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洪湖水浪打浪》教學目標1.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參與感受、體驗音樂。 2.認識二重唱的演唱形式,體會其表現作用。 3.能夠了解歷史背景、感受歌曲情感,樹立艱苦奮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了解《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意境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認識二重唱的演唱形式,體會其表現作用。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談話導入(背景音樂) 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音樂課堂,今我是來自江山實驗小學王盼老師,王老師給大家看個視頻。 (三)欣賞《洪湖水浪打浪》 1.歌曲介紹 師:剛剛這首歌曲是選自歌劇《洪湖赤衛隊》以及它其中的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歌劇《洪湖赤衛隊》,它是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地主惡霸、反動勢力的殊死斗爭。《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劇第三場中韓英與女赤衛隊員秋菊的二重唱。以抒情明快的格調、清新優美的旋律,表達出對家鄉和共產黨的贊美之情,《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曲,歌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謠。歌曲富于民歌特色,也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2.請同學們聆聽歌曲,想一想: 1.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2、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3.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總結:同學們,聽出來了么?是的,全曲分為三個樂段,歌曲的情緒是優美動聽、寬廣抒情的。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洪湖魚米之鄉的豐收景象。 介紹第一樂段 師:我們先來聽一聽第一樂段,跟著老師一起畫旋律線,聽一聽,想一想,這一樂段它有幾個樂句組成?旋律有什么特點? 師總結:同學們,你聽出來了么?這一樂段由 “起承轉合”的四個樂句組成,優美精致,流暢動聽。第四句“晚上回來魚滿艙”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為動人。這一個拖腔也出現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優美流暢,感受到人物對大自然的贊美。 師:讓我們隨歌曲劃著船一起去領略洪湖的美吧。 介紹第二樂段 師:這一樂段你聽出了幾個人演唱?他們的旋律是一樣的么? 師總結:這首歌曲由兩個人各按自己聲部的曲調,一起演唱同一歌曲的形式叫二重唱。這一樂段也有四個樂句,前三個樂句兩個聲部交替出現,相互陪襯,第四樂句又變成了齊唱。這是劇中人物發自內心的贊嘆。 a.了解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師:讓我們再次聆聽第二段音樂,我們分兩組,一個聲部搖船,另一個聲部用手臂模仿波浪起伏。再次感受二重唱的魅力。 介紹第三樂段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三樂段曲譜,結合第一二樂段,你有什么發現? 師總結: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比高音部延后兩拍進入。然后兩個聲部時而交錯時而補充,各自獨立又彼此交融,生動地表現了革命根據地興旺景象和人們的歡樂心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段音樂吧。 4.完整聆聽全曲。 師:歌曲的三的段落結尾都是用了同樣的拖腔,三個段落之間又用了同樣的 間奏,使歌曲即有對比,又顯得完整統一。那就讓我們我們再次完整聆聽歌曲。 (四)小結 師總結:一曲洪湖水、悠悠幾代情!: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靠 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斗而得來的,珍惜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孩子們,請你想一想,你們該如何用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愛? 在此,祝愿我們的祖國未來更加繁榮昌盛!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