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絳州》教學設計方案(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 理解并掌握歌曲《走絳州》的節奏、旋律和基本音樂結構。2. 能夠正確演唱《走絳州》,表現出歌曲的韻味和風格。3. 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和學習,增強學生對絳州文化的了解和熱愛。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掌握歌曲的節奏、旋律和基本音樂結構,能夠正確演唱。2. 教學難點:對絳州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以及通過音樂表達出對絳州文化的熱愛。三、教學準備:1. 課前準備相關絳州文化的資料,包括圖片、視頻等。2. 準備教學用的樂器(如鋼琴、吉他等)和音樂器械。3. 制作PPT,用于展示歌曲《走絳州》的節奏、旋律和基本音樂結構。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播放《走絳州》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這首曲子表達的是哪里的風情?2. 給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的特點。3. 引出課題,介紹歌曲的作者及創作背景。(二)初聽歌曲1. 播放歌曲,請學生說說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 跟著音樂小聲哼唱,注意感受歌曲的特點。(三)學唱歌曲1. 分析歌曲的旋律,重點注意附點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節奏。2. 教師彈琴,學生跟琴輕聲演唱。3. 學生自由練唱,教師分別指導,糾正唱法。4. 分小組演唱,互相傾聽,互相評判。5. 請學生到前面來演唱,師生共同評判。(四)拓展延伸1. 請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地方的音樂或民歌也是用走句式創作的?2. 播放《走西口》的音樂,請學生欣賞并感受走句式民歌的音樂特點。3. 推薦學生課下搜集相關的視頻資料,進一步了解走句式民歌的特點。(五)小結作業小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課下繼續了解相關民歌知識。教學設計方案(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熟練演唱并演奏《走絳州》曲目,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2.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團隊協作精神。3. 通過對曲目標學習,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學生的演奏技巧和曲目演唱的準確度。2. 教學難點: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表達和曲目風格的把握。三、教學準備:1. 準備《走絳州》的曲譜及相關樂器。2. 制作PPT課件,展示曲目背景和相關圖片。3. 安排學生分組,確定演奏和演唱的排演時間。4. 準備評判表,以便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同時播放《走絳州》的音樂片段,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曲子的理解,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欣賞并學習《走絳州》的節奏和韻律。二、節奏訓練1. 劃分節奏:起首將《走絳州》的曲子劃分為幾個節奏段,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節奏的內涵和表現力。2. 練習節奏:學生通過再三練習,掌握曲子中的各種節奏型,如重音、輕音、連續等,并嘗試用身體語言表現出來。3. 小組合作: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節奏訓練和表演,增強學生的合作認識和團隊精神。三、韻律表現1. 音樂欣賞:播放《走絳州》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曲子的韻律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曲子的特點。2. 歌曲學習:通過再三聆聽歌曲,熟悉曲調和歌詞,學習演唱技巧和歌曲表現手法,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力。3. 創作表演:學生嘗試根據曲子的特點,創作自己的表演形式,如舞蹈、音樂劇等,增強學生的創新認識和創造力。四、教室小結1. 回顧總結: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強調節奏訓練和韻律表現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繼續探索音樂的奧秘。2.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思考其他類似的音樂作品,如其他地方的民歌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和興趣愛好。五、安置作業1. 要求學生回家后繼續練習《走絳州》的節奏和韻律,并嘗試創作自己的表演形式。2. 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了解更多有關民歌的知識,拓展自己的音樂素養。五、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沖破難點,合理地運用教材,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并且注重了和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學習。1. 成功的地方(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走絳州的相關知識,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生們的思維也變得非常活躍,通過思考和討論,不息產生新的想法。(2)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們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認識和合作能力。(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2. 改進的地方(1)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2)應該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困難,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3)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認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同時,也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別,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置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息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息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