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學設計基層群眾自治如何助力社區養老一、相關教材: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三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高中思政課程標準指出,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勞動經歷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依據: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被廣泛應用開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轉變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改革傳統教學中不適應時代潮流的部分,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從而使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三、議題背景分析:2022年11月1日,新區管理委員會印發《新區構建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形成定位精準的機構、社區、居家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強調了社區在未來養老服務體系中重要的地位。利用社區養老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突出了本土資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四、教材分析: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二單元第六課“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三框組成。這些制度與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適應,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其中,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本課內容包括了兩目知識:第一目“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闡述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介紹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的相關內容;第二目“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闡述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說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相關內容。五、學情分析:1、從學生心智特征看,本課內容的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初步具備了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素養,抽象思維能力水平較高,且教材內容思路清晰,內在結構化特點比較明顯,便于學生學習。2、從學生知識經驗看,通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知識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基層自治等相關的新聞報道,對基層自治的相關知識有一定感性積累。但是,大多數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校園里,較少參與農村或城市社區的自治活動。不清楚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也不了解我們在社區中可以直接行使哪些民主權利,對基層自治組織的性質、構成、職能、運作等知識缺乏系統認識,對基層自治制度缺乏理論上的認知,也缺少實踐上的體驗。3、從學生實踐能力看,學生基本擅長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搜集、整合資料并熟悉多媒體操作,但是對如何進行社會調查、采訪還缺乏具體的方法。六、課標要求:結合實例,領悟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七、教學目標: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基層群眾政治參與的好制度,有其獨特優勢,增強制度自信和政治認同。2、通過對訪談內容的分享與研學,領悟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能夠了解并辨別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培養科學精神。3、通過對社區養老的采訪調查,對社區養老問題的探究分析,能夠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基層群眾自治,提升政治參與能力,體會“中國式民主”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全過程民主。4、通過對《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學習,樹立法治意識,監督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行使權利,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八、教學重難點:重點: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及其組織形式難點: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九、教學策略:本課設計并實施議題式學科活動課程,運用新區社區養老的訪談材料,以真實的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基層群眾自治如何助力新區社區養老”這個總議題之下設置三條情境線:“在訪談中感悟——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在研討中篤信——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在社會中踐行——請為新區社區治理獻一策”每個探究活動都設計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另外設置了三條任務線:學生分享社會實踐總結的訪談內容與心得、分組討論解決社區養老現存問題并展示解決方案,對新區社區治理建言獻策,從而提升學生政治學科素養并更加深刻的掌握學科知識。在課后作業的設計方面,豐富作業設計的形式,整理對社區治理的建議并提交至中國官網中,增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加深思政課堂的育人底色。十、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采用了希沃白板與電子投屏等信息技術,設置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通過對基層群眾自治如何助力社區養老的總議題進行合作探究,講授新知、啟發引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十一、教學過程:01.課前自主探究。預習新知,自主梳理書上的知識點。通過實地觀察、訪談、網絡資料查閱、文本、圖片等形式查找新區社區養老現狀的相關資料。【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通過自主學習及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區是怎樣發揮養老服務功能的,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02.篇章一:在訪談中感悟——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1)學生分享新區社區養老的實踐與探索。(2)居委會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什么關系?(3)居委會與基層政府有什么關系?【探究成果】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設計意圖】通過對“社區養老訪談”成果的分享,比較居委會與黨群服務中心、居委會與基層政府的關系,了解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認識黨對基層群眾自治的領導作用,提升學生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03.篇章二:在探討中篤信——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1)學生分享社區養老的現存問題。(2)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3)在解決問題中我們可以直接行使哪些民主權利?【探究成果】人民群眾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權利。【設計意圖】通過模擬社區,探討如何解決社區養老現存的問題,總結并公示班級擬定的“社區養老規章”,展示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使學生了解我們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權利。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與公共參與能力,提高法治意識。04.篇章三:在社會中踐行——請為新區社區治理獻一策。結合你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圍繞社區服務與社區照顧、社區安全與綜合治理、社區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社區環境及物業管理、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探究成果】通過提出相關建議深化對政治參與的體會與感悟。【設計意圖】《“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強調了社區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美好的建設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自主表達意見,增強主人翁意識。教學反思必修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理論化內容較多,在本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有許多感悟,基于教學反思的視角,我簡要梳理如下。1、思得:教學收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通過自主學習及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區是怎樣發揮養老服務功能的,探討如何解決社區養老現存的問題,并且為新區社區治理建言獻策。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與公共參與能力,提高法治意識,體現了價值引領這一條金線。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通過學生課前的社會實踐活動,課中的訪談分享和討論探究,引導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領悟基層群眾自治的內涵,能夠了解并辨別人民群眾可以直接行使的民主權利——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體會“中國式民主”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全過程民主。體現了核心素養這一條銀線。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將理論知識生活化,選取同學們身邊的社區養老話題,設置新區社區養老的探索——新區社區養老的現存問題——為新區社區治理建言獻策一系列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通過相關問題實地考察、訪談,課堂上同學們的討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就能較好地理解什么是基層群眾自治,為什么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一個適合國情好制度。體現了教學情境這一條串聯線。2、思失:不足之處授課班級為高一八班,學生理論基礎相較一般,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在分享探究結果時,不夠全面,邏輯性不明顯,同時在教學中的課堂氛圍還需進一步提升。3、思改:改進措施課前,將一些與問題密切相關的必要素材通過“導學案”呈現,給學生提供更多分析問題的視角。課中,通過情境案例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利用所學知識對案例的現象、原因、內涵進行分析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邏輯條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