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研究與實踐課第三章 晶體結構與性質第9課時 明礬晶體的制備【研究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色彩和外形都很漂亮的晶體。我們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的方法制備晶體,學習用飽和溶液制備大晶體的方法。【學習活動】研究任務任務: 材料一:晶體生長 晶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有固定的熔點,有各向異性等特點,而無定形固體不具有上述特點。晶體生成的一般過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漸長大。一般認為晶體從液相或氣相中的生長有三個階段:①介質達到過飽和、過冷卻階段;②成核階段;③生長階段。晶體在生長的過程中要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渦流,溫度,雜質,黏度,結晶速度等因素的影響。晶體生長的方法有多種,對于溶液而言,只需蒸發掉水分就可以;對于氣體而言,需要降低溫度,直到它的凝固點;對于液體,也是采取降溫方式來變成固體。 材料二:制備明礬晶體的實驗步驟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溫高10~20 ℃的水,并加入明礬晶體[KAl(SO4)2·12H2O],用筷子攪拌,直到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 ℃時,把溶液倒入潔凈的碗中,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 (3)從碗中選取2~3粒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將所選的晶核用細線輕輕系好。 (4)把明礬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補充適量明礬,使其成為比室溫高10~15 ℃的飽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 ℃時,把小晶體懸掛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觸杯壁。用硬紙片蓋好玻璃杯,靜置過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體輕輕取出,重復第(4)項操作,直到晶體長到一定大小。 (6)將所得明礬晶體放進鉻鉀礬的飽和溶液中,使鉻鉀礬晶體[KCr(SO4)2·12H2O]在明礬晶體表面上生長,長到一定厚度后,再將所得晶體放到明礬飽和溶液中去,使鉻鉀礬晶體表面再覆蓋一層明礬晶體。 【結果與討論】 1.為什么所用儀器都要用蒸餾水洗凈? 參考答案:防止影響晶體的生長速度和形狀。若含有雜質,就在溶液中形成多個晶核,顯然不利于大晶體的生長。 2.為什么用高于室溫10~20 ℃的明礬飽和溶液而不用90 ℃的飽和溶液? 參考答案:溫度過高,過飽和太多會使析晶加快,不利于大晶體的生長。 3.為什么晶體一定要懸掛在溶液的中央位置? 參考答案:若離燒杯底部太近,由于有沉底晶體生成,會與晶體長在一起。同樣,若離溶液表面太近,或靠近燒杯壁,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使得晶體形狀不規則。2研究與實踐課第三章 晶體結構與性質第9課時 明礬晶體的制備【研究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色彩和外形都很漂亮的晶體。我們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的方法制備晶體,學習用飽和溶液制備大晶體的方法。【學習活動】研究任務任務: 材料一:晶體生長 晶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有固定的熔點,有各向異性等特點,而無定形固體不具有上述特點。晶體生成的一般過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漸長大。一般認為晶體從液相或氣相中的生長有三個階段:①介質達到過飽和、過冷卻階段;②成核階段;③生長階段。晶體在生長的過程中要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渦流,溫度,雜質,黏度,結晶速度等因素的影響。晶體生長的方法有多種,對于溶液而言,只需蒸發掉水分就可以;對于氣體而言,需要降低溫度,直到它的凝固點;對于液體,也是采取降溫方式來變成固體。 材料二:制備明礬晶體的實驗步驟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溫高10~20 ℃的水,并加入明礬晶體[KAl(SO4)2·12H2O],用筷子攪拌,直到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 ℃時,把溶液倒入潔凈的碗中,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 (3)從碗中選取2~3粒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將所選的晶核用細線輕輕系好。 (4)把明礬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補充適量明礬,使其成為比室溫高10~15 ℃的飽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 ℃時,把小晶體懸掛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觸杯壁。用硬紙片蓋好玻璃杯,靜置過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體輕輕取出,重復第(4)項操作,直到晶體長到一定大小。 (6)將所得明礬晶體放進鉻鉀礬的飽和溶液中,使鉻鉀礬晶體[KCr(SO4)2·12H2O]在明礬晶體表面上生長,長到一定厚度后,再將所得晶體放到明礬飽和溶液中去,使鉻鉀礬晶體表面再覆蓋一層明礬晶體。 【結果與討論】 1.為什么所用儀器都要用蒸餾水洗凈? 2.為什么用高于室溫10~20 ℃的明礬飽和溶液而不用90 ℃的飽和溶液? 3.為什么晶體一定要懸掛在溶液的中央位置?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課時9 明礬晶體的制備(學生版).docx 第三章 課時9 明礬晶體的制備(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