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2 地理選擇題題型歸納及解題技巧目 錄一、題型解讀二、熱點題型歸納【題型1】“情境型”試題【題型2】“知識型”試題【題型3】“情境+知識型"的試題三、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四、變式演練情境材料是地理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高考試題分析與答題的基本依據。要引導自己養成緊密結合情境圖文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情境材料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的習慣。在具體地理問題面前,切忌脫離情境材料的憑空想象和個人臆斷。一、提升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新情境材料以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題為核心的典型材料,為問題的設計和答案的編制提供信息支撐。出卷者經常將信息表示為文本資料、表格、數據、圖像、符號等,考試的信息來源包括“材料”和“提問”。在兩種情況下,發現、獲取和應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一種是試卷上出現的信息是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來沒有見過的,需要仔細地思考、判斷、甄別,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另一種情況是通過對信息的認知,啟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再經過判斷、推理、歸納等思維過程來解決問題。但不論何種情況,應試者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都直接影響著問題解決的質量和速度。二、掌握讀圖、分析圖表的技能讀圖是建立信息符號的簡單聯系過程。找出地圖上的符號,再比較一下,就會把圖畫元素連到一對完整的幻燈片上,地圖信息通過地圖符號的“空間行為”、位置形式、輪廓和相互位置傳遞。解釋性地圖、地理圖解主要解決圖中“有什么”的問題,檢驗學生的觀察力。學生對于圖表的細節性東西要特別關注,對于常規性的圖表也要有一定的解題思維及解題習慣。一、“情境型”試題的考察:●“情境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字閱讀、圖表解讀、信息提取等能力。這類試題需要緊密結合情境材料解決問題,靠知識原理的記憶、還原和應用難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謂的“解題模板”。●認識:此類試題的出現,或許是命題專家的學術研究思維慣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學問題研究范式的簡化體現——通過數據材料分析與圖示表征,從中發現、揭示地理特征或規律。●啟示:地理文字閱讀和圖表解讀能力理應成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關鍵能力的有效補充。●教學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閱讀能力,尤其是圖表解讀能力,增強對情境材料圖文關鍵信息精準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對圖文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能力。(2023年廣東地理卷)進入21世紀,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發展迅速。有研究統計,2000年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僅4條,2008年為9條,2016年增至17條。 圍1示意這三個年份長江下游兩庫部分市縣距江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的車輛,到達對岸所需平均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1-2題。1.與2000 2008年相比,2008 2016年期間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問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量均表現為A.大幅增加 B.保持不變 C.略有增加 D.有所減少【答案】1.D【解析】1.讀圖可知,2000-2008年,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時間都約為2小時,屬于大幅減少,2008-2016年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時間均不足 0.5小 時,因此 2008-2016年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縮減,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卷)下圖反映國內某城市群15個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及排序的變動情況。據此完成15-16題。2.由圖可判斷,該城市群呈現A.單核模式發展 B.雙核模式發展 C.多核模式發展 D.金字塔式發展【答案】2.B【解析】2.由圖可知: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排名前兩名的城市,從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規模增長迅速,且建成區的面積遠遠超過其它13個城市,由此可以判斷:該城市群為典型的雙核發展模式,頭部的兩個城市發展迅速,成為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確;單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個中心城市,A錯誤;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兩個以上的中心城市,C錯誤;金字塔式發展模式無法判斷中心城市的數量,D錯誤。故選B。(2021年廣東卷)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是我國三大產棉區。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和世界總產量分別達87.3%和20%以上,機械采摘率已達69.8%。表1反映三大產棉區不同時段面積和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變化。據此完成5-7題。3.三大產棉區中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A.長江流城棉區 B.黃河流域棉區 C.西北內陸棉區 D.三大棉區皆是【答案】3.C【解析】3.從圖中可以看出,三大產棉區中,西北內陸棉區自1950年以來,面積一直比較大,且單產貢獻率較低,因此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西北內陸棉區,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我國地級市一般由市轄區和其他縣級行政區組成。圖示意我國某地級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數量。該市的常住人口變化狀況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題。 4.圖示意四種人口流動情況,與該市2010~2020年情況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A【解析】4.讀圖對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轄區人口和其他縣級行政區常住人口數量,可知市轄區人口增加,但增幅較小,其他縣級行政區人口減少,減幅較大,總人口明顯減少。因此人口流動情況為其他縣級行政區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轄區,較多人口人口流出該地級市。而市轄區流出地級市的人口應少于其他縣級行政區流入市轄區的人口,圖中箭頭粗細可以表示人口流動量的大小,①圖符合題意,A正確;②圖市轄區流出地級市的人口多于其他縣級行政區流入市轄區的人口,會造成市轄區人口減少,不符題意,B錯誤;③和④其他縣級行政區人口流入市轄區的人口遠高于流出地級市的人口,不符題意,CD錯誤。故選A。二、“知識型”試題的考察:● “知識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必備知識 (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試題難度不大,題量較少。這類試題不需要對情境材料做過多解讀,需要結合對結構性知識(包括地理原理性、規律性和事實性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問題做出判斷和選擇。●認識:“知識型”區別于“情境型"試題的主要依據是:前者僅靠試題情境中的圖文材料難以直接做出判斷和選擇。●教學指向: “知識型” 的試題是高考“四層體系中“必備知識”考查的直接體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依然需要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確邏輯聯系的規律性、原理性知識。(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下圖反映國內某城市群15個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及排序的變動情況。據此完成題目。11.影響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變化的主要因素是①人口規模 ②產業發展 ③建城歷史 ④生態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1.A【解析】11.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會導致住宅區的面積增大,導致城市擴張,①符合題意;產業發展會導致工業區等的用地規模擴大,帶來城市建成區的擴展,②正確;建城歷史與生態環境對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的變化影響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 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據此完成題目。12.符合航天員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2.D【解析】12.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差值,在航天員駐留期間,兩地始終都位于太陽直射點的以北,則兩地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變化始終一致,則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始終一致,保持不變,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始終為兩地緯度之差。故選D。三、“情境+知識型”試題的考察:●“情境+知識型”的試題:試題材料相對復雜, 所占比重較大,有一定難度。此類試題著重考查學生在深度解讀試題情境圖文材料的基礎上,遷移運用原理性、規律性等結構性知識,運用地理學科思維(晨昏線、太陽輻射的晝夜差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地球表層大氣的垂直分布差異等)建立知識聯系并通過判斷與選擇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啟示:此類試題既體現了命題專家的學術研究思維,也是地理科學問題研究范式的具體體現。結合問題情境中的數據材料與圈式表征結果,運用地理學科思維解決具體地理問題。(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露點溫度是指氣壓不變、水汽無增減情況下,未飽和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圖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氣象站記錄的一次較強降水過程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此次降水過程呈現的天氣變化依次是( )A.風雨交加、凍雨夾雪、雪花紛飛 B.疾風驟雨、雪花紛飛、凍雨夾雪C.雪花紛飛、風雨交加、凍雨夾雪 D.風和日麗、凍雨夾雪、和風細雨22.此次天氣過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對流旺盛 B.逆溫增強 C.暖鋒經過 D.冷鋒過境【答案】21.A 22.D【解析】21.由材料可知,當氣溫高于露點溫度時,水汽不會凝結。讀圖2可知,18日14時一20時氣溫達到露點溫度,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形成降水,且風速逐漸增大,應為風雨交加;同時在18日20時左右,離地2m氣溫開始逐漸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態的形式呈現且氣溫依舊達到露點溫度,在此階段經歷了大風、降雨、降雪且持續降溫過程,因此天氣變化依次為風雨交加、凍雨夾雪、雪花紛飛,A正確,BCD錯誤。故選A。2.此地位于我國吉林省,且在18日14時—19日20時經歷了降水、大風、降溫等一系列天氣現象,此時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鋒過境,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浙江省溫嶺市制鞋業發達,Z鎮是該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該鎮制鞋業趨于更加靈活化。圖示意Z鎮制鞋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3.電商的發展對該鎮制鞋業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 )A.制鞋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提高 B.生產要素流動加快、市場擴大C.生產更加集中、營銷渠道穩定 D.制鞋工藝更加標準化、統一化24.進入智造型階段,該鎮制鞋業最顯著的變化是( )A.原料匯聚及供應渠道增多 B.加工生產及供貨周期變短C.研發設計及服務水平提高 D.成品庫存及集散能力增強【答案】23.B 24.C【解析】23.制鞋技術的提升是生產技術提高帶來的結果,與電商的發展無關,A錯誤;電商的發展對該鎮制鞋業的影響更多為擴展了銷售模式,拓寬了銷售渠道,擴大了銷售市場,使生產要素的聯系更為緊密,流動速度加快,B正確;電商的發展對生產集中度的影響較小,C錯誤;制鞋工藝的標準化、統一化與生產技術和公司的管理有關,D錯誤。故選B。24.智造過程通過自動化裝備及通信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可以有效提高研發設計及服務水平,C正確;材料信息明沒有體現原料匯聚及供應渠道、加工生產及供貨周期、成品庫存及集散能力的變化,ABD錯誤。故選C。三、選擇題的應試技巧(一)做題步驟第一步,審題干題干是選擇題的主體部分,由提供條件的疑問句或陳述句構成,長短不一,全面分析題干內容,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題干中的“關鍵詞”,可以明確題目考察的落腳點,如:原因、影響、特點、變化等;題干中的“限定詞”可以確定題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詞”有一個或多個組成。例題:(2022全國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該題干中“特點”為關鍵詞;“2010~2020”“四城市人口變化”“共同”為三個限定詞。第二步,回歸課本根據題干“限定詞”可以確定題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調動課本上的相關知識,構建思維框架。例題:(2022全國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根據題干的核心限定詞 “城市人口變化”,可以確定該題目考察核心知識為“人口變化”,包括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變化。第三步,扣材料對題目所給的文字、圖表等材料進行分析,找出與題目直接相關的信息,建立思維聯系。(2023年全國卷甲卷1-3)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開始購買國外優良而昂貴的胡蘿卜種子,在沿海沙質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東亞、東南亞國家,成為全國重要的胡蘿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的胡蘿卜種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種子,當地海關也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全程跟蹤胡蘿卜生產過程,并保障產品及時通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泉州成為全國重要胡蘿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胡蘿卜精深加工能力強②擁有優良港口③胡蘿卜品質優且產量大④鐵路運輸發達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 實現進口種子替代對泉州胡蘿卜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 )A. 明顯提高胡蘿卜產量 B. 明顯提高胡蘿卜質量C. 增加胡蘿卜出口國家 D. 增加胡蘿卜種植收益3. 泉州海關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重點關注胡蘿卜的( )①新鮮程度 ②出口關稅 ③出口數量 ④食用安全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第四步,析選項對選項敘述的正確性判斷是做好選擇題的核心任務。選項敘述錯誤常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因果錯亂,如“在副高控制下,長江中下游多雨”。②絕對化表述,選項中出現“一定、全部、都”等絕對化描述的詞語,多為錯誤選項,除非出自書本中的原話。③前后矛盾,如“衛星在大氣層中高速運轉能較好地散熱”?!?br/>④概念混淆,如“海嶺海溝等構造帶將地殼分為六大板塊”。⑤表述錯誤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太陽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行星際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⑥以偏概全,以點代面,舉例不當,如“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⑦與題干無關。(二)地理選擇題常用做題方法1.直選法。對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確的選擇題,可根據題干要求,從備選項中直接選定正確選項。例題(2023年湖南卷-1)服裝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分包商,產品殘次率是影響其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貨期允許的情況下,洛杉磯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廠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是因為中國( )A. 原材料豐富 B. 產業基礎好C. 勞動力廉價 D. 環境容量大【答案】1. B【解析】1.與東南亞相比,中國在勞動力價格、環境容量不占優勢,但由于中國生產面料的產業基礎好,面料生產量大,性價比高,因此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排除CD,B符合題意。材料信息表明,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因此原材料豐富不是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的原因,排除A。故選B。2.排除法。如對于給定的條件是多個的題目,可先根據題目的某一條件,在被選項中找出符合這一條件的對象,其余淘汰,縮小范圍;然后再根據題目的其他條件,在縮小的范圍中逐漸進一步淘汰,最后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選項。例題 (2023海南卷)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他們的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以下區域中,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 )A. 歐洲西部 B. 南太平洋 C. 南美洲中部 D. 中亞地區【答案】7. B【解析】7.根據材料要求,“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南太平洋島國眾多,他們大多國土面積狹小,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上升對它們構成巨大的威脅。B正確;歐洲西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消費水平高,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較大,A錯誤;南美洲中部地勢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小,C錯誤;中亞地區深居內陸,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小,D錯誤。故選B。3.優選法。題目提供的四個選項如果都符合題干要求,但題干中又有“最”、“主導”、“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樣,就應該采取選優法進行取舍。例題例題(2023年山東卷8~9)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對象,對產品的功能、形態等進行整合優化的活動。廣東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型制造企業集聚地之一。2010年,廣東工業設計城在佛山建成。經過十多年發展,該設計城已成為擁有近300家企業的產業基地,從最初以承接產品外觀設計為主,發展成為重要的原創產品發源地。完成下面小題。8. 影響諸多工業設計企業落戶廣東工業設計城的主導因素是( )A. 政策 B. 市場 C. 科技 D. 勞動力【答案】8. B 9. A【8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廣東工業設計城所在的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型制造企業集聚地之一,這些中小型制造企業是設計企業的服務對象,因此影響諸多工業設計企業落戶廣東工業設計城的主導因素是市場,而不是政策、科技和勞動力。B正確,ACD錯誤,故選B。4.材料推理法。根據題干所提供的條件,利用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進行分析推理,從而得出選項與題干的正確聯系,最終得出正確答案,此法運用最廣泛,且最適合用于創新情境、創新概念類題目。例題 (2023湖南卷8-9)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對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幾日觀測的平均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與夏季活動規律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晝夜長短 B. 天敵數量 C. 太陽輻射 D. 食物數量9. 北京時間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 )A. 東北坡 B. 西北坡 C. 東南坡 D. 西南坡【答案】8. C 9. A 10. D【解析】8.讀圖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動的比例高于夏季,這是因為與夏季相比,冬季太陽輻射較弱,氣溫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需要在地表曬太陽時間多,C符合題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動比例與晝夜長短、天敵數量和食物數量關系不大,排除ABD。故選C。9.材料信息表明,當地經度為33`S,29°14`E,北京時間15:00時,當地地方時約為9時。當地冬季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當地太陽從東北升起,正午時太陽位于當地正北,上午時間太陽均在東北方,9時時東北坡為向陽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東北坡,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5.文圖轉化法。文圖轉化是根據題目所給條件繪制出示意圖,再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例題 (2021全國Ⅰ卷文綜地理)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 )A.幼樹 B.中齡結實樹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11.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穩定 B.水土流失量穩定 C.土壤肥力穩定 D.岳樺結實線穩定【答案】10.C 11.D【解析】10.由材料“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和“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說明生長季(夏季)升溫幅度不大,即穩定;再結合“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說明“冬季升溫幅度大”,故C正確。11.種子的傳播是受空間距離限制的,結實線穩定,就會使岳樺林的種子無法長距離傳播,所以林線近年趨于穩定,故D正確。(2023上·江西宜春·高三江西省宜豐中學??计谥校┙鹑谑乾F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升級、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引導、促進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金融發展的前沿陣地,對周邊地區產生強大的金融輻射帶動作用。圖示意香港、廣州、深圳對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金融輻射強度,數值越大,表示對其產生的影響力越大。完成下面小題。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響力最弱 B.香港的影響力增強C.香港的影響力最強 D.廣州的影響力減弱【答案】1.C【解析】1.依據材料信息,圖中數值越大,表示金融輻射帶動作用對其他城市產生的影響力越大,據圖可知,香港數值在1.5左右起伏,廣州數值在0.5左右起伏,深圳數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響力最強,廣州影響力最弱,C正確,A錯誤;2017年到2019年香港數值減少,影響力減弱,B錯誤;2017年到2019廣州數值增加,影響力增強,D錯誤。故選C。(2023上·湖北·高三羅定中學校聯考期中)近年來,我國對國際食物進口依賴風險不斷變化。下圖示意2010~2020年中國5種食物的對外依賴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5種食物的對外依賴率( )A.2013年小麥最高 B.2020年酒最低C.牛奶高于牛肉 D.大麥始終最高【答案】2.D【解析】2.2013年大麥的對外依賴率超過60%,小麥只有6%左右,A錯誤。2020年酒對外依賴率排第三,B錯誤。牛肉的對外依賴率一直高于牛奶,C錯誤。對外依賴率大麥始終最高,D正確。故選D。(2023·四川雅安·統考模擬預測)城市熱島強度指城區與郊區氣溫的差值。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研究我國北方某濱海城市的熱島強度變化。下圖為該小組根據研究結果繪制的該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城市市區與郊區氣溫差異形成的原因有( )①市區云雨天氣多 ②郊區空氣流通,散失熱量快③市區面積大于郊區 ④市區排放的生產生活廢熱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該城市熱島強度最大的時段是( )A.白天上午 B.白天午后 C.日落至午夜前 D.午夜至日出前【答案】3.B 4.D【解析】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人口和產業活動集中,人為排放的生產和生活廢熱多,是產生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④正確;城區建筑物高大密集,空氣流通慢,散失熱量慢,而郊區空氣易流通,散失熱量快,②正確;市區云雨天氣多會導致市區氣溫較低,①錯誤;一般情況下,市區面積小于周圍郊區,③錯誤。故選B。4.讀圖可知,午夜至日出前這一時段熱島強度數值最大。故選D。(2024·廣東東莞·校聯考模擬預測)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數據,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點不同。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國迎來的第一條晨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晨線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6.③→④期間東莞與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之差如何變化( )A.不變 B.變小 C.變大 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5.C 6.A【解析】5.晨線是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入晝的晝夜半球分界線,由晨線走向可判斷出晝弧夜弧的長短關系,即晝夜長短狀況。3月21日晝夜平分,6月22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12月22日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2月11日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由圖中晨線形態可知,晨線①晝最長夜最短,應為6月22日,C正確;ABD錯誤。故選C。6.由題意①②③④表示兩至兩分及2月11日的晨線,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可知①為6月22日;③晝最短為12月22日,兩分日較2月11日晝更長可知, ②為兩分日,④為2月11日。由此可知,③→④期間,太陽直射點處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動。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由于東莞和北京均在直射點以北,同一日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差=兩地緯度差,兩地緯度差不變故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差不變,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山西·校聯考模擬預測)大氣受熱過程影響近地面大氣熱量的時空分布狀況。下圖示意我國某地一日內太陽輻射、地面溫度、大氣溫度的變化過程。完成下面小題。7.據圖推測,該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國的( )A.大連 B.西寧 C.重慶 D.拉薩【答案】7.A【解析】7.由材料可知,甲曲線白天數值高,夜晚數值低,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應為氣溫曲線;乙曲線白天數值高,夜晚數值低,最高值出現在13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應為地面溫度曲線;丙曲線白天有,夜晚沒有,最高值出現在正午前后,應為太陽輻射曲線。因此可知,該地日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北京時間14時左右,而日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在當地時間14時左右,說明該地經度應在120°E附近,因此四選項中大連最符合題意,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上·浙江金華·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昆明準靜止鋒的位置會隨季節及冷暖氣團的強弱而不同。讀“昆明準靜止鋒沿北緯26°分布位置頻次圖”,完成下面小題。8.鋒面頻次出現最高區域的海拔約為( )A.500~1000米 B.1000~1500米 C.1500~2500米 D.3000米以上9.昆明準靜止鋒最強的季節最可能是( )A.春夏 B.冬春 C.夏秋 D.秋冬10.昆明準靜止鋒一般呈西北—東南走向,其西側的天氣特征一般呈現( )A.一雨即冬 B.陰雨綿綿 C.夜雨較多 D.天無三日晴【答案】8.C 9.B 10.A【解析】8.讀圖可知,鋒面頻次出現最高值接近180 ,經度為104°E附近,此區域的海拔約為1500~2500米,故選C。8.由所學知識可知,昆明準靜止鋒是由北方來的冷氣團與由南方來的暖氣團相遇,加上地形阻擋形成的鋒面,該季節冷氣團可以長驅南下至云貴高原,說明冷氣團勢力強,冷氣團源地—蒙古西伯利亞地區,氣溫低,應為北半球冬春季, 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昆明準靜止鋒一般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側為昆明,東側為貴陽,當冷氣團勢力強盛時,鋒面位于昆明以西時,云南東部地區均處在靜止鋒面以下,氣溫驟降,天氣變陰或有小雨,故云南會出現一雨即冬的天氣,A正確;陰雨綿綿、天無三日晴說的是貴陽一側,BD錯誤;夜雨較多并不是當地的天氣特征,C錯誤;故選A。(2023·廣東·模擬預測)胡楊是我國干旱區內陸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樹種,我國90%以上的胡楊分布在塔里木河兩岸。距離河道近的地帶,胡楊種群林分郁閉度大,幼苗占比大;距離河道遠的地帶,胡楊種群林分郁閉度小,以大老齡樹木為主。胡楊的根、軀干、葉片等能夠吸收鹽分,并能夠通過莖葉的泌腺排出。下圖為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與胡楊部分指標的關系圖。完成下面小題。11.塔里木河上游地區胡楊種群正常生長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為( )A.2m B.2.5m C.4.1m D.4.8m【答案】11.C【解析】11.內陸干旱的荒漠地區,距河道越遠,地下水水位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大,胡楊種群林分郁閉度越小,據此判定曲線b表示林分郁閉度,則曲線a表示冠幅,曲線a頂點對應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大致為4.1m。距離河道遠的地帶,胡楊種群以大老齡樹木為主,地下水埋藏深度超過4.1m后胡楊林分郁閉度進一步減小,林木更加稀疏,冠幅也開始變小,大老齡樹木種群衰落,難以正常生長,所以胡楊種群正常生長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值為4.1m,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3上·河北·高三校考期中)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環流的強度進而影響印度半島雨季降水量。1985年以來,由于印度半島人口增長,糧食需求增加,恒河平原的居民將種植單季(雨季)水稻大面積改為雙季(雨季、旱季)水稻。旱季水稻種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水稻種植由單季改為雙季對區域水循環的影響有( )A.下滲增加 B.蒸發保持穩定C.入海徑流增多 D.大氣降水增加13.與1985年以前相比,種植旱季水稻導致5月份恒河平原( )A.升溫快、氣溫偏低 B.升溫慢、氣溫偏低C.升溫快、氣溫偏高 D.升溫慢、氣溫偏高14.種植雙季水稻造成印度半島雨季降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印度低壓減弱,西南季風登陸推遲 B.印度低壓增強,西南季風登陸推遲C.印度低壓減弱,西南季風登陸提前 D.印度低壓增強,西南季風登陸提前【答案】12.A 13.B 14.A【解析】12.以前恒河平原的居民在雨季種植單季稻,現改為雙季稻,即雨季種旱季也種,但是旱季水稻種植需要大量的恒河水灌溉農田,會導致下滲增加,A正確;旱季大量引水灌溉,蒸發增多,B錯誤;旱季大量引水灌溉,入海徑流會減少,C錯誤;大量引水灌溉對大氣降水影響不大,D錯誤,故選A。13.水的比熱容較大。5月份氣溫正在回升,種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農田,會導致恒河平原氣溫回升變慢,氣溫較之前偏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B。14.與1985年以前相比,5月份氣溫正在回升,種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農田,會導致恒河平原氣溫回升變慢,較之前正常年份偏低;印度低壓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氣溫的偏低會使印度低壓較之前年份勢力變弱,BD錯誤。由于印度低壓的存在,夏季加強了南亞的西南季風,因此,西南季風因為印度低壓勢力減弱,登陸會推遲,A正確,C錯誤。故選A。(2023上·貴州·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河階又稱堆積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臺地地形。地質災害的發生(如滑坡)往往會影響河流的侵蝕速率以及河階地貌的形態。圖為橫斷山區金沙江某段河谷階地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據圖判斷,T4階地礫石層形成的過程中( )A.河流不斷侵蝕 B.風力不斷堆積 C.地殼相對穩定 D.地殼強烈擠壓16.推測某次滑坡事件最可能發生在( )A.T1之后 B.T3之后 C.T4之后 D.T5之后17.滑坡發生后,河流下切速率一度減緩的原因可能是( )A.侵蝕基面下降 B.上游落差減小 C.全球氣候暖濕 D.河流水量增大【答案】15.C 16.D 17.B【解析】15.在任意一級河流堆積物形成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堆積物界限明顯且水平分布,說明當時地殼較為穩定,并未強烈擠壓,C正確,D錯誤。如果河流不斷侵蝕,則階地不會平整分布,A錯誤。礫石層為流水堆積的結果,B錯誤。故選C。16.滑坡形成的堰塞體堵塞河流,據圖可知T5階段階地的基座為基巖,此時尚未發生滑坡形成的大規模堰塞體,而T1~T4階段的基座為堰塞沉積物,表明此時已有堰塞體。T4相比T1距離河流更遠說明形成時間更早,且T5與T4之間存在坡積物可知滑坡形成時間在T5之后,T4之前,D正確,ABC錯誤。故選D。17.滑坡形成的堰塞體堵塞河流壩體上游落差減小,流速減緩,以堆積為主,抑制河流下切,B正確。河流水量增大和侵蝕基面下降應該加快河流下切速率,AD錯誤;氣候變得暖濕,河流水量會增大也會加快河流下切速率,C錯誤,故選B。(2023上·廣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坡向會對局部區域的太陽輻射和降水進行二次分配,進而影響森林群落分布和樹木生長。研究發現,川西亞高山林線附近的岷江冷杉幼樹多分布在干枯大樹形成的林窗中,且不同坡向的岷江冷杉生長特征差異明顯。下圖示意不同坡向岷江冷杉的樹齡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與陰坡相比,半陰坡冷杉( )A.存活條件更好 B.平均樹徑更大C.幼樹數量較少 D.大樹樹徑較小19.推測利于冷杉幼苗向小樹過渡的關鍵因素是( )A.穩定的光照條件 B.充足的熱量條件C.豐富的雨水條件 D.一定的遮陰條件【答案】18.A 19.D【解析】18.半陰坡冷杉各樹齡枯樹所占比重較小,說明其更適合冷杉樹的存活,A正確;由圖可知,半陰坡冷杉幼樹占比大于陰坡說明其樹齡較新,平均樹徑小,B錯誤;由圖可知,半陰坡冷杉幼樹占比大于陰坡,說明其樹齡較新,平均樹徑小,但不代表數量比陰坡少,C錯誤;由圖可知,半陰坡冷杉大樹占比小于陰坡,但不代表大樹樹徑較小,D錯誤。故選A。19.由材料可知,半陰坡幼樹占比高,但小樹占比小于陰坡,說明半陰坡相比陰坡不利于幼樹長成小樹,林窗內光照條件、熱量條件、雨水條件更好,但不利于幼樹長成小樹,說明幼苗向小樹過渡的關鍵因素不是光照、熱量、水分條件,故ABC錯誤;由材料可知,川西亞高山林線附近的崛江冷杉幼樹多分布在干枯大樹形成的林窗中且陰坡小樹的占比顯著大于半陰坡,而陰坡遮陰條件較好,據此推測,冷杉幼樹生長為小樹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陰條件,D正確。故選D。(2023上·河北滄州·高三泊頭市第一中學??茧A段練習)根據相關理論,農業地租可以近似表達為(單位)土地產出減去生產成本(包括農業勞動力和物質投入成本)得到的凈收益。當農業收益降低,就有可能引發土地瀧轉甚至撂荒。下圖中I、Ⅱ、Ⅲ分別表示不同作物經營的競租能力曲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圖5中I、Ⅱ、Ⅲ曲線依次對應的經營作物可能是( )A.優特農產、經濟作物、糧食作物 B.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優特農產C.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優特農產 D.經濟作物、優特農產、糧食作物21.圖中4類耕地最容易由城市化的推進引發“零租金流轉”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下列四省耕地流轉率最高的是( )A.河南 B.浙江 C.黑龍江 D.江蘇【答案】20.A 21.C 22.B【解析】20.根據圖示信息可知,I曲線在地租水平高的地區耕地產生能力較高,且耕地產出能力下降快,應為單位面積產值最高的優特農產;Ⅱ在地租水平次高的地區耕地產生能力較高,且耕地產出能力下降較快,應為單位面積產值次高的經濟作物;Ⅲ曲線在地租水平低的地區耕地產生能力高,且耕地產出能力下降慢,應為單位面積產值最低的糧食作物。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21.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單位面積產值較低的糧食種植耕地無人種植,出現撂荒現象,最容易推進“零租金流轉”,③區域主要種植糧食作物,C正確;①區域主要種植優特作物、②區域主要種植經濟作物,單位面積產值較高,撂荒的可能性較低,推進“零租金流轉”的難度較大,AB錯誤;④區域耕地產出能力為0,本身就沒有種植農作物,不需要推進“零租金流轉”,D錯誤。所以選C。22.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耕地流轉率越高,四個選項中,浙江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最高,耕地流轉率最高,B正確;河南、黑龍江、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浙江,土地流轉率低于浙江,ACD錯誤。所以選B。(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人口重心是指區域空間中人口數量可維持空間均衡的受力點,其時序變化可反映區域發展的空間演變軌跡。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內人口重心遷移明顯。圖示意1978—201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軌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關于2003-200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的描述,正確的是( )A.人口重心移動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動距離西部大于中部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動 D.西部人口重心向東南移動【答案】5.B【解析】5.對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軌跡,結合圖中比例尺判斷,人口重心移動距離西部大于中部,時間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動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錯誤,B正確;中部人口重心向東北移動,C錯誤;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動,D錯誤。故選B。(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水源涵養是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特有結構與水相互作用,將水分保持在生態系統的過程與功能。海南島降水量呈現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圖示意1996-2020年海南島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養量的年際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相反B.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相反C.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D.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答案】6.D【解析】6.讀圖可知,蒸散量曲線較平緩,與降水量和水源涵養量相關性不明顯。而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明顯呈正相關,二者變化趨勢大致相同。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碳排放強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投入密切相關,碳中和需要付出經濟代價。下圖示意某年甲國和乙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貿易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發投入與經濟產出情況。據比完成下面小題。7.乙國出口的產品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金屬及金屬制品 B.化工制品C.機械制造產品 D.電子產品【答案】7.D【解析】7.讀圖可知,在乙國出口的金屬及金屬制品、化工制品、機械制造產品、電子產品中,電子產品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的GDP最高,因此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電子產品,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2023·福建·高考真題)俄羅斯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其主要以開發自然資源與發展國際貿易為主,其他產業相對薄弱。在資金和勞動力過多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緩慢,這種現象稱為“資源詛咒效應”。目前俄羅斯的油氣大量由國外進口,現研究新的技術設備開采油氣。俄羅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區大力發展能源開發利用,其第三產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下圖是俄羅斯產業人口比例圖。根據材料并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8.指出下圖①②③三條曲線分別對應的產業類型( )A.①第一產業②第二產業 B.②第一產業③第三產業C.②第二產業③第三產業 D.①第一產業③第二產業【答案】8.B【解析】8.根據材料可知“俄羅斯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其主要以開發自然資源與發展國際貿易為主,其他產業相對薄弱”,結合所學知識可推測出俄羅斯依賴土地資源,農業發展較好;俄羅斯國土面積廣闊,油氣資源豐富,第二產業發展較好,第二產業人口占比高于第一產業。①為第二產業,②為第一產業,③為第三產業,因此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人口流動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據人口流動空間范圍,將其劃分為跨省、省內跨市和市內跨縣三種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對推動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起重要作用,但持續的人口流動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凈流出。下表為2011~2018年我國中小城市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題。年份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省內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市內跨縣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9.表中數據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變化趨勢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數量相同C.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D.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答案】9.D【解析】9.2011~2014年跨省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下降,2011~2014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二者變化并不相同,A錯誤;材料中為三種方式流動人口的比例,其總數并不確定,B錯誤;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基本持平,變化較小,C錯誤;從表格數據來看,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確。故選D。(2022·全國·統考高考真題)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 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上海 30.3 -30.25 215.42北京 59.7 -72.8 300.9廣州 39.7 129.12 468.46深圳 34.0 116.88 596.7310.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A.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B.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C.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D.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答案】10.A【解析】10.根據表中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數據可知上海人口凈增加184.17萬人,北京凈增加228.1萬人,廣州凈增加597.58萬人,深圳凈增加713.66萬人,所以四城市總人口都是凈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數量減少,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比重減少,廣州、深圳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雖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增加的遠大于中心城區人口的增加量,故廣州、深圳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也在減少。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某校開展“時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學科主題學習系列活動。結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學們展示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作品。圖是學生設計創作的網頁截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天察地、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客觀反映了( )①太陽活動②四季變化③降水總量④物候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31.C【解析】13.二十四節氣,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故②④正確;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主要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事件等,與二十四節氣無關,①錯誤;二十四節氣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氣溫等的變化規律,但無法直接反映降水總量,③錯誤。故②④正確,故選C。(2022·天津·高考真題)下列是天津四處的景觀圖片?;卮鹣铝行☆}。 14.圖乙所示的居民區位于濱海地區,當地居民經常能感受到海陸風。在夏季時,若只考慮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一天中海風風力最大的時段是(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答案】14.C【解析】14.海陸風中海風是指海洋吹向陸地的風,此時海洋應氣壓較高,相對氣溫較低,而如果海陸同時增溫,海洋由于熱容量較大,增溫幅度小,相對于陸地氣溫低,氣壓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輻射最多的時刻,也就是氣溫最高的時刻,海風最大,而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一般是在14時附近,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攝太陽照片,拍攝時間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時刻。圖左為合成后的照片,圖右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5.拍攝時間為北京時間5點,全球處于不同日期的范圍之比約為( )A.1:1 B.1:5 C.2:5 D.3:5【答案】15.D【解析】15.根據題意,北京時間為5點,新的一天零點經線應該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為180-45°=135°,而舊的一天范圍為180°+45°=225°,比例135∶225=3∶5,故選D。(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大氣散射輻射的強弱和太陽高度、大氣透明度有關。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大氣散射輻射日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15.下列現象與大氣散射作用密切相關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藍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紅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凍 ④雪后天晴陽光特別耀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5.A【分析】15.在太陽輻射的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①正確;日出和日落的時候,太陽光要穿過較厚的大氣層才能到達地面,波長較短的藍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層大氣散射掉了,到達近地面大氣時主要只有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紅色,②正確;秋冬季節出現霜凍,與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氣逆輻射弱有關,與大氣散射無關,③錯誤;雪后天晴陽光特別耀眼是因為云層少,大氣透明度高,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錯誤。綜合起來,①②正確,B、C、D錯誤,A正確;故選A。(2022·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下圖為2022年4月20日20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浮塵升空的動力來源是( )A.冷鋒 B.反氣旋 C.低壓 D.西北風【答案】16.C【解析】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說明4月21日北京氣流以上升為主。而冷鋒天氣是由偏北風形成的,以大氣水平運動為主,故AD錯誤;反氣旋控制時氣流以下沉為主,故B錯誤;低壓控制時,氣流以上升為主,故C正確。故答案選C。(2022·湖北·高考真題)風云三號E星是全球第一顆在晨昏軌道運行的太陽同步氣象衛星,與在軌的風云三號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組網格局,可實現全球觀測資料的100%覆蓋。E星裝載最先進的微光成像儀,可大幅提高弱光條件下的監測精度。圖示意晨昏軌道、上午軌道和下午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2021年7月某日,當E星觀測到巴西圣保羅(23°S,47°W)的萬家燈火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A.墨西哥圣地亞哥(23°N,110°W)此時地表溫度最低B.冰島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霧彌漫C.夏威夷火奴魯魯(21°N,158°W)烈日當空D.中國北極黃河站(79°N,12°E)極光絢爛【答案】17.C【解析】17.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羅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區,萬家燈火即入夜后,假設此時為20:00,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火奴魯魯為西十一區,區時為12:00,可能出現烈日當空現象,C項正確;圣地亞哥當地時間約為16時,而地表溫度日出前后最低,A錯誤;雷克雅未克當地時間約為22時,不是日出,B錯誤;此時北極黃河站正值極晝,不易看到極光,D錯誤。故選C。(2021·天津·統考高考真題)科考隊在北極圈內某地進行科考時,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6時測得了當地一天中太陽高度的最小值為10°。完成下面小題。18.該地的緯度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19.該地位于( )A.歐洲北部 B.亞洲西部 C.亞洲東部 D.北美北部【答案】18.C 19.D【分析】18.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該地為北極圈以內,有極晝,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為10°,為0:00的太陽高度,此時北極圈上0:00的太陽高度0°,從而得出該地的緯度為北極圈以北10°,即76°34′N,故C項正確,ABD錯誤。故選C。19.由材料可知,此時為6月22日(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因此該地出現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時,地方時應為24時,而此時北京時間為16時,說明與北京所在時區相差八個時區,每時區經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該地經度約為120°W,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故A,B,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2021·遼寧·統考高考真題)墨西哥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來,墨西哥天然氣消費量超過生產量,缺口逐年擴大,一半以上需從美國進口。目前墨西哥逐漸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為發電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圖為墨西哥及周邊地區地理要素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6月1日,在M城海濱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絢麗的日落景觀,此時北京時間約是(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答案】20.D【分析】20.由圖可知,M地處90°W附近(西六區),北京時間為東八區,地方時相差約14個小時,6月1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當M為6月1日日落時,應為18點以后,北京時間應為6月2日。(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團隊利用往返式探空氣球,在長沙觀測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個不同時刻釋放的氣球所記錄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信息(圖a)。圖b為其中某一時刻對應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在圖a中,符合圖b示意時刻所釋放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這次探測結果顯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為隨高度增加( )A.CO2量減少 B.空氣溫度降低C.大氣越稀薄 D.人類干擾越小【答案】25.A 26.C【解析】25.由圖b可知,此時長沙位于晨線西側,處于夜半球,而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夜半球處于背對太陽狀態,近地面無法接收到太陽輻射,因此近地面太陽輻射接近于零,CD錯誤;此時長沙位于晨線附近,隨著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陽輻射的區域逐漸增加,太陽輻射應呈現增加的趨勢,B錯誤,A正確。故選A。26.大氣削弱作用原理太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吸收、散射、反射。白晝期間氣球逐漸上升的過程中,海拔逐漸升高,大氣變稀薄,空氣中的塵埃分子減少,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削弱作用變弱,故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與CO2量減少、空氣溫度降低、人類干擾減小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下圖顯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別與入湖河流構成獨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①②③南側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積,研究表明該地曾發生過水系重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7.推測①②③的湖泊類型、湖水主要輸出方式分別為( )A.淡水湖、下滲 B.淡水湖、蒸發 C.咸水湖,下滲 D.咸水湖、蒸發28.判斷①②③南側谷地是( )A.狹長湖盆 B.斷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29.據水系變化推測,MN一線(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皺隆起 D.褶皺凹陷【答案】27.A 28.B 29.A【解析】27.材料信息表明,①②③南側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積,該地曾發生過水系重組,說明注入①②③的河流原來與南側高地南邊的河流連在一起,后地層抬升而在地表分開,但①②③的湖泊水可能通過地下水與南側河流相連,通過下滲方式輸出湖水和湖水中所含鹽份,因此鹽份不會在湖泊中積累,從而形成淡水湖,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28.結合④湖及其所屬水系可推測,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側地區形成新的分水嶺,湖泊南部河道發生流向改變,后因無水流匯入,造成斷流,故B正確;如果是狹長湖盆,堆積物應該比較細小,而①②③南側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積,A錯誤;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則堆積物應該大小不一,雜亂無章,故排除CD。故選B。29.由上題分析可知,MN一線形成新的分水嶺,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該處應為斷裂帶,且MN一線南部地勢相對抬升,形成分水嶺,北部相對沉降,積水成湖,A正確,B錯誤;如果發生褶皺,不會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態完整,排除CD。故選A。(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推測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是由于( )A.板塊擠壓 B.火山不斷噴發 C.板塊張裂 D.巖漿持續侵入31.假設不受內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該山脈( )A.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東移 B.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C.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西移 D.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32.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是由于隨山體升高( )A.板塊運動逐漸加強 B.板塊運動逐漸減弱C.外力作用逐漸加強 D.外力作用逐漸減弱【答案】30.A 31.A 32.C【解析】30.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山脈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受板塊擠壓影響,山脈高度會持續升高,A正確,C錯誤;從材料信息中為獲取該山脈有火山持續噴發的相關信息,B錯誤;巖漿侵入不會對地表形態產生直接影響,D錯誤。所以選A。31.根據該山脈的緯度范圍可知,該地常年受盛行西風控制,西風挾帶的來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響下易形成降水,山脈西坡的侵蝕作用比東坡更強烈,如果不考慮內力作用,西坡遭受強烈侵蝕后,山脊線會向東移動,A正確,B錯誤;東坡為盛行西風背風坡,降水較少,侵蝕作用較弱,CD錯誤。所以選A。32.地貌的演化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使該地山脈持續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蝕作用增強。根據材料可知,目前山脈高度持續增加,說明內力作用強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是因為隨著山體升高,高差增大,對盛行西風的阻擋加強,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漸加強,內外力作用趨于平衡,使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故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緯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總計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0°~30°N 0 0 0 0 0 0 0 1 0 1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33.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A.尼羅河流域 B.中南半島 C.北冰洋沿岸 D.亞洲中部34.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 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5.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 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C.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答案】33.D 34.A 35.C【解析】33.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緯度地帶,以40°~50°N最多。尼羅河流域、中南半島主要位于低緯度地帶,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緯度地帶,排除C;亞洲中部位于中緯度地區,冬季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積雪,春季升溫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災害,D符合題意。故選D。34.表格數據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災害頻次遠大于秋季,這主要是因為經過冬季積累,春季地表積雪多,且春季處于升溫趨勢,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而秋季經過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積雪少,且秋季處于降溫趨勢,不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①、②符合題意;秋季氣溫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與融雪洪水災害出現關聯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35.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與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帶來熱量并沖擊積雪,使得積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壞力更強,C符合題意;表中數據表明,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但頻次高并不能表明單次洪水的破壞力強,排除A;雨水和積雪融水均為液體狀態,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流動性差異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兩類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選C。(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紅樹種子的傳播受盛行風、洋流等影響。圖為環南海區域紅樹物種數量分布和夏季紅樹種子傳播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36.巴拉望島紅樹物種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溫度較高 B.河口和灘涂少C.洋流影響較小 D.火山和地震多36.夏季紅樹種子在圖中虛線段海域傳播規模小,主要是因為該段海域( )A.西南季風受阻 B.離岸風影響大C.洋流推力減弱 D.潮間帶面積小【答案】36.B 37.B【解析】36.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巴拉望島位于環太平洋第一島弧鏈上,為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島嶼,整體地勢較高。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島島嶼南北狹長、東西較短,河流和灘涂欠發育,淤泥質潮間帶面積較少,不利于紅樹林的生長,B正確;該地緯度位置較低,海水溫度較高,A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島位于紅樹種子傳播路線上,說明洋流對其影響較大,C錯誤;火山和地震對紅樹林影響較小,D錯誤。所以選B。37.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虛線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風,在該地為離岸風,來自海洋的紅樹種子不能在潮間帶著陸,所以在該地傳播規模較小,B正確;該地中南半島南部地勢較低,西南季風受到的阻礙較小,A錯誤;洋流的推力沒有減弱,C錯誤;該地沿海地區以平原地貌為主,潮間帶面積較大,D錯誤。所以選B。【淘寶店鋪:向陽百分百】【淘寶店鋪:向陽百分百】專題02 地理選擇題題型歸納及解題技巧目 錄一、題型解讀二、熱點題型歸納【題型1】“情境型”試題【題型2】“知識型”試題【題型3】“情境+知識型"的試題三、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四、變式演練情境材料是地理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高考試題分析與答題的基本依據。要引導自己養成緊密結合情境圖文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情境材料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的習慣。在具體地理問題面前,切忌脫離情境材料的憑空想象和個人臆斷。一、提升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新情境材料以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題為核心的典型材料,為問題的設計和答案的編制提供信息支撐。出卷者經常將信息表示為文本資料、表格、數據、圖像、符號等,考試的信息來源包括“材料”和“提問”。在兩種情況下,發現、獲取和應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一種是試卷上出現的信息是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來沒有見過的,需要仔細地思考、判斷、甄別,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另一種情況是通過對信息的認知,啟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再經過判斷、推理、歸納等思維過程來解決問題。但不論何種情況,應試者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都直接影響著問題解決的質量和速度。二、掌握讀圖、分析圖表的技能讀圖是建立信息符號的簡單聯系過程。找出地圖上的符號,再比較一下,就會把圖畫元素連到一對完整的幻燈片上,地圖信息通過地圖符號的“空間行為”、位置形式、輪廓和相互位置傳遞。解釋性地圖、地理圖解主要解決圖中“有什么”的問題,檢驗學生的觀察力。學生對于圖表的細節性東西要特別關注,對于常規性的圖表也要有一定的解題思維及解題習慣。一、“情境型”試題的考察:●“情境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字閱讀、圖表解讀、信息提取等能力。這類試題需要緊密結合情境材料解決問題,靠知識原理的記憶、還原和應用難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謂的“解題模板”。●認識:此類試題的出現,或許是命題專家的學術研究思維慣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學問題研究范式的簡化體現——通過數據材料分析與圖示表征,從中發現、揭示地理特征或規律。●啟示:地理文字閱讀和圖表解讀能力理應成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關鍵能力的有效補充。●教學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閱讀能力,尤其是圖表解讀能力,增強對情境材料圖文關鍵信息精準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對圖文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能力。(2023年廣東地理卷)進入21世紀,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發展迅速。有研究統計,2000年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僅4條,2008年為9條,2016年增至17條。 圍1示意這三個年份長江下游兩庫部分市縣距江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的車輛,到達對岸所需平均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1-2題。1.與2000 2008年相比,2008 2016年期間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問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量均表現為A.大幅增加 B.保持不變 C.略有增加 D.有所減少(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卷)下圖反映國內某城市群15個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及排序的變動情況。據此完成15-16題。2.由圖可判斷,該城市群呈現A.單核模式發展 B.雙核模式發展 C.多核模式發展 D.金字塔式發展(2021年廣東卷)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是我國三大產棉區。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和世界總產量分別達87.3%和20%以上,機械采摘率已達69.8%。表1反映三大產棉區不同時段面積和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變化。據此完成5-7題。3.三大產棉區中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A.長江流城棉區 B.黃河流域棉區 C.西北內陸棉區 D.三大棉區皆是(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我國地級市一般由市轄區和其他縣級行政區組成。圖示意我國某地級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數量。該市的常住人口變化狀況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題。 4.圖示意四種人口流動情況,與該市2010~2020年情況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二、“知識型”試題的考察:● “知識型”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必備知識 (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試題難度不大,題量較少。這類試題不需要對情境材料做過多解讀,需要結合對結構性知識(包括地理原理性、規律性和事實性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問題做出判斷和選擇。●認識:“知識型”區別于“情境型"試題的主要依據是:前者僅靠試題情境中的圖文材料難以直接做出判斷和選擇。●教學指向: “知識型” 的試題是高考“四層體系中“必備知識”考查的直接體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依然需要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確邏輯聯系的規律性、原理性知識。(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下圖反映國內某城市群15個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及排序的變動情況。據此完成題目。11.影響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變化的主要因素是①人口規模 ②產業發展 ③建城歷史 ④生態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年地理高考廣東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 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據此完成題目。12.符合航天員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三、“情境+知識型”試題的考察:●“情境+知識型”的試題:試題材料相對復雜, 所占比重較大,有一定難度。此類試題著重考查學生在深度解讀試題情境圖文材料的基礎上,遷移運用原理性、規律性等結構性知識,運用地理學科思維(晨昏線、太陽輻射的晝夜差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地球表層大氣的垂直分布差異等)建立知識聯系并通過判斷與選擇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啟示:此類試題既體現了命題專家的學術研究思維,也是地理科學問題研究范式的具體體現。結合問題情境中的數據材料與圈式表征結果,運用地理學科思維解決具體地理問題。(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露點溫度是指氣壓不變、水汽無增減情況下,未飽和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圖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氣象站記錄的一次較強降水過程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此次降水過程呈現的天氣變化依次是( )A.風雨交加、凍雨夾雪、雪花紛飛 B.疾風驟雨、雪花紛飛、凍雨夾雪C.雪花紛飛、風雨交加、凍雨夾雪 D.風和日麗、凍雨夾雪、和風細雨22.此次天氣過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對流旺盛 B.逆溫增強 C.暖鋒經過 D.冷鋒過境(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浙江省溫嶺市制鞋業發達,Z鎮是該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該鎮制鞋業趨于更加靈活化。圖示意Z鎮制鞋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3.電商的發展對該鎮制鞋業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 )A.制鞋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提高 B.生產要素流動加快、市場擴大C.生產更加集中、營銷渠道穩定 D.制鞋工藝更加標準化、統一化24.進入智造型階段,該鎮制鞋業最顯著的變化是( )A.原料匯聚及供應渠道增多 B.加工生產及供貨周期變短C.研發設計及服務水平提高 D.成品庫存及集散能力增強三、選擇題的應試技巧(一)做題步驟第一步,審題干題干是選擇題的主體部分,由提供條件的疑問句或陳述句構成,長短不一,全面分析題干內容,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題干中的“關鍵詞”,可以明確題目考察的落腳點,如:原因、影響、特點、變化等;題干中的“限定詞”可以確定題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詞”有一個或多個組成。例題:(2022全國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該題干中“特點”為關鍵詞;“2010~2020”“四城市人口變化”“共同”為三個限定詞。第二步,回歸課本根據題干“限定詞”可以確定題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調動課本上的相關知識,構建思維框架。例題:(2022全國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根據題干的核心限定詞 “城市人口變化”,可以確定該題目考察核心知識為“人口變化”,包括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變化。第三步,扣材料對題目所給的文字、圖表等材料進行分析,找出與題目直接相關的信息,建立思維聯系。(2023年全國卷甲卷1-3)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開始購買國外優良而昂貴的胡蘿卜種子,在沿海沙質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東亞、東南亞國家,成為全國重要的胡蘿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的胡蘿卜種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種子,當地海關也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全程跟蹤胡蘿卜生產過程,并保障產品及時通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泉州成為全國重要胡蘿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胡蘿卜精深加工能力強②擁有優良港口③胡蘿卜品質優且產量大④鐵路運輸發達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 實現進口種子替代對泉州胡蘿卜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 )A. 明顯提高胡蘿卜產量 B. 明顯提高胡蘿卜質量C. 增加胡蘿卜出口國家 D. 增加胡蘿卜種植收益3. 泉州海關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重點關注胡蘿卜的( )①新鮮程度 ②出口關稅 ③出口數量 ④食用安全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第四步,析選項對選項敘述的正確性判斷是做好選擇題的核心任務。選項敘述錯誤常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因果錯亂,如“在副高控制下,長江中下游多雨”。②絕對化表述,選項中出現“一定、全部、都”等絕對化描述的詞語,多為錯誤選項,除非出自書本中的原話。③前后矛盾,如“衛星在大氣層中高速運轉能較好地散熱”?!?br/>④概念混淆,如“海嶺海溝等構造帶將地殼分為六大板塊”。⑤表述錯誤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太陽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行星際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⑥以偏概全,以點代面,舉例不當,如“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⑦與題干無關。(二)地理選擇題常用做題方法1.直選法。對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確的選擇題,可根據題干要求,從備選項中直接選定正確選項。服裝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分包商,產品殘次率是影響其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貨期允許的情況下,洛杉磯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廠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是因為中國( )A. 原材料豐富 B. 產業基礎好C. 勞動力廉價 D. 環境容量大2.排除法。如對于給定的條件是多個的題目,可先根據題目的某一條件,在被選項中找出符合這一條件的對象,其余淘汰,縮小范圍;然后再根據題目的其他條件,在縮小的范圍中逐漸進一步淘汰,最后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選項。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他們的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以下區域中,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 )A. 歐洲西部 B. 南太平洋 C. 南美洲中部 D. 中亞地區3.優選法。題目提供的四個選項如果都符合題干要求,但題干中又有“最”、“主導”、“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樣,就應該采取選優法進行取舍。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對象,對產品的功能、形態等進行整合優化的活動。廣東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型制造企業集聚地之一。2010年,廣東工業設計城在佛山建成。經過十多年發展,該設計城已成為擁有近300家企業的產業基地,從最初以承接產品外觀設計為主,發展成為重要的原創產品發源地。完成下面小題。8. 影響諸多工業設計企業落戶廣東工業設計城的主導因素是( )A. 政策 B. 市場 C. 科技 D. 勞動力4.材料推理法。根據題干所提供的條件,利用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進行分析推理,從而得出選項與題干的正確聯系,最終得出正確答案,此法運用最廣泛,且最適合用于創新情境、創新概念類題目。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對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幾日觀測的平均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與夏季活動規律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晝夜長短 B. 天敵數量 C. 太陽輻射 D. 食物數量9. 北京時間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 )A. 東北坡 B. 西北坡 C. 東南坡 D. 西南坡5.文圖轉化法。文圖轉化是根據題目所給條件繪制出示意圖,再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 )A.幼樹 B.中齡結實樹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11.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穩定 B.水土流失量穩定 C.土壤肥力穩定 D.岳樺結實線穩定(2023上·江西宜春·高三江西省宜豐中學??计谥校┙鹑谑乾F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升級、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引導、促進作用?;浉郯拇鬄硡^是我國金融發展的前沿陣地,對周邊地區產生強大的金融輻射帶動作用。圖示意香港、廣州、深圳對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金融輻射強度,數值越大,表示對其產生的影響力越大。完成下面小題。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響力最弱 B.香港的影響力增強C.香港的影響力最強 D.廣州的影響力減弱(2023上·湖北·高三羅定中學校聯考期中)近年來,我國對國際食物進口依賴風險不斷變化。下圖示意2010~2020年中國5種食物的對外依賴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5種食物的對外依賴率( )A.2013年小麥最高 B.2020年酒最低C.牛奶高于牛肉 D.大麥始終最高(2023·四川雅安·統考模擬預測)城市熱島強度指城區與郊區氣溫的差值。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研究我國北方某濱海城市的熱島強度變化。下圖為該小組根據研究結果繪制的該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城市市區與郊區氣溫差異形成的原因有( )①市區云雨天氣多 ②郊區空氣流通,散失熱量快③市區面積大于郊區 ④市區排放的生產生活廢熱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該城市熱島強度最大的時段是( )A.白天上午 B.白天午后 C.日落至午夜前 D.午夜至日出前(2024·廣東東莞·校聯考模擬預測)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數據,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點不同。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國迎來的第一條晨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晨線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6.③→④期間東莞與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之差如何變化( )A.不變 B.變小 C.變大 D.先變小后變大(2023·山西·校聯考模擬預測)大氣受熱過程影響近地面大氣熱量的時空分布狀況。下圖示意我國某地一日內太陽輻射、地面溫度、大氣溫度的變化過程。完成下面小題。7.據圖推測,該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國的( )A.大連 B.西寧 C.重慶 D.拉薩(2023上·浙江金華·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昆明準靜止鋒的位置會隨季節及冷暖氣團的強弱而不同。讀“昆明準靜止鋒沿北緯26°分布位置頻次圖”,完成下面小題。8.鋒面頻次出現最高區域的海拔約為( )A.500~1000米 B.1000~1500米 C.1500~2500米 D.3000米以上9.昆明準靜止鋒最強的季節最可能是( )A.春夏 B.冬春 C.夏秋 D.秋冬10.昆明準靜止鋒一般呈西北—東南走向,其西側的天氣特征一般呈現( )A.一雨即冬 B.陰雨綿綿 C.夜雨較多 D.天無三日晴(2023·廣東·模擬預測)胡楊是我國干旱區內陸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樹種,我國90%以上的胡楊分布在塔里木河兩岸。距離河道近的地帶,胡楊種群林分郁閉度大,幼苗占比大;距離河道遠的地帶,胡楊種群林分郁閉度小,以大老齡樹木為主。胡楊的根、軀干、葉片等能夠吸收鹽分,并能夠通過莖葉的泌腺排出。下圖為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與胡楊部分指標的關系圖。完成下面小題。11.塔里木河上游地區胡楊種群正常生長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為( )A.2m B.2.5m C.4.1m D.4.8m(2023上·河北·高三??计谥校┤祟惢顒佑绊懘髿猸h流的強度進而影響印度半島雨季降水量。1985年以來,由于印度半島人口增長,糧食需求增加,恒河平原的居民將種植單季(雨季)水稻大面積改為雙季(雨季、旱季)水稻。旱季水稻種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水稻種植由單季改為雙季對區域水循環的影響有( )A.下滲增加 B.蒸發保持穩定C.入海徑流增多 D.大氣降水增加13.與1985年以前相比,種植旱季水稻導致5月份恒河平原( )A.升溫快、氣溫偏低 B.升溫慢、氣溫偏低C.升溫快、氣溫偏高 D.升溫慢、氣溫偏高14.種植雙季水稻造成印度半島雨季降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印度低壓減弱,西南季風登陸推遲 B.印度低壓增強,西南季風登陸推遲C.印度低壓減弱,西南季風登陸提前 D.印度低壓增強,西南季風登陸提前(2023上·貴州·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河階又稱堆積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臺地地形。地質災害的發生(如滑坡)往往會影響河流的侵蝕速率以及河階地貌的形態。圖為橫斷山區金沙江某段河谷階地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據圖判斷,T4階地礫石層形成的過程中( )A.河流不斷侵蝕 B.風力不斷堆積 C.地殼相對穩定 D.地殼強烈擠壓16.推測某次滑坡事件最可能發生在( )A.T1之后 B.T3之后 C.T4之后 D.T5之后17.滑坡發生后,河流下切速率一度減緩的原因可能是( )A.侵蝕基面下降 B.上游落差減小 C.全球氣候暖濕 D.河流水量增大(2023上·廣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坡向會對局部區域的太陽輻射和降水進行二次分配,進而影響森林群落分布和樹木生長。研究發現,川西亞高山林線附近的岷江冷杉幼樹多分布在干枯大樹形成的林窗中,且不同坡向的岷江冷杉生長特征差異明顯。下圖示意不同坡向岷江冷杉的樹齡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與陰坡相比,半陰坡冷杉( )A.存活條件更好 B.平均樹徑更大C.幼樹數量較少 D.大樹樹徑較小19.推測利于冷杉幼苗向小樹過渡的關鍵因素是( )A.穩定的光照條件 B.充足的熱量條件C.豐富的雨水條件 D.一定的遮陰條件(2023上·河北滄州·高三泊頭市第一中學??茧A段練習)根據相關理論,農業地租可以近似表達為(單位)土地產出減去生產成本(包括農業勞動力和物質投入成本)得到的凈收益。當農業收益降低,就有可能引發土地瀧轉甚至撂荒。下圖中I、Ⅱ、Ⅲ分別表示不同作物經營的競租能力曲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圖5中I、Ⅱ、Ⅲ曲線依次對應的經營作物可能是( )A.優特農產、經濟作物、糧食作物 B.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優特農產C.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優特農產 D.經濟作物、優特農產、糧食作物21.圖中4類耕地最容易由城市化的推進引發“零租金流轉”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下列四省耕地流轉率最高的是( )A.河南 B.浙江 C.黑龍江 D.江蘇(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人口重心是指區域空間中人口數量可維持空間均衡的受力點,其時序變化可反映區域發展的空間演變軌跡。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內人口重心遷移明顯。圖示意1978—201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軌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關于2003-200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的描述,正確的是( )A.人口重心移動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動距離西部大于中部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動 D.西部人口重心向東南移動(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水源涵養是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特有結構與水相互作用,將水分保持在生態系統的過程與功能。海南島降水量呈現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圖示意1996-2020年海南島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養量的年際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相反B.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相反C.水源涵養量與蒸散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D.水源涵養量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碳排放強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投入密切相關,碳中和需要付出經濟代價。下圖示意某年甲國和乙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貿易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發投入與經濟產出情況。據比完成下面小題。7.乙國出口的產品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金屬及金屬制品 B.化工制品C.機械制造產品 D.電子產品(2023·福建·高考真題)俄羅斯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其主要以開發自然資源與發展國際貿易為主,其他產業相對薄弱。在資金和勞動力過多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緩慢,這種現象稱為“資源詛咒效應”。目前俄羅斯的油氣大量由國外進口,現研究新的技術設備開采油氣。俄羅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區大力發展能源開發利用,其第三產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下圖是俄羅斯產業人口比例圖。根據材料并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8.指出下圖①②③三條曲線分別對應的產業類型( )A.①第一產業②第二產業 B.②第一產業③第三產業C.②第二產業③第三產業 D.①第一產業③第二產業(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人口流動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據人口流動空間范圍,將其劃分為跨省、省內跨市和市內跨縣三種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對推動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起重要作用,但持續的人口流動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凈流出。下表為2011~2018年我國中小城市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題。年份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省內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市內跨縣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9.表中數據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變化趨勢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數量相同C.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D.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2022·全國·統考高考真題)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 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上海 30.3 -30.25 215.42北京 59.7 -72.8 300.9廣州 39.7 129.12 468.46深圳 34.0 116.88 596.7310.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A.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B.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C.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D.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某校開展“時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學科主題學習系列活動。結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學們展示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作品。圖是學生設計創作的網頁截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天察地、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客觀反映了( )①太陽活動②四季變化③降水總量④物候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2·天津·高考真題)下列是天津四處的景觀圖片?;卮鹣铝行☆}。 14.圖乙所示的居民區位于濱海地區,當地居民經常能感受到海陸風。在夏季時,若只考慮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一天中海風風力最大的時段是(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攝太陽照片,拍攝時間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時刻。圖左為合成后的照片,圖右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5.拍攝時間為北京時間5點,全球處于不同日期的范圍之比約為( )A.1:1 B.1:5 C.2:5 D.3:5(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大氣散射輻射的強弱和太陽高度、大氣透明度有關。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大氣散射輻射日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15.下列現象與大氣散射作用密切相關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藍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紅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凍 ④雪后天晴陽光特別耀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下圖為2022年4月20日20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浮塵升空的動力來源是( )A.冷鋒 B.反氣旋 C.低壓 D.西北風(2022·湖北·高考真題)風云三號E星是全球第一顆在晨昏軌道運行的太陽同步氣象衛星,與在軌的風云三號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組網格局,可實現全球觀測資料的100%覆蓋。E星裝載最先進的微光成像儀,可大幅提高弱光條件下的監測精度。圖示意晨昏軌道、上午軌道和下午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2021年7月某日,當E星觀測到巴西圣保羅(23°S,47°W)的萬家燈火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A.墨西哥圣地亞哥(23°N,110°W)此時地表溫度最低B.冰島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霧彌漫C.夏威夷火奴魯魯(21°N,158°W)烈日當空D.中國北極黃河站(79°N,12°E)極光絢爛(2021·天津·統考高考真題)科考隊在北極圈內某地進行科考時,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6時測得了當地一天中太陽高度的最小值為10°。完成下面小題。18.該地的緯度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19.該地位于( )A.歐洲北部 B.亞洲西部 C.亞洲東部 D.北美北部(2021·遼寧·統考高考真題)墨西哥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來,墨西哥天然氣消費量超過生產量,缺口逐年擴大,一半以上需從美國進口。目前墨西哥逐漸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為發電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圖為墨西哥及周邊地區地理要素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6月1日,在M城海濱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絢麗的日落景觀,此時北京時間約是(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團隊利用往返式探空氣球,在長沙觀測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個不同時刻釋放的氣球所記錄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信息(圖a)。圖b為其中某一時刻對應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在圖a中,符合圖b示意時刻所釋放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這次探測結果顯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為隨高度增加( )A.CO2量減少 B.空氣溫度降低C.大氣越稀薄 D.人類干擾越小(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下圖顯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別與入湖河流構成獨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①②③南側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積,研究表明該地曾發生過水系重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7.推測①②③的湖泊類型、湖水主要輸出方式分別為( )A.淡水湖、下滲 B.淡水湖、蒸發 C.咸水湖,下滲 D.咸水湖、蒸發28.判斷①②③南側谷地是( )A.狹長湖盆 B.斷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29.據水系變化推測,MN一線(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皺隆起 D.褶皺凹陷(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推測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是由于( )A.板塊擠壓 B.火山不斷噴發 C.板塊張裂 D.巖漿持續侵入31.假設不受內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該山脈( )A.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東移 B.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C.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西移 D.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32.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是由于隨山體升高( )A.板塊運動逐漸加強 B.板塊運動逐漸減弱C.外力作用逐漸加強 D.外力作用逐漸減弱(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緯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總計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0°~30°N 0 0 0 0 0 0 0 1 0 1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33.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A.尼羅河流域 B.中南半島 C.北冰洋沿岸 D.亞洲中部34.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 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5.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 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C.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紅樹種子的傳播受盛行風、洋流等影響。圖為環南海區域紅樹物種數量分布和夏季紅樹種子傳播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36.巴拉望島紅樹物種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溫度較高 B.河口和灘涂少C.洋流影響較小 D.火山和地震多36.夏季紅樹種子在圖中虛線段海域傳播規模小,主要是因為該段海域( )A.西南季風受阻 B.離岸風影響大C.洋流推力減弱 D.潮間帶面積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02 選擇題的類型及解題技巧(原卷版).docx 專題02 選擇題的類型及解題技巧(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