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戲曲臉譜【教材分析】《戲曲臉譜》一課屬于課程標準中“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是一節集欣賞性、創造性、互動性于一體的課程。是學生在三、四年級了解彩墨游戲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拓展知識,通過教師的繪畫演示、欣賞圖片,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中國畫,體味中國畫的筆墨趣味,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對京劇臉譜的學習,讓學生們了解祖國優秀文化,弘揚我國民族藝術。【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孩子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造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積極、好動、想象力豐富,但是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課堂中不宜太多理論知識的機械講授。戲曲臉譜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鮮學習體驗,學生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因此在本節課我將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探索,在創作練習中感受合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臉譜藝術,了解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具有圖案美及其鮮明的藝精教憤學求實創新聊城市茌平區楊官屯鄉中心小學2術性。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戲曲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上并學習用彩墨繪畫方式進行創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熱愛。教學難點學習戲曲臉譜圖案的設計制作,線條要流暢、和諧;色彩要均勻、清爽。【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請欣賞。思考: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戲曲臉譜》,從課題中我們能得到什么信息?用中國畫顏色和水彩的方法繪制臉譜,說到臉譜我們自然會想到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什么呢?那就是戲曲。(這樣的導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激情,由此學生帶著濃厚興趣進入第二個環節的學習。)二、講授新知、探究學習:1.戲曲臉譜藝術的特點:戲曲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他們的臉譜各有特點,可輕松區分。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走進戲院,來欣賞一下戲曲臉譜藝術之美。(視頻:欣賞過程中,順便分清生、旦、凈、丑)生角是舞臺中的男性,他們的妝容較淺,以淡妝為主,凸顯人物本來的面目。旦角是京劇中的女性,分為花旦和青衣。花旦是年輕的大家閨秀、名門小姐,宮廷中的公主角色;青衣則是端莊穩重的中年女性,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判斷。凈角也稱為大花臉,滿臉涂滿油彩,通過色彩導入新課,運用圖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丑角也稱小花臉,在臉中間有一抹白色,凸顯丑態,主要是搞笑氣氛的。生、旦、凈、丑中凈角從美術的角度也是最具有特點的一個。2.臉譜的譜式及色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凈角中的臉譜譜式,圖案設計之美。(借助圖片講解說明)臉譜的顏色之美,此階段進行一個速記了解小測驗,出示紅臉、藍臉、黑臉、白臉、綠臉和紫臉等臉譜圖片及其顏色所表現的人物性格,以提問方式讓學生回答。(本環節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顏色在臉譜中表現不同性格的作用)大家除了觀察到臉譜上的圖案外,用色也是十分講究的。五顏六色不僅僅為了好看,卻有著自己的色彩含義:紅臉:表示忠誠、英勇(關羽、荊柯)藍臉:表示剛強、勇猛、(竇爾敦、謝虎)黑臉:表示忠城、耿直(包拯、嵩黑虎)紫臉:表示智勇、剛強(李靖、瘟神)白臉:表示奸詐、陰險(曹操)綠臉:表示魯莽(程咬金、牛皋)三、解感答疑、教師示范:為了明確臉譜的繪畫技能,教師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此環節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同學們請仔細觀看老師的示范過程,思考臉譜的繪畫步驟:1.畫外形,定出眉眼口鼻耳的位置。(用淡墨構出)2.畫一幅對稱臉譜紋樣,但歪臉除外,我們先畫出他的眼眶圖,接下來依次畫眉形圖、鼻窩圖、嘴叉圖等。3.墨線表現灰面,在畫大面積時我們可以用毛筆的側面進行上色,注意要有濃、淡、干、濕的變化,用筆、用墨的要求及細節處理確定要表現的什么顏色的臉譜,最后再畫出發飾和鬢口。教師再出示另外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分析。四、大膽創作、鞏固新知:師:同學們,我們學了這么多關于臉譜的知識,相信大家也想創作一幅臉譜作品吧!下面把時間交給你們。出示繪畫創作要求:1.運用彩墨,采用多種手法表現臉譜。2.大膽想象,不拘一格,畫面完整。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同時播放輕音樂)五、展示交流、作品講評:學生將拿著自己的作品到臺前展示,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的方法。六、拓展活動:1.課下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多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2.可以讓爸爸、媽媽、爺爺或奶奶帶你去聊城戲劇院感受戲曲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