很好一般不好科學知識1掌握電阻的基本概念和測量方法。2能夠正確使用電學測試儀器,如電壓表、電流表等理解電阻與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學科能力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驗探究的興趣。認識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力。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得分標準成員一成員二成員 三團隊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 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 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 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5分:小組完成任務并解答正確。 3分:小組 任務,但解答部分正確,部分錯誤。 1分:小組完成任務,但解答全部不正確。總分
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
任務一:創設情境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基礎的電學概念和規律,知道導體中的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導體兩端的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 思考: (1)導體的電阻應該如何測量? (2)目前我們還沒有學習直接測量電阻的儀表,可以用什么公式計算? (3)需要哪些儀器測量? 小結測量電阻的方法:用電壓表、電流表間接測量電阻的方法,也叫伏安法測電阻。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學生了解用電壓表、電流表間接測量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測電阻。 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激發學生思考利用歐姆定律的變換式間接測量電阻的大小。
任務二:伏安法測電阻
思考:(1)用什么方法可以測出定值電阻的阻值呢?你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需要器材:電阻、電源、開關、電流表、電壓表、導線。 (2)測量長度的實驗中我們采用什么方法減小誤差的?測量電阻實驗中我們怎樣減少誤差,還需要哪種器材來達到此目的? 請嘗試設計測量定值電阻實驗的電路圖。 指導規范電路圖的畫法。 請你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測量次數電壓U/V電流I/A電阻R/Ω1234
按照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時,展示連接過程及連接時需要注意事項: 連接過程中,開關要斷開,注意電流表、電壓 表的是否校零、量程選擇、電流正入負出、滑動變阻器劃片處于阻值最大處等等。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并分享實驗結果。 展示實驗步驟。 巡視指導:檢查電路連接無誤,用開關試觸,沒有問題后再閉合開關。 完成實驗后,各小組進行實驗結果總結,實驗過程中經驗總結。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1)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通過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計算出電阻。 (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少實驗誤差的實驗方法。測量多組電壓值、電流值。 測量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實驗中我們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所以實驗器材還需要滑動變阻器。 學生思考,并畫出測量定值電阻的電路圖:電壓表與待測電阻并聯,電流表與待測電阻串聯,為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需將滑動變阻器與待測電阻串聯。 學生根據測量的數據及歐姆定律,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 實驗測量數據有電流和電壓,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電阻,再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按照電路圖連接實物時遵循一一對應原則。此電路是串聯電路,一般從電源正極出發依次連接,再將電壓表并聯在待測電阻的兩端。 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分組進行實驗。 本組實驗數據填寫在實驗記錄表格中,得出待測電阻的阻值。 學生展示測量數據及結果,說出實驗過程中的經驗或收獲。 加深對歐姆定律應用的理解。 進一步引導了解實驗過程中所需要器材及測量工具。 掌握減小實驗誤差的方法。 了解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電路及表格的能力。 培養合作能力,科學嚴謹的態度。 獲得科學實驗,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獲得反思精神,相互吸取經驗。
任務三:測小燈泡的電阻
將上述實驗中的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小燈泡。 實驗步驟: ①按電路圖連接實物。 ②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記錄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 ③多次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重復上述實驗。 數據處理: 實驗序號電壓U/V電流I/A電阻R/Ω燈泡亮度123
將測量的電壓值、電流值代入公式,分別計算出小燈泡的阻值R1、R2、R3。 分析與討論: (1)比較計算出的幾個電阻值,電阻的大小相同嗎? (2)由計算結果可知,當小燈兩端電壓越大時,燈絲的電阻怎樣變化?分析原因。 歸納:(1)比較計算出的幾個電阻值,發現電阻的大小不相同。 (2)由計算結果可知,當小燈兩端電壓越大時,燈絲電阻越大。原因是當燈兩端電壓變大時,燈絲溫度升高。所以測量小燈泡電阻時不能求平均值。 伏安法測定值電阻與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比較 項目測定值電阻測小燈泡電阻實驗原理1R=U/I電路圖實驗過程多次測量多次測量數據處理分別計算出每次測量的電阻,然后求出平均值分別計算每次測量的燈泡電阻,然后尋求普遍規律實驗結論平均值為所求的電阻值當小燈兩端電壓越大時,燈絲電阻越大。
學生嘗試設計實驗,利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 學生根據實驗步驟,分組進行實驗,填寫表格、收集實驗數據。 學生根據實驗過程與結果進行思考、分析討論,知道測量小燈泡電阻時不能求平均值。 學生嘗試比較兩個實驗的異同點,并填寫表格。 通過測小燈泡的電阻,鞏固伏安法測電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通過分析討論,加強學生對于伏安法測電阻的深入思考與運用,歸納得出測量小燈泡電阻時不能求平均值。 通過比較伏安法測定值電阻與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幫助學生歸納鞏固伏安法測電阻的過程,并學會應用。表格的形式形成對比記憶,一目了然,幫助學生內化記憶。
任務四:特殊方法測電阻
我們學習了用伏安法測電阻, 如果在實際電路中有時只有電流表或電壓表,又該如何測出待測電阻 Rx 呢? 如果缺少電壓表, 那么如何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呢? 如果缺少電流表,如何測出流過待測電阻的電流呢? 組織學生分為四組,分別進行探究測量電阻的方法: 展示四個組不同的實驗器材: (1)缺電壓表 第一組:電流表(2 個)、一個阻值已知的電阻 R0、電源(電壓未知)、開關(1 個)、導線(若干)、待測電阻。 思考:如何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第二組:電流表(1 個)、一個阻值已知的電阻 R0、電源(電壓未知)、開關(2 個)、導線(若干)、待測電阻。 思考:如何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2)缺電流表 第三組:電壓表(2 個)、一個阻值已知的電阻 R0、電源(電壓未知)、開關(1 個)、導線(若干)、待測電阻。 思考:如何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第四組:電壓表(1 個)、一個阻值已 知的電阻 R0、電源(電壓未知)、開關(2 個)、導線(若干)、待測電阻。 思考:如何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 組織學生分析各組實驗器材的不同,探究設計電路的思路。思考: (1)已有什么電表,能測出什么物理 量? (2)缺少什么電表,不能測出什么物 理量? (3)用什么來代替這個物理量?連接 方式是什么? 組織學生按組展示設計成果,可展示一種或多種方法,說明思路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1)少電壓表,可以用電流表和定值電阻串聯, 然后和待測電阻并聯。 (2)少電流表,可以用電壓表和定值電阻并聯, 然后和待測電阻串聯。 根據事先已經分好的組,利用已知的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寫出實驗步驟,然后寫出待測電阻的表達式。 學生在老師的提示和指導下自己嘗試設計電路圖、實驗步驟、未知電阻表達式。 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 學生討論交流,分析各組實驗器材的不同,探究設計電路的思路。 學生嘗試總結測量電阻的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調動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為后續實驗設計做鋪墊。 通過展示實驗器材,讓學生認清實驗器材,明確自己的任務。 通過分組設計實驗電路圖、實驗步驟等,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通過討論交流,總結歸納實驗設計中的感悟和結論。 總結測量電阻的方法。
任務五:總結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歸納本課所學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6.板書設計 第3節 電阻的測量 一、實驗原理:R=U/I 二、實驗器材: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待測電阻。 電路圖: 三、實驗步驟: ①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 ②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記下相應的電壓表示數和電流表示數并填在表中。 ③斷開開關,整理器材,結束實驗。 ④算出待測電阻的阻值大小及電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中。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如圖是“伏安法測電阻”電路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A.在連接電路時,應將變阻器滑片調至最右端 B.連接電路時,要使電流從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 C.多次測量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D.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都變大,R的阻值也變大 2.如圖是某同學為測量標有“2.2V 0.25A”的燈泡電阻而連接的電路,小華認為電路的連接有下列錯誤: ①滑動變阻器的金屬桿連入電路,不能改變電阻; ②滑動變阻器未置于最大阻值處,不能保護電路; ③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指針會反偏; ④電壓表未選擇0~15V量程,讀數不準確。 你的判斷是(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如圖所示是小陽測量未知電阻Rx的實驗電路,電源兩端電壓不變,其中R0為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當只閉合開關S1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1;開關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則下列四個選項中,Rx的表達式正確的是( C ) A. R0 B. C. D.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多媒體、電池組、開關、導線若干、小燈泡、定值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是歐姆定律的運用。既具有聯系實際的意義,又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有足夠地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3.本節主要通過探究實驗突破教學難點,強化教學重點:首先突出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傳授知識的引導性、輔助性;其次,重視教學的每個細節,課堂推進環環相扣,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乳山市| 阿克苏市| 和硕县| 邵武市| 遂平县| 裕民县| 肥东县| 岐山县| 青浦区| 贺兰县| 汤阴县| 彩票| 井陉县| 游戏| 通江县| 祁东县| 西华县| 日喀则市| 阿坝县| 织金县| 巴林左旗| 大城县| 金门县| 扶绥县| 华池县| 开原市| 乳山市| 桐乡市| 宁德市| 阳信县| 叙永县| 高雄县| 沙湾县| 兖州市| 岳阳县| 夏津县| 青神县| 嵊泗县| 新巴尔虎右旗|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