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參與歌唱活動,學生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2.過程與方法 用聆聽、合作法、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和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知識與技能 認識頓音記號,準確地掌握三拍子節奏,能用輕快有彈性地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嘗試創編伴奏和舞蹈。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用輕快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大樹樁你有幾歲》,體會其中之樂趣,感受其中之意境。 教學難點: 1.用明亮、輕巧、跳躍的聲音有感情的表現歌曲。 2.認識頓音記號,準確演唱頓音、連音、延長音、以及漸弱記號的音。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歡迎來到音樂課堂,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朋友,你看它是誰?對了,是大樹樁,你們知道大樹用什么來表示它的年齡嗎?答案就是年輪,一個圓圈就代表了樹的一歲。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今天要學唱的這首歌曲當中,也有一棵大樹樁,老師今天就帶領同學們來共同學習這首富有童趣的歌曲《大樹樁你有幾歲》。 二、感受探究,聆聽學唱 (一)初聽歌曲,思考問題。 1.首先請同學們來聆聽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么樣的? 2.師生交流歌曲情緒與速度 師:通過剛才的聆聽,我們知道了這棵大樹樁有70歲了。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當中,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呢?相信認真聆聽的同學都已經有了答案。 生: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愉悅地,速度是中速。 畫旋律線,思考問題。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右手,一邊聆聽歌曲,一邊畫旋律線,思考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當中哪些樂句的旋律最為相似。 2.師生交流相似樂句,了解音樂的創作手法——重復。 師:通過剛才的仔細聆聽,你們發現了嗎?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對一共四個樂句,再加一個結束句。當中哪些樂句比較相似呢?沒錯,第一、第二樂句的旋律比較相似,它們的前兩小節完全相同,后兩小節略有不同。同時呢,樂曲的第四樂句和結束句也是較為相似的。在音樂當中,把這種創作手法叫做重復,重復又分為完全重復和變化重復。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組較為相似的樂句,是采用了完全重復還是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呢?沒錯,這兩組樂句的旋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所以說這首歌曲運用了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 (四)再聆聽歌曲,并仔細觀察歌曲的曲譜中的音樂記號。 1.認識頓音記號并演唱第一、二樂句。 順口溜: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輕巧短又跳;教師引導學生在演唱的時候要唱的短促有力,讓我們跟著琴視唱一遍吧。 2.認識自由延長記號和力度記號。 師:同學們,這個記號在我們音樂當中叫自由延長記號:乍看像眉毛,眼珠圓又亮,你若碰到它,歌聲要唱長。每當我們在歌譜當中看到這個記號的時候,就要根據歌曲的需要做適當的延長處理。這兩個記號是力度記號,看到漸弱記號,我們的聲音要逐漸減弱,看到p記號,我們演唱的時候聲音要小聲。 3.學生跟著鋼琴視唱結束句。 師:我們先聽老師彈奏一遍,讓我們跟著琴視唱一遍。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五)學生完整演唱歌譜。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現在就讓我們看著歌譜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完整視唱歌譜,演唱時還要著重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每一個小節都要唱出強弱弱這樣的感覺。 (六)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學生齊唱。 師:在學會了歌曲的旋律過后,讓我們有感情地跟著音樂伴奏演唱歌詞吧,在第二段第三樂句的第三小節旋律略微作了變化,第一段的mi sol變成了兩sol,演唱的時候要注意。 2.學生分組演唱歌曲。 三、樂器表演,激發熱情 (一)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為了讓它的音響效果聽起來更加豐富,我們可以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師生交流選擇打擊樂器——雙響筒、串鈴 (二)學生學習節奏。 1.教師出示圖片,并演示拍擊方法。 學生分組練習,并進行演示。 (三)師生一起拿起身邊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學生分組表演展示,師生評價。 四、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一)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同時還了解了頓音記號、自由延長記號的演唱方法,并且感受力度記號在音樂當中的作用,大家都表現的非常棒。 (二)布置課后作業 師:課后,請同學們在以下三項作業當中任選其一錄制視頻,在規定時間內上傳作業。 (三)學生聽音樂《森林狂想曲》走出教室。 師: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