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第三節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授課時間:2024年5月17日 課型:觀察探究課 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表面物體的萬有引力兩個分力的大小關系,計算地球質量; 2.行星繞恒星運動、衛星的運動的共同點:萬有引力作為行星、衛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會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的質量; 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應用。 二、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建立天體運動模型的物理觀念,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相互作用觀念。 科學思維: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動手的能力。 科學探究:探究重力與地球自轉之間的關系。 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大膽探究的心理品質;體會物理學規律的簡潔性和普適性,領略物理學的優美。重點難點 重點:建構模型,計算天體質量,討論天體密度,理解解決相關問題的思路。 難點:在具體的問題中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問題。教學準備 圓周運動演示器 教學PPT課件教 學 過 程活動設計 課前引導提問 3.研究向心力的規律 觀察各種圓周運動 4. 課堂練習環節一:課前引導提問教師活動:提問 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星星表面近距離萬有引力等于什么? 性質來說兩個萬有引力是什么力? 學生活動:讓學生回答 1.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r的二次方成反比。F=MmG/r2 G=6.67x10-11Nm2/Kg2 2.行星表面近距離萬有引力等于重力 3.萬有引力性質來說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環節二:讓學生觀察以下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張圖,然后說出你們的想法環節三:討論行星運動的規律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物理實驗中我們想要稱某個物體的質量要用到什么工具? 生:天平。 師:那生活中呢? 生:電子秤、臺秤等。 師:如果老師想要知道地球的質量,我們該如何稱地球的質量呢?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那我可不可以拿個大杠桿或者大天平來稱一稱地球? 生:不可以,無法實現! 師:是的同學們,那我們實踐不行轉理論計算,其實我們新學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一個最好的額天平!讓我們來看看是如何計算的。以地球上某個物體為例,若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這個物體受到什么力啊? 生:重力。 師:重力是怎么產生的? 生: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產生的。 師:也就是說是萬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我們可以列出一個等式:F引 = G,我們將萬有引力和重力表達式代入,看能不能得到地球質量表達式? 生: 師:在人們知道g和R值得前提下,如果知道G值就可以知道地球質量了。G值是誰在哪個實驗中得到的? 生:卡文迪什扭秤實驗。 師:因此卡文迪什稱這個實驗為“稱地球質量的實驗。”這里為什么可以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呢?我們通過估算赤道上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向心力來感受一下,這些數值是計算時要用到的。通過計算該物體受到的向心力約為0.034N,該物體的重力約為10N。然后我們將該物體放到地球上任意位置來看一下它的受力情況。當它在赤道上時,受到重力和向心力,也就是說萬有引力不僅提供重力還提供向心力,但是由于向心力相對于重力很小,所以可以約等于G;當它在南北極時,物體就不受到向心力,那么萬有引力只提供重力;當它在南北半球時,物體受到重力,而且還受到向心力,這時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引力等于重力加向心力,由于向心力相對于重力很小,因此還是約等于G。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地球自轉的影響可以忽略。求地球質量的第一個方法:F引 = G,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如果不借助地球上物體,借助填上的物體可以嗎?比如月球?以月球環繞地球為例,地球給月球的引力提供月球環繞的向心力,這里月球向心力公式用哪一個更方便計算啊?生:周期的。 師:是的,因為月球周期約為27天,所以我們也可以計算出地球質量。這是第二個方法:F引 = F向。這里要特別說明是黃金替換,之后我們會經常用到它!馬克·吐溫:“科學真是迷人。根據零星的事實,增添一點猜想,竟能贏得那么多收獲!”那我們可不可以再多一點收獲?能不能計算太陽的質量?以地球環繞太陽為例,就可以得到太陽的質量表達式,不同行星的r、T不同,算出的太陽質量相同嗎? 生:相同,因為k只與中心天體有關。 師:其實我們發現,只要是中心天體的質量都可以算,因此,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計算任何中心天體的質量。那天體的密度可以算嗎?根據密度公式我們來計算一下。 生:計算。 師:例1。 師:萬有引力定律不僅可以計算質量、密度,還有可以發現未知天體。以太陽系中的天王星為例,當時人們計算出的天王星軌道和實際軌道總是有偏差,人們預測天王星附近一定還有其他天體,英國亞當斯和法國勒維耶分別計算出了這個新天體的軌道,直到1846年德國伽勒在預言的位置附近發現了這顆行星,人們命名為海王星,通過計算發現的天體的還有冥王星等。萬有引力定律還可以預言哈雷彗星回歸。英國天文學家哈雷依據萬有引力定律,他大膽預言,彗星周期約為 76 年,并預言它將于1758 年底或 1759 年初再次回歸。1759 年 3 月這顆彗星如期通過了近日點,它最近一次回歸是 1986 年,它的下次回歸將在2061 年左右。總之,萬有引力定律對人類了解宇宙具有重大意義! 師:我們可以總結為兩種解題思路,①“在表面”模型 ②“環繞”模型 稱量天體質量的兩種思路 1.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2.天體周圍物體環繞法環節四:課堂做練習教室活動: 1.太陽光自太陽表面到達地球的時間為500s,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則太陽的質量最接近( ) A.kg B.kg C.kg D.kg 2.中國新聞網宣布:在摩洛哥墜落的隕石被證實來自火星。某同學想根據平時收集的部分火星資料(如圖所示)計算出火星的密度,再與這顆隕石的密度進行比較。下列計算火星密度的公式錯誤的是(引力常量G已知,忽略火星自轉的影響)( ) A. B. C. D. 3.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組數據,不能計算出地球質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徑及重力加速度(不考慮地球自轉) B.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周期及月球與地球間的距離 D.地球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的周期及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 4.熱愛天文科學的某同學從網上得到一些關于月球和地球的信息,(月球半徑R0),( 月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0),( 地球和月球的半徑之比R/R0=4),( 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g0=6)。根據表格中數據,可以計算出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為( ) A.3∶2 B.2∶3 C.4∶1 D.6∶1作業設計 在作業本上記知識點和練習第 題板 書 設 計 第三節 萬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1)思路:質量為m的行星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時,______充當向心力; (2)關系式:; (3)結論:,只要知道引力常量G,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T和軌道半徑r就可以計算出太陽的質量; (4)推廣:若已知引力常量G,衛星繞行星運動的周期和衛星與行星之間的距離,可計算出行星的質量。教 學 反 思 與 改 進 優點: 不足: 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