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標】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學科 地理 課型 新授課來源 粵人版 八年級下第五章 地理區域和界線 節次 2 授課日期教師 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要 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在地理分區中的意義。課標分解 通過閱讀相關圖片,能夠歸納秦嶺——淮河和賀蘭山的地理分界線的意義。通過學習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歸納、獲取、分析及評價能力。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秦嶺-淮河一線和賀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這兩條重要地理分界線的相關知識。學習本節知識,要求能夠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和賀蘭山這兩條重要地理分界線的位置和分界線兩側的地理差異,進而理解兩條重要地理分界線的地理意義。學情分析 本節課主要學習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學生通過八年級上冊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中國地理的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對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有了感性的認識,但對于學生來說,對區域劃分和區域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本章的教學就是要把學生對區域差異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程度,理解區域劃分的作用,掌握區域劃分的基本方法,學會通過比較的方法了解我國的宏觀區域差異。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學業目標: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了解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概況。2.根據相關資料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的地理差異。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3.了解賀蘭山的位置和地理意義,掌握賀蘭山兩側自然條件差異及其對寧夏平原發展的作用。核心素養目標:區域認知: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了解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概況。2.綜合思維:根據相關資料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的地理差異。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3.地理實踐力:了解賀蘭山的位置和地理意義,掌握賀蘭山兩側自然條件差異及其對寧夏平原發展的作用。4.人地協調觀:通過對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評價任務重點 1.掌握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2.明白賀蘭山對寧夏平原發展的作用。難點 掌握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材料準備 教材、教材解析、教輔資料、互聯網材料、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考評價體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要點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簡介秦嶺——淮河一線 學生各抒己見,表述自己對秦嶺——淮河的看法 讓學生從秦嶺——淮河進入課堂講授新課 任務一:地理分界線任務二:秦嶺——淮河1.溫度帶不同2.結冰期不同3.干濕狀況不同植被不同探究活動一:1.在圖5.6上找出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并在圖上用筆描繪出來。2.讀圖5.7、5.8和圖5.9,回答下列問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年降水量、溫度帶、干濕狀況有何不同?為什么?5.耕作制度不同6.耕地類型不同7.作物不同8.飲食不同9.住房不同10.傳統交通工具不同探究活動二:讀圖5.10,并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比較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農業生產的差異。任務三:賀蘭山1.賀蘭山的位置2.賀蘭山的分界3.賀蘭山的作用探究活動三:賀蘭山對寧夏平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起著怎樣的重要作用? 學生回答: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秦嶺—淮河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等。學生回答: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可達0℃以下,屬于暖濕帶;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屬于亞熱帶。學生回答: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可達0℃以下,有結冰期;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無結冰期。學生回答: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于半濕潤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學生回答:秦嶺—淮河以北自然植被冬季落葉明顯,屬于溫帶落葉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南自然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學生思考并回答:秦嶺—淮河一線北側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溫帶,半濕潤區;秦嶺—淮河一線南側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屬亞熱帶,濕潤區,主要受季風因素影響。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耕作制度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秦嶺—淮河以南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耕地類型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以旱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農作物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主要糖類作物是甜菜;秦嶺—淮河以南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糖類作物是甘蔗。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飲食不同,秦嶺—淮河以北面食為主,秦嶺淮河以南米飯為主。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住房不同,秦嶺—淮河以北屋頂坡度小,秦嶺淮河以南屋頂坡度大。學生回答:秦嶺—淮河南北兩側傳統交通工具不同,秦嶺—淮河以北的傳統交通工具是馬,秦嶺淮河以南傳統交通工具是船。學生回答:學生回答:賀蘭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學生回答:賀蘭山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賀蘭山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學生回答:賀蘭山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賀蘭山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圈套。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牧區,西部主要是牧區。學生思考并回答: 賀蘭山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使寧夏平原氣候溫暖適宜,加上地勢平坦,寧夏平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 讓學生了解地理分界線讓學生了解溫度帶不同讓學生了解結冰期不同讓學生了解干濕狀況不同讓學生了解植被不同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兩側的差異讓學生了解耕作制度不同讓學生了解耕地類型不同讓學了解作物不同讓學生了解飲食不同讓學生了解住房不同讓學生了解傳統交通工具不同讓學生了解比較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農業生產的差異。讓學生了解賀蘭山的位置讓學生了解賀蘭山的分界讓學生了解賀蘭山的作用讓學生了解賀蘭山的重要意義課堂練習板書設計課后作業/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同步作業2 1---10題 賀蘭山地理位置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銀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向,綿延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線。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向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回答問題積極,知識點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維得到了訓練,課堂上有積極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學習氣氛,整體上達成了學習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知識性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地理分界線。。。2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通過材料分析,3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賀蘭山的地理意義。探究能力 1.通過案例分析,認識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地理分界線的依據。2.通過讀圖分析,分析秦嶺——淮河兩側的類型。3.通過材料分析,分析賀蘭山的地理意義。科學態度 培養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共35張PPT)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粵人版八年級下冊內容總覽課標要求01學習目標02探究新知03課堂檢測04課堂總結05課后作業06目錄2022新課標要求課標摘要課標分解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在地理分區中的意義。通過閱讀相關圖片,能夠歸納秦嶺——淮河和賀蘭山的地理分界線的意義。通過學習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歸納、獲取、分析及評價能力。素養要求與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目標:1.區域認知: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了解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概況。2.綜合思維:根據相關資料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的地理差異。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3.地理實踐力:了解賀蘭山的位置和地理意義,掌握賀蘭山兩側自然條件差異及其對寧夏平原發展的作用。4.人地協調觀:通過對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學業目標: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了解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概況。2.根據相關資料比較秦嶺—淮河線南北的地理差異。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3.了解賀蘭山的位置和地理意義,掌握賀蘭山兩側自然條件差異及其對寧夏平原發展的作用。情境導入秦嶺淮河秦嶺橫亙我國中部,東西綿延約1600千米,南北寬數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不等,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為兩支,分別注入長江和黃海,全長約1000千米。新知講解地理分界線任務一橘枳“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晏子春秋》。意思是說南方的橘樹移栽到淮河以北,就會變成小灌木,果實也會變成不能吃的“枳”。新知講解地理分界線任務一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秦嶺—淮河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區地北方區地方南新知講解地理分界線任務一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山脈岡底斯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新知講解地理分界線任務一我國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等。第二級階梯第梯級三階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暖溫帶亞熱帶1.溫度帶不同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可達0℃以下,屬于暖濕帶;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屬于亞熱帶。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2.結冰期不同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可達0℃以下,有結冰期;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上,無結冰期。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半 濕 潤 區濕 潤 區3.干濕狀況不同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于半濕潤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秦 嶺淮 河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4.植被不同秦嶺—淮河以北自然植被冬季落葉明顯,屬于溫帶落葉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南自然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1.在圖5.6上找出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并在圖上用筆描繪出來。探究活動一: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2.讀圖5.7、5.8和圖5.9,回答下列問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年降水量、溫度帶、干濕狀況有何不同?為什么?秦嶺—淮河一線北側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溫帶,半濕潤區;秦嶺—淮河一線南側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屬亞熱帶,濕潤區,主要受季風因素影響。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5.耕作制度不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耕作制度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秦嶺—淮河以南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6.耕地類型不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耕地類型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以旱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7.作物不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農作物不同,秦嶺—淮河以北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主要糖類作物是甜菜;秦嶺—淮河以南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糖類作物是甘蔗。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8.飲食不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飲食不同,秦嶺—淮河以北面食為主,秦嶺淮河以南米飯為主。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9.住房不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秦嶺—淮河南北兩側住房不同,秦嶺—淮河以北屋頂坡度小,秦嶺淮河以南屋頂坡度大。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10.傳統交通工具不同秦嶺—淮河南北兩側傳統交通工具不同,秦嶺—淮河以北的傳統交通工具是馬,秦嶺淮河以南傳統交通工具是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新知講解秦嶺——淮河任務二讀圖5.10,并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比較秦嶺—淮河南北兩側農業生產的差異。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主要糧食作物 主要糖料作物秦嶺—淮河 以北地區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旱田水田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兩熟到三熟小麥水稻甜菜甘蔗探究活動二: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1.賀蘭山的位置賀蘭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內外流流區區2.賀蘭山的分界賀蘭山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2.賀蘭山的分界大興安嶺陰山山脈岡底斯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賀蘭山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3.賀蘭山的作用賀蘭山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賀蘭山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圈套。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3.賀蘭山的作用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牧區,西部主要是牧區。荒 漠(牧 區)草 原(半 牧 區)新知講解賀蘭山任務二賀蘭山對寧夏平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起著怎樣的重要作用?寧夏平原賀蘭山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使寧夏平原氣候溫暖適宜,加上地勢平坦,寧夏平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探究活動三:課堂練習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以_____________線為分界線,南方地區位于該分界線以南,屬于__________(溫度帶),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上,耕地類型以________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①地附近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秦嶺—淮河亞熱帶800水田水稻小麥課堂練習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除了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以為,我國還有許多重要的區域界線,如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課堂總結板書設計作業布置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同步作業2 1---10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 課堂教學評價表評價 指標 權重 評 價 因 素 評價等級 簡要評價優 良 中 一般教學 目標 (1) 10 1、根據課標、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合理具體的教學目標。 2、整節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教學結構 (2) 15 1、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能力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安排教學環節,具有自己的特色。 2、過程設計科學合理,抓住重點關鍵,突破難點。 3、過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饋及時。 4、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扎實,體現學法指導。 5、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對學生智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 方法 (3) 20 1、注重優化教學過程,講究教學實效。 2、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精當,富有誘導性。 3、依據教材、學生實際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5、注意教與學的調節,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教學 手段 (4) 10 1、根據教學實際,教學手段運用合理,如電教,提高教學效率。 2、精心設計常規教具和學具的操作。教學時間 (5) 10 1、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節。 2、各環節耗時合理,講練時間協調. 3、作業適度,負擔合理。準時下課,不拖堂。教學氛圍 (6) 20 重視教學情況的創設, 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師生感情融洽。教學 效果 (7) 20 1、教學措施落實,學生各方面表現出色。 2、教得實、學得活,即時效果好。 3、教學任務完成,課業負擔減輕,教學效率提高。注:優95%,良85%,好75% 一般60%評教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 知識性自我評價表.xlsx 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 評價表.docx 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 課件(35頁).pptx 第二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2課時)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