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核心概念十九 實踐和認識【課標要求】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必備知識】一、認識和實踐1.認識(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形式或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a.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b.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2.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2)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3)特點: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體”“對象”“手段”“結果”)原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對象(客觀事物)和實踐的手段(工具設備)。都是客觀的。制約實踐活動的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也具有客觀性。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計劃”“方案”“規劃”)原因: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社會性強調“合作”等,受橫向因素的影響—社會性;歷史性強調歷史過程,受縱向因素的影響—歷史性)原因: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特別提示】①實踐的第一、二個特點并不矛盾,主體的客觀性滲透著能動性,意識能動性以客觀性為基礎。②夸大客觀物質性否定主觀能動性,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夸大主觀能動性否定客觀物質性,會導致唯心主義。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踐。獲取認識的途徑有兩個,可以是書本、網絡….等間接經驗;也可以是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特別提醒】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根本目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動力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關鍵點“實踐有新的需要”“新的認識工具出現”“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提高”。檢驗標準 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沒有談到指導的結果如何。目的 認識指導實踐成果了或者失敗了,談到了指導實踐的結果。▲標志性關鍵詞法理論 關鍵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針對、立足、基于、按照、根據…… (問題、現狀、特點、情況、形勢、影響),提出、制定、出臺、調整、頒布……(理論、方針、政策、規劃、措施、方案)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在…… (主題、路線、方針、措施、制度)下,促進……(事業、活動、實踐、活動)取得(成就、勝利、發展、前進、成功)等二、真理是客觀的(真理具有絕對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觀實在)(1)含義: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人認識不同的原因)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駁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具有相對性)⑴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⑵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并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⑶方法論: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這要求要正確對待謬誤。【特別提醒】意識、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的區別和聯系。區別: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屬于唯物論。②認識是人腦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屬于認識論。③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④真理的系統化、理論化,就是科學理論。意識、認知、理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和科學理論都是正確的聯系: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 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認識具有反復性。①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②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③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①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②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③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發展具有上升性:①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認識不是直線前進,也不是循環運動)②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特別提醒】①真理作為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說有用的認識就是真理,因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斷標準。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③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觀點是錯誤的。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不能認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錯誤的內容。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已經確定的真理,在它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下,永遠是真理。⑤圖示法解讀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反復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過程:實踐——認識………實踐——認識 (對一個事物的認識結束)無限性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過程:實踐——認識………實踐——認識……(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永遠不會結束)人類認識無限發展上升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真或對整個世界的認識 從深度上看:認識不斷深化;從廣度上看:認識不斷擴展;從進程上看;認識不斷向前推移:實踐——認識………實踐——認識……… 認識的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主干歸納】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原理內容: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要求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推動作用。我們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3.我們要堅持實踐和認識相結合,既要參加社會實踐,又要加強理論學習。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受主客體因素和認識條件的制約,從主體來看,受具體實踐水平的限制,還受到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限制。從客體來看,客觀事物的復雜性、變化性,使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三、真理是客觀的,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體、有條件的,要正確對待真理和謬誤,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四、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鏈接時政】“一帶一路”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是2023年高考政治無法回避的一個重大熱點問題。十年來,“一帶一路”造福了中國人民和沿線各國人民。“一帶一路”正顯示著強大的生命力。“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在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由此通過中央決策層面的系列推動,“一帶一路”升級為國家戰略,并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新戰略的重要部分。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51個國家、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赴華參會,論壇注冊人數超過1萬人。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回顧10年成就,總結成功經驗,強調共建“一帶一路”符合時代進步邏輯,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一帶一路”明確了新方向,開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動力。習近平主席還同與會的所有外方領導人舉行會見會談,達成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識。高峰論壇召開了以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綠色發展為主題的三場高級別論壇,舉行了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智庫交流、廉潔絲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六場專題論壇,并召開了“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知識鏈接: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強大動力。2.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中國總結“一帶一路”十年成功經驗,繼續與各國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強大動力。【選擇題】1.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年來,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廣泛認可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無害化降解等特點;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以竹代塑”理念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 )A.屬于感性認識,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B.基于竹子自身優良屬性,符合我國的客觀實際C.具有客觀物質性,有利于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D.立足已有經驗,有利于推動“減塑”實踐發展3.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年10月10日至11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召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山水工程)推進會,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個優秀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10月,三部門共實施六批52個山水工程項目,累計開展5000多個子項目,完成投資2600多億元。修復后的美麗生態,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我國山水工程成功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這一工程說明( )①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才是真理性的認識②正確的規律可以造福人類,錯誤的規律會危害人類③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要尊重、保護自然④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堅持合規律性與合價值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近年來,青藏高原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持續改善、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已具雛形,但草地退化、冰川融化、水土流失等威脅依舊不減。202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首部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法律,它從立法層面守護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以法治手段有效推動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進展。這體現了( )①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自覺遵循自然發展規律②源于實踐的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生產力的發展是引起生產關系變革的決定性因素④調整完善上層建筑能夠助力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觀察下面漫畫《有時候方向錯了,后退才是前進》,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事物的發展一直是前進的、上升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搭建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研究體系,結合多學科交叉技術,揭示了相變調控衰老的機制。這一成果為進一步研發衰老及其相關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全新思路,有望為制藥、保健品、化妝品等相關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表明( )①實踐的需要助推新理論新技術的探索與研究②產業經濟的發展取決于人們對科學理論的掌握程度③理論創新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④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于為社會發展創造新的發展機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一論斷意味著( )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不斷創造真理的過程②認識具有無限性,堅持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推動實踐創新③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著眼解決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實際問題④堅定文化自信,讓馬克思主義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年,中國探月工程四期正式啟動工程研制,將在10年內接連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以及嫦娥八號,開展任務關鍵技術攻關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其中,嫦娥六號計劃到月球背面采樣,并正在論證構建環月球通信導航衛星星座。由此可見( )①認識工具的改進決定認識水平的提高 ②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科學思維結果具有預見性和不確定性 ④認識內容的變化源于社會實踐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年9 月,沈陽工業大學武祥教授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正極材料,將鋅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提高到6500次,有效改善了鋅離子電池壽命短的問題。這將進一步推動鋅離子電池研究走向成熟,并為開發可持續能源提供新的方案。該團隊還將研制零下40℃條件下應用的水系鋅離子電池。這表明( )①基于實踐需要的科學研究持續推動認識發展②任何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都會因時而變③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認識主體的影響④服務于社會實踐的真理性認識才具有實際意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據馬斯克介紹,“神經連接”公司的首款腦機接口產品名為“心靈感應”,被植入該產品的人士只需通過意念就能控制手機、電腦,并通過它們控制其他設備。2024年3月20日,該公司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視頻直播,展示了首名腦機接口設備移植者能夠通過意念移動電腦屏幕上的光標。腦機接口設備( )①具有能動創造性,能夠幫助癱瘓人群恢復與外界溝通的能力②證明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追夢③豐富了意識的表現形式,把握了意識與物質的相互依賴④是人類實踐創造出符合人類目的的客觀事物的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修訂國務院組織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的制度創新成果和寶貴實踐經驗。這對于保證國務院各部門更好分工合作、協同配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此次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 )①表明經濟基礎的變革總是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②充分實證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能推動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相適應④是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舉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據多家媒體報道,為了確定月球的形成時間,研究人員分析了宇航員在1969年至1972年間從月球表面帶回的樣本,在對樣本進行分析后,研究人員推算月球至少有44.6億年的歷史。而此前科學家估計月球的年齡大約為44.2億年,新的發現將月球誕生時間提早4000萬年。這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②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具有反復性③追求真理要經歷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④認識具有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國家醫保局在河北唐山、江蘇蘇州、福建廈門、江西贛州、四川樂山5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2024年將內蒙古、浙江、四川3個省份作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開展全省試點。開展并擴大試點范圍主要是基于( )①只有認識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②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個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共性經驗的可靠性 ④從實踐到認識的反復次數越多越接近真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幾千年前,古人就食用梅子,唐朝時賞梅之風漸盛,到宋代,隨經濟重心南移,江南的賞梅風靡全國,且宋朝在軍事上羸弱也刺激著眾多愛國文人借梅花抒發心志,以勵抗爭,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并對后世影響深遠。梅花文化意象形成表明( )①認識有時代烙印才能正確指導實踐 ②實踐的需要是認識變化的根本動因③真理性認識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被推翻 ④以認識的目的歸宿最終要回歸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想找客服解決問題,聊了半天卻發現對方是AI機器人。“智能客服不智能,人工客服沒人工”,AI客服引起了眾多的吐槽和爭議。對此,有人認為是技術不成熟原因,有人認為是服務意識問題。可見( )①認識受到主體和客體等因素的影響 ②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③對同一對象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認識 ④客觀與主觀相符合的認識才是真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3年12月15日,歐洲航天局發布公報說,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詹姆斯 韋布空間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小的自由飄浮褐矮星,其質量為木星質量的3到4倍。這說明( )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推動認識不斷深化發展②實踐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具有能動性③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④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曲折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英文單詞“dragon”(龍),指的是歐洲神話中的一種虛構動物,體格龐大,形象兇悍;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帶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高貴、勇敢的象征。今年,中國國際電視臺在報道“新春龍舞挑戰賽”活動時,把“龍年”譯為“LoongYear",把“龍舞”譯為“LoongDance”。依據上述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同的社會實踐決定了中歐對龍的認識存在差異性②對龍認識的差異說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③對“龍”翻譯的相關改變體現了國人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④中歐對龍的認識都源于客觀存在,說明物質和意識不可分離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主觀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2023年7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9月份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制定出臺系列配套措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再次為民營經濟注入發展信心和強勁動力。一系列重磅政策相繼出臺落地,破壁除障、消腫化瘀,民營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706.5萬戶,同比增長15.3%;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升至89.2,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領域受到外部需求不振、傳統產能過剩等因素挑戰,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不夠、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難點還有待破解。對此,要多措并舉,在打通政策落地見效“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引導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篤定前行。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闡釋國家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源起寧德,興于福建,推向全國,“四下基層”這一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踐創造,35年來不斷發揚光大,展現出非凡的實踐力量。當年,習近平同志要求寧德各級領導干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為群眾排憂解難,推動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35年來,福建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推動“四下基層”內涵不斷深化、載體不斷豐富、制度日益完善,成為廣大干部群眾接續奮斗的強大動力。實踐充分證明,“四下基層”是轉變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法寶,是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強黨的建設、做好各項工作的寶貴財富。要用好“四下基層”制度這一重要抓手,清楚自身職責使命,樹牢堅定信仰,強化實干擔當,秉持為民初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談談你對“四下基層”的認識。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在國際關系中,一個崛起大國對占據主導地位的守成大國構成了挑戰,引發守成大國的遏制打壓,這種競爭最終可能會導致戰爭。習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主席說:“中美關系回不到過去,但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他看來,當前形勢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經貿、農業等傳統領域,還是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中美應該成為對方發展的助力,而不應該成為阻力。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相關知識,分析如何理解習近平主席對中美關系的評判。參考答案:1.B【詳解】①③: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化。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①③符合題意。②: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材料沒有涉及,因此無法體現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②不符合題意。④: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B【詳解】A:這一理念是理性認識,A不符合題意。B: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以竹代塑”理念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等優良屬性且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這一理念符合我國客觀實際,B符合題意。C:這一理念屬于意識的范疇,不具有客觀物質性,C錯誤。D:要立足實際,不能立足已有經驗,D錯誤。故本題選B。【點睛】3.B【詳解】①③:面對同樣的長江、明月,不同的主體對長江、明月的認識和反映是有所不同的,這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①③符合題意。②:題干強調認識的主體差異性,不體現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④: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④不選。故本題選B。【點睛】4.D【詳解】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①錯誤。②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認識具有反復性,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②④正確。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說法錯誤,③排除。故本題選D。【點睛】5.B【詳解】①:“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②: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③:材料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④: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推動著人的認識的發展,④正確。故本題選B。【點睛】6.D【詳解】①: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但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未必是正確的認識,未必是真理,①排除。②: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遵循規律、正確利用規律可以造福人類,②說法錯誤。③:我國山水工程被聯合國評為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這一工程說明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③符合題意。④:我國啟動山水工程項目,修復后的美麗生態,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這是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價值性的統一,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B【詳解】①: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制定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體現了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自覺遵循自然發展規律,①符合題意。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源于實踐的認識不都是真理,②說法錯誤。③:法律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而非生產關系,材料不體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③不符合題意。④:法律屬于上層建筑,從立法層面守護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以法治手段有效推動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進展,體現了調整完善上層建筑能夠助力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C【詳解】①:事物的發展是前進與曲折的統一,①排除。④:漫畫不涉及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排除。②③:漫畫《有時候方向錯了,后退才是前進》,這啟示我們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要調整思路,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③正確。故本題選C。9.B【詳解】①:該研究成果推動了對衰老及其相關疾病防控的研究,體現了實踐的需要助推科學研究,①符合題意。②:人們對科學理論的掌握程度屬于主觀范疇,不能對產業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②錯誤。③:該成果是對現有技術的超越,體現了理論創新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③正確。④:科學研究的任務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而不是為社會發展創造新的發展機遇,④錯誤。故本題選B。10.D【詳解】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發展真理的過程,“創造真理”說法錯誤,①錯誤。②: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基礎,②錯誤。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解決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實際問題,③正確。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了堅定文化自信,讓馬克思主義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④正確。故本題選D。11.C【詳解】①:認識工具影響認識水平,但不決定,①錯誤。②:在10年內接連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以及嫦娥八號,說明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②正確。③:“不確定性”不是科學思維的特征,③錯誤。④:隨著社會實踐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月球的認識領域也在變化,④正確。故本題選C。12.B【詳解】①:沈陽工業大學武祥教授團隊基于鋅離子電池壽命短的問題,研制出一種新型正極材料,有效改善了該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符合題意。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因時而變”說法不準確,②排除。③:材料沒有涉及認識主體對認識客觀事物的影響,③不符合題意。④:該成果將進一步推動鋅離子電池研究走向成熟,并為開發可持續能源提供新的方案,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C【詳解】①:腦機接口設備能夠幫助癱瘓人群恢復與外界溝通的能力,但不具有能動創造性,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①錯誤。②④: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人士只需通過意念就能控制手機、電腦,并通過它們控制其他設備,這是人類實踐創造出符合人類目的的客觀事物的結果,證明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追夢,②④正確。③:物質是不依賴于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決定意識,③錯誤。故本題選C。14.D【詳解】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但經濟基礎的變革與上層建筑的變革不一定同步,在時間上可先可后,①排除。②:修訂國務院組織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這主要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未涉及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③: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這對于保證國務院各部門更好分工合作、協同配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表明此次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能推動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相適應,③正確。④:修訂國務院組織法,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表明此次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是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舉措,④正確。故本題選D。15.D【詳解】①:材料沒有體現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①不符合題意。②:在對樣本進行分析后,研究人員推算月球至少有44.6億年的歷史,這體現了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具有反復性,②正確。③:追求真理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③錯誤。④:而此前科學家估計月球的年齡大約為44.2億年,新的發現將月球誕生時間提早4000萬年,這體現了認識具有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④正確。故本題選D。16.C【詳解】①:不斷擴大試點,是為了更好地獲得對矛盾普遍性的認識,而不是強調通過認識矛盾的特殊性來認識事物,①排除。②:試點是一種通過實踐檢驗認識的過程,擴大試點是因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正確。③:擴大試點,增加考查對象的個例,有利于從個性中獲得更可靠的共性經驗,③正確。④:認識的真理性受實踐次數的影響,但并不意味著次數越多越接近真理,④排除。故本題選C。17.D【詳解】①:正確的認識能正確指導實踐,有時代烙印的認識并非就是正確的認識,①排除。②:宋朝在軍事上羸弱也刺激著眾多愛國文人借梅花抒發心志,以勵抗爭,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的需要是認識變化的根本動因,②符合題意。③: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③說法錯誤。④: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并對后世影響深遠,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8.A【詳解】①:面對AI客服問題,有人認為是技術不成熟原因,有人認為是服務意識問題。這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和客體等因素影響人的認識,①正確。②: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們對AI客服的爭議,材料未體現追求真理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③:有人認為是技術不成熟原因,有人認為是服務意識問題,表明對同一對象可能產生不同的認識,③正確。④: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才是真理,④錯誤。故本題選A。19.A【詳解】①③:該研究團隊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小的自由飄浮褐矮星,其質量為木星質量的3到4倍。這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推動認識不斷深化發展,也說明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①③正確。②: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②錯誤。④:材料強調的是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曲折的,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0.B【詳解】②:材料中對龍認識的差異說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受不同社會實踐的影響,材料沒有體現階級性,②排除;④: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但是物質決定意識,物質可以離開意識,④表述錯誤。①:實踐決定認識,中歐不同的社會實踐決定了兩者對龍認識的差異,①正確;③:對“龍”翻譯的相關改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國人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③正確。故本題選B。21.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生產實踐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觀形成的來源和動力;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樹立大食物觀的目的。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大食物觀”代替“以糧為綱”的舊觀念,真理性認識得到豐富和發展。22.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黨中央在推進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中,針對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困境,相繼出臺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多項政策。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我國民營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有效驗證了國家政策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正確性、有效性。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相關政策出臺的目的在于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所以要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多措并舉,促進政策落地見效。④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國家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障礙,不斷調整和優化國家政策,為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3.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目的。在“四下基層”中發現群眾實際困難,為群眾排憂解難,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運用到實踐中。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充分證明,“四下基層”是轉變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法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寶貴財富,必須要堅持下去。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四下基層”這一優良傳統對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④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能夠推動“四下基層”內涵不斷深化、載體不斷豐富、制度日益完善。24.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習近平對當前中美關系的判斷是基于目前國際形勢的正確判斷,必將推動中美關系向前發展。②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習近平基于中美兩國具有共同利益,能夠合作共贏,所以“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避免的。③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習近平在不斷變化發展著的世界形勢中對中美關系作出正確評判,深化對兩國關系的認識。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