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冀教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共67頁)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冀教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共67頁)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萬里長城
長城謠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長城謠》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感受長城的美和祖國大好河山不容侵犯的愛國主義精神。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感。
2、表現(xiàn)歌曲的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能有感情地歌唱。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逐步感知歌曲情緒,從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輕柔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歌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萬里長城)
2、師:(圖片結束后提問)有人曾這樣說:“長城背后屹立著一個民族”。長城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長城是祖國歷史的見證。為什么長城會像一座豐碑一樣永遠矗立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走近長城、感受長城、歌頌長城。
(二)學習歌曲
一、完整聆聽歌曲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師:剛才聽到的音樂給你怎樣的感覺?
分組討:悲壯、蒼涼…
二、了解歌曲
1、學生閱讀歌詞
2、教師介紹歌曲
師:這是一首我們都很熟悉的曲子《長城謠》,作于1937年,劉雪庵曲、潘孑農(nóng)詞。原是為影片《關山萬里》中作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戰(zhàn)爆發(fā)影片沒拍成,但歌曲卻保留了下來。那么,1937年我們國家正處于什么時期呢?
生:日本全面侵華開始。
師:在此期間,中國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請欣賞一組圖片。(觀看日本侵華圖片)
生:討論…
3、分析歌曲的結構。(二段體結構) A+B
討論:歌曲的情緒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
1、聽老師范唱歌曲。
要求:學生仔細聆聽,特別注意附點節(jié)奏及老師加重語氣的關鍵字。
2、 用“LU”唱旋律,在鋼琴伴奏下可多熟悉幾遍。
要求:用連貫平穩(wěn)、輕柔自然的聲音來演唱。 隨音樂小聲哼唱歌曲,再次感知歌曲情緒。
想一想:你感受到歌曲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
3、 在鋼琴伴奏下嘗試加入歌詞演唱。
要求:在唱“萬、故、自、平、奸、淫、擄、掠、苦、奔”關鍵字時帶入強烈感情。
4、再次聽賞歌曲錄音。
5、 跟著音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情緒。
(三)拓展
1、歷史的回想—展示抗日歌曲。
(1)連續(xù)播放抗日歌曲。
(2)學生聽音樂搶答說出曲名,并隨音樂演唱。
2、課堂延伸(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四)小結
長城隨想曲
教學目標:
1、欣賞《長城隨想曲》,能受到樂曲中音樂的感染,理解長城是中華民族宏偉象征,從而增強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2、能了關于長城的知識、故事、音樂作品。
教學重點及難點:
動手動腦交流xx的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一、xx
1、用“l(fā)u”發(fā)音
2、1=F 5 4 3 2 │ 1- - -
lu lu lu lu lu
二、導入
1、齊唱《xx謠》歌曲一聲部。
2、看Flash《xx謠》。
三、新課教學,欣賞《xx隨想曲》
(一)我看xx
1、展示長城的風景圖片,讓學生暢談隨想。
2、引出《長城隨想曲》,簡單說明隨想曲是作曲家憑幻想創(chuàng)作的樂曲。
3、講解《xx隨想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1978年,劉文金隨中國藝術團訪問美國,在紐約的聯(lián)合國大廈休息廳里,掛著一幅強大的萬里長城的彩色壁毯,氣勢雄壯,光彩奪目。他久久凝視著,一種劇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創(chuàng)作欲望交織在一起,不禁浮想聯(lián)翩,回國后就創(chuàng)作了這首作品,1982年由閔惠芬和上海民族樂團首演。
4、學生欣賞音樂,談談音樂作品表現(xiàn)了什么情緒?
(旋律嚴格,柔美如歌,猶如人們在為古老雄壯的長城而深情的歌唱著,同時表達了人們對民族歷史無比自豪的感情。同時表現(xiàn)了人們登上長城遙望,填塞了自豪感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二)我要了解xx
你還知道有關長城的知識、傳說或音樂作品嗎?
(1)知識: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軍事性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慢。
根據(jù)歷史記載,從戰(zhàn)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
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2)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故事把長城說成是用淚筑成的世界上最長的墳墓。據(jù)說在陸續(xù)無際的長城腳下埋葬著一百多萬民工的尸骨,他們都是在公元前3世紀的秦始皇年代為建造這項世界上最宏偉的工程而喪身的。
播放:Flash《xx哭xx》故事
(3)再賞《xx隨想曲》
(三)我要欣賞xxxx的歌
1、《xx永不倒》
2、《xx長》
3、《xxxx之歌》
(四)我要唱xx
齊唱歌曲《xx謠》
(五)我要說xx
看了后想說點關于xx的什么感想?
長城長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長城長》體驗作者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通過歌曲練習表現(xiàn)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發(fā)聲和吐字。
教學重點:
正確哼唱《長城長》的旋律;能有感情地朗誦、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朗誦歌詞、學唱歌譜,能了解歌詞與旋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感受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歌曲的特點。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lián)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3)聽歌曲范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2、學習新歌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
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
B、請學生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聽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師范唱,也可聽獨唱錄音)。
D、調查了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tǒng)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A、請學生分析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B、學生讀節(jié)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jié)奏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樂句。
C、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jié)奏。
(3)學習歌曲的曲調。
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
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后一邊作“用手勢表現(xiàn)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
(4)學習歌曲的歌詞。
A、聯(lián)系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
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
(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
3、小結(約5分鐘)
(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
(3)指出下一節(jié)課的任務或課下的樂器練習任務。
心系長城
口琴復音吹奏法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口琴及復音吹奏法。
教學目標
通過對口琴的學習,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加對音樂的了解。
教學工具
口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導言:同學們,你們有了解過口琴嗎?
生答。
二、介紹口琴
口琴,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24孔雙簧口琴,用自然音階演奏。此外還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弦口琴、變調口琴等。一般琴長約16~20厘米,上下有兩排小方格孔,裝有多組自由振動的簧片,氣流強迫通過時,靈活的金屬舌簧振動發(fā)音。所有口琴都靠將空氣呼入或吸出琴孔振動簧片從而發(fā)音,并來回移動,吹不同的孔發(fā)出不同的音。布魯斯口琴每孔裝有一對簧片,演奏者呼氣時發(fā)一音,吸氣時發(fā)另一音;而復音口琴因為相鄰的上下兩格音高相同,而相鄰的左右兩孔一孔為吹音,一孔為吸音,所以演奏時將口含放在約4個方格的地方。復音口琴舊式吹奏方法與布魯斯相同,而新式吹奏方法則為口含7孔(即14格),舌頭蓋住左邊6孔,有節(jié)奏的放開作伴奏。伴奏吹奏方法詳見教程。每對簧片一般調成相鄰的音高,如呼氣產(chǎn)生E音,吸氣會產(chǎn)生F音。上面描述的口琴19世紀在德國發(fā)明,它是以從亞洲帶入歐洲的某些口風琴為基礎改進的。
三、進入課程學習
1、練習一
用復音吹奏法吹奏《集體舞》片段。
2、練習二
用復音吹奏法吹奏《雪絨花》片段。
3、分小組演奏。
四、總結
歡樂的音樂課很快就結束了,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學習了口琴復音演奏,希望大家都能熱愛音樂并能繼承發(fā)展下去,下課。
第二單元 梨園樂(五)
甘灑熱血寫春秋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1586&idx=8&sn=40d766550587ad6486938f7a05ab76f7&chksm=88210022bf5689346031322e3cac03d5f47e451b05a0352ef2d63ea1f92aa4caca325666a2ac&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甘灑熱血寫春秋》。
2、繼續(xù)學習《走進京劇大世界》──著名的京劇演員,了解四大須生及四大名旦,還有凈行和丑行的演員。
3、通過學習《甘灑熱血寫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節(jié),體驗京劇演唱與唱歌的不同之處。
二、教學難點: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三、教具準備:
影片剪輯:《智取威虎山》簡介;《甘灑熱血寫春秋》唱段。
課件《京劇著名演員》及其視頻剪輯:馬連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鎮(zhèn)》;梅蘭芳《霸王別姬》;朱世慧《報藥名》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急急風》節(jié)奏,學生采用走圓場的方式進教室。
(二)互動學習
1、播放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段,說一說這是哪個角色?演員屬于哪個行當?你認識這個演員么?
2、對!這是著名旦角演員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斷。是旦行花衫。誰能根據(jù)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名京劇大師?
3、在旦行里,還有三個人和梅蘭芳齊名,你知道他們都是誰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還知道京劇那些著名演員?
5、學生匯報上網(wǎng)查找的四大須生資料:30年代人們喜歡聽京劇的唱腔,當時最負盛名的老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森寶、奚嘯伯,他們被譽為京劇的四大須生。
6、欣賞馬連良《草船借箭》片斷。
7、凈行俗稱大花臉。在京劇界有“十凈九裘”的說法,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教師介紹凈行演員裘盛戎,并欣賞裘盛戎《赤桑鎮(zhèn)》片斷。
8、認識著名丑行演員:朱世慧,并欣賞朱世慧的《報藥名》。
(三)學習演唱
1、觀看《甘灑熱血寫春秋》片斷,他是生旦凈丑中哪個行當?shù)模窟x自哪出戲?
2、對!這是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當中的一個片斷。現(xiàn)代京劇,又叫樣板戲,是經(jīng)過改革了的京劇,所以對于行當?shù)膭澐植⒉幌裾y(tǒng)的京劇那樣嚴格。楊子榮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經(jīng)過創(chuàng)新了的。誰來說一說《智取威虎山》講述了什么事?
3、介紹劇情,并觀看影片剪輯。
4、再聽,音樂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樣的?用什么樣的速度去演唱?
5、聽錄音模唱,體驗京劇的唱腔。
6、你感覺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導演唱
①分句演唱,并進行初步糾正。注意咬字歸韻:“灑”“顯身手”“寫”“秋”。
②視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譜。觀察拍號和以前接觸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師講解板眼。
③添入戲詞演唱最后一句。
④力度處理:開始mf~“甘灑熱血”f~“秋”mp~mf
6、完整演唱這一唱段。
7、體驗與感受:你覺得唱京劇與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劇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講究字正腔圓。
大雪飄,撲人面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作品《大雪飄,撲人面》,體會古典文學作品與京劇相結合產(chǎn)生的魅力,進一步加深對戲曲藝術的熱愛。
2.通過聆聽歌曲、分段賞析、對比聆聽等方法,學生能夠提高對于京劇藝術的認識。
3.了解反二黃唱腔的特點,通過作品的賞析體會主人公的形象特點,感受京劇和古典文學作品融合之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作品的賞析體會主人公的形象特點,感受京劇和古典文學作品融合之魅力。
【難點】
了解反二黃唱腔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甘灑熱血寫春秋》,簡單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京劇作品,引導學生一起哼唱,并提問:這首作品運用了京劇唱腔的哪一種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京劇唱腔分為西皮和二黃。《甘灑熱血寫春秋》這首作品運用了西皮唱腔,給人一種慷慨激昂的情緒。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淼囊彩且皇拙﹦∽髌罚某慌c二黃有關,順勢揭示課題《大雪飄,撲人面》。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的速度整體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速度是慢速。
2.教師再次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的唱腔有怎樣的特點,給你怎樣的情緒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京劇作品運用了反二黃唱腔,反二黃唱腔旋律與二黃基本相同,它是將二黃唱腔移低五度而形成的,因調高的降低使音域相應加寬,起伏宕蕩曲調性更強,旋律的行進也有所變化和發(fā)展,所以聽起來更加蒼涼悲壯。
(三)分段賞析
1.教師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分為幾部分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分為兩個部分。
2.分段賞析,教師帶領學生聆聽第一部分,并提問:這一部分的節(jié)奏、速度、旋律
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一部分運用的是反二黃散板。反二黃散板是將反二黃原板通過拆散手法發(fā)展出來的。散板的形式是無板無眼,節(jié)拍自由,節(jié)奏根據(jù)劇情變化,可快可慢。反二黃散板從原板拆散發(fā)展出來后,唱腔結構的基本形式有所改變,曲式、上下句落音等方面,仍保留著原板的特點。而且這部分旋律運用了大量的裝飾音記號,波音和倚音記號的使用讓樂曲更加婉轉,自由延長記號則對應了散板節(jié)奏自由的特點。
3.教師帶領學生聆聽第二部分,并提問:這一部分的節(jié)奏和上一部分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部分運用的是反二黃原板,是2/4拍,屬于一板一眼的板式結構,所以節(jié)奏較為規(guī)整。
4.教師帶領學生完整聆聽音樂,并哼唱旋律。
5.教師請學生對比聽賞上一節(jié)課的《甘灑熱血寫春秋》,并提問:這兩個唱段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甘灑熱血寫春秋》運用西皮唱腔,聽起來慷慨激昂;《大雪飄,撲人面》運用的是反二黃唱腔,聽起來蒼涼悲壯。
(四)鞏固提高
教師請學生一起觀看京劇《野豬林》片段并提問:林沖人物形象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林沖本來是一位本領高強的禁軍總教頭,為人忠義雙全,只因被奸佞陷害,不得已被逼上梁山。這段故事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名著當中的《水滸傳》改編而成的。除了四大名著,在京劇作品當中,還有很多作品以我國的歷史故事為題材,代表性的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選段,也非常經(jīng)典。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反二黃唱腔的特點,并呼吁學生熱愛京劇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yè):觀看京劇選段《霸王別姬》,下節(jié)課交流這一選段的唱腔特點。
四、板書設計
大雪飄,撲人面
——選自《野豬林》
反二黃:起伏跌宕
情緒:悲壯蒼涼
京調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674505&idx=4&sn=b7a49a67a87d607a6e0183b35a8dec19&chksm=8821b349bf563a5f7dee5f64bf6404df12b968b969e21678c1e83b18581be49f59e827ff15e5&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京調》,感受京劇唱腔在器樂曲中的韻味,從而激發(fā)他們對我國京劇藝術的喜愛之情。
2. 感受體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并能準確區(qū)分兩個不同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體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準確區(qū)分兩個不同的段落。
2. 記憶樂曲中的主題旋律。
教材分析
《京調》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1960年由上海民族樂團作曲家顧冠仁編曲,樂曲根據(jù)京劇音樂中的典型音調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調連綴而成。樂曲情緒活潑,構思別具一格。
由樂隊合奏的引子,運用京劇中胡琴過門的音調,從而造成京劇音樂的氣氛。接著出現(xiàn)第一部分主題的音調,這是由曲笛吹出的清脆明亮的京劇曲牌,模擬大家熟悉的京劇唱腔,使人感到輕松愉快。中間部分先奏出過門的樂句,隨后再由曲笛奏出第二主題,這個舒展的旋律與第一個活潑的主題旋律形成對比。樂曲的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劇唱腔結束全曲。
全曲的結構為:引子ABABA尾聲。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1、分辨京劇與歌曲。
老師放兩段錄音,你們聽聽哪個是京劇?(歌曲《唱臉譜》、京劇《蘇三起解》。)
學生回答:第一首是京劇。
師:對了,第二首是具有京劇唱腔特點的歌曲,這是一個新的歌曲品種,叫京歌,像《前門情思大碗茶》、《我的故鄉(xiāng)是北京》等都是這一類的歌曲。這種京歌把京劇和歌曲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我們更容易接受京劇藝術。你們知道京劇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京劇是我國的戲曲藝術的一個劇種,被稱為中國的國粹,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京劇有獨特的音樂和表演形式,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不僅有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故事如《鍘美案》、《空城計》,也有表現(xiàn)現(xiàn)代革命斗爭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外國人也非常喜歡我們的京劇。把它稱為Peking“北京的歌劇”。現(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由作曲家顧冠仁先生根據(jù)京劇音樂中的典型音調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為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京調》。
二、欣賞樂曲
1、初次聆聽樂曲《京調》并思考:歌曲的情緒?演奏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是什么?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演奏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是竹笛。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為了進一步深入欣賞《京調》,讓我們一起走進《京調》、認識《京調》、了解《京調》。
2、分段復聽。
(1)聆聽《京調》引子部分,描繪了什么情景?
師:樂曲的開始是一段引子,它運用了京劇過門的音調,首先渲染了京劇音樂的氣氛。(2)聆聽《京調》第一部分。
師:這是樂曲的第一個主題,它的板式是西皮原板,也叫“有板有眼”。“板”是強拍,“眼”是弱拍,也就是四二拍。如:我們一起打著拍子把第一部分主題音樂演唱一遍(強拍拍腿,弱拍點手心)。
學生視唱第一部分主題旋律。(出示《京調》第一部分主題譜例。)
老師和學生一起視唱曲譜,演唱第一主題。
師:這段旋律在京劇中是旦角的唱腔,我們可以隨著音樂做旦角的動作。
生:女生隨音樂模仿旦角動作,男生用手輕輕打拍。
(3)聆聽《京調》第二部分。
師:下面我們欣賞第二主題,聽一聽它和第一主題在節(jié)奏和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節(jié)奏舒展,旋律流暢,情緒變得優(yōu)美。
師:這段旋律在板式上和第一主題不同,在京劇中叫“有板無眼”,也就是1/4拍,沒有弱拍。我們一邊打拍一邊來唱一唱這段旋律(輕輕拍手)。
學生演唱第二部分主題旋律。(出示《京調》第二部分主題譜例。)
師:這段音樂好像生角的狀態(tài),我們隨音樂來模仿生角的動作。
生:男生隨音樂表演生的動作。
3、認識《京調》分辨結構。
師:這首樂曲主要是由這兩個主題構成的,下面我們完整的欣賞全曲,除了開始的引子和結束時的尾聲外,聽一聽 這兩個主題是怎樣進行的,請拿出圖形版,你們可以任意用一個圖形表示第一主題,用另一個圖形表示第二主題,然后按音樂的順序排列出來(也可分組討論)。
學生再次欣賞樂曲《京調》,用圖形表示并討論樂曲的結構。
師:樂曲的結構應該是引子、A、B、A、B、A、尾聲。
4、了解《京調》認識京劇的伴奏樂器。
師:這首樂曲是由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但是在京劇中是有專門的樂器伴奏的,你們知道京劇有哪些伴奏樂器嗎?
學生自由回答。
師:京劇伴奏有文場和武場,管弦樂隊的伴奏稱為文場,一般是為以唱為主的文戲伴奏的,主要有:京胡(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被稱為四大件。(出示京胡、二胡、月琴、小三弦圖片。)
三、模仿表演
師:京劇藝術不僅音樂好聽,而且表演動作很有意思。你們猜猜,我這個動作表示的是生活中的什么事?下面我們來看京劇《三岔口》的片段,在這個劇中,沒有說、唱,都是由動作來表示的,你們能看出他們都做了哪些動作嗎?(教師播放京劇《三岔口》片段。)
生:觀看視頻并討論。
師:現(xiàn)在,老師也表演幾個動作請你們猜猜(教師表演騎馬、下樓等動作)。
生:猜動作。
師:剛才老師表演了下樓,哪位同學能在你生活中上樓的基礎上進行點藝術加工,為大家表演一下上樓呢?
生:表演。(師生評議。)
師:京劇的表演動作具有虛擬性的特點,看來,大家都想試一試,哪位同學先來?
生:分別隨兩個主題音樂表演,師生評價。
師:輔導學生表演旦和生行當?shù)膭幼鳌?br/>生:分組學習旦、生行當?shù)膭幼鳌?br/>完整的欣賞樂曲《京調》。
師:最后我們完整的欣賞全曲,當聽到第一和第二主題時可隨著音樂即興表演,可以表演老師教的動作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編新的動作。
學生表演。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京劇的唱腔和樂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而且準確地區(qū)分出了兩個不同的段落。京劇的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同學們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在課下了解更多的內(nèi)容,豐富自己的知識。
壯志凌云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壯志凌云》。
2、通過學習《壯志凌云》了解《寶蓮燈》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難點:
學會演唱《壯志凌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介紹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河北梆子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于表現(xiàn)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在舞臺藝術上,無論是音樂、表演以及舞臺美術方面,都有極大的變化和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東、河南、山西部分地區(qū),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劇種之一。河北梆子在其興盛期,還曾傳入中國東北三省、江淮地區(qū)以及俄羅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
三、介紹寶蓮燈
《寶蓮燈》又名《劈山救母》,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其故事情節(jié)為圣母與劉彥昌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二郎神竟盜走寶蓮燈將圣母壓在華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學得武藝劈山救母,寶蓮燈重放光明。有多個戲劇改編而成的版本;另有由此衍生的各種版本的戲曲、連環(huán)畫、電影、電視劇等。
四、教唱《壯志凌云》
五、學生示范演唱
六、課后延伸
《寶蓮燈》里還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給同學們介紹和演唱嗎?
報花名
教學內(nèi)容
欣賞《報花名》。
教學目標
1、了解評劇歷史。
2、欣賞《報花名》。
3、感受評劇藝術。
教學過程
1、了解學習情況。
2、導入。
3、小組介紹、評劇。
4、欣賞評劇《花為媒》唱段《報花名》。
1)初次欣賞《報花名》唱段。提示學生注意唱段中唱到了哪些花。
2)再次欣賞《報花名》唱段,感受評劇的唱腔。
3)教師簡介故事《花為媒》的情節(jié)。
4)教師簡介評劇的唱腔特點及評劇藝術的代表人物——白玉霜。
5)隨錄音《報花名》,學生輕聲哼唱。
6)欣賞《報花名》動畫。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率和參與程度。
2、在小組學習中“我”的位置。
3、在演唱中能否大膽表現(xiàn)。
戲曲小舞臺
1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戲曲音樂藝術,感受戲曲音樂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夠對我國戲曲音樂感興趣,愿意了解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積極參與戲曲音樂實踐活動。
通過互動活動讓學生了解戲曲中唱腔,表演,服裝,鑼鼓經(jīng)等知識,激發(fā)他們對戲曲藝術的探索熱情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取知識。
2學情分析
本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接觸戲曲,更別說主動學習戲曲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幾個曲目想讓時尚的他們認可并喜愛戲曲,難度真的很大。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設想了幾個互動形式,讓孩子們先參與活動,慢慢發(fā)現(xiàn)戲曲的美好。
3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戲曲的美好。
難點:體驗行當?shù)漠愅?體會鮮明的地方特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播放歌曲,回答問題,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回答問題,導入新課
1、這首《唱臉譜》是哪種藝術形式
2、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又是個多民族國家,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有360多個地方劇種。我們剛剛欣賞的就是京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猶如一條燦爛的長河,在這條長河中,京劇堪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迷住了中華兒女,迷住了世界上所有對中華文化鐘情的人。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國粹京劇,一同欣賞這道美麗的景觀,領略戲曲文化的魅力,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幻燈展示:京劇欣賞)
活動2【講授】二、出示問題
要了解京劇,我們就要知道一些京劇的音樂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一下有關京劇的知識,并把它保存到相應的文件夾中。
1.京劇的在全球的藝術形式中處于什么地位
我國的戲曲藝術與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種。而我國的戲曲的藝術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劇又被譽為我國的國粹,有“東方歌劇”之稱
第三單元 合唱選粹
卡農(nóng)歌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6425&idx=1&sn=871442e25fcaf12c604e5ec6aa4d00b1&chksm=88211f09bf56961f2e7621aa501af48974f174b7061f1326446e59b141b3b427a43f0a0dc3a2&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一、教學目標
1.優(yōu)美、和諧的演唱二聲部《卡農(nóng)歌》
2.認識升號、還原符號
3.通過《卡農(nóng)歌》的學習,能夠初步了解合唱藝術,分辨合唱的種類。
二、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在小學期間。培養(yǎng)了一定的音樂常識。對音樂的興趣濃厚。一部分學生的樂感和音準節(jié)奏都很不錯。也有極少數(shù)學生存在跑調問題。合唱藝術,第一要素就是和諧。要讓他們互相配合。不能表現(xiàn)自己。所以我通過一些發(fā)聲練習,游戲等幫助學生。等學生的聲音唱同聲合唱很和諧以后,再進行分聲部練習。并讓學生產(chǎn)生美的享受,在快樂中學習。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聲部演唱。
教學難點:對旋律的演唱與聲部銜接。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活動
1.同聲合唱練習:演唱《保衛(wèi)黃河》。
2.欣賞合唱圖片。(意圖:感受同聲合唱要注意什么。)
3.合唱的常識。
(二)復習導入新課
1.欣賞《保衛(wèi)黃河》輪唱部分。
師:同學們,你們聽這段音樂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
2.卡農(nóng)概念。
3.卡農(nóng)含義圖示。
A B I A B I A 0 II
0 A I B A I B A II
(三)感受欣賞,學唱歌曲
1.初次聆聽
師:分小組討論,本首曲子幾個聲部?
(意圖:讓學生對整個音樂結構有概念。)
2.再次聆聽
師:音樂中如何處理音量、強弱等?
(意圖:復習音樂力度符號,mp、p、m f、f、漸強、漸弱等。引出新的知識,還原符號,升號。)
3.最后聆聽
師:如何處理歌曲?
(意圖:了解音樂、作曲家的背景,才能準確演唱歌曲。)
4.教師范唱
5.分句教唱:注意變化音等地方。
6.分組練習:反復聽唱,提高對歌曲的熟悉程度,和對歌曲的感受力。
7.分聲部練習:輕聲唱,聆聽不同的聲部。
8.教師指揮:讓學生有方法的演唱。
9.合唱的坐姿
(四)演唱歌曲
1. 個人組合演唱
2. 集體分聲部演唱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演唱結束談話中小結本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情感目標。
(意圖:促使同學要團結一致,注意集體。)
師:同學們,合唱想唱得好,必須每個人都認認真真,不能盲目發(fā)揮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一個集體。要彼此配合,快樂成長。
在燦爛陽光下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紅旗頌》體驗出歌曲在表達熱愛祖國、歌頌祖國情感時的方式,掌握音樂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
2.在學習《在燦爛陽光下》中體會音樂能反映人的情感,音樂作品是時代的產(chǎn)物;
3.能準確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燦爛陽光下》,感知音樂的魅力。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的風格、音樂效果及音樂的情感。
教學難點
準確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燦爛陽光下》的情緒及表現(xiàn)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對祖的感激和贊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一)看圖片。
提問:看了圖片有何感想?請你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些圖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國慶大典的慶典圖片,看到這些讓我感到祖國的日趨繁榮富強,我為祖國而驕傲自豪。)
(二)聽音樂〈紅旗頌〉情感感受一下。
三、新課教學:
(一)導言: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祖國的日趨富強的場面,這節(jié)課我們來欣賞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二)出示課題:音樂欣賞《在燦爛陽光下》,播放歌曲《在燦爛陽光下》。
1.學生欣賞,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2.學生哼唱,體會在演唱歌曲時的情緒變化。
(三)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燦爛陽光下》。
2.聽完這首歌想到了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師范唱,學生隨哼唱主旋律。
4.教師指揮,隨音樂演唱《在燦爛陽光下》一遍,學生自己尋找不足之處。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風格、音樂結構圖式和表現(xiàn)主題。
全曲分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現(xiàn)。歌曲的A段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風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稱的手法、運用十分樸實的語言抒發(fā)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輕人含著深情地在娓娓訴說著長輩給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啟迪。B段的節(jié)拍變?yōu)?|4,音樂轉向進行曲的風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滿了為祖國的自豪和贊美。A1部分重復A部,激情的把音樂推向高潮。
(五)復聽樂曲的A部分,請學生跟著唱主題,感受新時期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特點。有感情地齊唱歌曲《在燦爛陽光下》。
四、課堂小結:
讓我們?yōu)樽鎳姆睒s富強而自豪,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讓我們再一次唱響這首歌曲《在燦爛陽光下》。
牧歌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04170&idx=1&sn=d6b6cfef91c490596b3c4d282e190aba&chksm=88212f2abf56a63c5d06e9862537ce65baad994f07a9fe41963269107a55b090f42628de317e&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nèi)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2、感受無伴奏合唱形式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個,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師:今天我?guī)ьI大家去一個民族,蒙古族,好嗎 (課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
師:感覺怎么樣 (學生自由說)
(二)、新課教學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樂。無論你是什么民族,無論你在什么地方,只要聽到蒙古人演唱的長調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濃郁的草原氣息,體味到高度的藝術享受。不信,我們來欣賞一下。在欣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紀發(fā)源于意大利,是一種聲樂體裁,我國民歌中的“牧歌”屬于山歌性質,是牧民放牧時唱的歌,內(nèi)容多為贊美勞動,歌頌家鄉(xiāng)和抒發(fā)情感。
1、欣賞男聲獨唱《牧歌》從這首歌曲的欣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速度緩慢、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抒情。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理解樂曲和表達的情感。以視、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為后面欣賞活動想象力的發(fā)揮作好鋪墊,積累物質基礎。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1) 通過聆聽無伴奏《牧歌》問同學們和我們平時聽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講解無伴奏合唱知識,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種形式中,有一種完全不使用伴奏樂器的純?nèi)寺暫铣问剑Q為無伴奏合唱。
(3)學生認真聆聽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獨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同學們談一談又有什么感受?(相同點:主旋律基本相同,表達的情緒、速度、節(jié)奏都差不多。不同點:演唱形式是無伴奏合唱,歌詞也不同。優(yōu)美、抒情、安靜、草原、牧人、熱愛草原等)
師總結:這是作曲家瞿希賢根據(jù)詩人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而成的無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nèi)涵更加充實,意境得到升華。使這首優(yōu)美的民歌形像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強。因此,此時的提問不局限思路,讓學生擺脫問題的束縛,自由欣賞,自由想象,通過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蒙古長調的特點,生動直觀、加深印象。
3、 復聽無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討論作品特點、結構。進一步感受音樂美。
(1)播放音樂,學生認真聆聽。
提問:A、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的。
師引導學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B、這首合唱可分為幾個樂段?(引子部分、第一樂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聲部分)
(2)分段欣賞。每個樂段表達了什么內(nèi)涵?
力度 意境 出現(xiàn)的聲部與音色特點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遠 女低: 飽滿 柔美 舒
男低: 渾厚 結實 緩
第一樂段: f 草原的遼闊寬廣 女高: 明亮 華麗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連綿起伏 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贊美生活 四個聲部 長
尾聲部分: ppp 意猶未盡余音繞梁 女高領唱
(3)同學們兩首牧歌對比起來,你更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生:無伴奏合唱。因為更能顯示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yōu)美!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分散發(fā)言,對關于作品特點的分析做個簡單小結,以對作品有個整體性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必要的補充,使學生對作品,特別是對“無伴奏合唱”這一獨具特色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學生實踐與才藝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現(xiàn)在老師伴隨《牧歌》音樂給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樣?。
設計意圖:經(jīng)過老師的帶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1、聽賞音樂,劃出音樂的旋律線或音樂使你聯(lián)想到的畫面畫下來。
2、隨音樂朗誦歌詞。
3、上臺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或自編動作。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抒發(fā)對音樂的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形式同樣需要不拘一格,因而這時又一次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表現(xiàn)方式,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也給了學生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四)拓展延伸
欣賞: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設計意圖:拉近我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與掌握。
四、小結
同學們,通過欣賞《牧歌》,我們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初步感受體驗,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對歌曲有了進一步了解,開闊了視野。不同音樂創(chuàng)作形式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美感,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老師相信這優(yōu)美的旋律深留在你們的腦海里,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的民歌,正是這些民歌激發(fā)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給他們提供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素材,才能使我們欣賞到更美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歌吧。
五、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無伴奏合唱歌曲試聽、學唱,并自由選則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根據(jù)學生特長讓學生不同形式表現(xiàn)《牧歌》,學生們都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他們團結協(xié)作,在音樂的氛圍里練習了技能,并且促進了各學科間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藝術氛圍中達到課堂的高潮,同時也達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目的。
閑聊波爾卡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合唱作品感受、了解音色、音量、音高在合唱這種集體歌唱藝術的作用。
2、在欣賞童聲合唱《閑聊波爾卡》的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主題模唱等方式感受作品曲式、風格特點。
3、聆聽世界頂級童聲合唱團的演唱感受、模仿培養(yǎng)演唱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閑聊波爾卡》。
2、初步了解合唱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對比聆聽,導入新課
1、老師今天帶來一首同學們熟悉的歌曲片斷,讓我們仔細聽,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課件《同一首歌》獨唱、合唱)。
生:獨唱、合唱。
師評價:掌聲送給這位長著一副靈敏的音樂耳朵的同學(我們把多人分不同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歌唱形式就叫合唱)。
2、師:合唱是一種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的集體歌唱形式今天的音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了解具有天籟之音美育的童聲合唱。
二、欣賞樂曲
(一)初聽:
1、同學們即將聽到的是兒童合唱《閑聊波爾卡》,仔細聽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生:活潑、歡快。嘰嘰喳喳的人們。
2、這首歌曲還被翻譯成《嘰嘰喳喳波爾卡》或《嘰嘰嘎嘎波爾卡》。
師:看到這些歌名你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
3、波爾卡起源于捷克的一種二拍子,活潑、跳躍、快速的舞曲。
師:正是“閑聊”的情境和波爾卡體裁的完美結合,為我們呈現(xiàn)了表現(xiàn)的就是婦女們?nèi)轮⑿χ陀淇斓亻e聊時的情景。
(二)分段聽:
第一樂段:
1、師:合唱是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這種情境的哪?讓我們仔細聽。
明亮、飽滿、有彈性、柔美、虛幻、縹緲。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畫畫需要顏色,可是你們知道聲音也是有色彩的嗎?音樂家把它叫做音色,音色用耳朵來辨別的,歌唱時音色是可以根據(jù)作品的需要而變化,仔細聽這段演唱,它的音色有是怎樣的?
2、師:展開雙手做好準備,請大家和我一起做。聽,這是作品的第一樂段的主題,它在這一樂段中重復出現(xiàn),豎起你的音樂耳朵仔細聽,這旋律出現(xiàn)了幾次?用你喜歡的動作表示一下。
第二樂段:
1、師為了更生動而逼真地刻畫音樂形象,演唱者運用聲音大小的變化進行渲染,請邊看歌詞邊聽你能出來是哪幾句嗎?聽出來的同學可以隨時舉手示意。
2、師小結這叫做音量是合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游戲:比比誰的反應快。
4、合唱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因素——音高。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直觀的了解音高,老師把音符們請到了臺階上。
師:認識這些音符嗎?誰來讀一讀?
師:跟老師一起來唱一唱。(柯爾文手勢)
師:聽到老師唱的旋律了嗎?
師:分兩組試一試。
設計意圖:以柯爾文手勢輔助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模唱第二主題旋律感受二部和聲的效果。其間關注音色、音準。
師:嘴里像含著半口水,嘴巴張成豎豎的橢圓,輕聲唱一唱。
師:每一個聲部每一位隊員把音高唱準,歌曲才會和諧、悅耳、動聽。
5.我們剛才演唱的是歌曲第二樂段的主題,接下來請你仔細聽,這一主題在第二樂段中重復出現(xiàn)了幾次?
第三樂段:
1、師:接下來的是第三樂段:仔細聽它和哪個樂段是相同的?
生:第一樂段。
師:音樂記憶力真強。
2、師:同學們請看:由三部分組成,兩端部分對稱地位于中間部分的兩側,像這樣的結構,我們叫它復三部曲式。
(三)完整聆聽:
1、師:讓我們完整的聆聽歌曲,遇到你熟悉的旋律,可以跟著哼唱或者用你喜歡的動作表現(xiàn)。
2、這么有趣的一部作品,你知道是誰創(chuàng)作的嗎?
簡介作者:約翰施特勞斯。
師:約翰 施特勞斯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音樂家庭,與父親同名,為了區(qū)分,人們稱他小約翰 施特勞斯。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120余首維也納圓舞曲,最著名的作品有《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等,被譽為“圓舞曲之王”。很多作品因為太受人們喜愛了,所以被改編成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我們今天欣賞的:《閑聊波爾卡》就是由交響樂填詞改編的。
三、小結
童聲合唱聲音純潔、明澈、美妙令人心曠神怡,常常被人們譽為天使之音、天籟之音。伴隨著美妙的圓舞曲我們結束了今天的音樂課學習,老師想說:喜歡音樂吧,音樂會讓你快樂!放聲歌唱吧,歌唱能讓你釋放情懷!
婚禮合唱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婚禮合唱》。
2、了解曲作者,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歌曲的主要特點、它們所適用的演出場及功能。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婚禮合唱》的風格和特點。
2、能夠辨別樂曲,知道作者的名字和相關作品。
3、激發(fā)學生對進行曲的興趣,讓學生用參與體驗的形式,使學生感受進行曲是一種用于隊列行進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課學習
1、欣賞《婚禮合唱》。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聽這首樂曲你在哪里聽到過?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多媒體播放)
師:這首曲子本是為一部傳奇歌劇《羅恩格林》寫的一首混聲四部合唱。《羅恩格林》講述了一段美麗浪漫的故事。
師:除了這首外還有一首門德爾松寫的《婚禮進行曲》(播放音樂片段)。人們習慣把瓦格納的這首作為新人入場時舉行婚禮的慶典音樂;把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作為新人退場時的音樂。
師:同學們誰來模仿一下新人入場時的場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一下這歡樂和幸福的氛圍。
2、學生表演。
隨著音樂響起,一對新人緩緩走來,那一刻神圣,純潔,幸福彌漫整個課堂。
3、師引導生總結《婚禮合唱》的特點。
師:進行曲的在生活中有廣泛的作用,不同類型的進行曲有不同的音樂特點,適合不同的場合。
4、下課。
合唱回音壁
第四單元 民樂花彩(二)
萬馬奔騰
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3、能夠辨別馬頭琴的音色。
4、對比欣賞二胡曲《賽馬》和馬頭琴曲《萬馬奔騰》
5、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表演《萬馬奔騰》
教學重難點:
1、 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2、 能夠辨別馬頭琴的音色。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用凳子圍成兩層半圓圈,形似蒙古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在上課之前那,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我來做,你來猜》。(老師來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維吾爾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
二、聆聽《萬馬奔騰》
1、說的不錯,大家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為祖國的發(fā)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中,少數(shù)民族也是功不可沒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了解他們的音樂以及特有的民族樂器,咱們先來聆聽一首樂曲吧!看你能聽出來作品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聽完后告訴老師。播放樂曲(第一遍聆聽)
2、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樂器馬頭琴演奏的《萬馬奔騰》。
3、說到馬頭琴,你對它有什么了解嗎?(生自由交流,師補充)
馬頭琴,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常用于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等。主要流行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以及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云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蒙古族聚居地區(qū)。
4、關于馬頭琴的來歷還有個小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播放視頻)
5、現(xiàn)在知道蒙古族人民為什么喜歡馬頭琴了吧,讓我們再回到《萬馬奔騰》這首曲子上來,介紹作者(出示照片)
這首馬頭琴曲由我國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齊· 寶力高所創(chuàng)作。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課件出示:齊· 寶力高——馬頭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科爾沁,現(xiàn)任內(nèi)蒙古歌舞團獨奏演員。
6、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針對這首樂曲,作者曾經(jīng)講過一個故事:在一次賽馬活動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馬背負著它的主人飛馳向前。這匹馬以最快的速度,竭盡全力沖向終點。當他們沖過終點的時候,這匹馬突然倒地而死。馬的主人抱著它的頭痛哭不止。這件事深深地觸動著作者。他忘不了這匹馬那種奔騰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對大草原的熱愛、對馬的熱愛,寫了這首樂曲。
讓我們再來感受馬頭琴樂隊帶來的那種奔騰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第二遍聆聽樂隊)
三、創(chuàng)編
1、齊·寶力高用一把馬頭琴就可以展現(xiàn)萬馬奔騰的氣勢,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自由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 表演
隨著音樂起舞
五、結束:
1、 課外作業(yè):有興趣的同學網(wǎng)上查找有關蒙古族的風俗習慣,下節(jié)課交流。
2、 讓我們騎上自己的駿馬,踩著音樂的節(jié)奏,離開教室,結束我們的草原之旅吧!
4、你覺得馬頭琴的音色是怎樣的呢?(柔和、渾厚、淳美、深沉等濃郁的草原特色)
關于馬頭琴的來歷還有個小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到網(wǎng)上找找資料,下節(jié)課交流。
4、就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馬頭琴帶來的《萬馬奔騰》。視頻聆聽(第三遍聆聽)
A、介紹作者(出示照片)
這首馬頭琴曲由我國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齊· 寶力高所創(chuàng)作。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課件出示:齊· 寶力高——馬頭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科爾沁,現(xiàn)任內(nèi)蒙古歌舞團獨奏演員。其演奏曲目有《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等。
B、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萬馬奔騰》是齊寶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針對這首樂曲,作者曾經(jīng)講過一個故事:在一次賽馬活動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馬背負著它的主人飛馳向前。這匹馬以最快的速度,竭盡全力沖向終點。當他們沖過終點的時候,這匹馬突然倒地而死。馬的主人抱著它的頭痛哭不止。這件事深深地觸動著作者。他忘不了這匹馬那種奔騰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對大草原的熱愛、對馬的熱愛,寫了這首樂曲。
C、剛才我們聆聽的是馬頭琴獨奏,在聆聽樂曲當中,你聽出了作者的心聲了嗎?讓我們再來感受馬頭琴樂隊帶來的那種奔騰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第四遍聆聽樂隊)
D、你能比較一下馬頭琴樂隊和馬頭琴獨奏的《萬馬奔騰》有什么不同呢?
獨奏——一氣呵成 樂隊——加入了引子部分
5、感受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萬馬奔騰》
同學們以前你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就在去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齊·寶力高和80名馬頭琴演奏家以及40名舞蹈演員共同表演了這曲《萬馬奔騰》,相信細心的同學應該還有印象,讓我們重溫那壯觀的場面吧!播放課件(第五遍聆聽奧運視頻)
三、對比欣賞二胡曲《賽馬》和馬頭琴曲《萬馬奔騰》
1、 描寫草原萬馬奔騰景象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嗎?
2、 聆聽二胡曲《賽馬》
3、 你喜歡哪首作品?(自由暢談)
四、創(chuàng)編表演
1、 創(chuàng)編
齊·寶力高用一把馬頭琴就可以展現(xiàn)萬馬奔騰的氣勢,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自由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 表演
隨著音樂起舞
五、結束:
1、 課外作業(yè):有興趣的同學網(wǎng)上查找有關馬頭琴來歷的小故事,下節(jié)課交流。
2、 讓我們騎上自己的駿馬,踩著音樂的節(jié)奏,離開教室,結束我們的草原之旅吧!
《萬馬奔騰》相關資料
趙 晗
《萬馬奔騰》這首曲子是由我國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所創(chuàng)作。是他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一、介紹作者
齊·寶力高——馬頭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科爾沁,現(xiàn)任內(nèi)蒙古歌舞團獨奏演員。其演奏曲目有《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等。齊·寶力高,是當今馬頭琴藝術世界第一人;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家;中國馬頭琴學會會長;蒙古國馬頭琴協(xié)會名譽主席;日本國馬頭琴交流協(xié)會名譽會長。1986年創(chuàng)建“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1993年獲國際青年藝術節(jié)大使獎,1996年獲全國色拉西馬頭琴大賽大師獎,2001年《萬馬奔騰》獲攫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蒙古國授予成吉思汗獎章,2005年在世界最高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舉世矚目的馬頭琴專場音樂會。他先后三次改進馬頭琴,多次演出訪問亞、歐、美、非四大洲國家和地區(qū)。
棗紅色的走馬
教學目標
1、欣賞《棗紅色的走馬》,感受樂曲對馬的狀態(tài)的描寫。
2、通過對樂曲的欣賞認識少數(shù)民族樂器冬不拉的形狀、結構、演奏形式和聲音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樂曲的欣賞加深對民族樂器的認知和了解。
教學難點
如何去分析欣賞樂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欣賞《棗紅色的走馬》
1、樂曲簡介
這是一首由冬不拉演奏的吟馬調,音樂家以獨特、敏銳的洞察力,用歡快的節(jié)奏描述了一匹棗紅色的駿馬走路時輕捷、可愛的形象。
2、介紹冬不拉的名稱來歷及構造特點
3、欣賞樂曲并思考
這首樂曲描繪了駿馬怎樣的神態(tài)
(輕捷、矯健)
4、欣賞樂曲討論: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
(不但表達了哈薩克牧民對駿馬喜愛的心情,也表達了他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三、對比欣賞《棗紅色的走馬》與《萬馬奔騰》
感受兩首樂曲在演奏形式、節(jié)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表達情緒等方面存在的異同及音樂風格上的不同
四、總結
我們要通過對這兩首樂曲的欣賞了解一些有關民族樂器及作品的知識,要知道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
漁歌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漁歌,讓學生了解云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特點、感受云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挖掘少數(shù)民族音樂素材的激情。
教學重點:了解云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柔美淳樸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音樂旋律中變化的力度、速度、節(jié)奏與塑造音樂形象的關系。
課 型: 本課是一節(jié)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課 時: 一課時。
教 法: 音樂視聽欣賞與對比分析、討論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教師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問:這是什么地方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導入新課。
二 進入新課:
(一)曲目介紹:《漁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間音樂素材寫成的一首巴烏獨奏曲,展現(xiàn)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絢麗多彩的生活場景。
(二)巴烏介紹:巴烏,屬竹管銅簧樂器,簧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樂器。當?shù)匾驼Z叫“及菲里莫”,哈尼語叫“梅巴”。巴烏是流行在中國西南地區(qū)彝、苗、哈尼等族的單簧吹管樂器,巴烏用竹管制成,有八個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處置一尖舌形銅制簧片,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fā)聲。巴烏音量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區(qū)的人們稱它為會說話的樂器。巴烏流行于云南省紅河、文山、思茅、西雙版納、臨滄、德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融水、貴州省黔東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間以單管者為主,亦有雙管合并而成者,稱為雙眼巴烏。傳統(tǒng)演奏方式均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過八度。巴烏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悅耳,很像一對鐘情的戀人在竊竊私語,低訴衷腸,所以每到晚間,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談戀愛時,常用它抒發(fā)自己的衷情,傳遞愛慕之情。
傳統(tǒng)的巴烏,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優(yōu)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說唱,也用于獨奏。哈尼族人民隨身攜帶,老人和青年們都喜歡吹奏。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馬來演奏情歌。在彝族,人們放羊時或晚間也常吹奏巴烏。
近幾十年來,巴烏經(jīng)專業(yè)工作者的不斷改革,音色不變,音域擴大,音量增加,適于演奏寬廣、抒情的音調。合奏時,它也可以作為高音葫蘆絲的低音
(三)巴烏名字傳說:
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qū)的哈尼族民間流傳著關于巴烏的-個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qū),哈尼族有-位純潔、美麗、善良的姑娘梅烏,與英俊、勇敢、勤勞的小伙子巴沖相愛.他倆發(fā)誓要像樹枝和綠葉那樣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無不贊嘆和羨慕他們。這事被深山里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們歌舞時,駕著一陣狂風把姑娘掠走了,硬逼著姑娘和他成親,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誘,始終堅貞不屈,一言不發(fā)。
于是魔鬼惱羞成怒,兇慘地割去了她的舌頭,并將她扔進了深山老林。姑娘懷念著心上的戀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間,有苦難言,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一天,樹林里的仙鳥銜來了姑娘的舌頭和一截竹子,讓姑娘把舌頭放進竹管里,告訴她“竹子會幫助你說話”。于是妨娘吹響了竹子,發(fā)出了優(yōu)美的樂聲,表達對戀人的思念和對魔鬼的控訴。樂聲傳到巴沖耳邊,小伙子歷盡艱險,把姑娘救了出來,回到親人的身邊,重新獲得了幸福。后來人們用二人的名字擷首去尾,給這件會說話的樂器取名為巴烏。從此,巴烏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傳。
蘆絲介紹: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fā)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四)音樂來源于生活,那么巴烏、葫蘆絲擅長表現(xiàn)哪些生活場面和情感?
1欣賞《漁歌》并回答
答:描寫了夕陽西下,湖光水面波光粼粼,金色的晚霞撒在略帶霧靄的水鄉(xiāng),漁民打漁歸來.,展現(xiàn)了紅河兩岸風光秀麗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憧憬。所以是描繪的人們?nèi)粘I畹膱雒妗?br/>2教師演奏該樂曲中的三段音樂,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情緒?
答:(1)段:熱烈歡快 (2)段:輕盈舒展 ( 3)段:活潑跳蕩
3 欣賞《歡樂的潑水節(jié)》并回答表現(xiàn)了什么?
答: 人們用銅缽、臉盆等器皿盛水,涌上大街小巷,嬉鬧追逐,逢人便
潑。民間認為,潑灑的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所以人們忘情地潑,只
見水花盛開彩虹飄舞,男女老少個個全身濕透,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除了潑水,還有歌舞,人們圍成一圈,合著芒鑼象腳鼓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
如醉如狂,通宵達旦。夜色降臨,村村寨寨燃放高升,絢麗的煙火猶如
花團錦簇,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點得更加美麗、神秘。變現(xiàn)了節(jié)日里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節(jié)日的氣氛和場面。
4 欣《賞竹樓情歌》回答表現(xiàn)了什么情緒、場面?
答:歌曲的引子部分描寫了男青年在竹樓下等待心上人的情境
(由于云南潮濕的氣候影響,竹樓第一層一般不住人,為倉
庫或者養(yǎng)牲畜,第二層才住人)。月光悠悠,照在竹樓上;
木葉聲悠悠,飄上窗臺。美麗的姑娘正在梳妝打扮,準備赴約
,聽到呼喚的歌聲,有些慌亂,但更多的是壓抑不住的喜悅,
表現(xiàn)了姑娘的熱情和急切心情。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與第一
部分一樣,上下呼應,好像在對話,表現(xiàn)了兩個人相依相偎,
正在互訴衷腸。 尾聲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復,最后音
樂減弱,表現(xiàn)了兩人戀戀不舍地分別。
總之:把巴烏、葫蘆絲主要擅長于表現(xiàn)人們?nèi)粘I顒趧訄雒妫?jié)日歡慶氣氛和場面以及青年男女之間傳情達意,對美麗景色的描繪等等。
5 了解巴烏、葫蘆絲的一些常用技巧:
答:有吐音、虛指顫音、滑音、打音、疊音、顫音、氣振音等等。
6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欣賞了幾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
器巴烏、葫蘆絲所演奏的音樂,讓我們領略到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多
姿多彩的民族音樂柔美淳樸的特點,也讓我們了解到音樂旋律變化
中力度、速度、節(jié)奏等與塑造音樂形象的關系。希望們同學關注
并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為挖掘我國各個民族的音樂做出自己的
努力!
7 布置作業(yè):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搜集一到二首自己所喜歡的巴烏、葫蘆絲音樂,并說說喜愛它的理由。
情深誼長
1教學目標
1、欣賞《情深誼長》,感受、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和柔美淳樸的音樂風格。
2、能跟著音樂主題演唱,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3、認識葫蘆絲的形狀,結構,演奏形式和聲音特色
2學情分析
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音樂學習,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方面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尤其是對沒有接觸過的音樂類型,大部分孩子在理解和表演方面都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由于現(xiàn)在課業(yè)的繁重,加之流行音樂的泛濫,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接觸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尤其是民族音樂。所以今天的課我把了解彝族音樂和認識少數(shù)民族樂器作為重點,結合音樂審美,把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逐漸滲透給學生,為提升他們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和以后的欣賞打下一個基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欣賞演唱版《情深誼長》,葫蘆絲版《情深誼長》
2、認識葫蘆絲。
教學難點:感受、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和柔美淳樸的音樂風格。
4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這樣的一員。他們世代在云貴高原和康藏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的高山河谷間生產(chǎn)勞作,繁衍生息。 傳統(tǒng)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 ,頗富民族特色。他們喜歡飲酒,席地而坐,圍成一圈,遞傳酒杯,依次飲用,他們熱情好客,勸酒一片真誠。火是他們追求光明的象征。屬于他們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那天,人們點上火把,,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盡情歌舞,他們的音樂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云南巍山的“打歌”,彌勒、宜良的“阿細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涼山的“朵洛荷”等歡快的集體舞在這天都會大展風采。這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啊 (彝族)你們接觸過彝族的音樂嗎
二 進入新課
(一)曲目介紹:
《情深誼長》選自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展現(xiàn)紅軍長征經(jīng)過彝族聚居區(qū)是彝族人民對紅軍的一片深情。
(二)葫蘆絲介紹: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fā)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三、欣賞《情深誼長》葫蘆絲獨奏
四、欣賞歌曲《情深誼長》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欣賞葫蘆絲所演奏的音樂,讓我們領略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柔美淳樸的特點,也讓我們了解到音樂旋律變化中力度、速度、節(jié)奏等與塑造音樂形象的關系。希望們同學關注并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為挖掘我國各個民族的音樂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布置作業(yè)
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搜集幾首自己所喜歡的葫蘆絲音樂,并說說喜愛它的理由。
巴希巴亞宛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演唱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地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征。
教學重點:
能夠跟著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
1、了解維吾爾族民歌特點,能夠準確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型;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會簡單的維吾爾族基本動作。
教學過程:
一、走進新疆(導入新課)。
教師操作:(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同學們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1、導語:同學們好!伴隨著明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我們一起來到了音樂課堂。提出問題:這首歌曲唱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教師:在我們身邊這個大家庭里,就居住著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
教師:誰來當導游為我們介紹一下新疆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學生活動: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有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教師:大家說的非常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美麗的新疆,盡情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新課新授:播放課件(新疆地理位置、服飾、小吃、文化……)。
1、教師:說到文化,我想讓同學們來看一段視頻,看看你們知道這是一種什么表演形式?
教師操作:(播放“刀郎木卡姆”的視頻。)
學生回答:有演奏、有演唱。
2、介紹刀郎木卡姆定義:
刀郎木卡姆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一種大型綜合藝術,分布在新疆葉爾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為中心的刀郎地區(qū),刀郎木卡姆作為一種民俗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三、小結:
美麗富饒的新疆,優(yōu)美、歡快的新疆歌舞,歌舞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讓我們感悟到,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陰稍縱即逝。讓我們把握青春,珍惜青春,刻苦學習。民族音樂有著它獨特的音樂魅力,我們要熱愛民族音樂文化,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樂拾貝
第五單元 影視頻道
地道戰(zhàn)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建立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從而為祖國的發(fā)展而不斷努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xiàn)歌曲并能提升音樂表現(xiàn)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夠準確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節(jié)奏感和強弱力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講解歷史背景讓學生感受中華惡女不畏強權英勇抗戰(zhàn)的情緒,和最終軍民一心獲得勝利的喜悅心情。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的音樂學習跟抗戰(zhàn)有關的歌曲。
引入課題,影視頻道——《地道戰(zhàn)》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較為慷慨激昂,描繪了一幅軍民同心協(xié)力英勇抗日的景象。
2.復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 你聽到了什么有特色的部分 ”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愛國歌曲,表現(xiàn)了人民對自由的渴望和抗戰(zhàn)勝利的渴望,同時又反映出他們的勇氣與決心。歌曲運用合唱、輪唱的方式進行演唱,營造了一股軍民同心的景象。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fā)聲;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注意倚音、下滑音等地方;
4.教師拿出某一組帶有特點的旋律,單獨進行演唱,引導學生演唱;
5.教師講解影視音樂和影視音樂的具體用法;
6.教師與學生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導學生與同桌進行交流練習;
7.完整演唱樂譜;
8.分組進行競賽演唱,并進行評價。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編創(chuàng)舞蹈、歌詞、旋律等),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chuàng)編完成后請各組進行表演,并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那一小組。
(五)小結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地道戰(zhàn)》,領略我國抗戰(zhàn)歌曲的風格特點,激發(fā)愛國情懷。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為深入了解抗日戰(zhàn)爭,能夠感恩今天生活的美好不易。。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影視作品,對比聆聽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
地道戰(zhàn)
影視歌曲
高昂、雄壯
你是這樣的人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聲音連貫統(tǒng)一地演唱歌曲《你是這樣的人》。用有張力的歌聲表達抒情歌曲的情感,有一定的聲音控制的能力。
2、能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識讀樂譜。
3、能掌握音樂作品的二段體結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歌唱和賞析等傳統(tǒng)教學手段,使學生學會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
2、通過課堂討論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以及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3、通過對比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從音樂的各個要素分析音樂的異同點,從而深入了解作品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專心聆聽、認真演唱歌曲,較好地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在音樂中受到感動。
2、能對表現(xiàn)革命領袖的音樂感興趣,從中感受他們?yōu)槿嗣駸o私奉獻的精神,感受人民對他們的熱愛、崇敬之情。
3、在音樂體驗中樹立學習的榜樣,獲得榜樣的力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歌曲《你是這樣的人》。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音樂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播放《你是這樣的人》大提琴獨奏曲。 各組組長檢查課本、攜帶情況。聆聽音樂。 營造上課的良好氛圍。
一、導入新課:(約4分鐘) ①提出問題:本單元扉頁上的人物是誰?你能說說他的故事嗎?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個怎樣的人?②通過幻燈片,介紹周恩來生平。介紹攝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來》,講述意大利攝影師洛迪拍攝此照片的故事。 ①思考問題后發(fā)言。 ②聽故事,感受外國友人對周恩來的崇敬之情。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提出的問題是師生思想、情感的第一次碰撞,談話式的導入吸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
二、配樂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約5分鐘) 導語: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時候,為了表達對總理的哀思,許多詩人創(chuàng)作了詩作來紀念總理。這就是其中的一首。①出示寫有詩歌的幻燈片。②用大提琴、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樂曲《你是這樣的人》伴奏。③朗誦結束后繼續(xù)播放音樂。教師提示音樂在音色、力度方面的變化。 ①瀏覽詩歌。②在音樂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③聆聽樂曲。感受各樂器交替演奏所表達的悲愴的情感。 該環(huán)節(jié)是為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歌唱作鋪墊,讓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得以積累,直到歌唱時能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動情”。選用的大提琴、小提琴與鋼琴合奏曲,一方面讓學生熟悉旋律,另方面體會器樂作品表達的深情。
三、學習歌曲《你是這樣的人》(約21分鐘) 導語:剛才我們朗誦的詩歌直抒胸臆地表達了人民對總理的懷念之情,有一首歌,它從頭到尾都沒有指出主人公是誰,卻深深感動了每一個人!①播放劉歡演唱的《百年恩來》片頭曲。簡介創(chuàng)作過程。②唱譜。引導學生在演唱時注意力度、速度的變化。指導學生分析旋律結構。③鋼琴伴奏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詞。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如變換拍子及高音的演唱等。④跟教材配套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①觀看視頻,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情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②視唱曲譜,分析旋律結構。③學唱歌詞。注意從速度、力度等方面入手處理歌曲。解決難點,唱準確。④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相同作品的不同演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學生的情緒從器樂演奏中延續(xù)到將要演唱的歌曲。歌曲的演唱有一定難度,教師將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教學方法解決歌曲難點。歌唱前要對學生提出必要的要求。
⑤播放戴玉強演唱的錄音。 風格伴奏情感表達劉歡 戴玉強 器樂 / ⑥口琴吹奏樂曲,要求氣息連貫。強調用長氣息的吹奏表達音樂情感。教師示范。 ⑤對比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演唱的異同點。表達個人觀點。 ⑥口琴齊奏。 選用戴玉強的演唱作對比,意在讓學生了解相同歌曲的不同演繹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運用自己掌握的音樂知識進行對比評論。 口琴吹奏讓學生體驗用樂器表達音樂情感。
四、欣賞歌曲《我愛梅園梅》(約5分鐘) 導語:總理的故居叫梅園。我們常以“梅”來形容什么品格的人?①播放視頻音樂。②欣賞過程中一邊講解。提示學生注意伴奏樂器、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等特點。(女聲獨唱,民族唱法,民歌風格,電聲樂器與笛子伴奏) ①思考與發(fā)言。②欣賞歌曲。聆聽教師講解。 補充具有江南風格的歌曲欣賞,與上一首歌形成一種不同風格的對峙美。欣賞音樂的同時引導學生注意音樂風格,引導學生感受笛子與電聲樂隊相輔相成的作用。
五、欣賞歌曲《歌唱敬愛的周總理》(約5分鐘) 導語:正因為總理有著梅花一樣的品格,所以深受人民愛戴。所以他去世后有群眾自發(fā)地“十里長街送總理”。①介紹歌曲:這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韓芝萍在總理逝世一周年時演唱的歌曲。播放歌曲視頻。②提出問題: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用了什么伴奏樂器?音樂具有什么風格?(女聲獨唱,美聲唱法,民歌風格,民樂伴奏)③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點評。 回顧小學時學習的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①欣賞歌曲,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②討論及發(fā)言。 視頻中出現(xiàn)了不少周總理去世時的鏡頭,如“十里長街送總理”及追悼會的情形,感人至深。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沖擊感染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引導學生注意音樂風格。引導學生感受二胡、揚琴、琵琶等樂器的伴奏特點。
六、引申與拓展(約3分鐘) 導語:以上三首歌頌周總理的歌曲有哪些異同點?完成表格。 演唱風格曲調特點歌曲情緒伴奏樂器NO.1 NO.2 NO.3 ①指導學生完成表格。②點評。 ①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②學生自由發(fā)言。 該環(huán)節(jié)意在回歸音樂本身,讓學生通過分析三首歌曲,了解相同主題的不同歌曲的風格特點。讓學生思考、發(fā)言的時間要充裕。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要給予引導和必要的肯定。
七、課堂小結。(約2分鐘) ①回顧課堂:我們學習了一首歌,并了解了同一首歌曲的三種不同演繹形式(《你是這樣的人》器樂演奏、通俗唱法、美聲唱法);欣賞了同一主題(紀念周總理)的三首不同創(chuàng)作歌曲,分析了三首歌曲的異同點。②教師總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歷史總是選擇這樣的人:無論是以豐功偉績彪炳史冊,還是平凡忠誠,他們都把所有的心裝進自己的心里,都把所有的生命歸還世界。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①學生自由發(fā)言,一起回顧課堂。②課后作業(yè):了解歌曲《繡金匾》。嘗試用口琴吹奏。(書本上有豎笛吹奏的樂譜) 鼓勵學生繼承周總理從小立下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的騰飛奮發(fā)學習,將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七俠蕩寇志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與電影故事相結合的形式,使同學對電影音樂發(fā)生興趣。
2、欣賞電影《七俠蕩寇志》主題曲,體會曲子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準確掌握歌曲情緒,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豐富教學容量,拓寬同學的音樂文化視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首歌曲是關于電影《七俠蕩寇志》的主題曲,它講述的是七位英雄為保護村民免受強盜欺凌與殺戮而奮勇斗爭的故事。
二、新課教學
1、簡介電影《七俠蕩寇志》的故事情節(jié)。
一群強盜每年都要騷擾墨西哥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長者派三名農(nóng)夫去美國,目的是尋找武藝高強的槍手來保衛(wèi)村莊。最后一共來了7名高手,他們?nèi)ツ鞲绲睦碛擅總€人都各不相同。他們?nèi)藛瘟Ρ。獙Ω?0多個前來掠食的強盜。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終于將盜賊殲滅,但七人中亦折損四人,令人傷感不已。
2、播放電影片段。
請同學們邊看電影,邊欣賞影片中的主題曲。
3、播放教學光盤,仔細聆聽。
師提出要求:邊聽邊考慮,歌曲表示的是怎樣一種情感?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精神?
4、同學分組討論交流,并回答問題。
5、再次聽音樂,體會情感并哼唱。
6、欣賞管弦歌曲電影《七俠蕩寇志》主題曲。
三、小結
體會歌曲情感,哼唱電影《七俠蕩寇志》主題曲。
啊,朋友再見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啊,朋友再見》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與電影故事相結合的形式,使同學了解歌曲發(fā)生的年代和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二戰(zhàn)相關知識,并對電影音樂發(fā)生興趣。
2,學唱《啊,朋友再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準確掌握歌曲情緒,用適當?shù)牧Χ群退俣茸孕拧⒂斜砬榈匮莩枨?br/>教學難點: 合理布置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豐富教學容量,拓寬同學的音樂文化視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電影資料 文字簡介 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齊唱《軍民團結一家親》
二,激情導入
師提問:同學們,剛才的《軍民團結一家親》是表現(xiàn)我國人民在解放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士生活的音樂片段,知不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還涌現(xiàn)出很多了許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有很多電影就是根據(jù)二戰(zhàn)期間的這些故事改編拍攝而成的。你們知道的電影有哪些?
生 例:《地道戰(zhàn)》,《珍珠港》,《魂斷藍橋》,《辛德勒的名單》等。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首歌曲就是關于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
三,新課教學
1,簡介電影《橋》的故事情節(jié)。
南斯拉夫電影《橋》講的是二戰(zhàn)后期,德軍竭力要保住一座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橋梁,以便撤離。南斯拉夫少校奉命率領小分隊前去炸橋,經(jīng)過一系列驚險曲折的斗爭,在橋梁工程師的協(xié)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故事。
2,播放電影片段。
請同學們邊看電影,邊欣賞影片中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
3,播放教學伴奏,是引導學生隨節(jié)奏讀歌詞。
師提出要求:邊讀邊考慮,歌曲表示的是怎樣一種情感?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精神?
4,是引導生:
歌曲表示了游擊隊員們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眷戀和熱愛,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yōu)榱撕葱l(wèi)祖國隨時準備犧牲的精神。
5,再次聽范唱,體會情感并哼唱。
6,注意弱起、附點、切分音的演唱
7,欣賞意大利原文演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見》。
感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民歌風格,并提醒同學注意,電影《橋》是南斯拉夫的電影,而主題歌《啊,朋友再見》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8,教師教唱歌曲1 、2段 ,學生自學3,4,5段
9,同學跟隨伴奏演唱歌曲。
10,同學分演唱歌曲。
要求自信、情緒豐滿地演唱,比比哪一組的同學唱的最好。
四,小結
體會歌曲情感,隨電影片段背唱《啊,朋友再見》。
中國軍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唱《中國軍魂》,并且能夠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和包含的感情,用自信、積極向上的聲音合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活動探究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體會中國軍魂的內(nèi)涵,提高學生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奮發(fā)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歌曲學唱、經(jīng)典臺詞回顧以及經(jīng)典片段的欣賞、模仿表演等活動,體會“亮劍”精神。
難點 學唱《中國軍魂》,并且能夠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和包含的感情,用自信、積極向上的聲音合唱歌曲。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師: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亮劍》這部非常經(jīng)典的電視劇,那么同學們知道它是屬于哪種題材的電視劇嗎?
生:……
師總結:抗日體裁,包含英雄主義、友情、愛情等等(簡單介紹電視劇及主要演員——李云龍的扮演者李幼斌)。
2、接下來老師要和大家分享在電視劇中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臺詞:
“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要求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和氣勢朗讀一遍)
師總結:臺詞在電視劇中能夠真實鮮活的體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主人公李云龍的這種“亮劍”精神彰顯了偉大的中國軍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電視劇《亮劍》的主題曲《中國軍魂》。
三、新課教學
1、完整聆聽第一遍歌曲,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音樂情緒、風格、演唱形式。(四四拍、中速、進行曲風格、男聲合唱)
2、介紹電視劇音樂相關知識。
3、教師范唱。
4、教唱歌曲。
5、學生跟著音樂有感情的合唱歌曲.
四、音樂實踐表演活動
1、《亮劍》經(jīng)典片段欣賞與模仿——李云龍舍妻炸城樓。
人物:李云龍、秀芹、和尚、日本軍官……
地點:城樓
事件:新婚期李云龍妻子秀芹被日本人抓住做人質,李云龍帶領獨立團前去營救。
2、播放經(jīng)典片段視頻。
3、分析四位主角當時語氣情緒變化,請四位同學進行表演模仿。(同時播放《亮劍》中突圍背景音樂)
4、老師總結學生表演情況,并互相評價。
五、小結
同學們,打仗需要亮劍精神,生活學習需要亮劍精神,社會人生需要亮劍精神,中考更需要有亮劍精神,逢敵必亮劍,這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氣勢。我們就該擁有這樣一種氣勢,吞天地、貫長虹,浩然不止。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亮劍”精神嗎?
第六單元 創(chuàng)建綠色家園
綠色的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領悟到保護環(huán)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共同主題,
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愛護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能夠用比較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學會正確的咬字和吐字方法,并能夠用和諧均
衡的聲音參與合唱。
(2)學會有自信的演唱。
教學重難點
1、用和諧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
2、弱拍起節(jié)奏,休止符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播放環(huán)保歌曲,創(chuàng)設情景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錄像(關于空氣污染,森林被大量砍伐,許多綠洲變成沙漠的
畫面),同學們,你希望我們未來的地球是這個樣子?
2、學生回答其感受。
(三)初聽歌曲,體驗感受歌曲
1、完整聆聽歌曲,學生談一談初聽歌曲的感受
師:歌曲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學生回答。
2、師簡介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詞曲作者。
師:歌曲為何能把人帶入詩一般的意境,讓我們踏著音樂的足跡去尋找答案。
3、復聽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旋律、速度特點(學生隨錄音模唱旋律,學生隨老師一起打
節(jié)拍感受四二拍的特點)
速度:稍快
2
旋律:流暢、抒情、婉轉
情緒:優(yōu)美、抒情
演唱形式:二聲部合唱
(四)學唱歌曲,解決難點
1、隨琴唱旋律,并找出難點,用對比的方法體會休止符的作用。
2、師范唱,學生感受歌曲情感并了解歌曲結構。
A部分: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旋律婉轉優(yōu)美。
B部分:你一言,我一語在討論,旋律比較活躍。
C部分:得出肯定的結論,旋律較肯定。
3、學生演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
4、用自己喜愛的演唱形式唱歌曲,找出個別學生領唱,其他齊唱。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得非常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歌曲的綠色僅僅是綠顏色的含義
嗎?留一個生命的春天的含義,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永遠擁有春天?
(五)拓展延伸
3
1、聆聽美國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進一步領悟保護環(huán)境關愛地
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主題。
2、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綠色的夢》。
教后反思
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被糟到破壞的嚴重性,使學生領
悟到保護環(huán)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主題。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感受歌曲,
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
田園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2、通過欣賞作品,使學生了解古典主義音樂的基本特征。
3、通過欣賞作品,體會貝多芬在完全失聰?shù)那闆r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
教學重點
欣賞作品,使學生領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對生活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的感觸。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中的音樂主旨和情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師: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音樂家?
生:……
師:好,同學們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音樂家是貝多芬及賞析他的作品
《第六交響曲(田園)》。
三、新課教學
1、貝多芬簡介(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和鋼琴家之一,維也納古
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他是集古典主義于
大成,開浪漫主義于先河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與時代和命運緊密相連,他對世界音樂的
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
2、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第六交響曲(田園)》作于1807-1808年,這首交響曲表現(xiàn)了貝多芬細膩的情感和
對人生的摯愛。貝多芬從1792年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在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
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這里寫成。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維
也納。在值得紀念的貝多芬生活遺跡中,有一處是著名的“貝多芬小路”,這條小道之所以
著名,不僅是因為貝多芬常在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響曲就是在這里產(chǎn)生靈感并構思的。
3、樂曲特點。
2
《第六交響曲(田園)》是貝多芬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所謂標題音樂是指音樂具
有故事性,情節(jié)性,表現(xiàn)文學概念或繪畫場面。貝多芬的F大調第六交響曲被認為是標題
音樂的典范。貝多芬對這部交響樂加的標題是“田園生活的回憶”,他在總樂譜的扉頁上特
別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現(xiàn),而不是音畫”。貝多芬怕人們誤解他的音樂,更明確地說:
“《田園》交響曲不是繪畫,而是表達鄉(xiāng)間的樂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強調的是人
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臨摹自然。
4、樂曲賞析。
《第六交響曲(田園)》共分五個樂章,每個樂章各有一個小標題。其中,第三,四,
五樂章連續(xù)演奏:
第一樂章:初到鄉(xiāng)村時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xiàn)大調,2/4拍子,奏鳴曲式,音
樂在平靜安寧的氣氛中進行,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反復交替,形成恬靜清新的自然美景,
音樂自然流動,沒有強烈的力度變化,表現(xiàn)出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寧。
第二樂章:在溪邊。很快的行板,描寫的是“溪邊小景”,降B大調,12/8拍子,奏
鳴曲式。這是一個描寫靜觀默想的樂章,音樂富有詩意。
第三樂章:鄉(xiāng)村歡樂的集會。快板,F(xiàn)大調,3/4拍子,諧謔曲。這個樂章的主題是如
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表現(xiàn)了歡笑的鄉(xiāng)民來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歡樂的舞蹈。
第四樂章:暴風雨,快板,f小調,4/4拍子。
第五樂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xiàn)大調,6/8拍子,回旋的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恬靜
3
開闊,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現(xiàn)了雨過天晴之后的美景。
5、欣賞視頻,并學會哼唱主題旋律。
6、同學們談學習后的感受。
7、教師寄語。
拯救地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背景的了解,體味其中蘊含的深刻感情。
2、有感情地歌唱這首歌曲。
3、了解地球遭遇的危險如環(huán)境污染,戰(zhàn)爭等。
教學重點:
體味其中蘊含的深刻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邁克爾杰克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邁克爾杰克遜”嗎?
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1958年08月29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出生,
美國歌手、詞曲創(chuàng)作人、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
善機構創(chuàng)辦人。
1982年12月,杰克遜音樂生涯最暢銷的專輯《Thriller》發(fā)行。1987年9月,杰克遜展開
個人首次全球巡演。通過舞臺和視頻的表演,杰克遜普及了一些像機械舞和太空步等舞蹈技
術。杰克遜一生中兩次入選的搖滾名人堂,獲得了13個格萊美獎和26個全美音樂獎。在他
單飛生涯中,他擁有13支美國冠軍單曲。200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里認證他資助過39
個慈善機構。
二、新課教學
1、播放《拯救地球》
初次聆聽,談談你的感受。
2、簡介歌曲來源及故事背景
1991年創(chuàng)作,Heal The World 是為了配合邁克爾自己的同名慈善組織所作,Heal the world
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相當優(yōu)秀,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戰(zhàn)爭遠離,
世界和平,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愛,讓我們營造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荒地,生
機勃勃,到處充滿了溫暖和關懷的世界,讓孩子們可以自由的歡笑,讓世界充滿愛。
3、歌曲分析
這是一首關于兒童、地球、愛心的優(yōu)秀作品,詞曲都是由邁克爾一手包辦的。歌曲一開頭,
便是孩子們的嬉笑聲、哭聲……這也許是讓我們從歌曲中體會到童真的可貴和重要性。邁克
爾唱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心聲。用心去聆聽,就能體會歌曲當中流露出的情感。邁克爾的唱腔呈
中性,體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高超唱功,當之無愧的“假音之王”!他的聲音似乎來自另一空間,
純潔而又充滿童真。正是這樣,他用這純潔的歌聲洗凈了每顆心,挖掘了人心的善良。聽了
“Heal the world”之后,你會感到周圍是充滿愛心的,生活是充滿希望的,感到改善這個
世界的任務是重大的。我想只有世界沒有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外汇| 贺兰县| 家居| 岢岚县| 札达县| 龙泉市| 江城| 临泉县| 乳山市| 鹤山市| 丽江市| 万源市| 黄梅县| 龙口市| 绥宁县| 横峰县| 峨山| 罗山县| 侯马市| 阳信县| 宁陕县| 沛县| 德兴市| 绥阳县| 孟村| 阿拉善右旗| 墨脱县| 靖安县| 西峡县| 易门县| 洱源县| 大渡口区| 盘锦市| 乌鲁木齐市| 右玉县| 达州市| 且末县| 临安市| 沙坪坝区|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