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歡樂頌教學目標1. 了解貝多芬生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詩人席勒及歡樂頌的創作背景。學習他與命運斗爭的精神。 2.通過欣賞與演唱歌曲,體會《歡樂頌》熱情飽滿的情緒,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深入了解歌詞內涵。 3.通過完整聆聽、分段欣賞,對比探究等多種方式掌握多種演唱形式。 4. 課后觀看電影《復制貝多芬》,再次感受這部作品首演時的盛況,體會不同時代人類對音樂情感的共鳴,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渴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了解“樂圣”貝多芬及其作品在世界樂壇的地位和貢獻,學習他與命運斗爭的精神。 2.聽辨并掌握多種演唱形式的區別。 教學難點: 1. 通過欣賞與演唱歌曲,體會《歡樂頌》熱情飽滿的情緒,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深入了解歌詞內涵。 2.賞析樂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感受力,進而形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音樂時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音樂家,他就是貝多芬。 2.作者簡介 師: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屹立在世界音樂歷史之巔的一座豐碑,被世人尊稱為“樂圣”,但是他的一生卻經歷了貧窮,疾病,失聰等很多磨難。即使困難重重,他依然堅持音樂創作。 3.精神共鳴 師:讓我們看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貝多芬雙耳失聰后,用金屬做成助聽器,仍然堅持音樂創作。貝多芬有言:“我要扼制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在他的音樂中,我們處處能感受到他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 二、新課教學 1.課題引出 師:在他短短57年中,為我們留下了100多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最為著名的樂章歡樂頌。 2.曲譜演唱 師:下面,請同學們跟著章老師和董老師的合奏,輕輕地演唱曲譜,你能發現樂句之間的規律么? 小結: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第三樂句是一個新的音樂素材。第四樂句基本重復了第二樂句。 3.朗誦歌詞 師:這首歌的歌詞是根據德國詩人席勒的同名詩歡樂頌創作的,下面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 4.填詞演唱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鋼琴一起唱一唱歌詞,請大家注意反復跳躍記號的唱法。 小結:歌曲的最后一句在你光輝照耀下面人人團結成兄弟,唱出了作者的心聲,也是這首歌曲的主旨。 5.完整欣賞 師:下面,請你們來聽一聽德語演唱的混聲合唱歡樂頌。(播放視頻《德語版歡樂頌》) 思考:在這段音樂中,歡樂頌主題旋律完整出現了幾次?你都聽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小結:主題旋律在這段音樂中一共完整出現了三次,而且還運用了很多種演唱形式, 6.分段欣賞 (1)主題第一次出現 思考:這段音樂演唱形式是什么? 師:主題第一次出現,運用了男中音獨唱四句主題,后面混身合唱重復后兩個樂句。 (2)主題第二次出現 思考:這一段的演唱形式又是什么?師:主題第二次出現,運用了男女生四重唱演唱四句主題,后面依然是混聲合唱重復后兩個樂句。但是這次有所不同的是,主題旋律進行了變奏,運用了旋律加花的變奏手法,所以聽起來有些不一樣。 (3)主題第三次出現 思考:這段演唱形式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樣?師:主題第三次出現,依然運用了男女聲四重唱演唱四句主題。但是這次有所不同的是,有兩個男生先領唱,女生領唱再進入,后面依然是混聲合唱重復后兩個樂句,第三次主題音樂,最后還加入了尾聲,使得音樂顯得更加恢宏震撼,并且有了完滿的終止感。這次主題旋律依然運用了旋律加花的變奏手法。 小結:歡樂頌主題在這段音樂中一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男中音領唱加合唱,第二次四重唱加合唱,第三次四重唱加合唱加尾聲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每一次主題都是先領唱后合唱,重復以前的部分。這種演唱形式的變化,形成了音樂情緒上的對比,使得簡單的音樂動機更加具有號召力。音樂的整體結構為變奏回旋曲式。 三、音樂拓展 師: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共分為4個樂章,第一樂章斗爭艱辛,第二樂章抗爭經過,第三樂章,抒情沉思,第四樂章歡樂頌歌,我們今天學到的歡樂頌,就是第四樂章中的一部分。在這里,貝多芬第一次將人聲運用到交響樂中,使得音樂更加氣勢恢宏。 師:如今距離首演已經過去了近200年。但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和歡樂頌,激情澎湃的聲音依然讓每個聽到的人都為之感動和震撼。下面,我們觀看電影《復制貝多芬》再次感受這部作品首演時的盛況。 四、課堂小結 作品傳達出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渴望,至今為止,依然是全人類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愿歡樂頌的精神永遠綻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