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3張PPT。 第 1 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自主學習 新知突破1.區分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2.掌握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和內環境的理化性質。3.了解內環境的作用。1.體液(1)概念: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______為基礎的液體。(2)組成:寫出圖中標號代表的內容。①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3)②③④之間的相互關系是:______________。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水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淋巴2.內環境(1)概念:由______________構成的液體環境。(2)組成及關系:細胞外液[思考探討] 1.紅細胞、毛細血管壁細胞、心肌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各是什么?提示: 血漿、血漿和組織液、組織液。內環境中各種成分的比較 (1)血漿蛋白存在于血漿內,是內環境的成分,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2)人體的外分泌液不屬于體液。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淚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運輸到體外和消化腔的液體,包括各種消化液、淚液、汗液等。尿液既不是體液,也不是外分泌液。(3)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腔、輸卵管腔的液體屬于外界環境。1.細胞外液的組成成分(1)血漿的主要成分:細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質(2)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_______相近,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3)細胞外液的成分 [判斷]①血漿中含有水、無機鹽、血紅蛋白、尿素、O2、激素等。( )②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最主要的區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血漿蛋白質×√2.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滲透壓:①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對水的吸引力。②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具體如下表:③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_____________。溶質微粒越大越低無機鹽、蛋白質Na+和Cl-(2)酸堿度:①正常人血漿近中性,pH為______________。②維持因素:與血漿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等離子有關。(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_______ 左右。7.35~7.4537℃ [思考探討] 2.下列物質哪些不是內環境的成分?并說明原因。①纖維蛋白原 ②尿素 ③呼吸酶 ④消化液?、菅t蛋白 ⑥胰島素3.長期營養不良的病人,血漿蛋白的含量降低,會出現組織水腫,為什么?提示: 2.③④⑤不是內環境成分,③⑤存在于細胞內,④存在于外界環境。3.血漿的滲透壓變小,吸水能力減弱,組織液中水分子回滲的速率降低。1.細胞外液的成分(1)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糖類、脂質、氨基酸、維生素等。(2)代謝廢物:尿素等。(3)氣體:O2、CO2等。(4)激素:如生長激素、胰島素等。(5)血漿蛋白:如抗體等。2.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分析3.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如圖所示: (1)血漿滲透壓與0.9%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滲透壓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為血漿的等滲溶液,又叫做生理鹽水。(2)Na+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記知識綱要] [背關鍵語句]1.人的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兩部分,細胞外液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2.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等。3.內環境的成分包括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甘油、脂肪酸、尿素、CO2、O2、抗體、激素等。血紅蛋白、載體蛋白,與細胞呼吸、DNA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消化酶等不屬于內環境。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Na+主要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K+主要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5.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合作探究 課堂互動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下列關于淋巴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淋巴液屬于細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漿中都有淋巴細胞C.淋巴液最終匯入血漿參與血液循環D.淋巴液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血漿中的[自主解答] ________解析: 細胞外液包括淋巴、血漿、組織液,A正確;淋巴細胞存在于淋巴和血漿中,B正確;淋巴在左右鎖骨下靜脈處匯入血漿參與血液循環,C正確;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淋巴和組織液,D錯誤。答案: D【互動探究】 淋巴液中的蛋白質來自哪里?提示: 組織液。 內環境組成成分的判斷方法(1)一看是否屬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是,則一定屬于內環境的成分);(2)二看是否屬于細胞內液的成分(是細胞內液的成分,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3)三看是否屬于體內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1.如圖中a、b、c分別表示3種細胞外液,箭頭表示3種液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的蛋白質含量最高B.b中有的細胞不消耗O2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a中細胞種類最多解析: 由圖中箭頭判斷,a、b、c分別表示淋巴、血漿、組織液,三者中血漿的蛋白質含量最高,A錯誤;血漿中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不消耗O2,B正確;組織液中含有多種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屬于外界環境)中,C錯誤;細胞3的種類最多,D錯誤。答案: B2.右圖為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a、b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③是人體內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a處的O2濃度高于b處C.①③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②③④解析: 據圖可以判斷,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③是組織液,④是血漿。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A錯誤;②為肝臟細胞,則圖中血管中流的是動脈血,流經組織細胞時,組織細胞消耗O2,b處O2濃度小于a處,B正確;組織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質能進入毛細淋巴管但不能反向回流,C錯誤;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D錯誤。答案: B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下圖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③都必須通過消化系統才能完成B.人體的體液包括內環境和細胞外液C.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養料和O2D.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自主解答] ________解析: 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有關系統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圖中①、②、③依次需通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完成。在物質交換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系統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A錯誤;人體的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B錯誤;細胞與內環境直接交換的④為養料和O2,⑤為CO2及H2O、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C正確;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D錯誤。答案: C 細胞液、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細胞液是指成熟植物細胞液泡中的液體。細胞內液是指細胞內的液體;細胞外液即內環境是指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構成的體內細胞所處的液體環境。外界環境是指人體外的環境。答案: C高效測評 知能提升解析: 人體內環境即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它們在物質組成上相似,都含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選項A、B正確。內環境中各成分之間的物質交換中血漿和組織液間是雙向的,組織液和淋巴間以及淋巴和血漿間的交換是單向的,因此選項C正確。體內的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小腸壁的肌細胞不能從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從組織液中吸收,D錯誤。答案: D2.如圖為人體內肝臟組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②④⑥⑦共同構成了人體內環境B.③生活的內環境是②,⑤生活的內環境是⑥C.②中運輸的氨基酸、葡萄糖、無機鹽等可以經過④進入①D.圖中的②和④可以相互轉化,④和⑥之間也可以相互轉化解析: 圖中②、④、⑥共同構成了人體的內環境,連同⑦構成了體液,故A錯誤。③生活的內環境應是②和④,⑤生活的內環境應是④和⑥,故B錯誤。內環境可以運輸營養物質、代謝廢物以及調節物質,故C正確。②和④之間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進行相互轉化,④穿過毛細淋巴管壁可以成為⑥,而⑥只能通過淋巴循環經過左右鎖骨下靜脈回到②,故D錯誤。答案: C3.如圖為人體體液中物質交換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②③依次為淋巴、血漿、組織液B.CO2可以存在于②中C.與②④相比,①含有較多的蛋白質D.正常情況下,蛋白質水解酶不會存在于①中解析: 由①與②可以相互滲透,②與③可以相互滲透,可推知①為血漿、②為組織液、③為細胞內液、④為淋巴,A錯誤;O2可以存在于組織液中,B正確;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淋巴中蛋白質的含量很少,C正確;正常情況下,血漿中不存在蛋白質水解酶,D正確。答案: A4.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機體自動地調節器官和系統的活動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C.組織液為組織細胞提供營養物質,比血漿含有更多的蛋白質D.淋巴可以通過淋巴循環由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解析: 組織液與血漿的成分大體相同,不同的是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組織液。答案: C5.如圖是人體局部內環境的示意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①和結構②的細胞所處的具體內環境相同B.長期營養不良會使c液減少C.③中的有氧呼吸產物可通過a液排到體外D.c液中可發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產生CO2和水的反應解析: 結構①所處的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結構②所處的內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二者所處內環境不同,A錯誤;營養不良會引起組織水腫,即c液增多,B錯誤;③中的呼吸產物CO2可通過循環系統排出,C正確;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發生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而不是發生在c液中,D錯誤。答案: C6.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內環境穩態的維持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右面是人體胰島組織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在“[ ]”中填寫數字代號,在“________”上填寫名稱)(1)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液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血液中的O2進入細胞的途徑是____________(用數字代號和箭頭表示)。圖中O2濃度最高處是________(填數字代號)。(3)若胰島素由細胞④合成,則細胞④生活的內環境是[ ]________,胰島素經分泌、運輸后將分布于圖中________等處。(4)日常生活中,如果飲水過少或吃的食物偏咸,將導致內環境的滲透壓________,但一般情況下機體可以通過體液和神經的共同調節,使內環境的滲透壓保持相對穩定。答案: (1)淋巴 血漿 組織液 (2)②→③→④?、凇?3)[③]組織液?、冖刍颌佗冖邸?4)升高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