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用機械種莊稼1 閱讀位置圖,能夠說出湄公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在世界的位置。4 通過對兩個典型案例的剖析,學會分析區域自然環境、人們生產、生活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升區域認知素養。2 從地形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綜合分析湄公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平原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3 對比兩大平原的自然條件、聚落景觀,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之處,理解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習目標用機械種莊稼為什么美國大平原適合種莊稼?為什么用機械種莊稼,原因是什么?種出來的莊稼主要去哪里?這里種的是什么莊稼?用什么機械種莊稼?一、精讀地圖,說地理位置美國在世界的位置(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美國領土包括北美洲中部的美國本土,以及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美國在哪里?一、精讀地圖,說地理位置美國在世界的位置(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美國在哪里?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提示:半球位置;緯度位置(緯度帶、溫度帶);相對位置(海陸位置)北半球、西半球;北溫帶,大部分中緯度,少部分低緯度;北美洲中部,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一、精讀地圖,說地理位置美國中部大平原在哪里?中 部 大 平 原位于美國中部;在落基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提示:在圖中找到美國主要的山脈、河流,說說中部大平原相對于它們的位置。)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二、分析圖片,探自然條件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等角度探究美國中部大平原適合種莊稼的有利自然條件。圖1 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圖2 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氣溫和降水量圖1 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7頁)二、分析圖片,探自然條件地形:水文:氣候:耕地類型:土壤:平原,土地遼闊,地勢低平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較少密西西比河南北貫穿,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旱地圖2 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氣溫和降水量二、分析圖片,探自然條件小麥玉米大豆地形:水文:氣候:耕地類型:土壤:平原,土地遼闊,地勢低平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較少密西西比河南北貫穿,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旱地3人用什么方式種這么大面積土地?喬治的家住在美國中部平原,他的爸爸和2名工人耕種著600公頃土地。(大致相當于中國2000戶農民的耕地)。三、細覽信息,析農業特色生產特點一:以家庭農場為主,規模大三、細覽信息,析農業特色生產特點二:勞動力需求少,機械化程度高三、細覽信息,析農業特色(從地形地勢、農田類型、人口分布、科技發展等多角度思考。)探究原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美國中部大平原適宜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材料:美國的科學技術一直以強大在世界上著稱,美國在火箭技術、材料科學、生物工程、計算機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美國也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地勢平坦,土地遼闊,旱地為主,勞動力欠缺,工業化水平高,科技發達。世界人口的分布(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40頁)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生產特色三、細覽信息,析農業特色到了成熟收割時,喬治家600公頃的農場,一年就收獲了1800噸的小麥。為什么2-3個人能夠經營這么大的農場并且有這么高的產量呢?1、糧食產量世界第二2、小麥產量世界第二3、玉米產量世界第一4、大豆產量世界第一生產特點三:機械化生產優勢——生產效率高、產量大思考:農場主們收獲的糧食又去哪兒了呢?三、細覽信息,析農業特色材料三:在美國,有不少人是脫離農業生產,專門給農場主供應生產資料、收購農產品,或提供其他各環節的服務。久而久之,美國農產品在生產、收購、儲藏、運輸、加工和包裝等環節,實現了高度一體化。材料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的農業人口不到全國人口總量的3%,但卻養活了全國3億多人;農產品不僅能滿足全國人民的需要,還有2/3出口國外。圖:四通八達的交通(地圖出自人文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第59頁)材料一思考:農場主們收獲的糧食又去哪兒了呢?地廣人稀,機械化耕作;效率高,產量大;儲存條件好;交通發達。必備 條件交通便利生產特點四:商品化程度高以高度機械化為主要特點的美國商品性農業會給當地人們的飲食、住宅、交通、娛樂等方面生活帶來什么影響?課堂小結根據湄公河平原的特點,你能完成美國中部平原的特點嗎?湄公河平原農業生 產特色美國中部平原農業生產特色人口多而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高溫多雨水網密布田間小路商品率低生產率低機械化低氣候干旱機械化高旱地為主生產率高道路縱橫商品率高人口少而分散勞動力資源缺乏自給農業商品農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因素都會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因此,我們應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提示:從地形、地勢、農田類型、氣候、人口、科技發展等多角度思考。)課后思考思考:浙江地區的農業生產能否推行美國機械化生產的經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