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5張PPT)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第54課時1.解釋生態系統具有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2.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會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氣候變化、自然事件、人類活動或外來物種入侵等。3.闡明生態系統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來干擾時,能夠通過自我調節維持穩定。4.活動:(1)設計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2)設計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案。課標要求考情分析1.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023·海南·T19 2022·江蘇·T10 2022·天津·T4 2022·遼寧·T112022·江蘇·T17 2022·河北·T12 2021·湖南·T4 2021·海南·T32.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2023·全國乙·T31 2022·海南·T5 2022·河北·T18 2021·遼寧·T112020·全國Ⅱ·T38內容索引考點一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考點二 設計和制作生態缸課時精練考點一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平衡結構和功能結構收支負反饋調節自我調節能力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概念:生態系統 自身 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強調的是生態系統維持 的能力。(2)原因: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①基礎: 。②特點: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 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急劇下降,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維持或恢復結構與功能生態平衡自我調節負反饋調節有限3.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類型項目 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區 別 實質 _____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 _____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 因素 生態系統中組分____,食物網越_____,抵抗力穩定性______ 生態系統中組分_____,食物網越_____,恢復力穩定性_____保持恢復抵抗干擾,保持原狀遭到破壞,恢復原狀越多復雜越強越少簡單越強項目 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二者聯系 ①相反關系:一般來說,抵抗力穩定性____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___,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時存在于同一系統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們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如圖所示: 注意:凍原、沙漠等生態系統的兩種穩定性都比較低。強弱提醒 (1)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和總穩定性的關系(2)生態系統穩定性的3個易混點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與生物種類有關,還要考慮生物的個體數量。食物網復雜程度相似,生產者多的穩定程度高。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是恒定不變的,因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③強調“生態系統穩定性高低”時,必須明確是抵抗力穩定性還是恢復力穩定性,因為二者一般呈負相關。4.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1)控制對生態系統的 強度,在不超過 的范圍內, 利用生態系統。(2)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 、 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 與 的協調。干擾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合理適度地物質能量結構功能(1)人工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對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物質投入(2022·天津,4)( )(2)珊瑚生態系統具有抵抗不良環境并保持原狀的能力,這是恢復力穩定性的表現(2022·海南,5)( )√提示 這種能力是抵抗力穩定性的表現。×(3)紅樹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結構相對復雜,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2021·海南,3)( )(4)生物群落的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2022·江蘇,10)( )(5)群落分層越明顯層次越多,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系統穩定性越強(2022·江蘇,17)( )√√√松毛蟲是馬尾松林的害蟲,能取食馬尾松針葉,松毛蟲種群的爆發引起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后果。通過向馬尾松林引入灰喜鵲,可以有效控制蟲害。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 馬尾松人工純林穩定性低。馬尾松人工純林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1)馬尾松人工純林穩定性如何?并嘗試分析原因。提示 混交林中,松毛蟲的天敵種類和數量隨之增加,進而限制了松毛蟲的擴張和蔓延。這說明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2)馬尾松的針闊混交林中,為什么不容易遭受松毛蟲危害?這又說明了什么?提示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3)當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無法有效抑制松毛蟲的生長發育,可能導致生態系統遭受破壞,這說明了什么?提示 松毛蟲爆發有周期性特點;馬尾松林生態系統存在負反饋調節機制,比如松毛蟲爆發后,馬尾松數量下降,鳥類等天敵增多,從而造成松毛蟲食物不足,被鳥類捕食的量增多,因此松毛蟲的數量會下降,這就是生態系統的負反饋調節機制。(4)據圖分析松毛蟲爆發有什么特點,在馬尾松林生態系統中是否存在負反饋調節機制?嘗試從營養結構角度分析。12考向一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2024·南昌高三模擬)生態系統在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下列有關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增加物種豐富度和食物網復雜程度能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B.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后,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需要較短時間C.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等特征D.封山育林,合理開發利用,縮短食物鏈長度均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和食物網復雜程度,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增強,進而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穩定性,A錯誤;熱帶雨林物種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強,但恢復力穩定性較弱,故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后,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需要很長時間,B錯誤;12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C正確;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呈現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縮短食物鏈長度并不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D錯誤。122.(2021·湖南,4)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和食草動物兩個種群數量的動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食草動物進入早期,其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B.圖中點a的縱坐標值代表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C.該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與植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負反饋調節有關D.過度放牧會降低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12食草動物進入早期,由于空間、資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約,所以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的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A正確;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而圖中點a的縱坐標對應的數量為該食草動物的最大數量,所以環境容納量應小于點a的縱坐標值,B錯誤。12返回考點二設計和制作生態缸1.實驗原理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的 __進行組織,構建一個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在設計時,還需考慮系統內組分及營養級之間的 。基本成分合適比例2.實驗流程光線良好3.生態缸實驗設計要求及分析設計要求 相關分析生態缸必須是封閉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擾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 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觀察生態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應適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間 便于操作;缸內儲備一定量的空氣生態缸的采光要用較強的散射光 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植物死亡設計要求 相關分析生態缸中投放的幾種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成分齊全(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生態缸中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選擇的動物不宜過多,個體不宜過大 減少對氧氣的消耗,防止生產量小于消耗量提醒 (1)觀察穩定性,可通過觀察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水質變化、基質變化等判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由于生態缸較為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其穩定性易被破壞。因此,生態缸內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時間的活性。考向二 設計和制作生態缸3.某同學用苔蘚、金魚藻、鐵線蕨、蚯蚓、鼠婦、蝸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塊、泥土設計制作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缸,以下對其敘述正確的是A.雖然加入該生態缸的成分較豐富,但按生態系統成分可概括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雖然該生態缸處于密封狀態,但維持缸內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穩定仍需依賴外界環境C.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與小動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當D.生態缸放置到陽光直射的位置有利于維持其穩定性34√生態系統成分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為了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多于小動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這樣可以保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使生態缸中的生物處于生長狀態,C錯誤;生態缸應放置到散射光充足的地方,保證生產者對光照的需求,這樣有利于維持其穩定性,而不應該放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否則會導致生態缸中的溫度過高,影響生物的生長,D錯誤。344.興趣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來驗證生態系統的一些相關問題:取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其中“1”表示有,“0”表示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34生態瓶編號 生態系統組成光照 水草 藻類 浮游動物 小魚 泥沙甲 1 1 1 1 0 1乙 0 1 1 1 0 1丙 1 1 1 1 0 0丁 1 1 1 1 1 1A.丁瓶的抵抗力穩定性比丙瓶高B.乙瓶中,浮游動物的種群密度將維持恒定C.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34√丁瓶有泥沙(提供分解者)、小魚,丙瓶中無泥沙、小魚,丁瓶物種比較豐富,抵抗力穩定性強于丙,A正確;乙瓶中無光照,缺少能量來源,故浮游動物的種群密度無法維持恒定,B錯誤;丙瓶中無泥沙,缺少分解者分解有機物,故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C正確;丁瓶比甲瓶多了消費者小魚,消耗氧氣,故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D正確。341.(選擇性必修2 P73)生態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全國乙,31節選)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請從負反饋調節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蟲種群數量沒有不斷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農田生態系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增多,害蟲種群的增長就受到抑制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食物網(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3.(選擇性必修2 P7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選擇性必修2 P74)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5.(2020·全國Ⅱ,38節選)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_______________低。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恢復力穩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6.(選擇性必修2 P76)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適度地利用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在不超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給予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返回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2024·四川南江中學高三模擬)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B.生態系統中的負反饋調節只存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C.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其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D.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高于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負反饋調節既存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也存在生物群落內部,B錯誤;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草原生態系統,但其恢復力穩定性低于草原生態系統,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2.(2024·濟南歷城第二中學高三檢測)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能破壞自然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需要利用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和技術。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恢復生態學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論,強調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C.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生態系統恢復穩定后,群落的物種組成保持動態平衡123456789101112131415√恢復生態學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論,強調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充分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能力,并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從而使生態系統從受損的退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B正確;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是減少了物種豐富度,營養結構變簡單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將下降,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3.(2024·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高三模擬)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最普遍的調節機制,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干旱時,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增加,導致葉片氣孔大量關閉,不屬于反饋調節B.“先增先減者為被捕食者”這一種群數量動態變化與兩種群間的反饋調節有關C.“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系統,與反饋調節無關D.反饋調節可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干旱時,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增加,導致葉片氣孔大量關閉,這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不屬于反饋調節,A正確;捕食者數量增加,導致被捕食者數量減少,使捕食者因食物缺少而減少,捕食者數量減少,被捕食者又因天敵減少而增加,因此,“先增先減者為被捕食者”這一種群數量動態變化與兩種群間的反饋調節有關,B正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系統,分級調節可以放大激素的調控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C錯誤;反饋調節可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其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4.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養豬場廢水處理系統,具體流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A.氧化塘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種植挺水植物,通過競爭有機物從而抑制藻類生長C.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因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廢水流入厭氧池前,加水稀釋處理可以防止微生物過度失水而死亡√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氧化塘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A正確;植物和藻類都是自養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機物,它們競爭的是無機鹽和陽光等,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是避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被打破,而導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被打破,C正確;廢水流入厭氧池前,濃度太高,為避免微生物過度失水死亡,需要加水稀釋處理,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5.(2024·武漢高三模擬)如圖為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全部來自藻類固定的太陽能與污水中的有機物B.ab段溶解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藻類數量減少和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C.bc段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的 等無機鹽離子D.圖示過程說明該河流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與污水中的有機物,然而河流中的生產者除了藻類還有水草等其他植物,A錯誤;由圖可知,該河流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后各項指標均基本恢復到污染前水平,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說明該河流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6.(2024·天津河東區高三模擬)邊緣效應是指發生在兩個或更多棲息地的交錯區,因環境條件不同,引起邊界的種群或群落結構發生變化的現象。邊緣區的群落結構一般較內部更復雜,并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邊緣區的抵抗力穩定性一般較內部生態系統更高,恢復力穩定性則相反B.森林的邊緣效應會改變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和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C.海陸潮間帶的群落交錯區既有相鄰兩個群落的共有物種也有其特有物種D.若捕食者和寄生蟲在邊緣區更加活躍,可能導致邊緣區某些物種更易被攻擊√123456789101112131415由于邊緣區的群落結構一般較內部更復雜,并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因此邊緣區的抵抗力穩定性一般較內部生態系統更高,恢復力穩定性則相反,A正確;森林的邊緣效應可能會改變生物的種間關系,但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不會被改變,只能從被捕食者到捕食者,B錯誤;海陸潮間帶的群落交錯區環境介于海陸之間,環境更復雜,既有相鄰兩個群落共有的物種,也有其特有物種,C正確;捕食者和寄生蟲在生態系統的邊緣更加活躍,導致邊緣某些物種更容易被天敵即捕食者或寄生蟲攻擊,D正確。7.延慶區的野鴨湖是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較高的濕地生態系統,是華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穩態是指生態系統各成分的種類及數量恒定不變B.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C.減少鳥類天敵的數量有利于增強其穩定性D.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與抗干擾能力呈負相關123456789101112131415√減少鳥類天敵的數量,可能導致鳥類大量繁殖,數量增多,從而導致其食物減少,不利于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C錯誤;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與抗干擾能力呈正相關,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8.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有著一定的結構和功能,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遇到森林大火時,發生在林冠上的林冠火可以迅速毀滅地上全部動植物群落,而地面火發生在地面上,可以快速燒掉地面的枯枝落葉層。優勢種為闊葉林木的某生態系統,在經歷一次地面火后,其面貌改變,松柏的平均株高明顯提高。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地面火因快速燒掉地面的枯枝落葉層,所以有利于植物和動物群落的再生和穩定性B.地面火過后的森林,幸存的闊葉林木的優勢種地位被針葉林木所代替C.枯枝落葉被燒盡后,能加快碳的循環D.地面火過后的面貌改變是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夠所致√123456789101112131415地面火過后的面貌改變是該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的體現,D錯誤。9.(2024·郴州高三期末)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關系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呈正相關B.不同生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C.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D.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123456789101112131415S1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不同生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B正確;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大小不同,C錯誤;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3·安徽安慶一中高三質檢)穩態轉換是指在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可能發生大規模、持續和突然的變化,導致生態系統從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快速重組進入另一個相對穩定狀態的現象,其轉換過程可用如圖“球-杯模型”解釋,小球位于“山頂”代表穩態轉換的臨界點。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小球到達臨界點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說明此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系統發生了穩態轉換C.生態系統由穩態1轉變為穩態2后,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將變簡單D.識別生態系統的穩態轉換臨界點,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123456789101112√131415生態系統由穩態1轉變為穩態2后,營養結構不一定變簡單,也可能變復雜,C錯誤;識別生態系統的穩態轉換臨界點,可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4·邢臺高三調研)生態缸是指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學原理將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的人工微型生態系統。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生態系統包含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B.生態缸應采用散射光,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生物死亡C.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有利于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D.盡可能多地增加缸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提高該生態缸的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生態缸屬于微型人工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和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D錯誤。12.北極北部冰雪覆蓋的荒原地帶和北極南部森林群落之間的過渡地區被稱為苔原。在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依靠地衣來維持生命活動。熱帶雨林地區的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當遭到一定程度破壞時可保持原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遭到破壞后恢復原狀體現的是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苔原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相對較少,恢復力穩定性較弱,抵抗力穩定性也較弱C.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后,其恢復力穩定性很強D.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來物種,增加生物種類,改變營養結構123456789101112131415√遭到破壞后恢復原狀體現的是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A錯誤;苔原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相對較少,抵抗力穩定性較弱,因為環境條件惡劣,其恢復力穩定性也較弱,B正確;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后,其恢復力穩定性變弱,C錯誤;外來物種的引進不一定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有可能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模擬)某公園內一條河的河床建有如圖所示的人工濕地,在該人工濕地中引入滿江紅、蘆葦、水芹和鳳眼藍等水生植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A.人工濕地內的所有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蓄洪防旱、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B.出水口水樣中可溶性有機物濃度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濕地中的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C.人工濕地受到輕微污染后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仍能夠保持原來狀態的能力稱為抵抗力穩定性D.在人工濕地的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位置,選擇種植不同的濕地植物,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人工濕地內的所有生物及其非生物環境才能構成生態系統,A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24·重慶育才中學高三模擬)2019年1月15日重慶大學舉辦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新聞發布會,宣布人類首次在月球的生物生長培育試驗成功,棉花種子在月球上發出嫩芽,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種植出的第一片植物綠葉??破赵囼炈玫妮d荷罐是一個密封的罐體,內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蠅等六種生物,還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氣、熱控和兩個記錄生物生長狀態的相機。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該載荷罐相當于一個生態缸,維持其正常運行需要輸入光B.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酵母菌屬于消費者C.罐內的生物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聯系D.該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差,若讓食物網變復雜,可能增加其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酵母菌是微生物,屬于分解者,果蠅屬于消費者,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選擇題15.(2024·汕頭高三統考)玉米蚜蟲是危害玉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蚜蟲體內寄生蜂種類多,可分為初級寄生蜂(將卵產于蚜蟲體內,幼蟲取食蚜蟲組織導致蚜蟲死亡)和重寄生蜂(可從初級寄生蜂體內獲取營養)。為探討玉米—大蒜間作模式對玉米蚜蟲的控害能力,科研人員選取兩塊面積相當的農田分別進行玉米單作和玉米—大蒜間作,期間水肥管理相同。對兩塊農田的玉米蚜蟲數量及其寄生蜂的種類和數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1)采用________調查農田中玉米蚜蟲的種群數量,調查時應做到___________,以減小實驗誤差。123456789101112131415樣方法隨機取樣蚜蟲活動力小,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調查時應該做到隨機取樣,減小實驗誤差。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2)玉米—大蒜間作能顯著提高土地和資源的利用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大蒜間作可以有效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因為該種植方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強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季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節性)讓生態系統的組分變多,營養結構變得更復雜玉米—大蒜間作合理利用了空間資源,運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玉米—大蒜間作讓生態系統的組分變多,營養結構變得更復雜,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3)與玉米單作相比,玉米—大蒜間作發生蚜蟲災害的可能性更_____,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小玉米—大蒜間作下,重寄生蜂數量占比減少,對初級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級寄生蜂來殺死蚜蟲玉米—大蒜間作下,重寄生蜂數量占比減少,對初級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級寄生蜂來殺死蚜蟲,所以與玉米單作相比,玉米-大蒜間作發生蚜蟲災害的可能性更小。123456789101112131415(4)玉米的生長周期約為一季。玉米收成后,大蒜逐漸成熟,對光能的需求明顯減少,致使土地的光能利用率降低。為解決此問題,同時盡可能恢復土壤的氮肥力,請你綜合已學知識,為農戶設計下一季農作物的種植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收成玉米后馬上種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種豆科植物)收成玉米后馬上種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種豆科植物),可恢復土壤的氮肥力。123456789101112131415(5)負反饋調節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____________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123456789101112131415物質和能量返回第54課時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標要求 1.解釋生態系統具有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2.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會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氣候變化、自然事件、人類活動或外來物種入侵等。3.闡明生態系統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來干擾時,能夠通過自我調節維持穩定。4.活動:(1)設計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2)設計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案。考情分析 1.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023·海南·T19 2022·江蘇·T10 2022·天津·T4 2022·遼寧·T11 2022·江蘇·T17 2022·河北·T12 2021·湖南·T4 2021·海南·T32.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2023·全國乙·T31 2022·海南·T5 2022·河北·T18 2021·遼寧·T11 2020·全國Ⅱ·T38考點一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平衡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概念:生態系統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強調的是生態系統維持生態平衡的能力。(2)原因: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①基礎:負反饋調節。②特點: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急劇下降,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3.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類型項目 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區別 實質 保持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 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核心 抵抗干擾,保持原狀 遭到破壞,恢復原狀影響因素 生態系統中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強 生態系統中組分越少,食物網越簡單,恢復力穩定性越強二者聯系 ①相反關系:一般來說,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時存在于同一系統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們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如圖所示: 注意:凍原、沙漠等生態系統的兩種穩定性都比較低。提醒 (1)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和總穩定性的關系(2)生態系統穩定性的3個易混點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與生物種類有關,還要考慮生物的個體數量。食物網復雜程度相似,生產者多的穩定程度高。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是恒定不變的,因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③強調“生態系統穩定性高低”時,必須明確是抵抗力穩定性還是恢復力穩定性,因為二者一般呈負相關。4.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1)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在不超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合理適度地利用生態系統。(2)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判斷正誤(1)人工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對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物質投入(2022·天津,4)( √ )(2)珊瑚生態系統具有抵抗不良環境并保持原狀的能力,這是恢復力穩定性的表現(2022·海南,5)( × )提示 這種能力是抵抗力穩定性的表現。(3)紅樹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結構相對復雜,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2021·海南,3)( √ )(4)生物群落的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2022·江蘇,10)( √ )(5)群落分層越明顯層次越多,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系統穩定性越強(2022·江蘇,17)( √ )松毛蟲是馬尾松林的害蟲,能取食馬尾松針葉,松毛蟲種群的爆發引起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后果。通過向馬尾松林引入灰喜鵲,可以有效控制蟲害。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馬尾松人工純林穩定性如何?并嘗試分析原因。提示 馬尾松人工純林穩定性低。馬尾松人工純林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2)馬尾松的針闊混交林中,為什么不容易遭受松毛蟲危害?這又說明了什么?提示 混交林中,松毛蟲的天敵種類和數量隨之增加,進而限制了松毛蟲的擴張和蔓延。這說明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3)當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無法有效抑制松毛蟲的生長發育,可能導致生態系統遭受破壞,這說明了什么?提示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4)據圖分析松毛蟲爆發有什么特點,在馬尾松林生態系統中是否存在負反饋調節機制?嘗試從營養結構角度分析。提示 松毛蟲爆發有周期性特點;馬尾松林生態系統存在負反饋調節機制,比如松毛蟲爆發后,馬尾松數量下降,鳥類等天敵增多,從而造成松毛蟲食物不足,被鳥類捕食的量增多,因此松毛蟲的數量會下降,這就是生態系統的負反饋調節機制。考向一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2024·南昌高三模擬)生態系統在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下列有關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增加物種豐富度和食物網復雜程度能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B.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后,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需要較短時間C.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等特征D.封山育林,合理開發利用,縮短食物鏈長度均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答案 C解析 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和食物網復雜程度,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增強,進而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穩定性,A錯誤;熱帶雨林物種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強,但恢復力穩定性較弱,故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后,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需要很長時間,B錯誤;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C正確;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呈現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縮短食物鏈長度并不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D錯誤。2.(2021·湖南,4)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和食草動物兩個種群數量的動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食草動物進入早期,其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B.圖中點a的縱坐標值代表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C.該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與植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負反饋調節有關D.過度放牧會降低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答案 B解析 食草動物進入早期,由于空間、資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約,所以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的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A正確;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而圖中點a的縱坐標對應的數量為該食草動物的最大數量,所以環境容納量應小于點a的縱坐標值,B錯誤。考點二 設計和制作生態缸1.實驗原理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一個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在設計時,還需考慮系統內組分及營養級之間的合適比例。2.實驗流程3.生態缸實驗設計要求及分析設計要求 相關分析生態缸必須是封閉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擾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 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觀察生態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應適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間 便于操作;缸內儲備一定量的空氣生態缸的采光要用較強的散射光 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植物死亡生態缸中投放的幾種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成分齊全(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生態缸中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選擇的動物不宜過多,個體不宜過大 減少對氧氣的消耗,防止生產量小于消耗量提醒 (1)觀察穩定性,可通過觀察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水質變化、基質變化等判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由于生態缸較為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其穩定性易被破壞。因此,生態缸內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時間的活性。考向二 設計和制作生態缸3.某同學用苔蘚、金魚藻、鐵線蕨、蚯蚓、鼠婦、蝸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塊、泥土設計制作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缸,以下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A.雖然加入該生態缸的成分較豐富,但按生態系統成分可概括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雖然該生態缸處于密封狀態,但維持缸內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穩定仍需依賴外界環境C.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與小動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當D.生態缸放置到陽光直射的位置有利于維持其穩定性答案 B解析 生態系統成分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為了維持生態缸的穩定性,應當設計保證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多于小動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這樣可以保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使生態缸中的生物處于生長狀態,C錯誤;生態缸應放置到散射光充足的地方,保證生產者對光照的需求,這樣有利于維持其穩定性,而不應該放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否則會導致生態缸中的溫度過高,影響生物的生長,D錯誤。4.興趣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來驗證生態系統的一些相關問題:取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其中“1”表示有,“0”表示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生態瓶 編號 生態系統組成光照 水草 藻類 浮游動物 小魚 泥沙甲 1 1 1 1 0 1乙 0 1 1 1 0 1丙 1 1 1 1 0 0丁 1 1 1 1 1 1A.丁瓶的抵抗力穩定性比丙瓶高B.乙瓶中,浮游動物的種群密度將維持恒定C.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答案 B解析 丁瓶有泥沙(提供分解者)、小魚,丙瓶中無泥沙、小魚,丁瓶物種比較豐富,抵抗力穩定性強于丙,A正確;乙瓶中無光照,缺少能量來源,故浮游動物的種群密度無法維持恒定,B錯誤;丙瓶中無泥沙,缺少分解者分解有機物,故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C正確;丁瓶比甲瓶多了消費者小魚,消耗氧氣,故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D正確。1.(選擇性必修2 P73)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2.(2023·全國乙,31節選)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請從負反饋調節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蟲種群數量沒有不斷增加的原因是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增多,害蟲種群的增長就受到抑制。 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農田生態系統,原因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食物網(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3.(選擇性必修2 P7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維持或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4.(選擇性必修2 P74)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5.(2020·全國Ⅱ,38節選)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低。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而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6.(選擇性必修2 P76)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強度,在不超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合理適度地利用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給予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2024·四川南江中學高三模擬)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B.生態系統中的負反饋調節只存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C.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其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D.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高于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答案 C解析 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負反饋調節既存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也存在生物群落內部,B錯誤;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高于草原生態系統,但其恢復力穩定性低于草原生態系統,D錯誤。2.(2024·濟南歷城第二中學高三檢測)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能破壞自然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需要利用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和技術。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恢復生態學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論,強調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C.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生態系統恢復穩定后,群落的物種組成保持動態平衡答案 C解析 恢復生態學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論,強調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充分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能力,并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從而使生態系統從受損的退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B正確;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是減少了物種豐富度,營養結構變簡單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將下降,C錯誤。3.(2024·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高三模擬)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最普遍的調節機制,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干旱時,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增加,導致葉片氣孔大量關閉,不屬于反饋調節B.“先增先減者為被捕食者”這一種群數量動態變化與兩種群間的反饋調節有關C.“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系統,與反饋調節無關D.反饋調節可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答案 C解析 干旱時,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增加,導致葉片氣孔大量關閉,這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不屬于反饋調節,A正確;捕食者數量增加,導致被捕食者數量減少,使捕食者因食物缺少而減少,捕食者數量減少,被捕食者又因天敵減少而增加,因此,“先增先減者為被捕食者”這一種群數量動態變化與兩種群間的反饋調節有關,B正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系統,分級調節可以放大激素的調控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C錯誤;反饋調節可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其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D正確。4.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養豬場廢水處理系統,具體流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氧化塘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種植挺水植物,通過競爭有機物從而抑制藻類生長C.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因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D.廢水流入厭氧池前,加水稀釋處理可以防止微生物過度失水而死亡答案 B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氧化塘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A正確;植物和藻類都是自養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機物,它們競爭的是無機鹽和陽光等,B錯誤;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是避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被打破,而導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被打破,C正確;廢水流入厭氧池前,濃度太高,為避免微生物過度失水死亡,需要加水稀釋處理,D正確。5.(2024·武漢高三模擬)如圖為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污染后的凈化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全部來自藻類固定的太陽能與污水中的有機物B.ab段溶解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藻類數量減少和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C.bc段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的NH等無機鹽離子D.圖示過程說明該河流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答案 A解析 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與污水中的有機物,然而河流中的生產者除了藻類還有水草等其他植物,A錯誤;由圖可知,該河流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后各項指標均基本恢復到污染前水平,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說明該河流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D正確。6.(2024·天津河東區高三模擬)邊緣效應是指發生在兩個或更多棲息地的交錯區,因環境條件不同,引起邊界的種群或群落結構發生變化的現象。邊緣區的群落結構一般較內部更復雜,并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邊緣區的抵抗力穩定性一般較內部生態系統更高,恢復力穩定性則相反B.森林的邊緣效應會改變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和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C.海陸潮間帶的群落交錯區既有相鄰兩個群落的共有物種也有其特有物種D.若捕食者和寄生蟲在邊緣區更加活躍,可能導致邊緣區某些物種更易被攻擊答案 B解析 由于邊緣區的群落結構一般較內部更復雜,并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因此邊緣區的抵抗力穩定性一般較內部生態系統更高,恢復力穩定性則相反,A正確;森林的邊緣效應可能會改變生物的種間關系,但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不會被改變,只能從被捕食者到捕食者,B錯誤;海陸潮間帶的群落交錯區環境介于海陸之間,環境更復雜,既有相鄰兩個群落共有的物種,也有其特有物種,C正確;捕食者和寄生蟲在生態系統的邊緣更加活躍,導致邊緣某些物種更容易被天敵即捕食者或寄生蟲攻擊,D正確。7.延慶區的野鴨湖是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較高的濕地生態系統,是華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穩態是指生態系統各成分的種類及數量恒定不變B.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C.減少鳥類天敵的數量有利于增強其穩定性D.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與抗干擾能力呈負相關答案 B解析 減少鳥類天敵的數量,可能導致鳥類大量繁殖,數量增多,從而導致其食物減少,不利于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C錯誤;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與抗干擾能力呈正相關,D錯誤。8.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有著一定的結構和功能,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遇到森林大火時,發生在林冠上的林冠火可以迅速毀滅地上全部動植物群落,而地面火發生在地面上,可以快速燒掉地面的枯枝落葉層。優勢種為闊葉林木的某生態系統,在經歷一次地面火后,其面貌改變,松柏的平均株高明顯提高。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地面火因快速燒掉地面的枯枝落葉層,所以有利于植物和動物群落的再生和穩定性B.地面火過后的森林,幸存的闊葉林木的優勢種地位被針葉林木所代替C.枯枝落葉被燒盡后,能加快碳的循環D.地面火過后的面貌改變是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夠所致答案 D解析 地面火過后的面貌改變是該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的體現,D錯誤。9.(2024·郴州高三期末)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關系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呈正相關B.不同生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C.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D.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答案 C解析 S1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不同生態系統b→c的幅度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大小不同,B正確;不同生態系統c→d的時間不同,說明不同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大小不同,C錯誤;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高,D正確。10.(2023·安徽安慶一中高三質檢)穩態轉換是指在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可能發生大規模、持續和突然的變化,導致生態系統從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快速重組進入另一個相對穩定狀態的現象,其轉換過程可用如圖“球-杯模型”解釋,小球位于“山頂”代表穩態轉換的臨界點。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小球到達臨界點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說明此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系統發生了穩態轉換C.生態系統由穩態1轉變為穩態2后,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將變簡單D.識別生態系統的穩態轉換臨界點,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答案 C解析 生態系統由穩態1轉變為穩態2后,營養結構不一定變簡單,也可能變復雜,C錯誤;識別生態系統的穩態轉換臨界點,可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D正確。11.(2024·邢臺高三調研)生態缸是指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學原理將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的人工微型生態系統。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包含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B.生態缸應采用散射光,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生物死亡C.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有利于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D.盡可能多地增加缸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提高該生態缸的穩定性答案 D解析 生態缸屬于微型人工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和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D錯誤。12.北極北部冰雪覆蓋的荒原地帶和北極南部森林群落之間的過渡地區被稱為苔原。在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依靠地衣來維持生命活動。熱帶雨林地區的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當遭到一定程度破壞時可保持原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遭到破壞后恢復原狀體現的是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苔原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相對較少,恢復力穩定性較弱,抵抗力穩定性也較弱C.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后,其恢復力穩定性很強D.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來物種,增加生物種類,改變營養結構答案 B解析 遭到破壞后恢復原狀體現的是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A錯誤;苔原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相對較少,抵抗力穩定性較弱,因為環境條件惡劣,其恢復力穩定性也較弱,B正確;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后,其恢復力穩定性變弱,C錯誤;外來物種的引進不一定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有可能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錯誤。13.(2023·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模擬)某公園內一條河的河床建有如圖所示的人工濕地,在該人工濕地中引入滿江紅、蘆葦、水芹和鳳眼藍等水生植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工濕地內的所有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蓄洪防旱、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B.出水口水樣中可溶性有機物濃度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濕地中的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C.人工濕地受到輕微污染后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仍能夠保持原來狀態的能力稱為抵抗力穩定性D.在人工濕地的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位置,選擇種植不同的濕地植物,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答案 A解析 人工濕地內的所有生物及其非生物環境才能構成生態系統,A錯誤。14.(2024·重慶育才中學高三模擬)2019年1月15日重慶大學舉辦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新聞發布會,宣布人類首次在月球的生物生長培育試驗成功,棉花種子在月球上發出嫩芽,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種植出的第一片植物綠葉??破赵囼炈玫妮d荷罐是一個密封的罐體,內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蠅等六種生物,還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氣、熱控和兩個記錄生物生長狀態的相機。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載荷罐相當于一個生態缸,維持其正常運行需要輸入光B.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酵母菌屬于消費者C.罐內的生物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聯系D.該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差,若讓食物網變復雜,可能增加其穩定性答案 B解析 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酵母菌是微生物,屬于分解者,果蠅屬于消費者,B錯誤。二、非選擇題15.(2024·汕頭高三統考)玉米蚜蟲是危害玉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蚜蟲體內寄生蜂種類多,可分為初級寄生蜂(將卵產于蚜蟲體內,幼蟲取食蚜蟲組織導致蚜蟲死亡)和重寄生蜂(可從初級寄生蜂體內獲取營養)。為探討玉米—大蒜間作模式對玉米蚜蟲的控害能力,科研人員選取兩塊面積相當的農田分別進行玉米單作和玉米—大蒜間作,期間水肥管理相同。對兩塊農田的玉米蚜蟲數量及其寄生蜂的種類和數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據此回答下列問題:種植方式 玉米蚜蟲數量 寄生蜂數量 初級寄生蜂 重寄生蜂種類數(種) 比例(%) 種類數(種) 比例(%)玉米單作 262 1 530 2 68.30 10 31.70玉米—大蒜間作 87 2 422 3 75.10 10 24.90(1)采用__________調查農田中玉米蚜蟲的種群數量,調查時應做到____________,以減小實驗誤差。(2)玉米—大蒜間作能顯著提高土地和資源的利用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玉米-大蒜間作可以有效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因為該種植方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強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3)與玉米單作相比,玉米—大蒜間作發生蚜蟲災害的可能性更______,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玉米的生長周期約為一季。玉米收成后,大蒜逐漸成熟,對光能的需求明顯減少,致使土地的光能利用率降低。為解決此問題,同時盡可能恢復土壤的氮肥力,請你綜合已學知識,為農戶設計下一季農作物的種植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負反饋調節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____________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答案 (1)樣方法 隨機取樣 (2)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季節性) 讓生態系統的組分變多,營養結構變得更復雜 (3)小 玉米—大蒜間作下,重寄生蜂數量占比減少,對初級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級寄生蜂來殺死蚜蟲 (4)收成玉米后馬上種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種豆科植物) (5)物質和能量解析 (1)蚜蟲活動力小,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調查時應該做到隨機取樣,減小實驗誤差。(2)玉米—大蒜間作合理利用了空間資源,運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玉米—大蒜間作讓生態系統的組分變多,營養結構變得更復雜,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3)玉米—大蒜間作下,重寄生蜂數量占比減少,對初級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級寄生蜂來殺死蚜蟲,所以與玉米單作相比,玉米-大蒜間作發生蚜蟲災害的可能性更小。(4)收成玉米后馬上種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種豆科植物),可恢復土壤的氮肥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第九單元 第54課時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共75張ppt).pptx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第九單元 第54課時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