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量定理 教案課題 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 動量定理教材 人教版 2019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選擇性必修1教學 目標 動量定理教案設計一、物理觀念:1. 使學生理解動量的概念,認識到動量是物體運動狀態的重要描述量。2. 掌握動量定理的表述和內涵,了解動量定理在解釋和分析物體運動過程中的作用。3. 通過實例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動量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二、科學思維:1. 訓練學生運用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動量定理的分析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2. 引導學生從實驗數據中提煉規律,形成對動量定理的科學認識,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和實證精神。3. 鼓勵學生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三、科學探究:1. 組織學生進行動量定理的實驗探究,讓學生親手操作、觀察現象并記錄數據,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2. 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發現規律并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 引導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分享實驗心得和發現,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達能力。四、科學責任與態度:1. 教育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時保持嚴謹的態度,尊重實驗事實和數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誠信意識。2. 強調物理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3. 通過討論科學家們在探索動量定理過程中的付出和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教學 重難點 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生活現象和相關計算。 難點: 動量定理的中動量矢量性 變力作用時F 指的是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實驗教具及媒體 多媒體課件,動量定理演示教具教學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船和碼頭常懸掛一些老舊輪胎,主要用途是減輕船舶靠岸時碼頭與船體的撞擊。救援跳樓輕生者時要在預測落地位置擺放緩沖救援裝置。請同學們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 學生跟著老師的引導,自主思考,并自由發表想法。 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學生有意注意,為學生進入課堂狀態提供過渡時間。二、引入動量定理概念 1.介紹沖量概念 2.演示動量定理實驗教具或實驗視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作用時間和動量變化有什么聯系。并讓學生進小組討論,隨后據情況隨機提問小組成員。 3.帶領學生推導動量定理 1.恒力作用情況 F t = p′- p 兩種表達 物體動量的變化率是它所受的合外力 物體所受合外力乘以作用時間等于沖量變化 其中強調動量是矢量,故沖量也是矢量,正負號表示方向。 2.變力作用情況 (1)介紹變力作用時F 指的是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2)介紹物理微分思想。 三、習題鞏固:帶領學生審題 ,并適當引導,幫助其逐步找到解題思路,請同學主動講解自己做題時審題,解題的思維活動。 1.幫助學生理解鞏固動量定理,動量沖量矢量性。 2.生活應用類,幫助學習理解平均作用力概念。 四、課堂總結 1.概括總結知識點 (1)動量定理的兩種表達:物體動量的變化率是它所受的合外力;物體所受合外力乘以作用時間等于沖量變化。F t = p′- p (2)注意事項:動量是矢量,故沖量也是矢量,正負號表示方向;恒力作用公式求出的合外力就是恒力本身,變力作用用公式求出的是其平均作用值。 (3)回顧開頭的引例:船和碼頭常懸掛一些老舊輪胎,主要用途是減輕船舶靠岸時碼頭與船體的撞擊。救援跳樓輕生者時要在預測落地位置擺放緩沖救援裝置。給出結論:物體的動量變化一定,那么作用的時間短,物體受的力就大;作用的時長,物體受的力就小。 2.匿名收集學生本節課程疑選取恰當時間進行回復。 3.布置課后作業。 學生思考老師給出的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自主思考,可以尋求老師引導幫助。 1.演示動量定理實驗教具或實驗視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他們自己逐步得到知識,加深記憶。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3.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 1.幫助學生理解鞏固動量定理,動量沖量矢量性。 2.生活應用類,幫助學習理解平均作用力概念。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4.培養學生自主推理能力。 5.讓學生明白物理不是空中樓閣,物理來源與生活,物理可以解釋生活現象。 6.幫助學生了解微分思想。教學反思 落實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物理規律進行橫向比較與聯系的習慣,養成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意識不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