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搖籃曲》(第2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兩首《搖籃曲》的創作背景、作曲家及演奏樂器,感受中外不同的音樂風格。 2.通過聆聽音樂,能聽辨出弦樂音色,感受樂曲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緒。 3.能夠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母愛的偉大。教學內容教學內容: 1.聆聽管弦樂《搖籃曲》 2.聆聽大提琴獨奏《搖籃曲》 教學重點: 1.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及演奏樂器等,感受中外不同的音樂風格。 2.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母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能聽標出弦樂音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緒。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好!在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舒伯特的《搖籃曲》,感受了濃濃的母愛,讓我們一起重溫歌曲吧。 二、聆聽管弦樂《搖籃曲》 1.初聽合唱《搖籃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探究搖籃曲的音樂體裁,去聆聽不同地域的搖籃曲又有著怎樣不同的風格特點呢?首先,讓我們遠渡重洋來到德國,去聽聽他們的搖籃曲,并思考樂曲的速度、拍號以及情緒是怎樣的?2.感受歌曲情緒 師:樂曲速度稍慢,3/4拍,情緒優美抒情。 3.了解創作背景 師:同學們對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老師和大家分享一個歌曲背后的小故事:1858年,這首歌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在漢堡指揮女聲合唱團時,與女歌唱家法柏夫人相識,她很喜歡演唱勃拉姆斯的歌曲。十年后,法柏夫人生了第二個男孩,勃拉姆斯聞訊后,決定寫一首“搖籃曲”向她表示慶賀。于是,便從《德意志兒童繪畫讀本》一書中選取一首童謠并將其改編成歌詞,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搖籃曲》。 4.介紹作曲家 師: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這位著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 5.復聽歌曲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再次聆聽歌曲,邊聽邊想象歌曲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師:說得真好,老師仿佛看見了媽媽哄你入睡的溫馨場景。 三、聆聽管弦樂《搖籃曲》 (1)聽辨樂器 師:剛剛我們聆聽了合唱版的《搖籃曲》,那么演奏家們也用他們的樂器表達了母親的愛,那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由管弦樂演奏的《搖籃曲》,仔細聆聽,樂曲是由哪幾種樂器演奏的 (播放樂曲) (2)了解樂器音色 師:有同學說聽到了小提琴的音色,也有同學聽出了大提琴。同學們的耳朵都很靈敏,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二者的音色呢?說的真好,小提琴音色優美,音域廣,音量大;而大提琴音色豐富明亮,擅長演奏抒情旋律。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 師:這是一首管弦樂演奏的樂曲。管弦樂隊通常由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等不同樂器組合而成,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有你們熟悉的小提琴、大提琴、豎琴、長笛等,一起來聽聽豎琴和長笛的音色吧。 (3)小結 師:這是一首歐洲風格的搖籃曲,我們的德國之旅就告一段落了,接下去將啟程下一個目的地。 四、聆聽大提琴獨奏《搖籃曲》 1.初聽樂曲 師:請同學們通過欣賞歌曲,猜一猜我們下一站在哪里? 生:中國 師:沒錯,我們回到了中國。 (1)了解五聲調式 師:這是一首中國風格的搖籃曲,樂曲只用了五個音6、1、2、3、5,宮、商、角、徵、羽五個音來創作,我們把它叫做民族五聲調式,故有著濃烈的中國色彩。 (2)介紹賀綠汀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作曲家——賀綠汀 2.復聽樂曲 (1)了解主奏樂器 師:請同學們再次聆聽音樂,思考:樂曲中有哪些樂器演奏? (2)樂曲分段 師:看來同學們的音樂感知能力都很棒。下面老師要加大難度,請看問題二。你會將音樂分為幾段? 師:非常準確,歌曲正是由三個樂段構成,其中一、三樂段相同。 (3)感受情緒變化 師:下面,我們通過再次聆聽音樂,思考歌曲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繼續完成下面的表格(情緒、速度、情境)。 師:第一樂段,情緒輕柔舒緩,速度緩慢,仿佛媽媽哄孩子睡覺。第二樂段情緒變得緊張急促,速度加快,好像風雨驟起,孩子驚醒。第三樂段又回到了輕柔舒緩,孩子進入了夢鄉。 3.小結 師:好了同學們,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兩首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搖籃曲,他們都表達出了濃濃的母愛,課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相關的作品,也可以自己試著編創一首搖籃曲,我們下節課一起再交流!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