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瀑布》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聆聽《瀑布》片段,學生進一步激起熱愛大自然壯麗景色之情。 二、知識與技能:能清晰感知和體驗樂曲引子部分運用樂器音響疊加,后面部分運用主題變化重復來表現瀑布的創作表現手法。 三、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欣賞,樂器演奏,模擬音響、合作等活動體驗和了解不同樂器音響疊加及主題重復變化等的音樂表現手法,認識并體驗部分民族管弦樂器的演奏技法。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欣賞《瀑布》,體驗了解樂器音響疊加、主題重復變化等音樂表現手法。教學難點: 認識并體驗部分民族管弦樂器的演奏技法。教學理念本課首先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對音樂要素及其表現形式進行充分體驗,在審美感知和藝術表現活動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其次,本課也注重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演奏、即興編創等活動,培養音樂創造性思維和合作意識,讓學生走進音樂,全面提升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三大核心音樂素養。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古箏、二胡、琵琶、笛子、打擊樂器組(鼓、吊鈸)教學方法啟發法、對比法、觀察法、談話法、聆聽法、表現法、游戲法等。教學過程音樂導入,畫面聯想 1.初聽第一部分,學生隨著音樂畫出所聯想出的畫面。 2.揭示課題《瀑布》。 3..介紹交響音畫。 (設計意圖:音樂所描繪的事物可以引起人們無限的想象與聯想,用音樂激發學生對畫面的聯想,讓音樂與畫面相聯系,直接切入本課主題“交響音畫”——《瀑布》) 欣賞體驗《瀑布》——第一部分 1.聆聽樂器的演奏形式。 2.總結呈現:第一部分——疊加樂器音響的創作手法。 3.現場合奏第一部分,表現瀑布形成場景。 (設計意圖:第一部分的最大特點是音響的疊加增厚增強,這個環節先引導學生通過專注聆聽,關注樂器的進入順序,然后揭示不同樂器的疊加形成特定音響,最后通過親身體驗樂器的演奏和合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對樂器音響疊加這一創作手法的認知。) 三、細品《瀑布》——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主題第一部分 1.聽主題旋律,唱樂譜,通過一次演唱后,總結旋律無調性的特點,不好唱,介紹主題旋律取材于青海民歌《上去高山王平川》。 2.再聽主題旋律,聽辨主題出現次數和主奏樂器的變化。 3.總結這部分的特點 (二)主題第二部分 1.聽第三次主題,感受水花四濺,水珠跳躍等不同的畫面。 2.分析示范演奏樂器古箏和笛子歷音的演奏技法 3.再聽第三次主題,加入彈奏古箏和笛子,濺起音樂浪花。 4.聆聽第四次主題,感受梆笛旋律和主題旋律互相呼應。 5.總結主題部分的主要創作手法:主題旋律的重復和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演唱、畫旋律線等方式感受主題旋律的起伏,激發想象,在聽辨和參與活動中引導學生感知了解通過主奏樂器、其他樂器的變化來表現不同音樂感受和畫面,總結主題重復變化這一創作表現手法,也為下一步的音畫作品創作做鋪墊。) 四、完整欣賞樂隊演奏視頻,引出第三部分。 五、作業拓展,創作音畫小作品。 1.總結本課所學的疊加樂器、主題重復變化的創作手法。 2.PPT呈現兩幅畫,一幅大草原,一幅海上風暴,強調創作要求。 6.小結:音樂能帶給我們很多畫面聯想,大自然也同時激發我們很多音樂的靈感,在這多彩的音畫世界,讓我們盡情遐想,盡情創造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作品《瀑布》欣賞體驗和分析,學生對用音響疊加、主題重復變化的創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經驗。在本課的拓展創編環節,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手法嘗試簡單的音畫作品創作和表現,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響探索,音樂創造表現的持續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