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生物的進化(第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馬的進化過程,認同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2.分析生物進化歷程,認識生物進化規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3.認同生物是不斷進化的,進化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 找出答案學習任務一: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直接證據快速閱讀教材3——4頁,自主完成下列問題1.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 和遺跡,是最有說服力的 證據。2.化石在地層中的規律: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 ,結構簡單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 ,結構復雜而 。3.生物總進化趨勢:從簡單到 、從低等到 、從水生到 。學習任務二:化石記錄了地球上的生命史快速閱讀教材10——14頁,自主完成下列問題1.前寒武紀時期(從地球形成到約5.4億年前):單細胞原核生物→ →多細胞生物。2.古生代(約始于5.4億年前):(1)藻類→裸蕨類→石松類、 。(2)3.中生代(始于2.45億年前):(1)陸地上主要的植物是 。(2)陸地上的脊椎動物主要是爬行動物, 和鳥類開始出現。4.新生代(始于6 500萬年前):陸地上占優勢的脊椎動物是 和鳥類,占優勢的植物是被子植物;600萬年~400萬年前, 動物的一支進化成人類。二、合作交流 突破重難1.有些簡單的生物在古老地層中和晚期地層中都存在,說明了什么 2. (1)最早登陸的植物類群和真正的陸生植物分別是什么 3.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類群和真正的陸生動物分別是什么 三、達標檢測 鞏固提升1.鄭氏始孔子鳥化石(或始祖鳥化石)顯示其翼端有爪,這有助于我們推斷鳥類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 )A.兩棲類 B.魚類 C.爬行類 D.哺乳類2.關于馬的進化,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 ( )A.比較不同時期馬的數量B.比較現代不同品種馬的特點C.比較不同地質年代馬的腿骨化石D.研究賽馬的毛色遺傳規律3.根據生物進化的趨勢,兩棲動物是由古代什么動物進化而來的 ( )A.爬行動物 B.哺乳動物C.魚類 D.鳥類4.根據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規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的化石所在地層是最新近形成的B.④的化石所在地層是最古老的C.通常②的化石所在地層比①的化石所在地層古老D.通常③的化石所在地層比①的化石所在地層新5.如圖表示幾種動物類群的進化關系,分析錯誤的是 ( )A.最先出現的動物類群是甲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C.丁和戊都是由乙進化來的D.丁的結構比乙復雜6.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越低等、越簡單的生物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晚近的地層中B.我國發現的孔子鳥化石可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重要證據C.對化石的縱向比較和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能推斷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D.科學家推斷出生物進化總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7.作為河南自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巨型汝陽龍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巨型汝陽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粗壯、最重的恐龍。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巨型汝陽龍生活在中生代時期B.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C.化石是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D.巨型汝陽龍化石的出現時間早于魚頭螈化石8.地球的發展歷史可以劃分為若干地質年代,中生代占優勢的陸生動物和植物分別是 ( )A.三葉蟲和藻類B.昆蟲和蕨類植物C.爬行類和裸子植物D.哺乳類和被子植物9.如圖分別為生物進化樹的一部分,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①為 ,②為 , ③為 。 (2)從乙圖可知,最晚出現的 是現在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類群。 (3)觀察進化樹,得出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圖中所示脊椎動物中,兩棲類是最低等的B.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親緣關系比苔蘚植物近C.魚類比兩棲類簡單D.生物進化遵循,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10.分析如下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英國吉尼斯總部將“世界最高大的鴨嘴龍骨架”世界紀錄認證證書授予在諸城發掘出土的“巨大諸城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重也是最高大的鴨嘴龍物種。資料二:生物探究社團的學生為進一步探討人類的起源,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到如下事實:黑猩猩有32顆牙齒。牙齒的結構大體上和人相似;骨骼大體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軀干骨與人很相近;拇指較短,可以像人一樣與其他相對的指握合;與人類一樣有血型系統。(1)資料一中在諸城發掘出土的“巨大諸城龍”是生物進化的 證據,也是最直接的證據;恐龍屬于 動物。 (2)根據“巨大諸城龍”等一系列化石的發現,請你推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是 。 (3)資料二中比較了人類與黑猩猩的牙齒、骨骼、血型系統,可以得出結論: 。 (4)上述資料的分析運用了哪些方法: 。 第2節 生物的進化(第2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并概述自然選擇學說。2.知道人工選擇的原理和應用。3.認同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 找出答案學習任務一:達爾文的環球航行和考察和人工選擇的啟示快速閱讀教材14——16頁,自主完成下列問題1.1831年12月27日,22歲的達爾文隨“貝格爾號”皇家海軍探險船,進行了為期 的環球航行。考察發現,動物與環境的協調一致是因為各種生物發生著適應 的變化,這種變化顯示出環境的影響和 的選擇。2.人們飼養的動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從 經過代代的精心選擇和培育形成的,自然界中一定存在著與人工選擇相似的過程,即 。學習任務二:自然選擇快速閱讀教材16——19頁,自主完成下列問題1.1859年達爾文發表巨著《物種起源》,提出了以 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2.自然選擇的主要內容:(1)過度繁殖:絕大多數物種繁殖的后代數量,往往 生存環境的承受力。(2)生存競爭:后代數量過多,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水和棲息條件等,從而競爭 或有限的自然資源。(3)遺傳和變異:具有某些適應環境變化的 的生物個體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們的后代可能 了這種有利性狀。(4)適者生存:微小的 在物種內積累起來,形成一個更加適應 和生命力更強的新物種。3.自然選擇是通過 實現的,生物的 和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選擇在自然界中是 存在的,環境的 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二、合作交流 突破重難1.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的區別是什么 2.長期使用某種藥物,藥效會下降,是藥物使病菌產生了抗藥性嗎 3.枯葉蝶在飛行時身體呈鮮艷的黃色,便于吸引異性;降落后的體態和體色像一片枯葉。你知道這是怎么形成的嗎 對枯葉蝶有什么意義 4.家鴿新品種的形成與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5.竹節蟲、枯葉蝶、變色龍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適應現象,它們與自然選擇有什么關系 三、達標檢測 鞏固提升1.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是哪位科學家提出的“自然選擇學說” ( )A.達爾文 B.孟德爾 C.巴斯德 D.袁隆平2.達爾文環球航行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某島嶼時,發現這里仙人掌非常豐富,地雀的喙也與其他島嶼地雀的喙不同,大多為尖而長(如圖)。對這一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 )A.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強B.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更兇猛C.喙尖而長的地雀比其他形狀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長的地雀更適應在仙人掌豐富的島嶼生存3.原雞每年產卵只有8~12個,而現在的許多種產蛋雞每年可產卵200~300個,這種進化是 (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C.生存環境不同的結果 D.物種不同的結果4.食蟻獸的舌頭細長,便于舔食巢穴內的螞蟻。其長舌的形成是 (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C.主動選擇的結果 D.不定向選擇的結果5.養牛場飼養員用殺蟲劑殺蒼蠅,第一次使用效果顯著,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藥效逐漸下降。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該現象是由于殺蟲劑 ( )A.使蒼蠅繁殖能力增強 B.對蒼蠅進行定向選擇C.使蒼蠅產生抗藥性變異 D.增強蒼蠅的免疫力6.在關于物種進化原因的各種解釋中,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有關自然選擇學說的關鍵詞,正確的組合是 ( )①物種不變 ②過度繁殖 ③用進廢退 ④生存競爭 ⑤遺傳變異 ⑥適者生存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7.下列敘述中,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B.在生存競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C.生物常會為爭食物而發生生存競爭D.人類的色盲和白化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8.近年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開發,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篩選出天然抗鹽、抗堿、抗病基因,通過雜交育種技術,計劃培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耐鹽水稻品種。水稻對淺水環境的適應和海水稻的選育分別屬于 ( )A.自然選擇,自然選擇 B.人工選擇,人工選擇C.人工選擇,自然選擇 D.自然選擇,人工選擇9.觀察如圖所示的圖片,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分析并解釋長頸鹿的進化過程。(1)古代長頸鹿群中存在不同種類的個體,有的脖子比較長,有的脖子比較短,這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且一般是可遺傳的,它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的選擇材料。 (2)在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保留下來,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原因是 。 (3)食物在決定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或淘汰的過程中,起到了 作用。 (4)現在的長頸鹿的形態是通過長期的 和 不斷積累形成的。 10.稻飛虱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某地使用殺蟲劑吡蟲啉防治稻飛虱,效果非常好。但隨著吡蟲啉的大量使用,監測到該地區稻飛虱對吡蟲啉由低水平抗性逐漸達到極高水平抗性。如圖①~④表示在一段時間內抗藥性不同的稻飛虱的數量變化。(注:黑色個體表示抗藥性強的個體,淺色個體表示抗藥性弱的個體)(1)分析圖①~④,隨著吡蟲啉的使用,稻飛虱群體中抗藥性個體數量變化最合理的排序是 (用序號和箭頭表示)。 (2)短短十多年的時間,稻飛虱群體的抗藥性水平從低向高進化,主要原因是:①稻飛虱具有很強的 能力,能產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蟲啉之前,這些后代中就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被稱為 。 ③當噴灑吡蟲啉時,抗藥性弱的稻飛虱逐漸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來,并且 ,抗藥性強的個體將基因傳遞給了后代,這種現象稱為 。經過許多代后,群體的抗藥性水平 。 (3)由此可見,吡蟲啉在稻飛虱的進化中起了 作用,最終使稻飛虱表現出對該環境具有一定的 性。 答案:第2節 生物的進化(第1課時)一、自主學習 找出答案學習任務一:1.遺物 生物進化2.種類少 種類多 高等3.復雜 高等 陸生學習任務二:1.單細胞真核生物2. (1)蕨類(2)兩棲類 有翅3. (1)裸子植物(2)哺乳動物4.哺乳動物 靈長類二、合作交流 突破重難1.這些結構簡單的生物進化速度比較緩慢,一直適應它生存的環境而活下來。2.①最早登陸的植物類群是苔蘚植物,但苔蘚植物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所以并不是真正的陸生植物。②真正的陸生植物是從裸子植物開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受精過程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強,是真正的陸生植物。3.①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是兩棲類,但兩棲類生殖和幼體發育離不開水,所以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②真正的陸生無脊椎動物是節肢動物,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從爬行類開始的,包括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它們的受精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三、達標檢測 鞏固提升1.C 2.C 3.C 4.D 5.B 6.A 7.D 8.C9.(1)兩棲動物 ②哺乳動物 ③被子植物 (2)被子植物(或③) (3)A10.(1化石 爬行 (2)恐龍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3)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有很近的親緣關系 (4)比較法、科學推測、歸納法等 第2節 生物的進化(第2課時)一、自主學習 找出答案學習任務一:1.5年 環境 大自然2.自然選擇學習任務二:1.自然選擇學說2.超過 生存空間 微小變異 繼承 有利變異 環境3.生存競爭 多樣性 適應性 普遍 定向選擇二、合作交流 突破重難1.自然選擇一般來說保留的是對生物生存有利的變異,而人工選擇保留的則是對人類有利的變異。2.不是。病菌中本身就有抗藥性的個體,藥物對抗藥性的個體起了選擇作用,不抗藥的個體被淘汰,抗藥的個體保留下來,導致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3.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飛行時顏色鮮艷,便于吸引異性,有利于枯葉蝶的繁殖;降落后的體態和體色像一片枯葉,有利于其逃避敵害。4.(1)家鴿新品種的形成是人工選擇,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自然選擇。(2)選擇標準不同,人工選擇的標準為是否符合人們的需求和愛好,自然選擇的標準為是否適應環境。(3)家鴿新品種的形成速度較快,而長頸鹿長頸的形成速度十分緩慢。5.竹節蟲、枯葉蝶屬于擬態,變色龍屬于保護色,這些適應環境的現象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三、達標檢測 鞏固提升1.A 2.D 3.B 4.B 5.B 6.B 7.D 8.D9.(1)變異 (2)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選擇 (4)自然選擇 有利變異10.(1)→④→③→① (2)①繁殖 ②變異 繁殖后代 遺傳 越來越強 (3)選擇 適應 PAGE- 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