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2 地質地貌的“格局”與“過程”“地質地貌”的考察一般是以景觀圖、地形剖面圖或區域地圖呈現。材料所呈現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絕大部分是階段演化的結果,即階段格局。格局指的是地理事象的空間格局,既包括了某一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 (即地理分布) ,也包括了不同地理事象在同一空間內的空間排列組織狀況,可通過方位、距離、大小、形狀、數量、類型及空間組合進行描述。例如等高線圖中不同數值的分布代表不同地形類型的空間分布;地質剖面圖中不同巖層的排列,不同地質構造進行排列組合等。地理過程指的是地理事象及其內部要素的時空演變,例如水文過程、地貌過程、人口遷移過程等。地貌的格局是在內外力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而格局的塑造過程也是物質能量傳輸的結果,在分析解讀時可以從“物質”、“驅動力”、“狀態變化”進行描述。近年高考地質地貌類試題為:1.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認知;2.地理事像格局及其變化對地理過程的影響;3.地理事像的成因分析;4.地理事像的地理過程推演1.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認知從格局特征來看,包括辨識分布特征、辨識形狀特征、辨識類型特征、辨識數量特征、辨識空間組合特征,其中尤以辨識分布特征考查頻率最多。地理事像格局的準確解讀是后續分析作答的基礎。【解題技巧】地質地貌格局更多以等高線分布、區域地形圖或地質剖面圖等形式展現,需要有意識地從材料提取地形或地質構造的信息。(1)區域地形的認知:①常見的五種基本地形:按形態分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②小尺度的地形部位:例如山谷、山脊、陡崖等③山地的坡向:陽坡、陰坡;迎風坡和背風坡(2)內外力作用下的地質地貌格局【案例】(2023年湖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鋯是一種戰略性稀有重金屬。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消費集中在中國、歐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鋯砂礦資源豐富,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線以上也有大量沉積?!耙粠б宦贰北尘跋?,某中資企業與莫桑比克合作開發鋯砂礦。下圖示意采礦區及所在區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處最有可能是該采礦區成礦物質的來源地,并說明理由。【解讀】該題考察對地理格局的認知。分析采礦區成礦物質的來源地,需要對材料呈現的整體地質格局進行分析。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這一關鍵信息,排除乙(中生代變質巖)、?。ㄖ猩练e巖);圖中顯示,采礦區位于沿海,應遠離成礦物質的來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蝕搬運沉積才能形成采礦區的鋯砂礦,與甲相比,丙地臨近河流,有河流與采礦區相連,具有流水侵蝕搬運沉積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該采礦區成礦物質的來源地。【答案】(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巖(火成巖),太古宙屬前寒武紀,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臨近河流。(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發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生了演變(左圖)。喬治湖水位波動大,有時連年干涸,湖底覆蓋著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右圖)。 (2)說明左圖中水系的演化過程。【解讀】該題雖然沒有直接問地貌格局的改變,但是水系演變最主要的因素是地貌地質結構特征的變化。受板塊擠壓碰撞影響,澳大利亞東側形成大分水嶺,其山脈西部發育多條支流;由于澳大利亞東部為大分水嶺,西部為大自流盆地,地勢東高西低,支流向西流淌匯集,形成雅斯河;受斷層作用影響,地殼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壘,大分水嶺以西的支流無法注入雅斯河,雅斯河的支流被阻斷;被阻斷支流逐漸匯集形成喬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壘成為雅斯河上游地區,原有水系被分割成兩個部分。【答案】(2)科拉林地壘兩側的河流原為同一水系,隨著地壘的抬升,原水系一分為二;地壘東側邊緣成為新的分水嶺,原河道的一段廢棄成為古河道;分水嶺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斷層線發育新的河流;分水嶺以東形成斷陷盆地,積水形成喬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匯入湖泊。【案例】(2019年全國卷Ⅱ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賓川縣位于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濕,河谷地區氣候干熱。為解決河谷地區農業生產的缺水問題,該縣曾在境內山區實施小規模調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賓(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廣節水措施,當地農業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來,賓川縣河谷地區以熱帶、亞熱帶水果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蓬勃發展。(1)指出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并推測耕地分布及數量的特點。【解讀】該題雖然也是對格局分布及數量特征的辨識,但是相比較于上題來說,圖中沒有直接給出耕地的分布特征,而是需要根據該地的地形特點去推測,難度有所提升。這要求學生先要根據圖文信息準確解讀該地的地形特點,再根據耕地的形成條件,合理推測耕地的分布和數量。此題的空間方位辨識在文字材料中有所提示,主要是選擇地形為恰當參照物進行作答。對空間格局數量的辨識,包括總量即絕對數量的辨識和占比即相對數量的辨識,它們都可以包括定量的辨識和定性的辨識。本題缺少相應的數據支撐,所以只能定性的判斷,從圖等高線來判讀,該地山高谷深,地勢起伏大落差大,平地少,散布于山谷和山間盆地,所以耕地絕對數量少,在區域土地所占比例小。【參考答案】(1)地形特點:山高谷深。耕地特點: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間盆地,數量少(或面積小、占土地面積比重?。?。2.地理事像格局及其變化對地理過程的影響格局的方位、距離、大小、形狀、數量、類型及空間組合等特征的改變會使得地理過程的控制因子發生改變,從而導致地理過程的運行也發生相應變化。例如地貌的改變會促使區域的降水條件、徑流等發生改變。因此在分析過程中要對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準確解讀,并分析地貌、地貌格局對物質能量傳輸的影響。(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風的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地區。巴音河在宗務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2015年12月,當地對該區域巴音河出山口長約4km的河道進行了硬化。圖a示意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地理環境特征;圖b示意圖a中P1,P2兩點之間的水文地質剖面。 (2)如圖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區域地下水含水層明顯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現地下水溢出。請從地質構造角度,分析形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對其下游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并說明理由。【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區細粒碎屑物質豐富;受盛行西風搬運,形成風沙流;受西北-東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脈阻擋,疊加山丘北側局地地形影響,有利于沙丘發育和存續。(2)含水層較厚的原因:此區域為向斜構造,利于沖洪積物堆積;斷層加劇凹陷,進一步增加沖洪積物堆積厚度,導致含水層明顯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構造,阻擋地下水水平運動,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過河道南側斷層處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3)影響: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理由:該段硬化河道減少了出山口區河水下滲,加大了向下游的徑流量;下游河段下滲量增大。【詳解】(2)結合材料要求從地質構造角度進行分析。含水層較厚的原因與該位置的向斜地質構造相關,向下凹陷的1構造利于沖洪積物堆積;加上周圍的斷層加劇凹陷,進一步增加沖洪積物堆積厚度,地下水淤積導致含水層明顯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與該位置的背斜地質構造相關,德南隆起是背斜構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擋地下水水平運動,抬升地下水位,當地下水運動至地河道南側斷層處通過斷層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3)河道硬化對其下游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主要從下滲作用的變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該段河流下滲量減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徑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滲量增大,導致地下水水位抬升。(2021·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的我國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邊緣,山坡、沖積扇和沖積平原的植被均為草原,其中沖積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蓋有沙和粉沙物質。附近氣象站(海拔3367米)監測的年平均氣溫為-2.6℃,年降水量約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風。(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間遷移過程。(3)說明沖積平原水分條件比山坡和沖積扇好的原因。【答案】(2)沙和粉沙物質主要來源于沖積扇。春季、風力強勁。沖積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啟動。風沙流著山坡爬升,到達一定位置后攜沙能力減弱,沙和粉沙沉積在山坡上。(3)地勢較低,山坡和沖積扇流水在此匯集,(沖積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質顆粒較細,利于保水;深層土壤冰凍時間較長,利于蓄水。【解析】(2)由圖可知,除山坡外,粉沙還分布在沖積平原和沖積扇,沙、粉沙粒徑小,流速減慢時在沖積扇和沖積平原沉積。沖積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質主要來源于沖積扇。該地區春季多大風,沖積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風吹起,風沙流沿山坡爬升,到達一定位置后風速減慢,攜沙能力減弱,沙和粉沙沉積在山坡上。(3)由圖可知,沖積平原地勢較低,來自山坡和沖積扇的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均在此匯集,地下水容易出露,為沖積平原提供水源;由圖可知,沖積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組成,顆粒較細,利于保水;該區域冬季寒冷,深層土壤冰凍時間較長,土壤水分不易被蒸發,利于蓄水。(2022年山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發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生了演變(左圖)。喬治湖水位波動大,有時連年干涸,湖底覆蓋著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右圖)。 (3)指出河流對湖區地下水補給的特點。【解析】(3)根據圖片分析可知,湖盆上游邊緣的含水層海拔高于湖盆,河流均由湖盆上游邊緣向湖盆方向流淌。河流水在向湖區流淌時會下滲至湖盆邊緣含水層,轉化為地下水后再向湖中補給。該地處于山地背風坡一側,降水相對較少,從圖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區多為季節性河流,季節性河流會發生斷流,由此可知河流對湖區地下水整體補給量較小。受季風影響,在夏季風較強的時間,該地山地降水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較大,對湖區地下水補給較多,而在夏季風較弱時河流對于湖區地下水補給量較小。因降水具有不連續性,故該地的河流對湖區地下水補給水量變率較大。【答案】(3)主要通過湖盆邊緣出露含水層補給;補給量小或者變化大3.地理事像的成因分析分析格局成因是從格局表征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或條件。根據格局的表征可分為分析分布成因、分析形狀成因、分析類型成因、分析數量成因、分析空間組合成因等其中尤以分析分布成因考查頻率最多。【典型地貌的成因】1.河口、湖口的成因2.三角洲變化的原因3.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4.階地的成因5.沙丘的成因6.丹霞地貌(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風的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地區。巴音河在宗務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2015年12月,當地對該區域巴音河出山口長約4km的河道進行了硬化。圖a示意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地理環境特征;圖b示意圖a中P1,P2兩點之間的水文地質剖面。(1)分析圖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區域發育較大面積沙丘的主要成因。【解讀】該題考察沙丘分布格局的成因分析,在分析時需要對其分布位置作具體分析,推理其“沙源”、“動力”、“沉積機制發生”等條件。在分析是還應強調風向與山體走向的格局關系。【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區細粒碎屑物質豐富;受盛行西風搬運,形成風沙流;受西北-東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脈阻擋,疊加山丘北側局地地形影響,有利于沙丘發育和存續。(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鋯是一種戰略性稀有重金屬。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消費集中在中國、歐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鋯砂礦資源豐富,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線以上也有大量沉積?!耙粠б宦贰北尘跋?,某中資企業與莫桑比克合作開發鋯砂礦。下圖示意采礦區及所在區域。(2)含鋯重砂礦物1~3月在高潮線以上有大量沉積,請作出合理解釋。【解讀】(2)材料信息表明,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說明鋯砂礦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積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線以下是海水運動(波浪等)最頻繁的地帶,含鋯重砂礦物1~3月在高潮線以上有大量沉積,表明此時海水運動(波浪等)頻繁越過高潮線之上,應是颶風(旋風)、風暴潮多發,大的波浪越過高潮線向上搬運含鋯重砂礦物,并在之上沉積;同時,當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間,屬于熱帶草原氣候,1~3月為當地的濕季,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對成礦物質的侵蝕作用和砂搬運作用強,使得進入沿岸海水的含鋯重砂礦物多,容易被波浪帶入高潮線之上沉積。【答案】(2)1~3月為當地雨季,成礦物質的來源地侵蝕作用強,河流對重砂搬運能力強,含鋯重砂礦物多;颶風(旋風)、風暴潮多發,波浪向岸搬運能力強,含鋯重砂礦物容易被搬運至高潮線以上。【2020年全國卷Ⅰ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光,耐旱。下圖為某坡度較大的地方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的景觀。該地位于52°N附近,氣候濕潤。(1)當地采用順坡壟種植葡萄,據此分析該地區的降水特點。【解讀】該題緊密圍繞“順坡壟”這一形狀類型特征(格局),逆推該地區的降水特點。該題第一問由順坡壟的形狀類型特征:一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推理出該地雖然氣候濕潤,但是降水強度應該比較小的特點;二是不利于灌溉,推理出該地降水頻率較高,季節分布較均勻的特點。【參考答案】(1)順坡壟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該地區降水應具有以下特點:降水頻率高(經常降雨),強度?。ㄉ俦┯昊蛎看谓涤炅枯^小),降水量季節分配較均勻。4.地理事像的地理過程推演地理過程塑造并改變了空間格局,空間格局是地理過程的結果,因此可通過地理事象的空間格局反演其曾經發生的地理過程。分析地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可預測空間格局的變化,考查學生的地理推理能力。地理高考試題常常通過隱性的地理過程信息,讓學生預測空間格局的距離、大小、形狀、數量及空間組合等特征變化。【技巧點撥】通過過程預測格局時,要掌握地理過程的驅動力及機制。在地理教學過程要注意明晰不同地理過程發生的驅動力、機制、發生區域及其他限制因素。例如,在進行河口三角洲形成過程的教學時,需要強調這個泥沙堆積過程發生的區域是河流入海口,形成條件上需要物質條件一一含沙量、動力條件一一流速與海潮頂托作用、空間條件一一寬廣的大陸架,在以上驅動力共同作用下的泥沙堆積過程才能形成河口三角洲。(2022·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2)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3)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解讀】(2)河流從南部山區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擋后分流,但兩條河流凹岸處均受到侵蝕,隨著時間推移,兩條河流凹岸處距離不斷侵蝕而接近,直到兩河切穿分水嶺,河流連通。(3)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注入兩湖內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漸增加,從而導致湖面上漲,當湖面的上漲超過兩湖之間分水嶺的海拔時,兩湖將連通。【答案】(2)那曲凹岸處向東侵蝕,雄曲凹岸處向西侵蝕;侵蝕持續進行,分水嶺將被切開;發生河流襲奪,兩河流連通。(3)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740m;納木錯湖面海拔曾達到4748m,高于分水嶺和仁錯湖面海拔,說明兩湖曾經貫通;隨著全球變暖,注入兩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漲;如果湖面上漲超過分水嶺海拔,兩湖將再次貫通。(2022·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挾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坡。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3)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沒,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減小還是增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解讀】(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一定要明確的表明觀點,不是模棱兩可,然后說明理由。如果選擇“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減小”,其理由應是:水電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積物大量被淹沒,古堰塞湖沉積物出露減少,則黃土狀物質的來源減少;水電站蓄水后,谷地內水面增加,蒸發加強,大氣濕度增加,水分條件變好,植被覆蓋率增加,從而抑制起沙,使得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減小。如果選擇“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應是:水電站蓄水后,谷地內熱容量增加,白天升溫更慢,谷地與兩側的溫差更大,從而使得谷風勢力增強,風力搬運能力增加,從而使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減慢,水庫大壩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積加強,黃土狀物質的泥沙來源有可能增加,從而使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增加。【答案】(3)可能減?。核娬拘钏?,淹沒區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積物出露減少;大氣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電站蓄水后,谷風勢力增強;水位抬升,流速減慢,水庫大壩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積加強。(2020年全國卷Ⅲ卷-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圖2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解讀】(4)該題為開放性試題,可從贊同和反對兩方面進行說明,但需要說明理由;從圖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屬于半濕潤地區,趨向濕潤,自然條件改善,流動沙地逐漸固定;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蓋率上升,沙地景觀最終消失,故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沙地是一種自然景觀,1萬年以來,盡管氣候波動變化,這里沙地與湖沼景觀共存,目前雖然偏濕潤,可能過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該沙地東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較少;農業發展和植樹造林,植被覆蓋率提高,過度綠化,蒸騰量大增,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故毛烏素沙地不會消失。【答案】(4)贊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趨向濕潤,自然條件改善,流動沙地逐漸固定;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沙地景觀最終消失。反對理由:沙地是一種自然景觀,1萬年以來,盡管氣候波動變化,這里沙地與湖沼景觀共存(目前雖然偏濕潤,可能過些年偏干旱;該沙地東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較少);過度綠化(農業發展和植樹造林),蒸騰量大增,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1.(2023·河北邢臺·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貴州省雙河洞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對區內水系的變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區域地殼抬升及流水的豎向侵(溶)蝕作用下,地下喀斯特廣泛發育,當洞穴發育進而貫通兩個水系時,區內兩個原本獨立的地表水系出現跨水系襲奪。下圖示意雙河洞地區喀斯特地貌演變及水系變遷。(1)和初期階段相比,指出楓香樹水系的變化。(2)簡析圖示區域干谷的形成發育過程。2.(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3)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3.(2023·廣東·統考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圣拉斐爾瀑布地處厄瓜多爾可可河上歷史上的熔巖堵河形成熔巖壩,瀑布在壩上形成。熔巖壩改變了可可河的縱剖面形態,壩上、壩下流水作用發生了明顯變化。2020年,圣拉斐爾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巖壩也被完全沖毀,左圖示意圣拉斐爾瀑布曾經所在的位置,右圖示意從瀑布消失到熔巖壩被沖毀期間的水流路徑。(1)簡述熔巖堵河后熔巖壩壩上、壩下流水作用的變化。(2)分析圣拉斐爾瀑布消失的過程。(3)圣拉斐爾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巖壩也被完全沖毀,對此作出合理解釋。4.(2020上·湖北·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陰山山脈南北兩坡極不對稱,南坡溝谷較多,在溝谷出山口位置發育了眾多“疊瓦狀”河流洪積扇。大部分洪積扇下層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扇體面積,且同一位置處沉積粒徑由下而上減小。材料二下圖為陰山山脈南北向剖面示意圖及陰山山脈河流與洪積扇分布示意圖。(1)分析陰山山脈南、北坡地形地勢的差異。(2)描述陰山南坡“疊瓦狀洪積扇”的形成過程。(3)根據陰山南坡洪積扇的發育特征,推測歷史時期陰山地區的氣候變化規律,并說明原因。5.(2022·云南昆明·統考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咸水湖,海拔4613米,是一個位于岡底斯山北坡斷裂陷落盆地中的構造湖。其最大水深71.55米,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隨著青藏高原的持續隆升,地質、氣候環境的變遷,湖泊日趨萎縮,相較12萬年前,現代湖面縮小約3倍,湖面高度下降123米。下圖為扎日南木錯12萬年前及現代湖泊范圍分布示意圖。(1)說出青藏高原持續隆升對扎日南木錯流域內氣候、冰川的影響。6.(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為滇池流域示意圖。海口河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右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7.(2022·山東青島·統考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鋰作為一種重要的新型戰略資源受到各國高度關注。全球鋰礦集中分布在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構成的“鋰三角”地區。該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隨安第斯山脈的隆起,該地區與海洋分離?!颁嚾恰敝苓吷絽^富鋰巖石分布廣,分布有190個鹽湖,鹽湖總面積約2.67萬km ,目前只有4個鹽湖的鋰礦資源得到開發;另有21個鹽湖處于勘探階段、55個鹽湖處于初級勘查階段;其余110個鹽湖還未開展勘查與潛力評價工作。截至2018年末,“鋰三角”地區鋰礦儲量為2903萬噸,產量2.13萬噸,儲產比高達1362.9,是全球礦業公司投資的熱點地區,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在積極搶占該地區鋰礦資源市場份額。下圖示意“鋰三角”地區概況。(1)說明“鋰三角”地區鋰鹽的富集過程。8.(2023·廣東廣州·統考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前214年,秦南??の救螄淘诟氏靼兜姆剑礁叩厣现?,史稱“任囂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始,廣州作為我國經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與港口發展之間形成了緊密聯系。圖示意不同時期廣州城市空間拓展和港口碼頭位置演變。(2)據圖描述珠江岸線空間拓展方向,并分析原因。9.(2022·湖北襄陽·襄陽五中??寄M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魯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兩岸支流峽谷,多古冰川地貌。研究發觀,流域內干支流交匯處的寬谷河段廣泛發育坡前黃土沉積地貌,且黃土的粒徑明顯小于砂粒。其形成時間多是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巖性質的山坡前均有分布。有學者研究提出該地沉積地貌發育概念模型(下圖):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積物覆蓋。冰期末期,冰川沉積物受冰雪融水的搬運作用形成洪(沖)積扇。間冰期,該地谷風(即近地面從谷地吹向山坡的風)作用顯著。(1)說明冰期末期該地區洪(沖)積扇的形成過程。(2)與沙丘相比,該地區黃土沉積地貌分布更靠近坡前,試分析原因。參考答案:1.(1)地表河谷受下侵加深;地下溶洞、暗河容納地表水形成地下水系;河流下游原河谷形成斷尾河(干谷)。(2)地下洞穴發育加速地表水漏失;洞頂崩塌或被地表水侵蝕擊穿,地表河匯入地下;或通過洞穴對臨近地表河進行流域間地表水系襲奪;形成斷尾河,原下游河谷形成干谷。【解讀】(1)由題中材料可知因地殼抬升,楓香樹水系地表河谷受下侵加深;流域內巖溶作用強,多地下溶洞、暗河,地下溶洞、暗河容納地表水形成地下水系;河流下游原河谷形成斷尾河(干谷)。(2)讀圖可知區域內有池武溪、楓香樹河均有干谷,形成成因有些差異。池武溪地下洞穴發育加速地表水漏失;洞頂崩塌或被地表水侵蝕擊穿形成天坑,地表河匯入地下;楓香樹水地表原河流的下游形成干谷?;蛲ㄟ^洞穴對臨近地表河進行流域間地表水系襲奪;形成斷尾河,原下游河谷形成干谷。(3)池武溪海拔遠低于楓香樹河流域,形成較大的水頭差,加之單斜構造,有利于地下水沿著層間裂隙向池武溪一側排泄溶蝕形成洞穴,增強了地下水的容納和過水能力,將楓香河向池武溪襲奪。2.(3)上部:水源充足,且地下水位較淺,引水灌溉便利,且土層最為深厚;中部:地形坡度和緩,土壤間隙適中,透水性較強,氣體流通好,且土壤較肥沃,開墾農用地種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下部:土壤最為肥沃,地下水和地表水充足,灌溉便利地形較為平坦。【解讀】(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前傾斜平原上部距山前最近,傾斜度最大,但是土層較為深厚,由于位于山口處,水源最為充足,開墾農用地適宜;中部區域坡度相對和緩,但是地下水位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氣性適中,肥力較高,因此最適合農業種植;下部區域內主要為黏土和粉砂,土壤較為肥沃,其地形最為平坦,更利于開墾和實施農業耕作。3.(1)壩上河流落差減小,流速減慢,侵蝕減弱,堆積增強;壩下河流落差增大,下切侵蝕、溯源侵蝕增強。(2)瀑布水流傾瀉而下,挾帶砂礫打磨沉積物和巖層;瀑布下方巖層逐漸向內(上游)形成水平凹陷;瀑布上游的熔巖壩在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擋成落水洞,與下方的凹陷相連,河水從落水洞向下改道,瀑布消失。(3)受赤道低壓控制時間長,且處于信風迎風坡,降水豐沛,河流徑流量大,沖刷能力強;內部水流通道貫通后,熔巖壩受內部河水和外部流水(雨水、坡面徑流)雙重侵蝕;內部水流通道貫通后,熔巖壩失去支撐,容易塌陷/坍塌加快。【解讀】(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熔巖堵塞河道后熔巖壩壩上水位抬升,河流落差減小,流速減緩,流水侵蝕作用減弱,堆積作用機增強,使得泥沙在此堆積,河床抬升;壩下河流落差相對增大,此時流水侵蝕作用增強,下蝕和溯源侵蝕增強。(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20年,圣拉菲爾瀑布消失,原因在于熔巖堵河后壩下侵蝕作用增強,瀑布傾瀉而下,攜帶的泥沙打磨沉積巖和巖層,不斷下蝕和溯源侵蝕,使瀑布下方巖層逐漸向上游形成水平凹陷;而瀑布上游的熔巖壩在流水侵蝕和重力重下,形成落水洞,不斷侵蝕過程中與下方的巖層凹陷相連,河流從落水洞向下流去,瀑布消失。(3)根據材料信息,圣拉菲爾瀑布位于厄瓜多爾,位于低緯度,受赤道低氣壓控制時間較長,同時位于信風迎風坡,降水較多,河流徑流量較大,流水侵蝕作用較強;根據上題可知,內部水流通道貫通后,熔巖壩受內部河水和外部流水共同作用,不斷侵蝕,使其不斷減??;同時內部水流通道貫通后,熔巖壩失去支撐,容易塌陷。4.(1)北坡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地形起伏小;南坡多斷層,連接平原,坡度大,相對高差大。(2)地處斷裂帶,間歇性抬升,河谷不斷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蝕能力強,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處泥沙間歇性沉積,洪積扇疊加發育。(3)持續變干。原因:自下而上,不同時期的洪積扇體面積逐漸減小,扇體沉積物減少,說明河流徑流量在不斷減小,降水量逐漸減少,自下而上,同一位置不同時期的洪積物粒徑逐漸減小,說明河流流速在逐漸減弱,河流徑流量逐年減小,降水逐年減少。【解讀】(1)由材料可知,陰山山脈位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掀斜式山脈,北面是內蒙古高原,由圖可看出,北坡坡度較較緩,地形起伏較小,山岳的形態不顯著;陰山山脈南面是平原,中間以斷層相隔,南坡多斷層陷落,連接平原,相對高差大,地形起伏較大,山嶺巍峨。(2)讀材料可知,“疊瓦狀洪積扇”主要是由于斷層抬升和沉積作用形成的。在河流流出山口處,地勢突然趨于平坦,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搬運的礫石和泥沙在山麓地帶堆積下來,形成洪積扇;之后,由于山體間歇性抬升,先形成的老洪積扇也則相對下降,后形成的新洪積扇會部分地覆蓋在先形成的老洪積扇之上,在河流出山口處泥沙間歇性沉積,最終形成“疊瓦狀”洪積扇。(3)材料“大部分的洪積扇中,下層洪積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洪積扇體面積,且同一位置處沉積粒徑由下而上逐漸減小”可知陰山地區氣候持續變干。原因:下層洪積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洪積扇體面積,表明在不同時期洪積扇體面積在逐漸減小,說明河流攜帶的沉積物減少,河流徑流量在不斷減小,降水量逐漸減少;材料中“同一位置不同時期的洪積物粒徑逐漸減小”可知,說明河流搬運能力下降,河流徑流量減小,流速在減弱,降水逐年減少。5.(1)青藏高原強烈隆升,氣候變冷;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氣候變干;形成許多高大山脈,山岳冰川發育。【解讀】(1)青藏高原隆升對氣候的變化主要分析氣溫和降水的變化。青藏高原強烈隆升,海拔高,氣候變冷;青藏高原強烈隆升,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降水減少,氣候變干;青藏高原強烈隆升,形成許多高大山脈,如岡底斯山等,山岳冰川發育。6.(1)海口河作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導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區出露,三角洲面積擴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到達河口地區泥沙增多,導致三角洲增大;下游開挖溝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增加,導致流速降低,水量減少,水的搬運能力下降,泥沙淤積增多,導致三角洲增大。【解讀】(1)根據材料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開墾耕地,會破壞柴河流域原有植被,植被覆蓋率下降會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為三角洲面積擴大提供更多的“物源”條件;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開挖溝渠”使柴河入湖水道增多,水流速度下降,滿足了泥沙大量沉積的“動力”條件; ??诤訛榈岢睾奈ㄒ怀隹?,元代以來多次疏浚,使滇池水更易外流,降低了滇池水位,柴河河口地區出露,為三角洲形成提供了“空間”條件,三角洲面積擴大。7.(1)地處板塊交界地帶,地質歷史時期地殼運動活躍,含鋰巖層斷裂、出露,后在外力作用下風化破碎,并被搬運至湖泊中沉積下來;地下含鋰液體不斷注入鹽湖;該地氣候干旱,蒸發旺盛,鋰鹽在湖泊中不斷富集。【解讀】(1)通過材料“該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隨安第斯山脈的隆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地位于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交界地帶,由于板塊的碰撞擠壓使得含鋰巖層斷裂抬升出露,之后在外力作用下風化破碎,并被搬運到地勢低洼的湖泊中沉積下來;通過圖片可知該地區有鹽沼,說明地下水水位高,地下含鋰液體補給湖泊水;該地緯度低,氣溫高,受地形、大氣環流等影響,降水少,蒸發旺盛,使得鋰鹽在湖泊中不斷富集下來。8.(2)拓展方向:向西、向南拓展。原因:河流從上游搬運大量泥沙,受地形平緩和海水頂托影響,流速減緩,受地轉偏向力和凸岸影響,在廣州城西岸和南岸不斷沉積【解讀】(2)據圖可知,珠江岸線主要向南遷移,西側的岸線向西遷移;主要原因是河流從上游搬運大量泥沙,受地形平緩和海水頂托影響,所攜帶的泥沙堆積下來,受地轉偏向力和凸岸的影響,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西岸和南岸侵蝕,東岸和北岸堆積,同時凸岸堆積,凹岸侵蝕,所以使得珠江岸線不斷向西、南拓展。9.(1)冰期末期,大量冰川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支流峽谷中流速快,搬運作用顯著,大量冰川沉積物被搬運至山谷出口;出山后,地勢變緩,且干流河谷寬闊,水流變寬流速減緩,沉積物堆積形成洪(沖)積扇。(2)間冰期,雅魯藏布江河谷沉積物出露于水面,其搬運、沉積主要受風力作用影響;風力搬運、沉積具有分選性;該地盛行谷風,(河谷沉積物中的)黃土粒徑小于砂粒,體積小,質量輕,因此能被風力搬運至更遠的距離,更高的地方(至山坡前)。【解析】(1)根據“學者研究提出該地沉積地貌發育概念模型: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積物覆蓋。冰期末期,冰川沉積物受冰雪融水的搬運作用形成洪(沖)積扇”進行分析: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積物覆蓋,松散物質多,為洪積扇的形成提供物質來源。冰期末期,氣溫升高,大量冰川融化形成冰雪融水,冰川沉積物出露地表;大量冰雪融水在支流峽谷中流速快,搬運作用顯著,大量冰川沉積物被搬運至山谷出口;出山后,由于地勢變緩,且河流的河道變寬,水流變寬流速減緩,搬運能力減弱,大量的堆積物在出山口堆積,沉積物堆積形成洪(沖)積扇。(2)由材料“間冰期,該地谷風(即近地面從谷地吹向山坡的風)作用顯著”可知,間冰期,雅魯藏布江河谷沉積物出露,河谷地帶是砂礫與黃土沉積物的來源,其搬運、沉積主要受風力作用影響,風力搬運、沉積具有分選性;該地盛行谷風,風從河谷吹向山麓,風力逐漸降低,因此顆粒較大的砂礫先沉積、顆粒較小的黃土后沉積。河谷沉積物中的黃土粒徑小于砂粒,體積小,質量輕,因此能被風力搬運至更遠的距離,更高的地方至山坡前。專題12 地質地貌的“格局”與“過程”“地質地貌”的考察一般是以景觀圖、地形剖面圖或區域地圖呈現。材料所呈現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絕大部分是階段演化的結果,即階段格局。格局指的是地理事象的空間格局,既包括了某一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 (即地理分布) ,也包括了不同地理事象在同一空間內的空間排列組織狀況,可通過方位、距離、大小、形狀、數量、類型及空間組合進行描述。例如等高線圖中不同數值的分布代表不同地形類型的空間分布;地質剖面圖中不同巖層的排列,不同地質構造進行排列組合等。地理過程指的是地理事象及其內部要素的時空演變,例如水文過程、地貌過程、人口遷移過程等。地貌的格局是在內外力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而格局的塑造過程也是物質能量傳輸的結果,在分析解讀時可以從“物質”、“驅動力”、“狀態變化”進行描述。近年高考地質地貌類試題為:1.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認知;2.地理事像格局及其變化對地理過程的影響;3.地理事像的成因分析;4.地理事像的地理過程推演1.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認知從格局特征來看,包括辨識分布特征、辨識形狀特征、辨識類型特征、辨識數量特征、辨識空間組合特征,其中尤以辨識分布特征考查頻率最多。地理事像格局的準確解讀是后續分析作答的基礎。【解題技巧】地質地貌格局更多以等高線分布、區域地形圖或地質剖面圖等形式展現,需要有意識地從材料提取地形或地質構造的信息。(1)區域地形的認知:①常見的五種基本地形:按形態分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②小尺度的地形部位:例如山谷、山脊、陡崖等③山地的坡向:陽坡、陰坡;迎風坡和背風坡(2)內外力作用下的地質地貌格局【案例】(2023年湖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鋯是一種戰略性稀有重金屬。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消費集中在中國、歐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鋯砂礦資源豐富,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線以上也有大量沉積。“一帶一路”背景下,某中資企業與莫桑比克合作開發鋯砂礦。下圖示意采礦區及所在區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處最有可能是該采礦區成礦物質的來源地,并說明理由。(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發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生了演變(左圖)。喬治湖水位波動大,有時連年干涸,湖底覆蓋著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右圖)。 (2)說明左圖中水系的演化過程。【案例】(2019年全國卷Ⅱ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賓川縣位于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濕,河谷地區氣候干熱。為解決河谷地區農業生產的缺水問題,該縣曾在境內山區實施小規模調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賓(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廣節水措施,當地農業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來,賓川縣河谷地區以熱帶、亞熱帶水果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蓬勃發展。(1)指出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并推測耕地分布及數量的特點。2.地理事像格局及其變化對地理過程的影響格局的方位、距離、大小、形狀、數量、類型及空間組合等特征的改變會使得地理過程的控制因子發生改變,從而導致地理過程的運行也發生相應變化。例如地貌的改變會促使區域的降水條件、徑流等發生改變。因此在分析過程中要對地理事像的分布格局準確解讀,并分析地貌、地貌格局對物質能量傳輸的影響。(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風的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地區。巴音河在宗務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2015年12月,當地對該區域巴音河出山口長約4km的河道進行了硬化。圖a示意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地理環境特征;圖b示意圖a中P1,P2兩點之間的水文地質剖面。 (2)如圖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區域地下水含水層明顯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現地下水溢出。請從地質構造角度,分析形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對其下游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并說明理由。(2021·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的我國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邊緣,山坡、沖積扇和沖積平原的植被均為草原,其中沖積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蓋有沙和粉沙物質。附近氣象站(海拔3367米)監測的年平均氣溫為-2.6℃,年降水量約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風。(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間遷移過程。(3)說明沖積平原水分條件比山坡和沖積扇好的原因。(2022年山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發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生了演變(左圖)。喬治湖水位波動大,有時連年干涸,湖底覆蓋著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右圖)。 (3)指出河流對湖區地下水補給的特點。3.地理事像的成因分析分析格局成因是從格局表征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或條件。根據格局的表征可分為分析分布成因、分析形狀成因、分析類型成因、分析數量成因、分析空間組合成因等其中尤以分析分布成因考查頻率最多。【典型地貌的成因】1.河口、湖口的成因2.三角洲變化的原因3.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4.階地的成因5.沙丘的成因6.丹霞地貌(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風的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地區。巴音河在宗務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2015年12月,當地對該區域巴音河出山口長約4km的河道進行了硬化。圖a示意巴音河沖洪積扇及周邊地區地理環境特征;圖b示意圖a中P1,P2兩點之間的水文地質剖面。(1)分析圖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區域發育較大面積沙丘的主要成因。(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鋯是一種戰略性稀有重金屬。鋯資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非洲,絕大多數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三大供應商開發,消費集中在中國、歐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鋯砂礦資源豐富,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前寒武紀火成巖。含鋯重砂礦物多在海岸帶低潮線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線以上也有大量沉積。“一帶一路”背景下,某中資企業與莫桑比克合作開發鋯砂礦。下圖示意采礦區及所在區域。(2)含鋯重砂礦物1~3月在高潮線以上有大量沉積,請作出合理解釋。【2020年全國卷Ⅰ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光,耐旱。下圖為某坡度較大的地方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的景觀。該地位于52°N附近,氣候濕潤。(1)當地采用順坡壟種植葡萄,據此分析該地區的降水特點。4.地理事像的地理過程推演地理過程塑造并改變了空間格局,空間格局是地理過程的結果,因此可通過地理事象的空間格局反演其曾經發生的地理過程。分析地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可預測空間格局的變化,考查學生的地理推理能力。地理高考試題常常通過隱性的地理過程信息,讓學生預測空間格局的距離、大小、形狀、數量及空間組合等特征變化。【技巧點撥】通過過程預測格局時,要掌握地理過程的驅動力及機制。在地理教學過程要注意明晰不同地理過程發生的驅動力、機制、發生區域及其他限制因素。例如,在進行河口三角洲形成過程的教學時,需要強調這個泥沙堆積過程發生的區域是河流入海口,形成條件上需要物質條件一一含沙量、動力條件一一流速與海潮頂托作用、空間條件一一寬廣的大陸架,在以上驅動力共同作用下的泥沙堆積過程才能形成河口三角洲。(2022·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2)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3)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2022·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如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挾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坡。即將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3)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沒,該地的黃土狀物質沉積速率可能減小還是增大?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2020年全國卷Ⅲ卷-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圖2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1.(2023·河北邢臺·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貴州省雙河洞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對區內水系的變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區域地殼抬升及流水的豎向侵(溶)蝕作用下,地下喀斯特廣泛發育,當洞穴發育進而貫通兩個水系時,區內兩個原本獨立的地表水系出現跨水系襲奪。下圖示意雙河洞地區喀斯特地貌演變及水系變遷。(1)和初期階段相比,指出楓香樹水系的變化。(2)簡析圖示區域干谷的形成發育過程。2.(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 (3)簡析山前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別開墾農用地的適宜性。3.(2023·廣東·統考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圣拉斐爾瀑布地處厄瓜多爾可可河上歷史上的熔巖堵河形成熔巖壩,瀑布在壩上形成。熔巖壩改變了可可河的縱剖面形態,壩上、壩下流水作用發生了明顯變化。2020年,圣拉斐爾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巖壩也被完全沖毀,左圖示意圣拉斐爾瀑布曾經所在的位置,右圖示意從瀑布消失到熔巖壩被沖毀期間的水流路徑。(1)簡述熔巖堵河后熔巖壩壩上、壩下流水作用的變化。(2)分析圣拉斐爾瀑布消失的過程。(3)圣拉斐爾瀑布消失一年后,熔巖壩也被完全沖毀,對此作出合理解釋。4.(2020上·湖北·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陰山山脈南北兩坡極不對稱,南坡溝谷較多,在溝谷出山口位置發育了眾多“疊瓦狀”河流洪積扇。大部分洪積扇下層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扇體面積,且同一位置處沉積粒徑由下而上減小。材料二下圖為陰山山脈南北向剖面示意圖及陰山山脈河流與洪積扇分布示意圖。(1)分析陰山山脈南、北坡地形地勢的差異。(2)描述陰山南坡“疊瓦狀洪積扇”的形成過程。(3)根據陰山南坡洪積扇的發育特征,推測歷史時期陰山地區的氣候變化規律,并說明原因。5.(2022·云南昆明·統考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咸水湖,海拔4613米,是一個位于岡底斯山北坡斷裂陷落盆地中的構造湖。其最大水深71.55米,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隨著青藏高原的持續隆升,地質、氣候環境的變遷,湖泊日趨萎縮,相較12萬年前,現代湖面縮小約3倍,湖面高度下降123米。下圖為扎日南木錯12萬年前及現代湖泊范圍分布示意圖。(1)說出青藏高原持續隆升對扎日南木錯流域內氣候、冰川的影響。6.(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為滇池流域示意圖。??诤訛榈岢睾奈ㄒ怀隹?,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右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7.(2022·山東青島·統考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鋰作為一種重要的新型戰略資源受到各國高度關注。全球鋰礦集中分布在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構成的“鋰三角”地區。該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隨安第斯山脈的隆起,該地區與海洋分離?!颁嚾恰敝苓吷絽^富鋰巖石分布廣,分布有190個鹽湖,鹽湖總面積約2.67萬km ,目前只有4個鹽湖的鋰礦資源得到開發;另有21個鹽湖處于勘探階段、55個鹽湖處于初級勘查階段;其余110個鹽湖還未開展勘查與潛力評價工作。截至2018年末,“鋰三角”地區鋰礦儲量為2903萬噸,產量2.13萬噸,儲產比高達1362.9,是全球礦業公司投資的熱點地區,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在積極搶占該地區鋰礦資源市場份額。下圖示意“鋰三角”地區概況。(1)說明“鋰三角”地區鋰鹽的富集過程。8.(2023·廣東廣州·統考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前214年,秦南??の救螄淘诟氏靼兜姆?,禺山高地上筑城,史稱“任囂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始,廣州作為我國經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與港口發展之間形成了緊密聯系。圖示意不同時期廣州城市空間拓展和港口碼頭位置演變。(2)據圖描述珠江岸線空間拓展方向,并分析原因。9.(2022·湖北襄陽·襄陽五中??寄M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魯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兩岸支流峽谷,多古冰川地貌。研究發觀,流域內干支流交匯處的寬谷河段廣泛發育坡前黃土沉積地貌,且黃土的粒徑明顯小于砂粒。其形成時間多是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巖性質的山坡前均有分布。有學者研究提出該地沉積地貌發育概念模型(下圖):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積物覆蓋。冰期末期,冰川沉積物受冰雪融水的搬運作用形成洪(沖)積扇。間冰期,該地谷風(即近地面從谷地吹向山坡的風)作用顯著。(1)說明冰期末期該地區洪(沖)積扇的形成過程。(2)與沙丘相比,該地區黃土沉積地貌分布更靠近坡前,試分析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2 地質地貌的“格局”與“過程” (原卷版) .docx 專題12 地質地貌的“格局”與“過程”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