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生物與生物圈1、19世紀初,法國學者拉馬克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瑞典科學家林奈(分類學之父)創立了統一的生物分類系統,英國人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英國科學家達爾文是生物進化理論的創始人。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2、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科學3、實驗法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還有其它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比較法、文獻法。4.科學探究一般過程包括:1)發現并提出問題;2)搜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并記錄;6)分析實驗現象;7)得出結論8)表達交流。5、注意問題:①設置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唯一不同的量)。②嚴格控制變量:在制定探究實驗方案時,一般只設一個變量因素。(單一變量原則) ③重復原則(材料數量不能太少,平行實驗求平均值)6、 生物圈的含義: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領域的總稱。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 。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之間。7、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8、 生態系統:(1)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比如一片草原、一條河流、一個池塘,甚至一片農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個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的組成:一個生態系統,無論大小,都應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自養微生物)、消費者(動物、寄生微生物)、分解者(腐生性的細菌、真菌、食腐動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溫度、水分、空氣、土壤等。(3)生態系統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注意食物鏈寫法)。1)食物鏈的寫法是: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含分解者;起點一定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消費者。如:草→蟲→鳥。2)確定食物網中食物鏈條數的方法:從生產者一直數到最高級消費者是一條食物鏈,鏈中每出現一個分支,就多出一條食物鏈。3)有毒物質沿食物鏈富集,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4)生態系統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①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傳遞效率:10℅-20℅,留意“至多”“至少”關鍵字)②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循環流動,具有全球性。(5)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成分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調節能力越大,生態平衡越容易維持;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一定限度,生態平衡就被破壞;生態平衡的破壞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其中人為因素是主要的。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被稱為“綠色水庫”、“地球之肺”;濕地生態系統能凈化水源、蓄洪抗旱,被稱為“地球之腎”。10、生物的特征:應激性,生長,繁殖,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最基本特征,還有遺傳,變異等共同特征。1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是生態因素:(1)非生物因素: 主要指水、光、溫度、空氣和土壤等。(2)生物因素: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3)種間關系主要有捕食、競爭、共生、寄生等關系。1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保護色、警戒色、擬態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三種表現;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互相影響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