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專題01 選擇題的信息拆解學案(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專題01 選擇題的信息拆解學案(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01 地理選擇題的信息拆解
目 錄
一、高考試題情境來源要素和設計要素
二、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三、最新模考題組練
一、高考試題情境來源要素及設計要素
地理高考試題情境的來源要素和設計要素
從高考地理情境命題的角度看看解題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試題的特點以及能辨析出題者組織表達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據情境任務進行信息的對應。
(一)試題來源特點
從近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情境來源的途徑多樣,主題性質反映出以生產情境、生活情境和學術情境為主的情境類型,時空分布反映出當代的各種現實問題。
試題情境主要基于真實生活中的社會生產活動及其知識應用,以及科學性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成果,體現了試題情境來源的應用性和科學性。結合來源的途徑來看,同一組試題的情境主題可能同時反映和聯(lián)系著幾種情境類型。
例如廣東卷第1-2,7-8組題考察學術情境+生產情境;第3-4,5-6組題考察學術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廣東卷1-2題)
進入21世紀,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發(fā)展迅速。有研究統(tǒng)計,2000年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僅4條,2008年為9條,2016年增至17條。圖示意這三個年份長江下游兩岸部分市縣距江岸不同直線距離區(qū)間的車輛,到達對岸所需平均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與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間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qū)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量均表現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變 C.略有增加 D.有所減少
2.由圖中信息可判斷,長江下游南岸市縣比北岸市縣( )
A.公路網更完善 B.車流量更大 C.人口更為稠密 D.河網更密集
【解讀】該題以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對河流南北兩岸的通勤時間為情境主題,主題性質反映的是地理學相關的學術理論,說明此試題情境的類型屬于學術情境,試題情境的來源是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的變化與通勤時間。而此試題的情境任務正要求學生充分理解該學術情境,通過對比圖示南北岸通勤時間的差異及變化,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2.試題的空間分布:
試題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是構成試題情境的空間信息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試題情境本身的區(qū)域性和地理知識考查的分布。例如2023年廣東卷地理高考試題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包括全球(不同區(qū)域的太陽短波輻射量)、日本海、長江下游、青藏高原、吉林省、長三角某特大城市、浙江溫嶺市、巴音河流域、遼寧清原滿族自治縣到珠三角的僑鄉(xiāng)村、太行山青龍峽景區(qū)等,跨越不同時空尺度。但主要還是布局在國內,主要關注我國在社會生產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和變化。
(二)高考地理試題的情境設置
1.試題情境的信息組織
為了符合高考試題的情境命制要求與考查要求,命題者需要對情境來源的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重組和處理,形成試題情境的具體信息及其結構。
根據試題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動從發(fā)生到結束的全過程可知,試題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主題信息:對事件發(fā)生總過程的中心概括,構成情境的主題;
(2)條件信息:支持事件發(fā)生的自然條件或人文條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產生的條件支撐;
(3)過程信息:包括事件發(fā)生總過程中的空間、時間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組成了情境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
(4)隱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隱藏的結果、規(guī)律和后續(xù)發(fā)展方向等信息,以及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常識等信息,即試題情境所隱含的信息。
一般而言,做選擇題在材料層面,教師會指導學生將材料的重要信息圈起來,其作用首先是突出材料重點,提高重視程度,其次是提高再次閱讀時的效率,并協(xié)助解題。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具備完整的情境結構,或者信息組成不完整,解題時要盡可能的分析更多的情境信息,對情境材料的整體有全面的把關,從而在解題時能更加快捷準確地獲取信息支撐。
【案例2】2022年廣東卷第13-14題。
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qū)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2008年以來,該產業(yè)園又持續(xù)轉型為文創(chuàng)旅游空間,大眾游客替代文創(chuàng)從業(yè)者和愛好者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下圖示意2008--2019年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yè)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14.圖示的功能分區(qū)演化對該產業(yè)園帶來的影響是( )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yè)規(guī)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chuàng)功能收縮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城市功能區(qū)的演變 老舊廠區(qū) 的轉型改造; 持續(xù)轉型 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qū) 近十年; 2006年; 2008-2019年 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轉型為文創(chuàng)旅游空間 國家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體現政策的引導;消費群體的變化帶動功能分區(qū)的演化
基于做題時的習慣,可以做一下操作。
2.如何利用情境信息解題
在充分解讀情境信息之后,需要分析關注情境任務,分析任務對應的是情境的具體信息內容。
同樣以2022年廣東卷第13-14題為例:
13.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yè)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14.圖示的功能分區(qū)演化對該產業(yè)園帶來的影響是( )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yè)規(guī)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chuàng)功能收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讀】第13題,該題考察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對應的是條件信息,以及隱藏的條件信息,故答案選D。
第14題,考察功能分區(qū)演化對應的是過程信息,分析其變化過程中對其他要素的影響。答案選B。
二、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問題設置類型對應著部分試題情境的信息,除主題信息外,與隱藏信息的對應最多。情境信息又為問題設置提供素材基礎,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和試題情境的信息相輔相成,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試題情境的解讀難度。
根據問題設計及其提問要點,可將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總結為以下五種類型:
①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
②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
③分析影響及措施型;
④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
⑤地理計算或繪圖型。
【案例3】(2023年山東卷)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灣沿岸(圖),水體較淺,湖水鹽度通常維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題。
6. 該湖湖水鹽度通常維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候相對干旱 B. 河流帶來鹽分較多 C. 沿岸流影響大 D. 湖海水量交換較大
7. 在帕德雷島南北兩側的水體出入口處,表層水流動方向通常為( )
A. 由海向湖 B. 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 由湖向海 D. 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解讀】從情境任務的問題設計看,其提問要點分別為導致馬德雷湖鹽度較高的原因和表層洋流的流動,分別對應試題情境中的地理因果關系的問題設置類型和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
【參考答案】6.A 7.A
第6題,時今河所在地區(qū)氣候較為旱,河流才會季節(jié)性斷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發(fā)盛,湖水鹽度高,A正,由圖可知,馬德雷湖入湖河流較少,且河流為淡水,若入湖河流較多,可以稀釋湖水,降低湖水的鹽度,B錯誤,馬德雷湖與墨西哥灣之間有沙壩相隔,沿岸流對其影響較小,錯誤,馬德雷湖僅通過南、北口與墨西哥灣相連,水體交換較少,D錯誤。故選A。
第7題,馬德雷湖湖水鹽度較高,說明其鹽分難以排出,可推測南北兩側的出入口處表層水流方向均為由海向湖,A正確,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為淡水湖,湖水鹽度不會太高,B、C、D錯誤。故選A。
【案例4】(2021年廣東卷5-7題)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qū)是我國三大產棉區(qū)。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和世界總產量分別達87.3%和20%以上,機械采摘率已達69.8%。表1反映三大產棉區(qū)不同時段面積和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產棉區(qū)貢獻率(%) 時段(年) 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西北內陸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從自然因素考慮,影響三大產棉區(qū)棉花生長的共性條件是( )
A.豐沛的降水 B.晝夜溫差大 C.充足的光熱 D.肥沃的土壤
6.三大產棉區(qū)中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 )
A.長江流域棉區(qū) B.黃河流域棉區(qū) C.西北內陸棉區(qū) D.三大棉區(qū)皆是
7.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進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資源豐富 ②沙漠化強度減弱 ③機械化水平高 ④氣候暖濕化加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讀】第5題要求分析出三大產棉區(qū)的共性條件,實際上是對區(qū)域特征的分析比較,問題設置類型為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和隱藏信息;
第6題需要對表格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出三大產棉區(qū)中面積比重始終保持較高的區(qū)域,問題設置類型為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和地理計算或繪圖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和過程信息;
第7題的問題設置類型為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和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過程信息和隱藏信息。
【答案】5.C 6.C 7.A
【解析】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及西北內陸在棉花生長期均有著充足的光執(zhí)條件,這是三大產棉區(qū)棉花生長的共性條件,正確:西北內陸距海洋較遠,受海洋水汽影響小,降水較少,A錯誤;長江流域晝夜溫差并不大,B錯誤;西北內陸的土壤并不肥沃,D錯誤。故選C。
6.讀表可知,三大產棉區(qū)中,西北內陸產棉區(qū)1950-2015年面積貢航率一直比較大,且單產貢獻率較低,因此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西北內陸產區(qū),正確,ABD錯誤。故選C。
7.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逐步增,主要得益于新疆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種植面識大,而長江流域和河流域受城鎮(zhèn)化水平提升和城市建銷面積擴大的影響,花種植面積被壓縮,A正確沙漠化強度減弱是于旱區(qū)進行退耕還草生態(tài)治理的結果,退耕不利于棉花產量的提高,B錯誤由材料可知,新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398%,機減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新花生產效率提升,但與產量占比增大關系不大,誤,短時期內氣候的變化并不明顯,且棉花為喜光是作物,氣候暖濕化加溫不利于棉花產量提高,D錯誤。故選A。
三、最新模考題組練
(2023·河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碳纖維作為戰(zhàn)略性新材料,重量輕,強度高。德國一汽車企業(yè)某款電動汽車采用大量碳纖維部件,其生產各環(huán)節(jié)嚴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圖示意該企業(yè)所用碳纖維部件的縱向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布局,其中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耗能較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1.該企業(yè)選用在日本生產的碳纖維原絲,主要為了( )
A.開拓銷售市場 B.降低原絲成本
C.促進合作研發(fā) D.增加戰(zhàn)略儲備
2.將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布局在M市,倚重了當地( )
A.豐富的水能 B.先進的技術
C.完善的設施 D.便利的航運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沿岸水是河水與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體。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tài)、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等因素影響,渤海南部沿岸水的鹽度、運動范圍等季節(jié)變化較明顯。圖為渤海局部海域1月鹽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3.圖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結冰少 B.徑流匯入多
C.沿岸水蒸發(fā)少 D.沿岸水積聚多
4.1月渤海與黃海海水交換的模式是( )
A.南進北出 B.北進南出
C.中間進南北出 D.南北進中間出
5.與1月相比,推測7月( )
A.甲海域與渤海海峽鹽度差變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圍向東擴大
C.渤海與黃海之間海水交換加強 D.渤海南部沿岸水鹽度明顯降低
<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紅樹種子的傳播受盛行風、洋流等影響。圖為環(huán)南海區(qū)域紅樹物種數量分布和夏季紅樹種子傳播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6.巴拉望島紅樹物種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溫度較高 B.河口和灘涂少
C.洋流影響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7.夏季紅樹種子在圖中虛線段海域傳播規(guī)模小,主要是因為該段海域( )
A.西南季風受阻 B.離岸風影響大
C.洋流推力減弱 D.潮間帶面積小
(2023·廣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草氈層是由土壤物質與植物根系交纏而成的氈狀表土層,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極地地區(qū)。青藏高原上的草氈層,雖然厚度不大,但堅韌且富有彈性,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屏障;與基巖風化物為成土母質的土壤不同,這里草氈層中的細土物質以風力搬運輸入的外源粉塵為主。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氈層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青藏高原上草氈層中風力搬運輸入的粉塵物質增加將( )
A.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 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加快下覆基巖風化破碎 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9.如果青藏高原某區(qū)域草氈層遭到破壞,會導致當地( )
①草地初級生產力降低 ②凍土融化速率減緩
③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④地表侵蝕強度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人口流動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據人口流動空間范圍,將其劃分為跨省、省內跨市和市內跨縣三種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zhèn)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對推動城鄉(xiāng)融合和鄉(xiāng)村振興起重要作用,但持續(xù)的人口流動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凈流出。下表為2011~2018年我國中小城市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題。
年份 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
省內 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
市內 跨縣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
10.表中數據反映中小城市( )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變化趨勢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數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
D.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夏季風北邊緣線表示夏季風到達的最北邊界,其位置隨夏季風強弱而移動。毛烏素沙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風沙堆積,約8500~3000年期間土壤發(fā)育。下圖示意最近幾十年夏季風北邊緣線的平均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11.毛烏素沙地10000年以來的變化過程,反映了夏季風北邊緣線( )
A.持續(xù)往東南移動 B.先向東南再向西北移動
C.持續(xù)往西北移動 D.先向西北再向東南移動
12.毛烏素沙地湖沼沉積增強期間,河西走廊中部地區(qū)廣泛發(fā)育( )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
(2023·福建·高考真題)局部強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過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觀。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3.我國華南地區(qū)彩虹出現頻率較高的原因是( )
A.鋒面活躍 B.太陽輻射強 C.對流運動頻繁 D.地形復雜
14.暑假某日,小明同學來到武夷山游玩,降雨過后,看見了彩虹,則小明看見彩虹時最可能的時間與朝向是( )
A.7:00~8:30面朝太陽 B.10:00~11:30面朝太陽
C.13:00~14:30背對太陽 D.16:00~17:30背對太陽
15.我國北方夏季彩虹出現頻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降雨較多 B.太陽高度角大 C.白晝時間長 D.可見度較高專題01 地理選擇題的信息拆解
目 錄
一、高考試題情境來源要素和設計要素
二、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三、最新模考題組練
一、高考試題情境來源要素及設計要素
地理高考試題情境的來源要素和設計要素
從高考地理情境命題的角度看看解題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試題的特點以及能辨析出題者組織表達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據情境任務進行信息的對應。
(一)試題來源特點
從近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情境來源的途徑多樣,主題性質反映出以生產情境、生活情境和學術情境為主的情境類型,時空分布反映出當代的各種現實問題。
試題情境主要基于真實生活中的社會生產活動及其知識應用,以及科學性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成果,體現了試題情境來源的應用性和科學性。結合來源的途徑來看,同一組試題的情境主題可能同時反映和聯(lián)系著幾種情境類型。
例如廣東卷第1-2,7-8組題考察學術情境+生產情境;第3-4,5-6組題考察學術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廣東卷1-2題)
進入21世紀,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發(fā)展迅速。有研究統(tǒng)計,2000年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僅4條,2008年為9條,2016年增至17條。圖示意這三個年份長江下游兩岸部分市縣距江岸不同直線距離區(qū)間的車輛,到達對岸所需平均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與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間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qū)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量均表現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變 C.略有增加 D.有所減少
2.由圖中信息可判斷,長江下游南岸市縣比北岸市縣( )
A.公路網更完善 B.車流量更大 C.人口更為稠密 D.河網更密集
【解讀】該題以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對河流南北兩岸的通勤時間為情境主題,主題性質反映的是地理學相關的學術理論,說明此試題情境的類型屬于學術情境,試題情境的來源是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的變化與通勤時間。而此試題的情境任務正要求學生充分理解該學術情境,通過對比圖示南北岸通勤時間的差異及變化,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2.試題的空間分布:
試題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是構成試題情境的空間信息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試題情境本身的區(qū)域性和地理知識考查的分布。例如2023年廣東卷地理高考試題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包括全球(不同區(qū)域的太陽短波輻射量)、日本海、長江下游、青藏高原、吉林省、長三角某特大城市、浙江溫嶺市、巴音河流域、遼寧清原滿族自治縣到珠三角的僑鄉(xiāng)村、太行山青龍峽景區(qū)等,跨越不同時空尺度。但主要還是布局在國內,主要關注我國在社會生產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和變化。
(二)高考地理試題的情境設置
1.試題情境的信息組織
為了符合高考試題的情境命制要求與考查要求,命題者需要對情境來源的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重組和處理,形成試題情境的具體信息及其結構。
根據試題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動從發(fā)生到結束的全過程可知,試題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主題信息:對事件發(fā)生總過程的中心概括,構成情境的主題;
(2)條件信息:支持事件發(fā)生的自然條件或人文條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產生的條件支撐;
(3)過程信息:包括事件發(fā)生總過程中的空間、時間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組成了情境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
(4)隱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隱藏的結果、規(guī)律和后續(xù)發(fā)展方向等信息,以及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常識等信息,即試題情境所隱含的信息。
一般而言,做選擇題在材料層面,教師會指導學生將材料的重要信息圈起來,其作用首先是突出材料重點,提高重視程度,其次是提高再次閱讀時的效率,并協(xié)助解題。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具備完整的情境結構,或者信息組成不完整,解題時要盡可能的分析更多的情境信息,對情境材料的整體有全面的把關,從而在解題時能更加快捷準確地獲取信息支撐。
【案例2】2022年廣東卷第13-14題。
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qū)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2008年以來,該產業(yè)園又持續(xù)轉型為文創(chuàng)旅游空間,大眾游客替代文創(chuàng)從業(yè)者和愛好者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下圖示意2008--2019年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yè)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14.圖示的功能分區(qū)演化對該產業(yè)園帶來的影響是( )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yè)規(guī)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chuàng)功能收縮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城市功能區(qū)的演變 老舊廠區(qū) 的轉型改造; 持續(xù)轉型 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qū) 近十年; 2006年; 2008-2019年 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轉型為文創(chuàng)旅游空間 國家最佳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體現政策的引導;消費群體的變化帶動功能分區(qū)的演化
基于做題時的習慣,可以做一下操作。
2.如何利用情境信息解題
在充分解讀情境信息之后,需要分析關注情境任務,分析任務對應的是情境的具體信息內容。
同樣以2022年廣東卷第13-14題為例:
13.該產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yè)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
14.圖示的功能分區(qū)演化對該產業(yè)園帶來的影響是( )
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yè)規(guī)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chuàng)功能收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讀】第13題,該題考察業(yè)園功能分區(qū)演化的原因,對應的是條件信息,以及隱藏的條件信息,故答案選D。
第14題,考察功能分區(qū)演化對應的是過程信息,分析其變化過程中對其他要素的影響。答案選B。
二、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問題設置類型對應著部分試題情境的信息,除主題信息外,與隱藏信息的對應最多。情境信息又為問題設置提供素材基礎,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和試題情境的信息相輔相成,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試題情境的解讀難度。
根據問題設計及其提問要點,可將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總結為以下五種類型:
①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
②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
③分析影響及措施型;
④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
⑤地理計算或繪圖型。
【案例3】(2023年山東卷)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灣沿岸(圖),水體較淺,湖水鹽度通常維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題。
6. 該湖湖水鹽度通常維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候相對干旱 B. 河流帶來鹽分較多 C. 沿岸流影響大 D. 湖海水量交換較大
7. 在帕德雷島南北兩側的水體出入口處,表層水流動方向通常為( )
A. 由海向湖 B. 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 由湖向海 D. 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解讀】從情境任務的問題設計看,其提問要點分別為導致馬德雷湖鹽度較高的原因和表層洋流的流動,分別對應試題情境中的地理因果關系的問題設置類型和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
【參考答案】6.A 7.A
第6題,時今河所在地區(qū)氣候較為旱,河流才會季節(jié)性斷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發(fā)盛,湖水鹽度高,A正,由圖可知,馬德雷湖入湖河流較少,且河流為淡水,若入湖河流較多,可以稀釋湖水,降低湖水的鹽度,B錯誤,馬德雷湖與墨西哥灣之間有沙壩相隔,沿岸流對其影響較小,錯誤,馬德雷湖僅通過南、北口與墨西哥灣相連,水體交換較少,D錯誤。故選A。
第7題,馬德雷湖湖水鹽度較高,說明其鹽分難以排出,可推測南北兩側的出入口處表層水流方向均為由海向湖,A正確,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為淡水湖,湖水鹽度不會太高,B、C、D錯誤。故選A。
【案例4】(2021年廣東卷5-7題)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qū)是我國三大產棉區(qū)。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和世界總產量分別達87.3%和20%以上,機械采摘率已達69.8%。表1反映三大產棉區(qū)不同時段面積和單產對棉花產量的貢獻率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產棉區(qū)貢獻率(%) 時段(年) 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西北內陸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面積 單產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從自然因素考慮,影響三大產棉區(qū)棉花生長的共性條件是( )
A.豐沛的降水 B.晝夜溫差大 C.充足的光熱 D.肥沃的土壤
6.三大產棉區(qū)中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 )
A.長江流域棉區(qū) B.黃河流域棉區(qū) C.西北內陸棉區(qū) D.三大棉區(qū)皆是
7.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進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資源豐富 ②沙漠化強度減弱 ③機械化水平高 ④氣候暖濕化加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讀】第5題要求分析出三大產棉區(qū)的共性條件,實際上是對區(qū)域特征的分析比較,問題設置類型為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和隱藏信息;
第6題需要對表格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出三大產棉區(qū)中面積比重始終保持較高的區(qū)域,問題設置類型為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和地理計算或繪圖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和過程信息;
第7題的問題設置類型為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和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guī)律及過程型,對應著試題情境的主題信息、過程信息和隱藏信息。
【答案】5.C 6.C 7.A
【解析】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及西北內陸在棉花生長期均有著充足的光執(zhí)條件,這是三大產棉區(qū)棉花生長的共性條件,正確:西北內陸距海洋較遠,受海洋水汽影響小,降水較少,A錯誤;長江流域晝夜溫差并不大,B錯誤;西北內陸的土壤并不肥沃,D錯誤。故選C。
6.讀表可知,三大產棉區(qū)中,西北內陸產棉區(qū)1950-2015年面積貢航率一直比較大,且單產貢獻率較低,因此對棉花產量貢獻一直以面積為主導的是西北內陸產區(qū),正確,ABD錯誤。故選C。
7.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逐步增,主要得益于新疆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種植面識大,而長江流域和河流域受城鎮(zhèn)化水平提升和城市建銷面積擴大的影響,花種植面積被壓縮,A正確沙漠化強度減弱是于旱區(qū)進行退耕還草生態(tài)治理的結果,退耕不利于棉花產量的提高,B錯誤由材料可知,新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398%,機減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新花生產效率提升,但與產量占比增大關系不大,誤,短時期內氣候的變化并不明顯,且棉花為喜光是作物,氣候暖濕化加溫不利于棉花產量提高,D錯誤。故選A。
三、最新模考題組練
(2023·河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碳纖維作為戰(zhàn)略性新材料,重量輕,強度高。德國一汽車企業(yè)某款電動汽車采用大量碳纖維部件,其生產各環(huán)節(jié)嚴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圖示意該企業(yè)所用碳纖維部件的縱向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布局,其中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耗能較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1.該企業(yè)選用在日本生產的碳纖維原絲,主要為了( )
A.開拓銷售市場 B.降低原絲成本
C.促進合作研發(fā) D.增加戰(zhàn)略儲備
2.將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布局在M市,倚重了當地( )
A.豐富的水能 B.先進的技術
C.完善的設施 D.便利的航運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沿岸水是河水與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體。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tài)、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等因素影響,渤海南部沿岸水的鹽度、運動范圍等季節(jié)變化較明顯。圖為渤海局部海域1月鹽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解讀】對于情境信息的解讀可按照一下的模板進行操作。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3.圖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結冰少 B.徑流匯入多
C.沿岸水蒸發(fā)少 D.沿岸水積聚多
4.1月渤海與黃海海水交換的模式是( )
A.南進北出 B.北進南出
C.中間進南北出 D.南北進中間出
5.與1月相比,推測7月( )
A.甲海域與渤海海峽鹽度差變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圍向東擴大
C.渤海與黃海之間海水交換加強 D.渤海南部沿岸水鹽度明顯降低
<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紅樹種子的傳播受盛行風、洋流等影響。圖為環(huán)南海區(qū)域紅樹物種數量分布和夏季紅樹種子傳播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6.巴拉望島紅樹物種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溫度較高 B.河口和灘涂少
C.洋流影響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7.夏季紅樹種子在圖中虛線段海域傳播規(guī)模小,主要是因為該段海域( )
A.西南季風受阻 B.離岸風影響大
C.洋流推力減弱 D.潮間帶面積小
(2023·廣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草氈層是由土壤物質與植物根系交纏而成的氈狀表土層,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極地地區(qū)。青藏高原上的草氈層,雖然厚度不大,但堅韌且富有彈性,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屏障;與基巖風化物為成土母質的土壤不同,這里草氈層中的細土物質以風力搬運輸入的外源粉塵為主。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氈層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青藏高原上草氈層中風力搬運輸入的粉塵物質增加將( )
A.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 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加快下覆基巖風化破碎 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9.如果青藏高原某區(qū)域草氈層遭到破壞,會導致當地( )
①草地初級生產力降低 ②凍土融化速率減緩
③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④地表侵蝕強度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人口流動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據人口流動空間范圍,將其劃分為跨省、省內跨市和市內跨縣三種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zhèn)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對推動城鄉(xiāng)融合和鄉(xiāng)村振興起重要作用,但持續(xù)的人口流動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凈流出。下表為2011~2018年我國中小城市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題。
年份 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
省內 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
市內 跨縣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
10.表中數據反映中小城市( )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變化趨勢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數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
D.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2023·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夏季風北邊緣線表示夏季風到達的最北邊界,其位置隨夏季風強弱而移動。毛烏素沙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風沙堆積,約8500~3000年期間土壤發(fā)育。下圖示意最近幾十年夏季風北邊緣線的平均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11.毛烏素沙地10000年以來的變化過程,反映了夏季風北邊緣線( )
A.持續(xù)往東南移動 B.先向東南再向西北移動
C.持續(xù)往西北移動 D.先向西北再向東南移動
12.毛烏素沙地湖沼沉積增強期間,河西走廊中部地區(qū)廣泛發(fā)育( )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
(2023·福建·高考真題)局部強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過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觀。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3.我國華南地區(qū)彩虹出現頻率較高的原因是( )
A.鋒面活躍 B.太陽輻射強 C.對流運動頻繁 D.地形復雜
14.暑假某日,小明同學來到武夷山游玩,降雨過后,看見了彩虹,則小明看見彩虹時最可能的時間與朝向是( )
A.7:00~8:30面朝太陽 B.10:00~11:30面朝太陽
C.13:00~14:30背對太陽 D.16:00~17:30背對太陽
15.我國北方夏季彩虹出現頻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降雨較多 B.太陽高度角大 C.白晝時間長 D.可見度較高
第三部分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企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布局的空間布局 電動汽車采用大量碳纖維部件 日本D市; 美國M市; 德國W市; 德國L市 無具體體現 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耗能較大; 哥倫比亞河沿岸; 零碳排放
1.B 2.A
【解析】1.讀圖可知,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原絲供應出口國,選用在日本生產的碳纖維原絲,主要是為了降低原絲成本,B正確;碳纖維原絲只是該企業(yè)終端產品的一個原材料,還需要經過多級加工,因此不是為了開拓市場,A錯誤;該企業(yè)直接使用在日本生產的碳纖維原絲,并沒有與日本生產企業(yè)進行合作研發(fā),C錯誤;增加戰(zhàn)略儲備并不一定要選用在日本生產的碳纖維原絲,D錯誤。故選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原絲碳化環(huán)節(jié)耗能較大,應靠近能源充足的地區(qū)。M市位于美國西北部的哥倫比亞河沿岸,美國西北部地勢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A正確;哥倫比亞在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優(yōu)勢不突出,BC錯誤;M市的河流流經區(qū)落差大,水流急,航運功能不高,D錯誤。故選A。
信息類型 主題信息 條件信息 過程信息 隱藏信息
空間 時間 其他特征
內容 沿岸水的鹽度及運動 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tài)、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 渤海 1月份 季節(jié)變化明顯; 等鹽度線的分布特點(數值、走勢) 季風氣候
3.D 4.B 5.D
【解析】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海域位于黃河入海口南側,且海域相對封閉,沿岸水在此積累較多,海水鹽度較低,D正確;該海域鹽度較低,海水結冰較多,A錯誤;該地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黃河入海口沒有形成低值中心,B錯誤;海水蒸發(fā)不是影響近岸海域鹽度的主要因素,C錯誤。所以選D。
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1月渤海海峽等鹽度線北側向渤海方向凸起,南側向黃海方向凸起,說明渤海與黃海海水交換的模式是北側黃海流向渤海,南側渤海流向黃海,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5.7月降水增多,陸地徑流補給海域增多,沿岸水的鹽度降低,導致甲海域與渤海海峽鹽度差變大,A錯誤,D正確;沿岸水主要受陸地輪廓形狀限制,7月與1月差異較小,B錯誤;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渤海與黃海之間海水交換強弱變化,C錯誤。所以選D。
6.B 7.B
【解析】6.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巴拉望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第一島弧鏈上,為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島嶼,整體地勢較高。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島島嶼南北狹長、東西較短,河流和灘涂欠發(fā)育,淤泥質潮間帶面積較少,不利于紅樹林的生長,B正確;該地緯度位置較低,海水溫度較高,A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島位于紅樹種子傳播路線上,說明洋流對其影響較大,C錯誤;火山和地震對紅樹林影響較小,D錯誤。所以選B。
7.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虛線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風,在該地為離岸風,來自海洋的紅樹種子不能在潮間帶著陸,所以在該地傳播規(guī)模較小,B正確;該地中南半島南部地勢較低,西南季風受到的阻礙較小,A錯誤;洋流的推力沒有減弱,C錯誤;該地沿海地區(qū)以平原地貌為主,潮間帶面積較大,D錯誤。所以選B。
8.D 9.C
【解析】8.結合材料“與基巖風化物為成土母質的土壤不同,這里草氈層中的細土物質以風力搬運輸入的外源粉塵為主”可知粉塵物質主要是來自外部的沉積物顆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錯之間可以增強表土層的保水能力,B錯誤;有機物累積與地表植被有關與粉塵物質無關,A錯誤;表層覆蓋物的增加有助于減少對基巖的風化作用,C錯誤;外源的沉積物顆粒可以青藏高原上草氈層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D正確。故選D。
9.如果青藏高原某區(qū)域草氈層遭到破壞,會導致當地草地植被總量減少,初級生產力降低,①正確;草氈層遭到破壞,地表裸露,地表受風力侵蝕作用強度增加,直接接受太陽輻射,凍土融化速率增強,②錯誤、④正確;高原凍土中存在一些被封存的溫室氣體,隨著凍土融化速率增強,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③錯誤。故選C。
D
【解析】10.2011~2014年跨省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下降,2011~2014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波動上升,二者變化并不相同,A錯誤;材料中為三種方式流動人口的比例,其總數并不確定,B錯誤;2011~2018年省內跨市流動人口比例基本持平,變化較小,C錯誤;從表格數據來看,2011~2018年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確。故選D。
11.B 12.B
【解析】1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毛烏素沙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風沙堆積,說明該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降水較少,不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風北邊緣線向東南移動;約8500~3000年期間土壤發(fā)育,說明該地在距今約8500~3000年期間,降水較多,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風北邊緣線向西北移動,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12.毛烏素沙地湖沼沉積增強期間,說明河流徑流量增加,降水增多,河西走廊的氣候暖濕化,植被增加,當地主要植被為荒漠草原,植被增加,草原面積增加,廣泛發(fā)育草原土,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13.C 14.D 15.C
【解析】13.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強降雨后形成的,鋒面雨降雨強度小,涉及范圍大,A錯誤;彩虹的形成與太陽輻射強度關系不大,B錯誤;大氣對流運動頻繁,易形成局部地區(qū)的強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確;地形復雜不一定會形成局部性強降雨,D錯誤。故選C。
14.由圖可知,要觀測到彩虹必須背對太陽,AB錯誤;由圖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陽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錯誤;16:00~17:30太陽高度角較小,可能會形成彩虹,D正確。故選D。
15.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錯誤;北方太陽高度角小于南方,B錯誤;夏季北方晝長較南方長,晝長時間長,出現彩虹的頻率高,C正確;南方北方的能見度差異小,D錯誤。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罗甸县| 蛟河市| 孟州市| 炎陵县| 奉新县| 清涧县| 吴忠市| 莎车县| 巫山县| 崇左市| 无棣县| 灵丘县| 通榆县| 瓮安县| 集贤县| 嘉黎县| 土默特右旗| 革吉县| 鲁山县| 西贡区| 龙游县| 蒙阴县| 宜州市| 博白县| 广宁县| 阿坝县| 北海市| 尉氏县| 三门县| 三河市| 博湖县| 湖北省| 晋中市| 弥渡县| 大同市| 华容县| 普定县| 海林市| 临泉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