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標要求】1.了解20世紀初列寧主義的形成及十月革命爆發(fā)的背景、過程,認識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2.了解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聯(lián))的興起與發(fā)展,理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艱難。【素養(yǎng)目標】1.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結合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社會狀況理解革命爆發(fā)的必然性2.掌握十月革命條件成熟的表現(xiàn),對比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理解二者成敗的原因3.了解俄國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4.掌握蘇俄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措施以及蘇聯(lián)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重點難點】1.重點: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與條件、十月革命的影響與意義、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比較。2.難點:客觀評價蘇聯(lián)模式(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實踐對于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借鑒意義)。【名詞解釋】1.蘇維埃:俄語音譯,意為"會議”或“代表會議”。俄國1905年革命時首創(chuàng)“工人代表蘇維埃",成為領導革命斗爭的組織形式。1917年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與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并存”局面。布爾什維克掌握蘇維埃領導權后,發(fā)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政權,簡稱“蘇維埃俄國”(蘇俄)。在蘇聯(lián)國家體制中,最高蘇維埃是國家立法機構。2.七月流血事件:正當布爾什維克黨對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繼續(xù)推進革命的時候,臨時政府卻于1917年7月1日驅使士兵在前線向德、奧匈進攻,妄圖以戰(zhàn)爭消滅革命,但這次冒險進攻遭到了慘敗。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鎮(zhèn)壓示威群眾,公開反對革命。成為了俄國歷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臨時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權,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控制的蘇維埃成為附庸。【課前預習】一、列寧主義的形成1.背景:經濟:政治:階級:組織: 成立,開展有組織的工人運動思想: 列寧創(chuàng)辦《 》,宣傳 (1900)2.過程:(1)創(chuàng)辦《________》:1900年,由_______創(chuàng)辦,宣傳____________,為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2)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3.主要內容:(1)帝國主義是__________發(fā)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2)由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________規(guī)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3)“__________可能首先在少數(shù)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4)工人階級要以_______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4.評價:(1)列寧深刻洞悉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特征,把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起來,形成了列寧主義。(2)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shù)國首先取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_____________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勝利1 十月革命的背景政治經濟國際主觀條件2過程(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tǒng)治,形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后者的領導人認為__________尚無能力管理國家,便將政權交給前者,自己處于__________。(2)《四月提綱》:提出將俄國革命從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推進的戰(zhàn)略和策略。(3).十月革命占領冬宮:____________________(時間),即俄歷10月25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建立政權: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推翻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____領導的________政權,_______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誕生。4.歷史意義:(1)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的劃時代事件。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__________一統(tǒng)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xiàn)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2)沉重打擊了__________對世界的統(tǒng)治,極大地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界的世界格局。從此,__________與__________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拓展1.比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革命性質打擊對象革命力量結 果兩者聯(lián)系三、蘇聯(lián)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1.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①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聯(lián)合起來,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通過__________,使蘇俄陷入內戰(zhàn)。②目的:③重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食收集到國家手中。評價:實質:(2)新經濟政策(1921年3月)①背景:內戰(zhàn)結束,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符合俄國當時的國情。②主要措施:其中心是調整_______與_______的關系,通過________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lián)盟,同時允許__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并以________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__________。特點:實質:作用:(3)蘇聯(lián)的成立:1922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簡稱“蘇聯(lián)”。2.斯大林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1928-1937)(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詳見【課堂探究2】)內容:實施“ ” “ ”提出:1925年聯(lián)共 提出 方針 1927年聯(lián)共 提出 方針目的:成就:經過兩個 (1928--1937年), 年基本實現(xiàn)工業(yè)化,總產值 第一、世界第二。特點:經濟上: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軍事工業(yè))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評價:積極:局限:總結: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之路《共產黨宣言》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勝利拓展2:比較“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蘇聯(lián)模式”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蘇聯(lián)模式/斯大林模式農業(yè)工業(yè)貿易分配特點所有制:【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