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第八單元 第36課時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2份打包)(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第八單元 第36課時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2份打包)(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93張PPT)
第36課時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說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
2.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3.簡述機體通過呼吸、消化、循環和泌尿等系統參與內、外環境間的物質交換。
4.以血糖、體溫、pH 和滲透壓等為例,闡明機體通過調節作用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5.舉例說明機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
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1.內環境的組成及理化性質 2022·廣東·T3 2022·重慶·T10 2022·湖北·T17 2021·重慶·T13
2021·河北·T17 2021·海南·T5
2.內環境的穩態 2023·湖北·T5 2022·海南·T9 2020·海南·T4 2020·山東·T18
內容索引
考點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
考點二  內環境的穩態
課時精練
考點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
1.體液的組成
(1)體液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淋巴液
血漿
組織液
細胞
外液
細胞內液
(2)細胞外液各部分之間的轉化關系
血漿
組織液
淋巴液
2.內環境
(1)概念:由 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
細胞外液
(2)三種細胞外液組成成分的比較
項目 血漿 組織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成分來源 ①消化道吸收; ②從_______回滲; ③淋巴液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 ①血漿滲出毛細血管壁; ②組織細胞代謝產生 _______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
化學成分 都含有水、無機鹽、蛋白質等,血漿中_________含量較高,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________含量很少
血管
組織細胞間隙
淋巴管
組織液
組織液
蛋白質
蛋白質
3.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無機鹽和蛋白質
Na+
Cl-
7.35~7.45
37 ℃
4.內環境的作用
(1)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細胞名稱 所處內環境
組織細胞 _______
毛細血管壁細胞 _______________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 _______________
血細胞 ______
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 _____________
組織液
血漿、組織液
淋巴液、組織液
血漿
淋巴液、血漿
(2)細胞通過 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內環境
(1)大腦細胞間隙的液體屬于人體內環境,內環境是人體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
提示 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2)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發生在內環境中(  )
×
提示 蛋白質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內進行的,與外界環境相通的消化道,不屬于內環境。
×
(3)內環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DNA聚合酶、載體、神經遞質和無機鹽等
(  )
提示 DNA聚合酶是細胞內的物質,載體是細胞膜上的物質,二者都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
(4)淋巴管內的液體、膀胱內的尿液、汗腺導管內的汗液、消化道內的消化液和細胞內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  )
提示 體內液體≠體液≠內環境,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內環境,細胞內的液體屬于體液,但不屬于內環境。
×
(5)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
(6)單細胞動物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多細胞動物的細胞都必須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
提示 多細胞動物的部分細胞可以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例如人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可以直接從腸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
妊娠期母體對葡萄糖需求量增加,為保證血糖供應,機體會做出調整使胰島素效果減弱;而孕婦妊娠期往往攝入過量糖類,營養過剩,運動量又較低,易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如表為口服75 g葡萄糖后血檢結果。
1.該孕婦有無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還可以檢測什么成分用于診斷?
提示 該孕婦有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還可以通過檢測胰島素的含量來診斷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將下列物質歸類:
a.無機鹽 b.細胞因子 c.氨基酸 d.血漿蛋白 e.呼吸酶 f.維生素 g.葡萄糖 h.神經遞質 i.激素 j.抗體 k.二氧化碳 l.尿素 m.甘油 n.DNA聚合酶 o.脂肪酸 p.消化酶 q.麥芽糖 r.糖原 s.纖維素 t.受體 u.載體
(1)內環境中存在的化學物質:營養物質 ,代謝廢物 ,
其他物質 。
(2)內環境中不存在的化學物質:細胞內特有的物質 ,細胞膜上的物質 ,消化液中和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質 。
a、c、f、g、m、o
k、l
b、d、h、i、j
e、n、r
t、u
p、q、s
3.將下列生理過程歸類:
A.細胞呼吸 B.乳酸與碳酸氫鈉反應 C.細胞內蛋白質、神經遞質、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D.消化道中物質的消化 E.神經遞質與受體的結合 F.胰島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G.抗體與抗原的結合
發生在內環境中的過程: ;不發生在內環境中的過程:___________。
B、E、F、G
A、C、D
4.如圖表示血液流經人體某器官模型,請分析B端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
(1)若該器官為骨骼肌,O2、營養物質含量 ;CO2、尿素含量 。
(2)若該器官為肺,則O2含量 ;CO2含量 。
(3)若該器官為腎臟,則尿素含量 。
(4)若該器官為胰腺,則進食后胰島素含
量 ;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含量 。
(5)若該器官為肝臟,則進食后血糖含量 ;饑餓時血糖含量 。
降低
升高
升高
降低
降低
升高
升高
降低
升高
5.中度或重度的妊娠期高血壓,存在腎臟損傷,腎小球濾過能力下降,使得血漿蛋白經過腎小球漏出,從而生成蛋白尿。請結合滲透壓的概念及圖示模型,解釋當腎功能異常時,機體出現組織水腫的原因。
提示 腎功能異常出現蛋白尿時,會造成血漿蛋白減少,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對水的吸引力減小,水分過多地流向組織液,從而造成組織水腫。
組織水腫的原因分析
考向一 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之間的關系
1.(2024·海南嘉積中學高三模擬)如圖表示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與b、c、d相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Na+
B.c可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形成組織液
C.d中含有糖類、脂質、蛋白質、尿素等化學成分
D.食物中的堿性物質和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構成維持血漿pH的緩沖物質

1
2
3
4
a是細胞內液,細胞內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細
胞外液(b是組織液,c是淋巴液,d是血漿)中的,但Na+
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中,A錯誤;
d(血漿)可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
織液,B錯誤;
食物中的堿性物質和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會破壞血漿pH的穩態,不構成維持血漿pH的緩沖物質,D錯誤。
1
2
3
4
巧用單、雙箭頭判斷體液的4種成分
單箭頭
淋巴液形成:組織液→淋巴液
淋巴液流向:淋巴液→血漿
雙箭頭
組織液 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2.(2022·湖北,17)人體中血紅蛋白構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與氧的親和力約是T型的500倍,內、外因素的改變會導致血紅蛋白—氧親和力發生變化,如血液pH升高、溫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
1
2
3
4
向R型轉變。正常情況下,不同氧分壓時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變化曲線如圖實線所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
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B.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R型
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
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有利于肌
肉細胞代謝
1
2
3
4

由題意可知,R型血紅蛋白與氧的親和力更高,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溫度下降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向R型轉變,故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A正確;
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漿要為腎臟細胞提供氧氣,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B錯誤;
1
2
3
4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需要增加血紅蛋白與氧氣的親和力,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C錯誤;
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氧分壓偏低,血紅蛋白飽和度偏低,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這樣便于釋放氧氣用于肌肉細胞進行細胞呼吸,D錯誤。
1
2
3
4
考向二 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
3.(2022·重慶,10)某同學登山后出現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時間后緩解。查閱資料得知,肌細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被細胞再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酸痛是因為乳酸積累導致血漿pH顯著下降所致
B.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只需通過組織液
C.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
D.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

1
2
3
4
肌肉酸痛是因機體產生的乳酸積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漿存在緩沖物質,血漿pH下降并不明顯,A錯誤;
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需要血漿和組織液的運輸,B錯誤;
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細胞中進行,C錯誤;
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降低內環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緩解酸痛,D正確。
1
2
3
4
4.(2021·河北,17改編)高鹽飲食后一段時間內,雖然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但機體依舊處于正鈉平衡(總Na+攝入多于排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Na+和Cl-
B.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與主動飲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關
C.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
D.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細胞外液總量和體液總
量均增多

1
2
3
4
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A正確;
高鹽飲食一段時間后,細胞外液滲透壓會升高,機體可以通過主動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細胞外液滲透壓,從而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B正確;
細胞內液可以與細胞外液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細胞內液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C錯誤;
1
2
3
4
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細胞外液總量,體液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組成,體液的總量也會增多,D正確。
1
2
3
4
返回
考點二
內環境的穩態
1.內環境的穩態
器官、
系統
相對穩定
化學成分
理化性質
神經-體液-免疫
一定限度
正常生命活動
2.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
(1)實驗目的
通過比較自來水、 和肝勻漿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
緩沖液
(2)實驗結果與結論
實驗材料 圖示 結果
自來水 滴加HCl后,自來水pH____
_____;滴加NaOH溶液后,自來水pH__________
逐漸
減小
逐漸增大
實驗材料 圖示 結果
緩沖液 在一定的范圍內,無論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后,緩沖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
肝勻漿 在一定的范圍內,無論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肝勻漿的pH________________
均保持相對穩定
均保持相對穩定
結論 肝勻漿的性質類似于________而不同于________,說明肝勻漿內含有____________,從而能夠維持pH的___________
緩沖液
自來水
緩沖物質
相對穩定
3.內環境穩態的實例分析
(1)血漿pH調節過程的分析
(2)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
4.穩態概念的發展
表達
分泌
活性
分裂和分化
結構和功能
(1)血漿的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  )
提示 穩態的實質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
×
(3)健康人內環境能保持穩態,內環境保持穩態時,人體一定健康(  )
提示 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體未必不得病,如遺傳病患者、植物人等。
×
(4)當內環境穩態遭受破壞后,一定引起細胞代謝紊亂(  )
(5)人體pH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緩沖對,與其他器官或系統無關
(  )
提示 pH的相對穩定依賴于血液中的緩沖物質以及肺、腎的正常功能。

×
考向三 內環境的穩態及其調節
5.(2024·沈陽高三聯考)水楊酸是一種有機酸,過量服用會刺激呼吸中樞,使肺通氣過度,呼吸加深加快,導致血漿的CO2濃度降低,出現“呼吸性堿中毒”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水楊酸通過體液運輸的方式對位于腦干中的呼吸中樞進行調節
C.出現“呼吸性堿中毒”時,患者血漿由正常時的弱酸性變為弱堿性
D.臨床上,可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氣體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
5
6

內環境中的緩沖物質如 (堿性物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水楊酸引起的血漿pH的變化,維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A正確;
水楊酸是一種有機酸,過量服用會刺激呼吸中樞,水楊酸溶解在體液中,通過體液運輸的方式,對位于腦干中的呼吸中樞進行調節,B正確;
正常血漿呈弱堿性,出現“呼吸性堿中毒”時,患者血漿的pH會增大,C錯誤;
CO2為酸性氣體,臨床上可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氣體降低血漿的pH,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D正確。
5
6
6.(2023·湖北,5)2023年4月,武漢馬拉松比賽吸引了全球約26 000名運動員參賽。賽程中運動員出現不同程度的出汗、脫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關于比賽中運動員生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血漿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
B.大量補水后,內環境可恢復穩態
C.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加快
D.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減少
5
6

參賽運動員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過多時會刺激腦干中的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將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A錯誤;
運動過程中的出汗、脫水會伴隨著無機鹽的丟失,如果此時只喝水不補充無機鹽,內環境穩態會遭到破壞進而引起細胞代謝紊亂,B錯誤;
劇烈運動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胃腸蠕動變慢,C錯誤;
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由下丘腦分泌、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生成減少,D正確。
5
6
填空默寫
1.(選擇性必修1 P4)內環境: ___________ 。
2.(選擇性必修1 P5)血漿和組織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別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擇性必修1 P5)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 __ 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 。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其中含有的 等物質有關。
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血漿中含有
無機鹽和蛋白質
Na+和Cl-
4.(選擇性必修1 P9)穩態的實質:內環境中的 和 _ 保
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5.(選擇性必修1 P10)穩態的調節機制是 。
6.(選擇性必修1 P11)內環境穩態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各種化學成分
理化性質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
活動的必要條件
7.(教材·概念檢測·P6)人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或腳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水皰是如何形成的?一段時間后水皰會自行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皰由血漿透出毛細血管壁或組織細胞代謝產生。一段時間后,大部分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漿,還有一部分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淋巴液。
8.科學家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得血漿的化學組成中,血漿蛋白含量比無機鹽含量多,但為什么無機鹽在維持血漿滲透壓中占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漿中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溶液中蛋白質微粒數目少,產生的滲透壓小。
9.(教材·思考討論·P10)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可能會出現什么變化?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透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的功能紊亂。
10.(教材·拓展應用·P6)正常人劇烈運動會使肌肉產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質,這會影響血漿的pH嗎?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怎樣變化?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不會影響血漿的pH。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降低。氧氣不足,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
課時精練
1.(2023·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高三模擬)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含有大量體液,約2/3的體液屬于內環境
B.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以維持化學成分的相對
穩定
C.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不發生在內環境中
D.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內環境,受內環境中pH、溫度等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體含有大量體液,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約2/3的體液屬于細胞內液,A錯誤;
組織液與血漿可相互轉化,組織液可單向轉化為淋巴液,淋巴液可單向轉化為血漿,B錯誤;
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屬于無氧呼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而不發生在內環境中,C正確;
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不是內環境,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4·北京海淀高三統考)下列過程不在內環境中進行的是
A.抗原和抗體的結合
B.血紅蛋白與O2結合
C.激素運輸到靶細胞
D.乳酸與緩沖物質反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原和抗體的結合發生在內環境中,A不符合題意;
血紅蛋白與O2結合發生在紅細胞內,不在內環境中進行,B符合題意;
激素經體液運輸到靶細胞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C不符合題意;
內環境中存在與乳酸反應的緩沖物質,D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4·武漢高三階段檢測)腦脊液是存在于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是腦細胞和脊髓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腦脊液是由血漿在腦室脈絡叢處濾過產生的,并可經蛛網膜處重新流入靜脈。在血液和腦脊液之間存在著“血腦屏障”,該屏障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從而阻擋了一些物質從血管進入腦脊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腦脊液滲透壓的主要來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
B.腦脊液可以為腦細胞和脊髓細胞提供營養,運輸代謝廢物
C.大腦深度思考時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不會使腦脊液pH明顯降低
D.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會導致顱內壓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腦脊液屬于細胞外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是腦脊液滲透壓的主要來源,A正確;
腦脊液是腦細胞和脊髓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可以為腦細胞和脊髓細胞提供營養,運輸代謝廢物,B正確;
體液中存在多種緩沖物質,大腦深度思考時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不會使腦脊液pH明顯降低,C正確;
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代謝廢物無法排出,會導致顱內壓升高,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3·重慶渝中高三統考)如圖表示人體內4種液體之間的不完全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乙為細胞內液,則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
B.若乙是紅細胞的細胞內液,則需要補充的箭頭是
“丙→甲”
C.若乙是神經元的細胞內液,則甲液中可含有胰蛋白酶、Na+、ATP、葡
萄糖等
D.若乙表示的是肝臟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比丁中蛋白質含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的,細胞內液
含量高于細胞外液,A錯誤;
若乙是紅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是血漿,丙是組
織液,由于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通過毛細血管壁相互滲透,故需要補充的箭頭是“丙→甲”,B正確;
若乙是神經元的細胞內液,則甲是組織液,組織液中不會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錯誤;
若乙表示的是肝臟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為組織液,丙為淋巴液,丁為血漿,丁(血漿)中蛋白質含量應該比甲(組織液)高,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2023·成都高三模擬)將等量的紅細胞分成兩組,分別放在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前者細胞形態保持不變,后者卻引發溶血現象(紅細胞破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NaCl溶液和KCl溶液的滲透壓相同
B.NaCl溶液與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等
C.K+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
D.Cl-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為NaCl溶液和KCl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故二者的滲透壓相同,A不符合題意;
放在NaCl溶液中,紅細胞形態保持不變,說明NaCl溶液與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等,B不符合題意;
K+主要存在于細胞內,用于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K+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漲破,C不符合題意;
Cl-主要在細胞外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Cl-不會大量進入紅細胞,D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1·海南,5)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不能相互滲透
B.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
C.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相互滲透,A錯誤;
根據題干信息“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可知,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重慶南開中學高三模擬)如圖為肝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b中的O2在肝細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過
6層磷脂雙分子層
B.正常情況下生成與回流的a中O2的濃度相同
C.在饑餓條件下,肝臟周圍葡萄糖濃度a>b
D.內環境中如 /H2CO3等緩沖對的存在,使得其pH能保持穩定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表示血漿,血漿中的O2在肝細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過毛細血管壁(2層膜)→肝細胞膜(1層膜)→線粒體外膜和內膜(2層膜),共5層膜,即5層磷脂雙分子層,A錯誤;
正常情況下,富含O2的血漿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生成組織液,而組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會消耗部分O2,導致通過毛細血管靜脈端回流的組織液中O2的含量比生成組織液中的低,B錯誤;
在饑餓條件下,肝臟細胞分解產生葡萄糖,肝臟周圍組織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血漿中的葡萄糖濃度,即a>b,C正確;
內環境中有許多緩沖對,使pH穩定在一定范圍,并不是穩定不變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3·黃岡高三調研)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如圖a、b、c表示內環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a、d都能與組織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B.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影響細胞正常形態
C.肌肉注射藥物一段時間后,藥物在a、b、c中都可出現
D.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組織水腫時可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組織液,所以a是組織液,組織細胞生存的環境為組織液,所以d也是組織液,組織液能與組織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A正確;
生理鹽水與血漿滲透壓等滲,故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影響細胞正常形態,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肌肉注射藥物后,藥物先進入組織液,然后可通過組織液進入血漿和淋巴液,故一段時間后在a、b、c中都可出現藥物,C正確;
組織水腫是組織液增加,一般是由血漿蛋白減少導致組織液回流減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故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組織水腫時需要靜脈點滴,以增大血漿滲透壓,使組織液中的水滲透進入血漿的量增加,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4·福建廈門一中高三模擬)如圖為某人抽血化驗的檢查報告單,其中谷丙轉氨酶和白蛋白(血漿蛋白的一種)都主要由肝臟細胞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當某些藥物或病毒改變肝細胞膜通透性以后,谷丙轉氨酶會大量進入血漿。正常成年人的肝臟每天約合成12~20 g白蛋白。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編號 檢驗項目 結果 提示 參考范圍 單位
1 谷丙轉氨酶 232 ↑ 0~50 U/L
2 谷草轉氨酶 98 ↑ 0~50 U/L
3 谷草/谷丙 0.4
4 堿性磷酸酶 62 40~150 U/L
5 r-谷氨酰轉肽酶 40 0~50 U/L
6 總蛋白 76.4 60.0~85.0 g/L
7 白蛋白 39.2 35.0~55.0 g/L
8 球蛋白 37.2 ↑ 16.0~35.0
9 白球蛋白比例 1.1 ↓ 1.3~2.5
10 總膽紅素 16.3 2.0~20.0 μ mol/L
11 直接膽紅素 3.9 0~8.0 μ mol/L
12 間接膽紅素 12.4 2.0~18.0 μ mol/L
A.檢驗項目是否正常應與該項目的參考范圍對照,說明內環境穩態不是
絕對的穩定
B.檢查者血液中谷丙轉氨酶偏高,說明檢查者的肝細胞很可能有損傷
C.若抽血化驗單所有檢驗項目都在參考范圍內,則說明該檢查者的內環
境維持了穩態
D.若肝功能受損導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顯下降,則有可能導致全身水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檢驗項目是否正常應與該項目的參考范圍對照,說明內環境穩態是相對的,通常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處于相對穩定狀態,A正確;
檢查者血液中谷丙轉氨酶和球蛋白偏高,說明檢查者的肝細胞可能受損,也可能有病毒感染,但還需要進一步檢測,B正確;
若抽血化驗單所有檢驗項目都在參考范圍內,則只能說明檢測的項目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其他未檢測的項目并不清楚,因而只能說明該檢查者的內環境可能維持了穩定狀態,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肝功能受損導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顯下降,則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進而表現為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因而有可能導致全身水腫,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4·重慶一中高三月考)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如果酸性或堿性的物質多了,輕微的情況下會有身體疲勞,嚴重時就會出現酸中毒或堿中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物細胞培養時的pH多為7.2~7.4,此為人體血漿pH
B.血漿 減少和呼吸中樞活動受抑制均可能導致酸中毒
C.無氧呼吸產生CO2過多會導致血漿中Na+過高而堿中毒
D.酸中毒可靜脈滴注一定濃度的NaHCO3或NaH2PO4進行治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體血漿近中性,其pH為7.35~7.45,A錯誤;
呼吸中樞活動受抑制會導致CO2排出減少,CO2在體內過多生成H2CO3會導致酸中毒,B正確;
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產生CO2,C錯誤;
NaH2PO4是酸性物質,不能治療酸中毒,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內江高三模擬)高原反應是指由平原進入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后,人體發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應激反應,常伴有頭痛、胸悶等癥狀。而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也可能發生不適應,如疲倦、無力、嗜睡、腹瀉等,稱為低原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高原反應過程中,人體血漿的pH可能會略有降低
B.低原反應出現嚴重腹瀉后,需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C.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的產生是由于機體喪失了對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
D.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
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高原地區缺氧,機體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人體血漿的pH可能會略有降低,A正確;
低原反應出現嚴重腹瀉后,丟失大量水分的同時還會丟失大量無機鹽,需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B正確;
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的產生是由于機體對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錯誤;
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都會出現一定的不適癥狀,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酮體(包括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臟細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并最終被轉移至腦、心臟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體血液中,酮體含量少;糖代謝紊亂時,血液中酮體增加導致酸中毒,出現神志不清等癥狀。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酮體可從組織液轉移至血漿中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體發生在內環境中
C.血液中酮體過量可導致內環境pH偏低
D.酮體可緩解腦組織利用葡萄糖障礙導致的腦細胞供能不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酮體是肝臟細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可以雙向交換,故酮體可從組織液轉移至血漿中,A正確;
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體發生在肝臟細胞內,不發生在內環境中,B錯誤;
由題干信息“血液中酮體增加導致酸中毒”可知,血液中酮體過量可導致酸積累,導致內環境pH偏低,C正確;
酮體最終可以被轉移至腦、心臟等器官氧化供能,故酮體可緩解腦組織利用葡萄糖障礙導致的腦細胞供能不足,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如圖是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示意圖,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③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⑤處的胰島
素濃度低于①處
B.若③為腦細胞,⑤處的氧氣濃度低于①處,
而CO2的濃度相反
C.若③為骨骼肌細胞,飯后五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
D.若③為組織細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產生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③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血糖濃度
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①處的胰島素濃
度高于⑤處,A正確;
若③為腦細胞,腦細胞氧化分解有機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氣,⑤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①處,而CO2的濃度相反,B錯誤;
若③為骨骼肌細胞,飯后五小時細胞會消耗葡萄糖,所以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C正確;
若③為組織細胞,其內可進行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會產生水,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抽血檢查是常見的疾病檢查項目,成人一般采用靜脈采血,嬰幼兒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項指標能體現內環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如圖為人體內環境示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靜脈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檢樣中的液體成分
均為圖中的④和①
B.血項指標可包括血紅蛋白、血糖、血脂、激素、
抗體、尿素和呼吸酶等
C.CO2從②中產生擴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過10層磷脂雙分子層
D.血檢能反映健康狀況是由于②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依賴血液運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靜脈采血液體成分為④(血漿),指尖采血液
體成分為④(血漿)和①(組織液),A錯誤;
血糖、血脂、激素、抗體、尿素和無機鹽存
在于血漿中,以上都包含在血項指標中,但
呼吸酶不存在于血液中,血紅蛋白存在于血細胞中,不包括在血項指標中,B錯誤;
CO2從②中產生擴散到④中需要通過線粒體的2層膜、1層細胞膜、進入毛細血管細胞需要經過2層細胞膜,故至少需要通過5層生物膜,即10層磷脂分子,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血檢能反映健康狀況是由于②(組織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依賴血液運輸,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南京中華中學高三聯考)肝細胞的功能之一是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這與肝細胞中光面內質網膜上的G-6-磷酸酶等酶密切相關。糖原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后釋放入血液,透性酶是一種存在于膜上的載體蛋白,如圖為光面內質網上糖原降解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高爾基體與透性酶的合成、加工、包
裝和囊泡運輸密切相關
B.細胞質基質中的G-6-磷酸酶可以將
G-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與磷酸
C.糖原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主要
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肝臟、肌肉及內環境中
D.肝細胞不能通過細胞膜直接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題干信息可知,透性酶是一種載體蛋白,載體蛋白的合成、加工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高爾基體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等,不能進行合成,A錯誤;
由題干信息可知,G-6-磷酸酶位于光面內質網上,并不在細胞質基質中,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臟細胞和肌細胞中,由消化道吸收的單糖被轉運至細胞內,合成糖原后儲存在細胞中,所以在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中沒有糖原,C錯誤;
肝臟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是組織液,不能通過細胞膜與血液直接進行物質交換,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13
14
15第36課時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課標要求 1.說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2.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簡述機體通過呼吸、消化、循環和泌尿等系統參與內、外環境間的物質交換。4.以血糖、體溫、pH 和滲透壓等為例,闡明機體通過調節作用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5.舉例說明機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
考情分析 1.內環境的組成及理化性質 2022·廣東·T3 2022·重慶·T10 2022·湖北·T17 2021·重慶·T13 2021·河北·T17 2021·海南·T5
2.內環境的穩態 2023·湖北·T5 2022·海南·T9 2020·海南·T4 2020·山東·T18
考點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
1.體液的組成
(1)體液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2)細胞外液各部分之間的轉化關系
2.內環境
(1)概念: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
(2)三種細胞外液組成成分的比較
項目 血漿 組織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血管 組織細胞間隙 淋巴管
成分來源 ①消化道吸收; ②從組織液回滲; ③淋巴液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 ①血漿滲出毛細血管壁; ②組織細胞代謝產生 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
化學成分 都含有水、無機鹽、蛋白質等,血漿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3.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4.內環境的作用
(1)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細胞名稱 所處內環境
組織細胞 組織液
毛細血管壁細胞 血漿、組織液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 淋巴液、組織液
血細胞 血漿
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 淋巴液、血漿
(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判斷正誤
(1)大腦細胞間隙的液體屬于人體內環境,內環境是人體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 )
提示 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2)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發生在內環境中( × )
提示 蛋白質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內進行的,與外界環境相通的消化道,不屬于內環境。
(3)內環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DNA聚合酶、載體、神經遞質和無機鹽等( × )
提示 DNA聚合酶是細胞內的物質,載體是細胞膜上的物質,二者都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4)淋巴管內的液體、膀胱內的尿液、汗腺導管內的汗液、消化道內的消化液和細胞內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 × )
提示 體內液體≠體液≠內環境,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內環境,細胞內的液體屬于體液,但不屬于內環境。
(5)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 )
(6)單細胞動物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多細胞動物的細胞都必須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 )
提示 多細胞動物的部分細胞可以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例如人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可以直接從腸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妊娠期母體對葡萄糖需求量增加,為保證血糖供應,機體會做出調整使胰島素效果減弱;而孕婦妊娠期往往攝入過量糖類,營養過剩,運動量又較低,易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如表為口服75 g葡萄糖后血檢結果。
1.該孕婦有無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還可以檢測什么成分用于診斷?
提示 該孕婦有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還可以通過檢測胰島素的含量來診斷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將下列物質歸類:
a.無機鹽 b.細胞因子 c.氨基酸 d.血漿蛋白 e.呼吸酶 f.維生素 g.葡萄糖 h.神經遞質 i.激素 j.抗體 k.二氧化碳 l.尿素
m.甘油 n.DNA聚合酶 o.脂肪酸 p.消化酶 q.麥芽糖 r.糖原 s.纖維素 t.受體
u.載體
(1)內環境中存在的化學物質:營養物質a、c、f、g、m、o,代謝廢物k、l,其他物質b、d、h、i、j。
(2)內環境中不存在的化學物質:細胞內特有的物質e、n、r,細胞膜上的物質t、u,消化液中和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質p、q、s。
3.將下列生理過程歸類:
A.細胞呼吸 B.乳酸與碳酸氫鈉反應 C.細胞內蛋白質、神經遞質、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D.消化道中物質的消化 E.神經遞質與受體的結合 F.胰島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G.抗體與抗原的結合
發生在內環境中的過程:B、E、F、G;不發生在內環境中的過程:A、C、D。
4.如圖表示血液流經人體某器官模型,請分析B端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
(1)若該器官為骨骼肌,O2、營養物質含量降低;CO2、尿素含量升高。
(2)若該器官為肺,則O2含量升高;CO2含量降低。
(3)若該器官為腎臟,則尿素含量降低。
(4)若該器官為胰腺,則進食后胰島素含量升高;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
(5)若該器官為肝臟,則進食后血糖含量降低;饑餓時血糖含量升高。
5.中度或重度的妊娠期高血壓,存在腎臟損傷,腎小球濾過能力下降,使得血漿蛋白經過腎小球漏出,從而生成蛋白尿。請結合滲透壓的概念及圖示模型,解釋當腎功能異常時,機體出現組織水腫的原因。
提示 腎功能異常出現蛋白尿時,會造成血漿蛋白減少,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對水的吸引力減小,水分過多地流向組織液,從而造成組織水腫。
歸納總結 組織水腫的原因分析
考向一 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之間的關系
1.(2024·海南嘉積中學高三模擬)如圖表示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與b、c、d相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Na+
B.c可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形成組織液
C.d中含有糖類、脂質、蛋白質、尿素等化學成分
D.食物中的堿性物質和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構成維持血漿pH的緩沖物質
答案 C
解析 a是細胞內液,細胞內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細胞外液(b是組織液,c是淋巴液,d是血漿)中的,但Na+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中,A錯誤;d(血漿)可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B錯誤;食物中的堿性物質和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會破壞血漿pH的穩態,不構成維持血漿pH的緩沖物質,D錯誤。
歸納總結 巧用單、雙箭頭判斷體液的4種成分
單箭頭
雙箭頭
2.(2022·湖北,17)人體中血紅蛋白構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與氧的親和力約是T型的500倍,內、外因素的改變會導致血紅蛋白—氧親和力發生變化,如血液pH升高、溫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向R型轉變。正常情況下,不同氧分壓時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變化曲線如圖實線所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B.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有利于肌肉細胞代謝
答案 A
解析 由題意可知,R型血紅蛋白與氧的親和力更高,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溫度下降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向R型轉變,故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A正確;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漿要為腎臟細胞提供氧氣,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B錯誤;在肺部毛細血管處需要增加血紅蛋白與氧氣的親和力,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C錯誤;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氧分壓偏低,血紅蛋白飽和度偏低,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這樣便于釋放氧氣用于肌肉細胞進行細胞呼吸,D錯誤。
考向二 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
3.(2022·重慶,10)某同學登山后出現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時間后緩解。查閱資料得知,肌細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被細胞再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酸痛是因為乳酸積累導致血漿pH顯著下降所致
B.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只需通過組織液
C.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
D.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
答案 D
解析 肌肉酸痛是因機體產生的乳酸積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漿存在緩沖物質,血漿pH下降并不明顯,A錯誤;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需要血漿和組織液的運輸,B錯誤;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細胞中進行,C錯誤;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降低內環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緩解酸痛,D正確。
4.(2021·河北,17改編)高鹽飲食后一段時間內,雖然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但機體依舊處于正鈉平衡(總Na+攝入多于排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Na+和Cl-
B.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與主動飲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關
C.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
D.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細胞外液總量和體液總量均增多
答案 C
解析 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A正確;高鹽飲食一段時間后,細胞外液滲透壓會升高,機體可以通過主動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細胞外液滲透壓,從而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B正確;細胞內液可以與細胞外液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細胞內液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C錯誤;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細胞外液總量,體液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組成,體液的總量也會增多,D正確。
考點二  內環境的穩態
1.內環境的穩態
2.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
(1)實驗目的
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和肝勻漿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
(2)實驗結果與結論
實驗材料 圖示 結果
自來水 滴加HCl后,自來水pH逐漸減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來水pH逐漸增大
緩沖液 在一定的范圍內,無論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后,緩沖液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
肝勻漿 在一定的范圍內,無論滴加HCl還是NaOH溶液,肝勻漿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
結論 肝勻漿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肝勻漿內含有緩沖物質,從而能夠維持pH的相對穩定
3.內環境穩態的實例分析
(1)血漿pH調節過程的分析
(2)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
4.穩態概念的發展
判斷正誤
(1)血漿的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 × )
提示 穩態的實質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2)機體內環境pH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H2PO/HPO維持( × )
提示 內環境pH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HCO/H2CO3維持。
(3)健康人內環境能保持穩態,內環境保持穩態時,人體一定健康( × )
提示 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體未必不得病,如遺傳病患者、植物人等。
(4)當內環境穩態遭受破壞后,一定引起細胞代謝紊亂( √ )
(5)人體pH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緩沖對,與其他器官或系統無關( × )
提示 pH的相對穩定依賴于血液中的緩沖物質以及肺、腎的正常功能。
考向三 內環境的穩態及其調節
5.(2024·沈陽高三聯考)水楊酸是一種有機酸,過量服用會刺激呼吸中樞,使肺通氣過度,呼吸加深加快,導致血漿的CO2濃度降低,出現“呼吸性堿中毒”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內環境中的HCO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水楊酸引起的血漿pH的變化
B.水楊酸通過體液運輸的方式對位于腦干中的呼吸中樞進行調節
C.出現“呼吸性堿中毒”時,患者血漿由正常時的弱酸性變為弱堿性
D.臨床上,可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氣體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
答案 C
解析 內環境中的緩沖物質如HCO(堿性物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水楊酸引起的血漿pH的變化,維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A正確;水楊酸是一種有機酸,過量服用會刺激呼吸中樞,水楊酸溶解在體液中,通過體液運輸的方式,對位于腦干中的呼吸中樞進行調節,B正確;正常血漿呈弱堿性,出現“呼吸性堿中毒”時,患者血漿的pH會增大,C錯誤;CO2為酸性氣體,臨床上可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氣體降低血漿的pH,來緩解“呼吸性堿中毒”癥狀,D正確。
6.(2023·湖北,5)2023年4月,武漢馬拉松比賽吸引了全球約26 000名運動員參賽。賽程中運動員出現不同程度的出汗、脫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關于比賽中運動員生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血漿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
B.大量補水后,內環境可恢復穩態
C.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加快
D.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減少
答案 D
解析 參賽運動員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過多時會刺激腦干中的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將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A錯誤;運動過程中的出汗、脫水會伴隨著無機鹽的丟失,如果此時只喝水不補充無機鹽,內環境穩態會遭到破壞進而引起細胞代謝紊亂,B錯誤;劇烈運動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胃腸蠕動變慢,C錯誤;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由下丘腦分泌、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生成減少,D正確。
填空默寫
1.(選擇性必修1 P4)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2.(選擇性必修1 P5)血漿和組織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3.(選擇性必修1 P5)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其中含有的HCO、H2CO3等物質有關。
4.(選擇性必修1 P9)穩態的實質:內環境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5.(選擇性必修1 P10)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6.(選擇性必修1 P11)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教材·概念檢測·P6)人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或腳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水皰是如何形成的?一段時間后水皰會自行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水皰由血漿透出毛細血管壁或組織細胞代謝產生。一段時間后,大部分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漿,還有一部分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淋巴液。
8.科學家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得血漿的化學組成中,血漿蛋白含量比無機鹽含量多,但為什么無機鹽在維持血漿滲透壓中占重要地位?
血漿中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溶液中蛋白質微粒數目少,產生的滲透壓小。
9.(教材·思考討論·P10)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可能會出現什么變化?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透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的功能紊亂。
10.(教材·拓展應用·P6)正常人劇烈運動會使肌肉產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質,這會影響血漿的pH嗎?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怎樣變化?原因是什么?
不會影響血漿的pH。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降低。氧氣不足,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
課時精練
1.(2023·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高三模擬)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含有大量體液,約2/3的體液屬于內環境
B.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以維持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
C.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不發生在內環境中
D.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內環境,受內環境中pH、溫度等影響
答案 C
解析 人體含有大量體液,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約2/3的體液屬于細胞內液,A錯誤;組織液與血漿可相互轉化,組織液可單向轉化為淋巴液,淋巴液可單向轉化為血漿,B錯誤;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屬于無氧呼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而不發生在內環境中,C正確;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不是內環境,D錯誤。
2.(2024·北京海淀高三統考)下列過程不在內環境中進行的是(  )
A.抗原和抗體的結合
B.血紅蛋白與O2結合
C.激素運輸到靶細胞
D.乳酸與緩沖物質反應
答案 B
解析 抗原和抗體的結合發生在內環境中,A不符合題意;血紅蛋白與O2結合發生在紅細胞內,不在內環境中進行,B符合題意;激素經體液運輸到靶細胞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C不符合題意;內環境中存在與乳酸反應的緩沖物質,D不符合題意。
3.(2024·武漢高三階段檢測)腦脊液是存在于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是腦細胞和脊髓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腦脊液是由血漿在腦室脈絡叢處濾過產生的,并可經蛛網膜處重新流入靜脈。在血液和腦脊液之間存在著“血腦屏障”,該屏障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從而阻擋了一些物質從血管進入腦脊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腦脊液滲透壓的主要來源是鈉離子和氯離子
B.腦脊液可以為腦細胞和脊髓細胞提供營養,運輸代謝廢物
C.大腦深度思考時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不會使腦脊液pH明顯降低
D.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會導致顱內壓下降
答案 D
解析 腦脊液屬于細胞外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是腦脊液滲透壓的主要來源,A正確;腦脊液是腦細胞和脊髓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可以為腦細胞和脊髓細胞提供營養,運輸代謝廢物,B正確;體液中存在多種緩沖物質,大腦深度思考時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不會使腦脊液pH明顯降低,C正確;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代謝廢物無法排出,會導致顱內壓升高,D錯誤。
4.(2023·重慶渝中高三統考)如圖表示人體內4種液體之間的不完全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若乙為細胞內液,則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
B.若乙是紅細胞的細胞內液,則需要補充的箭頭是“丙→甲”
C.若乙是神經元的細胞內液,則甲液中可含有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等
D.若乙表示的是肝臟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比丁中蛋白質含量高
答案 B
解析 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的,細胞內液含量高于細胞外液,A錯誤;若乙是紅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是血漿,丙是組織液,由于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通過毛細血管壁相互滲透,故需要補充的箭頭是“丙→甲”,B正確;若乙是神經元的細胞內液,則甲是組織液,組織液中不會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錯誤;若乙表示的是肝臟細胞的細胞內液,則甲為組織液,丙為淋巴液,丁為血漿,丁(血漿)中蛋白質含量應該比甲(組織液)高,D錯誤。
5.(2023·成都高三模擬)將等量的紅細胞分成兩組,分別放在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前者細胞形態保持不變,后者卻引發溶血現象(紅細胞破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NaCl溶液和KCl溶液的滲透壓相同
B.NaCl溶液與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等
C.K+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
D.Cl-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
答案 D
解析 因為NaCl溶液和KCl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故二者的滲透壓相同,A不符合題意;放在NaCl溶液中,紅細胞形態保持不變,說明NaCl溶液與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等,B不符合題意;K+主要存在于細胞內,用于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K+會大量進入紅細胞引起紅細胞吸水漲破,C不符合題意;Cl-主要在細胞外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Cl-不會大量進入紅細胞,D符合題意。
6.(2021·海南,5)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不能相互滲透
B.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
C.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
答案 A
解析 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相互滲透,A錯誤;根據題干信息“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可知,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D正確。
7.(2023·重慶南開中學高三模擬)如圖為肝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中的O2在肝細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過6層磷脂雙分子層
B.正常情況下生成與回流的a中O2的濃度相同
C.在饑餓條件下,肝臟周圍葡萄糖濃度a>b
D.內環境中如HCO/H2CO3等緩沖對的存在,使得其pH能保持穩定不變
答案 C
解析 b表示血漿,血漿中的O2在肝細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過毛細血管壁(2層膜)→肝細胞膜(1層膜)→線粒體外膜和內膜(2層膜),共5層膜,即5層磷脂雙分子層,A錯誤;正常情況下,富含O2的血漿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生成組織液,而組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會消耗部分O2,導致通過毛細血管靜脈端回流的組織液中O2的含量比生成組織液中的低,B錯誤;在饑餓條件下,肝臟細胞分解產生葡萄糖,肝臟周圍組織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血漿中的葡萄糖濃度,即a>b,C正確;內環境中有許多緩沖對,使pH穩定在一定范圍,并不是穩定不變的,D錯誤。
8.(2023·黃岡高三調研)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如圖a、b、c表示內環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a、d都能與組織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B.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影響細胞正常形態
C.肌肉注射藥物一段時間后,藥物在a、b、c中都可出現
D.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組織水腫時可采用肌肉注射
答案 D
解析 肌肉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組織液,所以a是組織液,組織細胞生存的環境為組織液,所以d也是組織液,組織液能與組織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A正確;生理鹽水與血漿滲透壓等滲,故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影響細胞正常形態,B正確;肌肉注射藥物后,藥物先進入組織液,然后可通過組織液進入血漿和淋巴液,故一段時間后在a、b、c中都可出現藥物,C正確;組織水腫是組織液增加,一般是由血漿蛋白減少導致組織液回流減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故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組織水腫時需要靜脈點滴,以增大血漿滲透壓,使組織液中的水滲透進入血漿的量增加,D錯誤。
9.(2024·福建廈門一中高三模擬)如圖為某人抽血化驗的檢查報告單,其中谷丙轉氨酶和白蛋白(血漿蛋白的一種)都主要由肝臟細胞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當某些藥物或病毒改變肝細胞膜通透性以后,谷丙轉氨酶會大量進入血漿。正常成年人的肝臟每天約合成12~20 g白蛋白。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編號 檢驗項目 結果 提示 參考范圍 單位
1 谷丙轉氨酶 232 ↑ 0~50 U/L
2 谷草轉氨酶 98 ↑ 0~50 U/L
3 谷草/谷丙 0.4
4 堿性磷酸酶 62 40~150 U/L
5 r-谷氨酰轉肽酶 40 0~50 U/L
6 總蛋白 76.4 60.0~85.0 g/L
7 白蛋白 39.2 35.0~55.0 g/L
8 球蛋白 37.2 ↑ 16.0~35.0
9 白球蛋白比例 1.1 ↓ 1.3~2.5
10 總膽紅素 16.3 2.0~20.0 μ mol/L
11 直接膽紅素 3.9 0~8.0 μ mol/L
12 間接膽紅素 12.4 2.0~18.0 μ mol/L
A.檢驗項目是否正常應與該項目的參考范圍對照,說明內環境穩態不是絕對的穩定
B.檢查者血液中谷丙轉氨酶偏高,說明檢查者的肝細胞很可能有損傷
C.若抽血化驗單所有檢驗項目都在參考范圍內,則說明該檢查者的內環境維持了穩態
D.若肝功能受損導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顯下降,則有可能導致全身水腫
答案 C
解析 檢驗項目是否正常應與該項目的參考范圍對照,說明內環境穩態是相對的,通常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處于相對穩定狀態,A正確;檢查者血液中谷丙轉氨酶和球蛋白偏高,說明檢查者的肝細胞可能受損,也可能有病毒感染,但還需要進一步檢測,B正確;若抽血化驗單所有檢驗項目都在參考范圍內,則只能說明檢測的項目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其他未檢測的項目并不清楚,因而只能說明該檢查者的內環境可能維持了穩定狀態,C錯誤;若肝功能受損導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顯下降,則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進而表現為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因而有可能導致全身水腫,D正確。
10.(2024·重慶一中高三月考)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如果酸性或堿性的物質多了,輕微的情況下會有身體疲勞,嚴重時就會出現酸中毒或堿中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物細胞培養時的pH多為7.2~7.4,此為人體血漿pH
B.血漿HCO減少和呼吸中樞活動受抑制均可能導致酸中毒
C.無氧呼吸產生CO2過多會導致血漿中Na+過高而堿中毒
D.酸中毒可靜脈滴注一定濃度的NaHCO3或NaH2PO4進行治療
答案 B
解析 人體血漿近中性,其pH為7.35~7.45,A錯誤;呼吸中樞活動受抑制會導致CO2排出減少,CO2在體內過多生成H2CO3會導致酸中毒,B正確;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產生CO2,C錯誤;NaH2PO4是酸性物質,不能治療酸中毒,D錯誤。
11.(2023·內江高三模擬)高原反應是指由平原進入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后,人體發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應激反應,常伴有頭痛、胸悶等癥狀。而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也可能發生不適應,如疲倦、無力、嗜睡、腹瀉等,稱為低原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高原反應過程中,人體血漿的pH可能會略有降低
B.低原反應出現嚴重腹瀉后,需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C.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的產生是由于機體喪失了對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
D.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答案 C
解析 高原地區缺氧,機體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人體血漿的pH可能會略有降低,A正確;低原反應出現嚴重腹瀉后,丟失大量水分的同時還會丟失大量無機鹽,需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B正確;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的產生是由于機體對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錯誤;高原反應或低原反應都會出現一定的不適癥狀,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正確。
12.酮體(包括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臟細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并最終被轉移至腦、心臟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體血液中,酮體含量少;糖代謝紊亂時,血液中酮體增加導致酸中毒,出現神志不清等癥狀。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酮體可從組織液轉移至血漿中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體發生在內環境中
C.血液中酮體過量可導致內環境pH偏低
D.酮體可緩解腦組織利用葡萄糖障礙導致的腦細胞供能不足
答案 B
解析 酮體是肝臟細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可以雙向交換,故酮體可從組織液轉移至血漿中,A正確;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體發生在肝臟細胞內,不發生在內環境中,B錯誤;由題干信息“血液中酮體增加導致酸中毒”可知,血液中酮體過量可導致酸積累,導致內環境pH偏低,C正確;酮體最終可以被轉移至腦、心臟等器官氧化供能,故酮體可緩解腦組織利用葡萄糖障礙導致的腦細胞供能不足,D正確。
13.如圖是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示意圖,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③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⑤處的胰島素濃度低于①處
B.若③為腦細胞,⑤處的氧氣濃度低于①處,而CO2的濃度相反
C.若③為骨骼肌細胞,飯后五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
D.若③為組織細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產生水
答案 B
解析 若③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血糖濃度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①處的胰島素濃度高于⑤處,A正確;若③為腦細胞,腦細胞氧化分解有機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氣,⑤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①處,而CO2的濃度相反,B錯誤;若③為骨骼肌細胞,飯后五小時細胞會消耗葡萄糖,所以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C正確;若③為組織細胞,其內可進行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會產生水,D正確。
14.抽血檢查是常見的疾病檢查項目,成人一般采用靜脈采血,嬰幼兒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項指標能體現內環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如圖為人體內環境示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靜脈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檢樣中的液體成分均為圖中的④和①
B.血項指標可包括血紅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體、尿素和呼吸酶等
C.CO2從②中產生擴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過10層磷脂雙分子層
D.血檢能反映健康狀況是由于②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依賴血液運輸
答案 D
解析 靜脈采血液體成分為④(血漿),指尖采血液體成分為④(血漿)和①(組織液),A錯誤;血糖、血脂、激素、抗體、尿素和無機鹽存在于血漿中,以上都包含在血項指標中,但呼吸酶不存在于血液中,血紅蛋白存在于血細胞中,不包括在血項指標中,B錯誤;CO2從②中產生擴散到④中需要通過線粒體的2層膜、1層細胞膜、進入毛細血管細胞需要經過2層細胞膜,故至少需要通過5層生物膜,即10層磷脂分子,C錯誤;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血檢能反映健康狀況是由于②(組織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依賴血液運輸,D正確。
15.(2023·南京中華中學高三聯考)肝細胞的功能之一是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這與肝細胞中光面內質網膜上的G-6-磷酸酶等酶密切相關。糖原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后釋放入血液,透性酶是一種存在于膜上的載體蛋白,如圖為光面內質網上糖原降解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高爾基體與透性酶的合成、加工、包裝和囊泡運輸密切相關
B.細胞質基質中的G-6-磷酸酶可以將G-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與磷酸
C.糖原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主要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肝臟、肌肉及內環境中
D.肝細胞不能通過細胞膜直接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
答案 D
解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透性酶是一種載體蛋白,載體蛋白的合成、加工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高爾基體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等,不能進行合成,A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G-6-磷酸酶位于光面內質網上,并不在細胞質基質中,B錯誤;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臟細胞和肌細胞中,由消化道吸收的單糖被轉運至細胞內,合成糖原后儲存在細胞中,所以在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中沒有糖原,C錯誤;肝臟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是組織液,不能通過細胞膜與血液直接進行物質交換,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绥德县| 盐城市| 屯昌县| 肥城市| 柯坪县| 大余县| 监利县| 丹寨县| 玉环县| 齐齐哈尔市| 信丰县| 无锡市| 同德县| 南宫市| 榆中县| 蕉岭县| 康乐县| 天台县| 鲁山县| 宝兴县| 永善县| 蓝田县| 翁牛特旗| 青神县| 彭山县| 台前县| 兴化市| 房产| 调兵山市| 安图县| 靖边县| 奉新县| 香港 | 宣汉县| 桐庐县| 合水县| 铜鼓县| 宜宾县| 贵定县|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