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學科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神奇的印象(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通過體驗變拍子的特殊韻律,使學生有感情地唱好新疆柯爾克孜族民歌《火車來了》。 2. 在“拍、唱、品、演”等合作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知道變拍子等音樂符號,并能準確表現。(如:上滑音、下滑音、漸快、稍慢、漸強、sf、mf、pp等)。 3. 學生在陸續獲得六款特定的民族勛章時,潛移默化地了解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民族樂器庫木孜琴,同時感受當地熱情好客的風土人情。教學內容小學人音版六年級(下)冊 第六課 神奇的印象 《火車來了》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在聽辨、體態律動、樂器演奏的幫助下,以活潑歡快的情緒、彈性的聲音演唱《火車來了》,感知體驗變拍子的特殊韻律。 教學難點:體驗節奏、速度、力度等元素變化,并感知豐富的音樂符號為歌曲帶來濃濃的民族特色,積極主動地探究民族音樂文化。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學習能力,他們在五年級時接觸過變拍子《故鄉的小路》,在六下第二課《月下踏歌》中再次鞏固這一知識點,繼而當新疆柯爾克孜族民歌《火車來了》變拍子再次出現,孩子們的已知學習能力將再次鞏固與提升。 多聲部火車聲勢律動,讓學生體驗恒拍,感受力度變化,開啟音樂火車;“學習任務單”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六款融合了人文特色的“民族勛章”,不僅潛移默化地帶領學生了解新疆柯爾克孜族的風土人情,更能讓學生獲得自我認可的滿足感,從而埋下自主探究音樂的種子,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神奇印象”。教學過程環節一:神奇印象 感知速度與情緒 (一)活動目標 聽一聽、說一說,通過欣賞全曲,讓學生感知速度與情緒,從而了解歌曲背景與民族文化特點。 活動步驟 導:音樂火車,全程有節奏相伴、節拍相隨、力度相依,它將開往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參加少數民族舉辦的盛大典禮,仔細聆聽,音樂火車開往哪里?它給你留下怎樣的神奇印象? 1. 多聲部火車聲勢,開進新疆 2. 全曲欣賞,感知速度變化 3. 交流印象,樂段清晰呈現 4. 收獲勛章,了解民族文化 導:帶上白氈帽,聽老師范唱,完成學習任務單 5. 作品展示,體驗變拍子 (三)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音樂火車產生“神奇的印象”,積極鼓勵感知速度與情緒,以至樂段清晰呈現。收集民族勛章,了解民族文化,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民歌的自信心與滿足感,這樣的設置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疆風土人情的積極性。 環節二:樂器助力 難點突破 (一)活動目標 彈一彈、唱一唱,借助奧爾夫樂器,合作展示變拍子作品。 用身體律動感知音高,解決音準難題,能夠用甜美、輕巧的歌聲演唱歌曲。 (二)活動步驟 1. 概念提煉,收獲勛章 2. 模擬演奏,曲譜視唱 3. 對比節奏,歌謠念白 4. 符號引領,彈性歌唱 5. 相似樂句,挑戰音準 (三)設計意圖 難點突破環節,學生在彈、念、唱中用歌聲表現音樂符號,解決節奏與音高問題,并積極地模仿、挑戰自我,像雄鷹展翅般自信,讓歌唱教學事半功倍。 環節三:對比樂段 民樂繚繞 (一)活動目標 辯一辯、賞一賞,歌唱A段,傾聽B樂段喜迎火車進新疆。 (二)活動步驟 1. 填詞歌唱A,傾聽對比B 2. 情境體驗,描畫旋律 3. 深入交流,真情再現 4. 民族聽賞,享弱收魅力 5. 律動歌唱,體驗弱收的精彩 (三)設計意圖 以情帶聲,深入交流,學生理性感悟得以升華。橫向看,歌曲演唱層層深入;縱向看,學生能力步步提升。課堂生成性的律動片段,體現了學生對音樂空間的感知、音樂元素的表現,切己體悟,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 環節四:文化拓展 神奇印象 (一)活動目標 創一創、演一演,樂器合著歌曲節拍,律動伴著小組創新,完美演繹《火車來了》,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自信和興趣。 (二)活動步驟 導:優美的歌聲,伴著舞步,配上你們特制的生活樂器,帶上小組創編的新穎設計,提眉亮眼,完整地演繹歌曲《火車來了》 1. 創新設計,完美演繹 2. 拓展欣賞,民樂流傳 (三)設計意圖 通過“自主、合作”的音樂活動,以情動人、以美育人。這一音樂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課堂成果和成效的呈現,挖掘學生探究民族文化的潛力,使學生“情動于中”,從而催生民族音樂文化的萬縷情絲,享受音樂火車帶來的“神奇的印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