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3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學案)(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3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學案)(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13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
目 錄
1
2
考點一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3
考查角度 水污染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3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5
考查角度 大氣污染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6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7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10
考點二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13
考查角度 自然保護區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13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16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17
考點三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20
考查角度 碳排放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20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22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27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考情分析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2023新課標卷37題,28分 2023北京卷16(2)(3)題,9分 2022浙江卷6月卷9-10題,4分 2022河北卷18題,17分 2022湖南卷21題,10分 2022廣東卷5-6題,6分 2021北京卷20題,13分 2020浙江7月卷26題,10分 【命題規律】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涉及的內容繁多,屬于新教材新內容,其中環境污染與碳排放是高頻考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國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接下來的高考中考查頻率將會有所提升。 【命題預測】 本專題知識的命題情境將多源于真實生活情境材料,多以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或其演變過程為背景,提供圖文資料或數據考查生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2023北京卷19題,12分 2023湖北卷18題,21分 2022湖北卷18題,22分 2021海南卷1-3題,23題,19分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2024浙江1月卷7-8題,4分 2023全國乙卷37題,24分 2023北京卷18題,11分 2023湖南卷5-7題,9分 2023海南卷7-8題,6分 2022山東卷19題,12分 2022全國乙卷37題,24分 2022湖南卷18題,14分 2021湖北卷7-9題,9分
考點一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水污染
1.(2021·北京卷)圖為洱海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洱海流域面積約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萬。該地農業生產涵蓋種植、養殖和水產捕撈等,工業生產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業發展迅速。
(1)說明洱海流域特征對水體污染的影響。
居民老何從小在洱海邊長大,他的就業與生活經歷見證了洱海環境的變化。起初,他以打漁為生。1996年,洱海藍藻暴發,當地漁政部門取締了機動漁船,老何改行從事水產養殖。2003年,藍藻再次暴發,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開起了客棧。近幾年,他響應保護洱海生態環境的號召,拆掉了被劃入“紅線”范圍內的客房。
(2)概述老何經歷的三次改變所對應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濱地帶實施生態修復與濕地工程,建設“洱海生態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參觀體驗,當地村民受聘負責生態廊道的管理和維護。
(3)闡述洱海生態廊道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分析】
(1)
(2)
(3)
【答案】(1)流域較封閉,河流數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點多,生產部門多,生產和生活污水匯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減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減少了魚塘養殖等農業生產污染。第三次:減少了旅游活動污染。
(3)生態效益:凈化水質,涵養水源。經濟效益:發展旅游觀光業,帶動相關產業。社會效益: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環保意識,增加休閑空間。
考查角度 大氣污染
(2022·廣東卷)汞是一種易揮發的重金屬元素,大氣汞主要以氣態形式存在。南嶺周邊省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分布區。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某山頂附近監測得知,該地大氣汞含量日變化明顯,最高值在午后出現;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高且變幅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導致該地大氣汞含量在午后出現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對流雨多發②谷風環流較強③植被蒸騰較弱④地面蒸發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該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變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氣更頻繁
C.準靜止鋒更加強盛 D.植被的覆蓋度更低
【解析】
2.
3.
【答案】2.C 3.B
考向 跨國污染問題及防治措施
大氣污染可以跨國界傳輸,使周圍國家受害,引起國際糾紛,影響國家安全。酸雨是一種跨越國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隨大氣轉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遠的地區。讀歐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業廢氣排放擴散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北歐曾經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緯西風影響,污染物輸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擴散 D.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少雨
2.為了有效防治酸雨,歐洲可采取的科學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 ②使用廢氣凈化設備,減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強國際交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④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禁止使用私家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歐國家是工業廢氣的排放源,北歐為擴散、受影響地區,選項A錯誤。北歐主要位于中緯西風帶,盛行西南風,西南風把西歐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吹送到北歐,所以造成酸雨污染,選項B正確;北歐并不是盆地地形,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選項C、D錯。故選擇B。
2.本題考查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類活動燃燒了大量礦物燃料。使用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以及使用廢氣凈化設備,減少酸性物排放,加強國際交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和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都是防治酸雨的科學合理措施,①②③正確;可以減少使用私家車,但禁止使用私家車不符合實際,④錯誤;故選擇A。
【點睛】酸雨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與水蒸氣相結合形成的酸性降水。由于大氣中的污染物通常會在空氣中移動并跨越國界,因此酸雨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往往是跨境的。下面是酸雨造成跨境環境污染的形式和特點:1. 形式(1)大氣傳輸:酸雨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大氣傳輸跨越國界,進入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空氣中。(2)水體污染:酸雨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河流、湖泊等水體的流動,跨越國界進入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水體中。(3)土壤污染:酸雨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土壤的滲透,跨越國界進入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土壤中。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于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的條件主要包括( )
①鄰近的印度次大陸等地,工農業活動密集②高原面積廣,可沉降面積大
③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④氣溫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 )
A.夏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冬季冬季
5.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生態修復技術
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
D.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
【答案】3.C 4.B 5.D
【解析】3.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于跨境傳輸,青藏高原氣候受西風環流和印度季風的共同影響,印度季風影響著著青藏高原南部地區,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使得POPs數量較多,③正確;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青藏南部地區臨近印度,其人口眾多,工農業活動多,POPs數量多,①正確;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POPs進入高原后流動性變差,并伴隨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與高原面積廣并無關聯,主要是位置特殊性影響,④正確,②錯誤。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故選C。
4.青藏高原氣候受西風環流和印度季風的共同影響,印度季風影響著著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而夏季風(西南風)可以把印度地區的POPs吹往青藏地區,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夏季;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受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西風帶主要影響青藏地區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冬季。B正確,排除其它選項。故選B。
5.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過于絕對,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漸續性,A錯誤;中亞國家經濟能力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排放的POPs較少,讓中亞國家負擔不太可行,B錯誤;POPs污染主要借助風力,通過工程措施難以阻止,C錯誤;青藏地區主要是跨境轉移污染,故應多國開展合作,并積極研發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確。故選D。
【點睛】青藏高原雖然自身的污染排放非常有限,但其周邊是人口聚集、污染物使用量大及使用時間長的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排放的污染物隨著大氣環流而被輸送到青藏高原。因此,從區域尺度來看青藏高原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格局,探索不同氣候環境要素與污染分布之間的關系,是解釋污染物傳輸機制的重要基礎。
考點二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自然保護區
(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谂e辦,展會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來自海南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該物種在海南曾廣泛分布,后瀕于滅絕,1980年建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后,其數量已有較大增長。海南長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在野外追蹤海南長臂痕的活動軌跡,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2.當前,影響海南長臂猿生存和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
A.天敵多,食物少 B.棲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C.全球變暖,病蟲害增多 D.熱帶季雨林面積不斷減少
3.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有效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措施是( )
A.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擴大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空間
B.加強巡山和人工馴化,保護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
C.加快道路建設,完善保護區的基礎設施
D.發展基因技術,優化海南長臂猿種群結構
【解析】
1.
2.
3.
【答案】1.C 2.B 3.A
4.(2022·湖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條子泥濕地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鹽城濱海濕地核心區,擁有面積廣闊的潮間帶灘涂,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理想棲息地。每年春秋遷徙季,大量候鳥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候鳥棲息地嚴重減少。為給候鳥就近找一塊合適的歇腳地,當地將靠近海邊原用于圍墾養殖的720畝(1畝≈666.67平方米)魚塘,經過生態修復和改造,變成了能夠滿足各種候鳥需求的高潮位棲息地?!?20高地”建成后來條子泥停留的鳥兒越來越多,候鳥種群數量不斷上升(下圖)。右圖示意條子泥濕地位置。

(1)分析導致當地候鳥棲息地減少的原因。
(2)說明“720高地”建設與維護的具體做法。
(3)該地恢復鳥類棲息地的成功實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和濕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請你擬定一個經驗總結提綱。
【解析】
(1)
(2)
(3)
【答案】(1)海平面上升,漲潮時水位升高,淹沒棲息地;植被減少,候鳥食物來源不足;農業圍墾占用濕地,沿海地區的鹽業、漁業、旅游業等行業發展導致棲息地受到破壞。
(2)“720高地”的建設:對720畝魚塘進行地形改造、濕地修復、環境整治,建成“720高地”?!?20高地”的維護:加強生態修復,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資源、增加植被覆蓋率;加強生態管理,可以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組織農業生產,養殖用水凈化后確保達標排放。
(3)對當地棲息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棲息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條子泥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為核心,保護濱海種質資源庫和濕地生物的多樣性,修復濱海生態濕地;通過觀鳥、護鳥以及科普宣傳,提高普通民眾保護濱海濕地、重要水禽棲息地的生態意識,同時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持續維護
【拓展】物種滅絕的原因
物種滅絕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及生活活動加速了物種的滅絕速度。
1.自然原因: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00萬年,地球歷史上最近2億年以來,平均約1.1年滅絕一個物種。
2.人為原因:(1)人類社會早期——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加劇物種滅絕,300萬年的狩獵歷史,是許多地區的野獸瀕于絕跡的原因之一。
(2)工、農業生產活動——①大面積砍伐、火燒和開墾森林、草地,過度放牧和過度墾殖,以及工業、城市和交通發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和大量喪失,保留下來的也都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②對物種的高強度捕獵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③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種受到嚴重威脅;④土壤、水和大氣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別是給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
考向1 生態修復
2020年11月,位于黃河三角洲濕地的300口油水井(開采出的為油水混合物,需進行油水分離提純原油)生產設施完成關停拆除,恢復周邊生態環境,為生態環境讓路。下圖示意2000~2020年黃河三角洲部分縣、區濕地生態安全狀況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2000~2020年生態安全狀況總體變化的原因是( )
①水陸交錯地帶,生態脆弱 ②新生陸地,環境抗干擾力弱
③水資源缺乏,濕地生物量小 ④資源開發量大,環境壓力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該區域關停部分油水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 )
①保護濕地及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②開荒耕種,利于糧食安全
③石油資源開采量減少,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④減輕水污染,保護水資源安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B 2.C
【解析】1.總體看,該地2000~2020年生態安全狀況呈惡化趨勢,除無棣縣程度減輕之外,其他地區都不同程度加重了生態安全威脅,黃河三角洲屬于陸地、河流、海洋的水陸交錯地帶,環境復雜,演替頻繁,生態脆弱,①對;黃河三角洲地區屬于河流堆積地貌,新生陸地沒有經過環境演替的穩定變化,抗干擾能力弱,②對;黃河三角洲濕地遍布,黃河供給水資源多,生物量大,③錯;黃河三角洲是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資源開發影響生態環境,④對。綜上,B對,ACD錯。故選B。
2.油水井能夠提取原油,關停會減少原油產量,影響能源安全,③對,但關停后減少了環境污染,保護了濕地環境,減輕了石油生產對水資源的污染,保護了濕地和水環境,①④對,關停拆除油水井并沒有進行開荒耕種,而是恢復周邊生態環境,②錯。綜上,C對,ABD錯。故選C。
【點睛】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完整情況。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質量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態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自治,以及保持對脅迫的恢復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態系統,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態系統,其安全狀況則處于受威脅之中。
考向2 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其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下圖示意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及相關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3.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主要分布在( )
A.東部近海的陸地區域 B.北部山地丘陵區域
C.京杭大運河沿線湖泊 D.近海的大陸架區域
4.我國設立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
②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③推動海洋科學考察的發展
④穩定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蘇省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有效做法是( )
A.放緩經濟發展速度,減輕環境壓力 B.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資源的開發
C.統籌生態環境監管硬件和軟件建設 D.實施生態修復,多建立自然保護區
【答案】3.D 4.A 5.C
【解析】3.讀圖可知,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主要分布在近海的大陸架區域和西部山地丘陵區域,D正確。東部近海的陸地區域、北部山地丘陵區域、京杭大運河沿線湖泊較少,ABC錯誤,故選D。
4.2020年底,我國基本建成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①②正確。目的不是為了推動海洋科學考察的發展和穩定糧食的產量和質量,③④錯誤。故選A。
5.放緩經濟發展速度,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A不符合題意。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資源的開發,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B不符合題意。統籌生態環境監管硬件和軟件建設,有利于保障生態保護紅線,C符合題意。多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是有效做法,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是在主體功能區規劃指導下實施生態空間保護和管控的細化,是貫徹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的具體化,可以妥善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各種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功能的破壞,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為人居環境安全提供有力的生態保障,為協調區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生態支撐。
考點三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碳排放
(2023·湖南卷)碳排放強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投入密切相關,碳中和需要付出經濟代價。下圖示意某年甲國和乙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貿易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發投入與經濟產出情況。據比完成下面小題。
1.乙國出口的產品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屬及金屬制品 B.化工制品 C.機械制造產品 D.電子產品
2.與乙國相比,甲國生產同類制造業產品的( )
A.環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 C.營銷成本高 D.研發成本高
3.根據圖中兩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投入產出效果,甲國應優先考慮( )
①擴大國際市場 ②提高創新能力 ③強化產業升級 ④承接產業轉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1.
2.
3.
【答案】1.D 2.A 3.B
4.(2022·山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下圖示意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
(1)計算兩種生產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僅寫出計算結果)。
(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解析】
(1)
(2)
【答案】(1)15.8或-15.8
(2)(2)答題角度:從碳排放與環境安全、濕地與生態安全、濕地與水資源安全、耕地與糧食安全等方面作答。從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層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進行具體分析:能結合區域特征進行辯證分析;能對不利方面進行思考,提出應對措施。
(共 10分,碳排放與環境安全、濕地與生態安全、濕地與水資源安全、耕地與糧食安全四個角度不利于國家安全的分別得2分,水資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兩個角度利于國家安全的分別得1分)
考向1 碳庫
碳儲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庫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儲量會因碳增加與碳損失之間的差別而發生變化。土壤是陸地最大的碳庫,圖為2000--2020年中國陸地不同生態系統土壤碳儲量變化圖(注:1PgC相當于1015克碳),完成下面小題。
1.2000—2020年我國土壤碳庫碳儲量減少量最多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濕地
2.該時段土壤碳儲量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態環境惡化 B.用地結構調整
C.耕地面積增加 D.草地利用率減小
3.為增加我國目前土壤碳儲量,合理的做法是( )
A.減少耕地 B.秸稈還田 C.退濕還草 D.棄草增林
【答案】1.C 2.B 3.B
【解析】1.讀圖可知,林地和濕地土壤碳儲量變化量為正值,說明碳儲量增多,BD錯誤;耕地和草地土壤碳儲量變化量為負值,說明碳儲量減少,但草地的減少量多于耕地,C正確,A錯誤。故選C。
2.林地和濕地碳儲量增加,而耕地碳儲量減少,應是我國退耕還林還濕地,用地結構調整的結果,B正確,C錯誤;從總體而言,土壤碳儲量增多,說明生態環境網良性方向發展,A錯誤;草地碳儲量減少,說明草地利用率增大,D錯誤。故選B。
3.減少耕地不利于保障糧食安全,A錯誤;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碳儲量,B正確;濕地也是碳儲存的重要區域,退濕還草對增加我國目前土壤碳儲量作用不大,C錯誤;森林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條件,應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D錯誤。故選B。
【點睛】土壤碳儲量是指一定深度的土層中土壤有機碳的儲量。
考向2 藍碳
由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三類海岸帶濕地生態系統固存的碳被稱為藍碳,它們有很強的固碳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挖掘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下圖為我國沿海各省區(不包括港澳臺)三類藍碳生態系統年固碳量(單位:萬噸)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圖示我國沿海各省區的藍碳生態系統年固碳量( )
A.多數以鹽沼固碳為主 B.紅樹林比海草床少
C.北方省區均低于南方 D.取決于省區岸線長度
5.挖掘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的意義重在( )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B.保護海岸帶生態環境
C.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D.助力國家碳中和戰略
【答案】4.A 5.D
【解析】4.讀圖可知,圖示我國沿海各省區的藍碳生態系統年固碳量多數以鹽沼固碳為主,A正確;廣東、廣西等、海南等沿海省份紅樹林固碳總量比海草床固碳量明顯較多,B錯誤;北方省區山東、江蘇年固碳量高于南方廣西、海南等省區,C錯誤;上海海岸線長度在各省區當中并不是最長的,但是其年固碳量卻是最大的,因此年固碳量并不是取決于省區岸線長度,D錯誤。故選A。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研究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有助于幫助我國恢復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提高其固碳能力,因此挖掘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的意義重在助力國家碳中和戰略,D正確;研究藍碳資源對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影響不大,AC錯誤;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比,保護海岸帶生態環境并不是研究藍碳資源最主要的目的,B錯誤。故選D。
【點睛】“藍碳”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據估算為40萬億噸,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體,并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帶植物生物量雖然只有陸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卻與陸地植物相當。
考向3 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氣候變暖和秸稈還田是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和土壤養分周轉的重要因子。通過模擬試驗,探討土壤正常溫度-秸稈不還田(CK)、土壤正常溫度-秸稈還田(S)、土壤增溫-秸稈不還田(T)和土壤增溫-秸稈還田(TS)四種情形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機碳的影響(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相比正常溫度,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秸稈還田會( )
A.顯著增加土壤含水量 B.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
C.穩定土壤中的有機質 D.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
7.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保持農田土壤性質穩定的有效措施是( )
①覆蓋地膜②平整土地③增施有機肥④間作套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6.C 7.A
【解析】6.相比正常溫度,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蒸發旺盛,土壤含水量是在減少的,秸稈還田不會顯著增加土壤含水量,故A錯誤。相比正常溫度,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土壤養分的分解加快,秸稈還田會補充土壤養分,穩定土壤中的有機質,故B錯誤、C正確。土壤中的礦物質主要來自成土母質,故D錯誤。故選C。
7.據材料可知,如果沒有人為干預,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質是會明顯流失,覆蓋地膜可以減緩土壤中水分的流失,增施有機肥可以穩定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平整土地、間作套種都沒有相關的功能,①③正確,故選A。
【點睛】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麥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農業生產的過程也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要不斷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斷補充能量,不斷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的含量。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新鮮有機物料,在歸還于農田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轉化成有機質和速效養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也可供應一定的鉀等養分。秸稈還田可促進農業節水、節成本、增產、增效,在環保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也應受到充分重視。專題13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
目 錄
1
2
考點一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3
考查角度 水污染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3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5
考查角度 大氣污染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6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7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10
考點二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13
考查角度 自然保護區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13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16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17
考點三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20
考查角度 碳排放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20
【核心提煉·考向探究】22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27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考情分析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2023新課標卷37題,28分 2023北京卷16(2)(3)題,9分 2022浙江卷6月卷9-10題,4分 2022河北卷18題,17分 2022湖南卷21題,10分 2022廣東卷5-6題,6分 2021北京卷20題,13分 2020浙江7月卷26題,10分 【命題規律】 生態環境與國家安全涉及的內容繁多,屬于新教材新內容,其中環境污染與碳排放是高頻考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國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接下來的高考中考查頻率將會有所提升。 【命題預測】 本專題知識的命題情境將多源于真實生活情境材料,多以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或其演變過程為背景,提供圖文資料或數據考查生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2023北京卷19題,12分 2023湖北卷18題,21分 2022湖北卷18題,22分 2021海南卷1-3題,23題,19分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2024浙江1月卷7-8題,4分 2023全國乙卷37題,24分 2023北京卷18題,11分 2023湖南卷5-7題,9分 2023海南卷7-8題,6分 2022山東卷19題,12分 2022全國乙卷37題,24分 2022湖南卷18題,14分 2021湖北卷7-9題,9分
考點一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水污染
1.(2021·北京卷)圖為洱海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洱海流域面積約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萬。該地農業生產涵蓋種植、養殖和水產捕撈等,工業生產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業發展迅速。
(1)說明洱海流域特征對水體污染的影響。
居民老何從小在洱海邊長大,他的就業與生活經歷見證了洱海環境的變化。起初,他以打漁為生。1996年,洱海藍藻暴發,當地漁政部門取締了機動漁船,老何改行從事水產養殖。2003年,藍藻再次暴發,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開起了客棧。近幾年,他響應保護洱海生態環境的號召,拆掉了被劃入“紅線”范圍內的客房。
(2)概述老何經歷的三次改變所對應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濱地帶實施生態修復與濕地工程,建設“洱海生態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參觀體驗,當地村民受聘負責生態廊道的管理和維護。
(3)闡述洱海生態廊道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考查角度 大氣污染
(2022·廣東卷)汞是一種易揮發的重金屬元素,大氣汞主要以氣態形式存在。南嶺周邊省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分布區。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某山頂附近監測得知,該地大氣汞含量日變化明顯,最高值在午后出現;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高且變幅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導致該地大氣汞含量在午后出現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對流雨多發②谷風環流較強③植被蒸騰較弱④地面蒸發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該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變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氣更頻繁
C.準靜止鋒更加強盛 D.植被的覆蓋度更低
考向 跨國污染問題及防治措施
大氣污染可以跨國界傳輸,使周圍國家受害,引起國際糾紛,影響國家安全。酸雨是一種跨越國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隨大氣轉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遠的地區。讀歐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業廢氣排放擴散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北歐曾經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緯西風影響,污染物輸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擴散 D.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少雨
2.為了有效防治酸雨,歐洲可采取的科學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風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 ②使用廢氣凈化設備,減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強國際交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④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禁止使用私家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的排放—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于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青藏高原地區POPs富集的條件主要包括( )
①鄰近的印度次大陸等地,工農業活動密集②高原面積廣,可沉降面積大
③受西風與季風共同影響,多方向輸入④氣溫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 )
A.夏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冬季冬季
5.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生態修復技術
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
D.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
考點二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自然保護區
(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谂e辦,展會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來自海南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該物種在海南曾廣泛分布,后瀕于滅絕,1980年建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后,其數量已有較大增長。海南長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在野外追蹤海南長臂痕的活動軌跡,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2.當前,影響海南長臂猿生存和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
A.天敵多,食物少 B.棲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C.全球變暖,病蟲害增多 D.熱帶季雨林面積不斷減少
3.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有效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措施是( )
A.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擴大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空間
B.加強巡山和人工馴化,保護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
C.加快道路建設,完善保護區的基礎設施
D.發展基因技術,優化海南長臂猿種群結構
4.(2022·湖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條子泥濕地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鹽城濱海濕地核心區,擁有面積廣闊的潮間帶灘涂,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理想棲息地。每年春秋遷徙季,大量候鳥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候鳥棲息地嚴重減少。為給候鳥就近找一塊合適的歇腳地,當地將靠近海邊原用于圍墾養殖的720畝(1畝≈666.67平方米)魚塘,經過生態修復和改造,變成了能夠滿足各種候鳥需求的高潮位棲息地?!?20高地”建成后來條子泥停留的鳥兒越來越多,候鳥種群數量不斷上升(下圖)。右圖示意條子泥濕地位置。

(1)分析導致當地候鳥棲息地減少的原因。
(2)說明“720高地”建設與維護的具體做法。
(3)該地恢復鳥類棲息地的成功實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和濕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請你擬定一個經驗總結提綱。
【拓展】物種滅絕的原因
物種滅絕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及生活活動加速了物種的滅絕速度。
1.自然原因: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00萬年,地球歷史上最近2億年以來,平均約1.1年滅絕一個物種。
2.人為原因:(1)人類社會早期——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加劇物種滅絕,300萬年的狩獵歷史,是許多地區的野獸瀕于絕跡的原因之一。
(2)工、農業生產活動——①大面積砍伐、火燒和開墾森林、草地,過度放牧和過度墾殖,以及工業、城市和交通發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和大量喪失,保留下來的也都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②對物種的高強度捕獵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③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種受到嚴重威脅;④土壤、水和大氣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別是給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
考向1 生態修復
2020年11月,位于黃河三角洲濕地的300口油水井(開采出的為油水混合物,需進行油水分離提純原油)生產設施完成關停拆除,恢復周邊生態環境,為生態環境讓路。下圖示意2000~2020年黃河三角洲部分縣、區濕地生態安全狀況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2000~2020年生態安全狀況總體變化的原因是( )
①水陸交錯地帶,生態脆弱 ②新生陸地,環境抗干擾力弱
③水資源缺乏,濕地生物量小 ④資源開發量大,環境壓力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該區域關停部分油水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 )
①保護濕地及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②開荒耕種,利于糧食安全
③石油資源開采量減少,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④減輕水污染,保護水資源安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向2 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其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下圖示意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及相關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3.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主要分布在( )
A.東部近海的陸地區域 B.北部山地丘陵區域
C.京杭大運河沿線湖泊 D.近海的大陸架區域
4.我國設立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
②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③推動海洋科學考察的發展
④穩定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蘇省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有效做法是( )
A.放緩經濟發展速度,減輕環境壓力 B.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資源的開發
C.統籌生態環境監管硬件和軟件建設 D.實施生態修復,多建立自然保護區
考點三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
考查角度 碳排放
(2023·湖南卷)碳排放強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投入密切相關,碳中和需要付出經濟代價。下圖示意某年甲國和乙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貿易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發投入與經濟產出情況。據比完成下面小題。
1.乙國出口的產品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屬及金屬制品 B.化工制品 C.機械制造產品 D.電子產品
2.與乙國相比,甲國生產同類制造業產品的( )
A.環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 C.營銷成本高 D.研發成本高
3.根據圖中兩國重點制造業部門產品的投入產出效果,甲國應優先考慮( )
①擴大國際市場 ②提高創新能力 ③強化產業升級 ④承接產業轉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22·山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下圖示意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
(1)計算兩種生產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僅寫出計算結果)。
(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考向1 碳庫
碳儲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庫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儲量會因碳增加與碳損失之間的差別而發生變化。土壤是陸地最大的碳庫,圖為2000--2020年中國陸地不同生態系統土壤碳儲量變化圖(注:1PgC相當于1015克碳),完成下面小題。
1.2000—2020年我國土壤碳庫碳儲量減少量最多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濕地
2.該時段土壤碳儲量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態環境惡化 B.用地結構調整
C.耕地面積增加 D.草地利用率減小
3.為增加我國目前土壤碳儲量,合理的做法是( )
A.減少耕地 B.秸稈還田 C.退濕還草 D.棄草增林
考向2 藍碳
由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三類海岸帶濕地生態系統固存的碳被稱為藍碳,它們有很強的固碳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挖掘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下圖為我國沿海各省區(不包括港澳臺)三類藍碳生態系統年固碳量(單位:萬噸)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圖示我國沿海各省區的藍碳生態系統年固碳量( )
A.多數以鹽沼固碳為主 B.紅樹林比海草床少
C.北方省區均低于南方 D.取決于省區岸線長度
5.挖掘我國沿海各省區藍碳資源的意義重在( )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B.保護海岸帶生態環境
C.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D.助力國家碳中和戰略
考向3 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氣候變暖和秸稈還田是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和土壤養分周轉的重要因子。通過模擬試驗,探討土壤正常溫度-秸稈不還田(CK)、土壤正常溫度-秸稈還田(S)、土壤增溫-秸稈不還田(T)和土壤增溫-秸稈還田(TS)四種情形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機碳的影響(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相比正常溫度,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秸稈還田會( )
A.顯著增加土壤含水量 B.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
C.穩定土壤中的有機質 D.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
7.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保持農田土壤性質穩定的有效措施是( )
①覆蓋地膜②平整土地③增施有機肥④間作套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大埔县| 宜章县| 秦安县| 棋牌| 南通市| 永康市| 丽水市| 湘潭市| 五莲县| 巨野县| 怀宁县| 平谷区| 渑池县| 大港区| 凤山市| 江陵县| 波密县| 木兰县| 台江县| 喀喇沁旗| 汉中市| 木里| 洪洞县| 永和县| 铜陵市| 舞阳县| 佛山市| 卢氏县| 淳安县| 闽清县| 专栏| 白水县| 贵港市| 光泽县| 神木县| 太谷县| 友谊县| 资源县| 汽车|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