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小烏鴉愛媽媽》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過程與方法 用聆聽、合作法、聽唱法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感受和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知識與技能 能準確地掌握二拍子,并用輕快有彈性地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嘗試創編伴奏和舞蹈,為歌曲編創歌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在音樂體驗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表達對媽媽的愛。 教學難點: 1.用明亮、輕巧、跳躍的聲音有感情的表現歌曲。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及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在創編中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一)情景導入 1.師:歡迎來到音樂課堂,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在家最疼愛你的人是誰? 生:媽媽 師:既然媽媽對我們這樣好,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好呢?老師 準備了一首歌,大家熟悉嗎?讓我們一起來唱出對媽媽的愛,好嗎? 2.學生有感情地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剛才咱們用歌曲的方式表達出了對媽媽的愛,和人類一樣,動物也有自 己的媽媽。你想知道小動物是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嗎?我們先來看一看圖片 3.展示圖片,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 (二)揭示課題 師:老師今天就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這首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二、感受探究,聆聽學唱 (一)初聽歌曲,思考問題。 1.聆聽歌曲,說一說歌曲的情緒、速度和強弱規律。 師:首先請同學們聆聽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緒、速度和強弱規律是怎么樣的? 2.師生交流歌曲情緒與速度。 生:歌曲的情緒是歡快優美地,速度是中速稍慢。 (二)畫旋律線思考問題 1.師生一起聽音樂畫旋律線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右手,一邊聆聽歌曲,一邊畫旋律線,思考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當中哪兩個樂句的旋律是相同的。 2.師生交流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了解音樂的創作手法——重復。 師: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是相同的。在音樂當中,把這種創作手法叫做重復,重復又分為完全重復和變化重復。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組樂句,是采用了完全重復還是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呢?沒錯,這兩組樂句的旋律完全相同,它運用了完全重復的創作手法。 3.學生跟著鋼琴視難點樂句。 師:我們先聽老師彈奏一遍,讓我們跟著琴視唱一遍。 (三)完整隨琴聲唱歌譜。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完整視唱歌譜, (四)學生跟著伴奏朗讀歌詞。 師:讓我們一起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吧! (五)再次聆聽,體會歌曲情感。 1.師:接下來讓我們再聽一遍歌曲范唱,同學們要認真的體會歌曲中的感情,特別是小烏鴉對媽媽的愛。 2.師生交流,如何在演唱時能表現出歌曲的情感。 (六)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學生齊唱。 師:在學會了歌曲的旋律過后,讓我們有感情地跟著音樂伴奏演唱歌詞吧! 2.學生分組演唱歌曲。 三、拓展交流,情感教育 1.師:小烏鴉覓食喂著年老體弱的媽媽,多么懂事呀,你想對小烏鴉說些什么話呢? 2.師生交流。 師:回想我們的媽媽把我們養大也是那么不容易,我們要怎樣愛自己的父母呢?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樂器表演,激發熱情 (一)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為了讓它的音響效果聽起來更加豐富,我們可以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師生交流選擇打擊樂器——碰鐘、串鈴 (二)學生學習節奏。 1.教師出示圖片,并演示拍擊方法。 2.學生分組練習,并進行演示。 (三)師生一起拿起身邊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學生分組表演展示,師生評價。 五、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一)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讓我們認識了可愛懂事的小烏鴉,我們要像小烏鴉一樣去關愛我們的父母,做個懂事的好孩子。接下來請大家拿出自評表,為自己今天的表現打分吧。(介紹評分細則) (二)布置課后作業 師:課后,請同學們在以下三項作業當中任選其一錄制視頻,在規定時間內上傳作業。 (三)學生聽音樂《森林狂想曲》走出教室。 師: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