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榕樹爺爺》教學目標1. 能用較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兩聲部歌曲《榕樹爺爺》。 2. 通過老師旋律模唱的方式能自己慢慢學唱歌曲中的部分樂句。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過聆聽、學唱,發揮想象與聯想,感受“我”和榕樹爺爺依依不舍的情感。2. 通過模唱、視唱等形式進一步鞏固二聲部的旋律。教學難點: 1. 注意二聲部之間的和諧統一。2. 把握第二樂段低聲部第三拍的后半拍進拍。教學過程情景導入 師:你們看,這是校園里的一顆大榕樹,它枝繁葉茂,像一把綠茸茸的大雨傘,陪伴了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大家都熱愛它,同學們常常看望它,但榕樹爺爺年紀大了,時常喜歡睡覺,讓我們輕輕的喚醒它!播放引子單聲部音樂,出示動畫) 二、新課教學 1. 情景呼應,引子學唱 師:在一聲聲呼喚中,榕樹爺爺睜開了眼睛,聽聽它是如何回應的。(播放引子合唱旋律,并在動畫中標記強調爺爺回應部分) 師:榕樹爺爺用“呣”回應了同學們,讓我們也試一試吧!演唱時可以把眉毛抬起來,輕聲高位置?。úシ乓雍铣?,師范唱高聲部) 2. 第一樂段,快樂歌唱 師:榕樹爺爺醒了,同學們迫不及待的說出想說的話(播放第一樂段)孩子們對他訴說些什么呢?(教師有節奏念歌詞)同學們的到來給榕樹爺爺帶來了青春的氣息,讓我們帶著親切、高興的心情演唱吧! 師:咦,你們聽到了嗎,鳥兒也加入到我們的演唱中了!(播放音樂,動畫強調二聲部,老師演唱第二聲部)有誰知道這一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對了,演唱形式為合唱,那現在也讓我們一起來合作,老師演唱上方高聲部旋律,你們來演唱下方低聲部旋律。(播放音樂) 師:通過譜例,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樂段共有4個樂句,其中第一、第三樂句是相同的,這樣的結構,我們把他叫做“同頭異尾”。 3.第二樂段,和諧歌唱 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二樂段,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一樂段有幾個樂句呢?(第二樂段分為兩個樂句,它的演唱形式也是合唱)你發現譜例有哪里不一樣嗎?(播放動畫,指出小節)是的,在這一小節里,低聲部旋律一分為二,我們在演唱時,可以按照這樣的線條走向(播放線條動畫,教師范唱旋律)。 師:由于低聲部是在第三拍的后半拍進來的,較難把握節奏,我們可以在這里的休止符下方加一個輕輕的“嗯”(教師演唱示范),你們學會了嗎?讓我們把歌詞加入進來。(播放音樂,教師演唱中聲部) 師: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最下方的旋律(播放線條動畫,教師范唱)。在加入歌詞演唱時,我們要注意,上方連線處我們唱“啊”,下方標記了歌詞,那我們就按它的歌詞來唱哦。(播放音樂,教師范唱) 4.小試合唱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那條旋律聲部呢?請選擇一條與音樂合作吧! 5.尾聲部分 師:同學們對榕樹爺爺積攢的思念與回憶如何道的完呢,你們聽,尾聲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你們熟悉嗎?(聽起來與引子部分一樣,不過高低聲部悄悄的互換了位置),歌曲最后出現了漸慢漸弱記號,體現出孩子們與榕樹爺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情境延伸,課堂小結 師:《榕樹爺爺》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為帶有引子和尾聲的二段體,旋律抒情優美,歌詞借助了和榕樹爺爺的對話,抒發了孩子們對榕樹爺爺的深情和依戀。引子中的低聲部,生動模擬了孩子們的熱情呼喚,高聲部以下行二度的音調和村詞“呣”,模擬了榕樹爺爺親切的回應。之后的第一樂段由兩個平行樂句(同頭異尾)組成,音樂顯得稚氣而俏皮。第二樂段的兩個樂句都以大跳進入,表現了孩子們活潑歡快的喜悅心情。尾聲和引子是一樣的,只是兩個聲部作了交換,演唱時以漸慢的速度、減弱的力度,營造了溫馨寧靜的氣氛,仿佛在向榕樹爺爺依依不舍的辭別。 師:讓我們帶著親切、依戀的情感,選擇你喜歡的聲部,完整演唱歌曲吧! 結語: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啦,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