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演唱歌曲,感受彝族人們在篝火邊歡快歌舞的氣氛,了解彝族的音樂特點。欣賞西南地區其他的音樂(侗族、瑤族),感受民族音樂之美。 2. 藝術表現:能用合適的歌聲表現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 3. 創意實踐:能結合音樂特點,用帶有彝族舞蹈元素的動作來一邊唱邊跳。 4. 文化理解:熟悉和熱愛中國民族歌曲,探究其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能用合適的歌聲完整演唱歌曲。 2. 了解歌曲中蘊含的彝族音樂的特點。教學難點: 1. 能結合音樂特點,用帶有彝族舞蹈元素的動作來邊唱邊跳。2. 發現探究歌曲中彝族音樂的特點,變拍子、主干音由135構成、樂句中有重復性等。教學過程走進彝寨,跳月舞 1、 播放彝族文化視頻,舞蹈律動。 2、回顧舊知識:剛在我們聽到的作品是我們學過的彝族音樂 《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是彝族流傳千年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過年過節的時候阿細人們就會聚在一起跳舞。 3、發現典型節奏、變拍子。 你們還記得這首作品的典型節奏嗎?我們一起來拍一拍 5/4 xx x x x xx x| 同學們節奏感真不錯,這是四五拍的混合拍子,接下來我們再聽另一首彝族歌曲,你能不能在里面找到相同的節奏型,播放 《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 唱月歌,探月歌。 一)變拍子 完整聆聽音樂,找出變拍子的樂句。 Ppt動態分色塊(紅河水 圓形 紅河水) 思考:它出現哪一張圖片音樂當中? 2.追問:是的,那么請你觀察同樣的節奏型,它在這里發生什么變化? XX X X X | XX X| 師總結:是的在這里節拍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四三拍和四二拍,是個變拍子(ppt)我們在《轉圓圈》《故鄉的小路》中有學習過。 3.第一句學唱 那么接下來請你用這個節奏型填上歌詞試一試來唱一唱,注意歌聲美位置高 4.襯詞部分學唱,發現拍子變化。 同學們聽到彝族熱情的歡呼聲了嗎?你們來看看這一段歡呼聲用的是拍子? 沒錯是4/4拍 到目前為至我們已經遇到了三個不同的拍號了,那么請你來看看這段旋律主要用到哪一些音呢? 二)主干音 探究主干音構成,練唱。 師:是的,歌曲圍繞531三個主干音來創作旋律是我們彝族音樂的一大特點,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鋼琴來視唱這條旋律吧!(帶插入音頻) 旋律重復,起始音相差八度 請你來仔細看看這條旋律的起始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 每個小節的起始音都相差八度 師:是的每個小節的起始音都是一個八度跳躍,如果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現這個八度可以怎么樣呢? 四)總結風格,介紹歌曲,歌曲處理,完整演唱。 1、總結歌曲風格:通過剛剛的參與,你覺得今天的這首歌曲給你帶來怎么樣的情緒體驗? 2、介紹歌曲:這首歌曲就是彝族的小朋友在用自己快樂的歌聲,歌唱美好的生活。作品的名字叫做《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是以彝族音調為素材創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風格的歌曲,彝族的音樂主要取材彝族的生活、歷史或者文化傳統。 3、對唱 這種演唱形式也是彝族歌曲當中常用的一種形式,請你來聽聽看這段音樂怎么安排對唱會比較合適呢? 好的你一句我一句 紅色部分你們來唱唱 4、升記號下的月光 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 剛好就是本首歌曲的題目,你覺得這一句該如何演唱比較好 旋律中的升記號 完美詮釋了 月光的朦朧和美麗 月亮承載著彝族歷史文化的記憶,傳遞著彝族人民的情感讓我們再來唱一唱。 品月歌 1、總結歌曲中包含的彝族音樂的特點: 我們今天學習的《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同樣也具有以下特點: 1)主干音 由135構成 2)樂句中有重復 3)有三拍子和二拍子組合的變化拍子 2、回顧課本中學過的彝族音樂 在以前的音樂學習中其實我們已經接觸過一些彝族作品或,具有彝族音樂特點的作品 ,比如《彝家娃娃真幸福》、《趕圩歸來阿里里》、《火把節》、《快樂的啰嗦》等等。 3、展望初中,西南情韻。 西南地區不僅有熱情似火的彝族音樂,還有自然和聲的侗族大歌(插入音樂小片段),高亢嘹亮的苗族飛歌(插入音樂小片段),這些都會在初中繼續了解到。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