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 年級及冊次:七年級下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四單元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一、課標分析 (一)課標位置: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隸屬于課程內容七大主題中的第五大主題:人體生理與健康;大概念五: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生命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5.2人體通過循環系統進行體內的物質循環;次位概念:5.2.1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血液; 5.2.2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其功能是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和激素等物質。 (二)學業要求: 1.描述循環系統的構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 2.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有關人體生理與健康的問題。 3.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差別;說明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相互聯系。 4.學會根據血常規等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5.運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分析由于機體特定結構受損或能導致的機體功能障礙或異常行為表現,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6.關注常見疾病對人體和社會產生的危害,模擬展示特定情況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復蘇、包扎止血);拒絕吸煙、飲酒和毒品;學會科學、合理地用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增強機體健康。 二、教材分析 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和作業設計單元,聚焦于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需要從外界環境中獲取并運送到組織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與二氧化碳也需要運走并排出。這些物質的運輸任務是由循環系統來完成的。將本章編排在《人體的營養》和《人體的呼吸》之后,不僅解決了學生對于前兩章學習中留下的營養物質與氣體如何在體內運輸的問題,也為后續章節中學習體內廢物的排出及激素的運輸做了鋪墊。 物質是通過血液來運輸的,血流的管道是血管,動力是心臟,本章依次編排了三節內容分別介紹血液、血管與心臟,以幫助學生建立血液循環的完整概念。此外,本章把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的輸血與血型單獨編排一節,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有關安全輸血的知識,并通過介紹無償獻血,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態度責任。 三、學情分析 (一)學生在學習前已具備的概念、知識和技能: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學生已經學過人體的基本組成和器官系統的概念,了解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是由多個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的。 學生通過對本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的學習,知道消化系統能夠將食物消化,并通過吸收將營養物質轉運到血液中。 學生通過對本學期第四單元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學習,知道肺泡與周圍毛細血管內的血液、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學生已能夠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會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歸納總結、討論交流、分析表達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困難: 學生可能會對紅細胞的氧氣運輸功能、白細胞的免疫功能等理解困難。 學生可能會對動脈和靜脈的區分混淆不清;對毛細血管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它對人體的重要性難以理解。 學生可能會對心臟的工作原理難以理解掌握;可能會對血液循環的過程和意義理解困難。 (三)學習后會為未來的哪些知識做鋪墊: 學習其他器官系統的功能和相互關系:通過學習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器官系統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如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激素調節等。 學習心血管疾病和運動生理等相關知識:血液循環的過程和意義對于學習八年級上冊的運動生理等相關知識和八年級下冊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鋪墊作用。 學習免疫系統和藥物運輸等相關知識:通過學習血液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環的路徑,為學習免疫系統和藥物運輸等相關知識打下基礎。 (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經驗和困惑: 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都有過流血、抽血的經歷,也知道失血過多是比較危險的。但是對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功能、不同創傷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出血以及血液的動力來自于哪里都不熟悉。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學生知道通過肌肉注射和打點滴,藥物能到達患處對患處進行治療,但是藥物進入血液后是怎樣運輸到患處的并不清楚;知道大量失血后要及時輸血,但是對輸血與血型的關系認識的也比較模糊。因而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激發興趣,后者易激發好奇心。 四、單元作業目標 1.通過問題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血液與健康。 2.通過分析顯微鏡下的人血涂片圖,鞏固血液的組成及血細胞的特點。 3.通過分析情境性問題,根據血常規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闡釋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特點,輸血與血型的關系,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觀。 4.通過實踐探究,觀察血塊顏色的變化,理解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和分離,說出三種血管的分布情況,并結合其結構與功能闡述原因。 5.通過分析不同血管受傷流血情況的差異,得出三種血管類型及初步了解三種血管間結構的差異。 6.通過心血管疾病的導入、問題串的設計,初步學習認識心臟的外部結構,領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7.通過識圖、糾錯、小組活動,鞏固核心概念即心臟的四個腔及所連血管的名稱。 8.通過制作心臟模型,以小組游戲形式構建血液循環途徑,寫短文等形式,建立心臟的結構和血液循環之間的有機聯系,鞏固核心知識,學會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動手能力。 9.通過收集、整理心血管病的相關資料、制作手抄報、設計宣傳語等方式培養愛護心臟的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形成一定的責任態度。 五、課時安排:6課時作業 六、作業設計思路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1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當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規的檢查,為什么血液化驗可以作為判斷是否健康、診斷疾病的依據呢? 讓學生自由發言,交流從生活經驗或課外學習獲取的有關血液的信息,初步感知血液和健康的關系,從而導入新課,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全體學生 全體學生 3 min 0.9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1.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液是由圖中的①②③④組成 B.圖中的②有細胞核 C.圖中的③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起到運輸作用 D.血液分層后,位于中層的是①和④ 【參考答案:D】 2. 血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對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的許多生理狀況。下圖是某同學血液樣本化驗單,請回答問題: 醫院檢驗報告單化驗項目測定值正常參考值RBC(紅細胞)WBC(白細胞)H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1)該同學上周患了咽喉炎,根據化驗結果初步判斷炎癥消失了,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化驗結果判斷,他可能患有_______癥。醫生建議他應該多食用一些含_______和________豐富的食物。 【參考答案】 (1)白細胞恢復正常值(2)貧血 鐵 蛋白質 第1題:圖形和實驗是初中生物學基本素養,本題通過顯微鏡下的血液涂片圖,讓學生識別不同血細胞,掌握血細胞的特點并掌握血液的組成成分以及血液分層中各層的成分。 第2題:通過設置真實情景,根據血常規化驗的結果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體學生 3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根據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白血病是由于異常白細胞增多引起的,這些異常白細胞在骨髓中大量產生,進入血液和淋巴系統,浸潤重要臟器和腺體,造成這些器官腫大或功能異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嚴重損害,不能繼續制造足夠多其他類型的血細胞,破壞整個血細胞群體的平衡。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萬的各種血細胞,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1、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細胞,可不斷產生新的血細胞,這一過程屬于細胞的 。 2、根據資料可知:白血病不可能出現的癥狀有( ) A.貧血 B.抵御能力增強 C.淋巴結腫大 D.流血時不易止血 【參考答案】 1.分化 2.B 本題考查學生從資料中提煉信息的能力,通過做題再次鞏固血細胞的功能及數量異常的癥狀以及了解白血病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全體學生 3 min 0.90課后 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準備新鮮的動物血塊,觀察血塊表層顏色;將血塊切開,觀察血塊切口處的顏色變化,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采用照片或視頻等方式記錄實驗過程,課上分享交流結果。 【參考答案】血塊表層顏色為鮮紅色,血塊切開后,顏色會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 通過實踐、觀察,理解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和分離,為第三節學習動脈血和靜脈血打下基礎 小組參與 3 min 0.90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1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展示不同受傷情況下的出血情況的圖片,提問:造成出血情況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受傷的血管不一樣會出現不同的出血情況。毛細血管受傷,血液表現為少量滲出;靜脈受傷,表現為緩慢流出暗紅色的血液;動脈受傷則會噴射出鮮紅色血液。 聯系生活,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將其與書本知識相聯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全體學生 3 min 0.90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及功能,完成下列填空: 1.動脈的功能是 。 在身體各處流動的血液都是由心臟泵出,在心臟收縮將血液射入主動脈和主要動脈時,這種突然的輸入并沒有引起整個動脈系統的血壓和血量大為增加,這是由于動脈具有 的結構特點。 2.(1)輸血和輸液時,針刺入的是靜脈,這與靜脈的結構特點密切相關。因為多數靜脈分布 ,且管壁 ,彈性 ,有利于針的刺入; (2)靜脈中的血液向 流動,刺入后的傷口出血較少,稍經壓迫即可止血。(3)扎針時一般要先用膠皮管將扎針上方捆扎起來以減緩或阻止血液回心,使捆扎處下部血管由于血液堆積而鼓脹起來,便于針的刺入。在這個過程中,血液不會發生倒流,這是因為 的內表面存在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 。 3.進入靜脈的藥物會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病變位置,在該處的毛細血管穿過毛細血管壁到達傷口發揮作用。毛細血管具有許多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的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特點。請據此完成以下內容: (1)管壁非常薄,有利于進行 。 (2)管徑很小,只允許 單行通過,因此,管內血流速度 , 物質交換的時間 。 (3)數量 ,分布 ,遍布全身各處組織中,有利于與各處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參考答案】: 1. 將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 管壁較厚,彈性較大。 2. (1)較淺;較薄;較小 (2)心 (3)四肢靜脈;靜脈瓣 3.(1)物質交換 (2)紅細胞;慢;長 (3)最多;最廣 在生活情境中,分析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對應適于完成的功能。反映出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并從中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存在的差異。 全體學生 5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請嘗試在自己身上尋找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并說出你判斷的依據。 【參考答案】:比如,頸部的頸動脈、手腕部的橈動脈。分布較深且能夠感受到脈搏。 手腕、手背、肘窩表面能看見的血管屬于靜脈。因為分布較淺,是輸液、扎針的部位。 毛細血管在體表難以觀察到。 進一步熟悉血管的結構特點,同時對身體血管的分布有一定了解。 全體學生 3 min 0.90課后 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請你發揮創造力,嘗試利用身邊的材料構建血管模型,要求能表示出三種血管間的聯系。 【參考答案】:表示出三種血管間的聯系,合理即可。 通過動手制作模型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并且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取材,有利于學生發揮創造力 全體學生 不限 0.90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1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視頻播放新聞),心血管疾病是關于心臟或者血管的疾病。據報道,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約3.3億,其中很大一部分疾病與心臟相關,為更好地了解發病的原因,首先得了解心臟的結構。 心臟位于什么位置? 2、心臟由什么組織構成?共有幾個腔?分別叫什么名稱? 3、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有什么不同? 4、四個腔所連血管分別是什么血管? 5、解釋為什么心臟壁的厚薄不同? 【參考答案】 1、心臟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 2、心臟由肌肉組織構成,共有四個腔,上面的空腔叫做心房,分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做心室,分為左心室和右心室。 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4、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 右心房——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 5、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越有力。左心室連接主動脈,需要輸送血液的距離最遠,需要的力最大,所以最厚,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將心臟結構的知識以問題串的形式串聯起來,讓學生形成完整清晰的邏輯框架,并在問題的引導下學會自學,培養學生從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養成思考的習慣,讓學生逐漸認同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全體學生 5 min 0.9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1、下圖是一位同學學完心臟的結構后,對各個結構進行的標注,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看看圖中的標注是否存在問題。 【參考答案】 2、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臟收縮和舒張的過程。觀察圖片所給的信息,完成表格。(填寫“開放”或“關閉”) 【參考答案】 借助圖片讓學生對心臟的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以糾錯的形式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記憶的牢固程度;也以此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圖文轉化的能力。 全體學生 5 min 0.95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下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是因為具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保證了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 (2)[7]連通[ ]__________,[8]連通[ ]__________,[4]連通[ ]__________,[10]連通[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由此可知,靜脈血管是與__________連,與心室連通的血管是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6 房室瓣 5 動脈瓣 (2)1 主動脈 2 肺動脈 3 肺靜脈 9 下腔靜脈 11 上腔靜脈 心房 動脈 將本課時的重點內容以此來進行檢測,有助于學生對心臟結構的進一步鞏固。 全體學生 3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按組別分配任務,1/2的組別完成作業1,1/2的組完成作業2】 構建心臟模型(以下形式選擇其一): (1)繪制心臟模型,標注結構 (2)用超輕粘土制作心臟模型 作業二: 查閱資料:查找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資料,了解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可用文字形式,視頻形式呈現) 通過模型建構深入認識心臟的結構,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查找資料的能力。 全體學生(小組合作) 不限 0.90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2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回顧上節課心臟的結構,填寫各部分名稱 【參考答案】 1:上腔靜脈;2:肺靜脈;3:右心房;4:右心室;5:下腔靜脈;6:主動脈;7:肺動脈;8:肺靜脈;9:左心房;10:左心室 回顧前知識——心臟的結構,為學習血液循環做鋪墊。 全體學生 2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隨機抽取一個小組展示上節課收集的心血管疾病相關資料。(文字講述或播放視頻) 1、對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 2、讓學生可以了解更對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知識。 3、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小組代表 2 min 0.90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1、從人體手臂的兩根不同血管中抽得血液,測定其中得二氧化碳和氧氣得相對含量,如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中氧氣含量比乙高,甲是動脈血 B、甲是從靜脈中抽取的 C、乙是從動脈中抽取的 D、乙中的營養物質比甲中少 【參考答案】A 2、設想一個紅細胞從左心室出發,到達頭部,再由頭部回到心臟時,再經怎樣的路徑才可能達到腳部( ) A、體循環與肺循環 B、肺循環與體循環 C、體循環 D、肺循環 【參考答案】A 將所學的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判斷、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知識運用于小的情境中,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全體學生 3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提前材料準備:標有血液循環涉及的各結構的名牌(兩種顏色,紅色代表動脈血,藍色代表靜脈血),每一種結構準備兩種顏色(比如:主動脈,準備紅色和藍色兩種名牌) 活動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組內每個同學從所有名牌中選擇一張貼在胸前,共同上臺展示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以手牽手的形式展示循環路徑。 2、展示無誤后將名牌貼于黑板上呈現的血液循環框架的空白格中。(給出的框架如下) 1、以小組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以補充血液循環的路徑構建概念模型,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血液循環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框架意識。 小組參與 5 min 0.90課后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1、下圖是心臟內部結構的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人體的______________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 (2)從心臟結構看,心臟主要由 組織構成。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 ;從心臟的功能看,心臟的收縮能將血液“泵”到身體各個部位,說明心臟的結構和 相適應。 (3)人生病后靜脈注射藥物,請寫出藥物到達心臟各個腔的先后順序 (用數字和箭頭表示) 。 (4)經肺循環后,血液的顏色和含氧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因外傷導致下肢的⑧血管出血,應在撥打急救電話的同時,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帶扎住破裂血管的______(填“近心端”或“遠心端”)進行止血。 (6)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為預防該類疾病的發生,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_____(至少填寫兩條措施)。 【參考答案】 (1)血液循環 (2)肌肉 厚 功能 (3)3→4→9→10; (4)顏色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含氧量增加 (5)遠心端; (6)合理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的體育鍛煉等 2、(選做)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目前針對心臟疾病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是植入心臟起搏器,其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由脈沖發生器定時發放電流,通過電極導線傳輸到電極所接觸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之受到刺激而產生收縮活動。 (1)若圖甲中電極導線是由鎖骨下某處血管穿刺送入心臟,該血管內流動的應是____________血,該血液即將流向心臟的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若僅電極乙發出電流,瞬間心臟四腔中處于舒張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參考答案】 (1)靜脈 A(2)A,C 1、將本節內容綜合考查,強化重難點,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從題目設置中加強學生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知識的了解。 2、選做題對學生思維要求更高,可以讓學生敢于挑戰,從中了解有關心臟的課外知識。 必做題全體學生完成,選做題學生自主選擇 3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以小組形式任選以下作業中的一項完成,并在班級進行交流與展示: ①以“健康生活,從‘心’開始”為主題,完成手抄報,科普心臟的相關知識,宣傳守護心臟健康。 ②根據所學的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以“一個紅細胞”為主人公,寫一篇生物科普短文,講述紅細胞的游歷過程(主要體現血液循環的途徑),300-500字。 ③測量家人血壓、脈搏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以小視頻方式提交。 將生物學知識和語文、美術等學科聯系起來,進行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并以此宣稱保護心臟的重要性,提升社會責任。 全體學生(小組合作) 不限 0.90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1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資料:17世紀,醫生嘗試給大出血的病人輸入動物的血,但沒有成功。后來又輸入人血,有的“起死回生”了,多數病人卻產生嚴重反應甚至死亡。 結合前面所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大出血的患者需要輸血? 【參考答案】:組織細胞需要的氧和營養物質都主要通過血液運輸,如果血液流失過多,可能會導致組織細胞及腦等器官因缺氧和營養而休克或壞死。 利用學生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生命觀念。 初一年級學生 2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哪些情況需要輸血? 【參考答案】:急性出血、重度貧血、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需要輸血的情況有哪些,從而對類似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科學思維,培養態度責任。 初一年級學生 2 min 0.90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1、資料中為什么給大出血的患者輸入動物血沒有成功,輸入人血多數病人卻產生嚴重反應甚至死亡? 【參考答案】:大量輸血時應同型血相輸,若血型不符會造成紅細胞凝集導致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2、是所有需要輸血的情況都必須輸全血嗎?試著舉些具體的例子。 【參考答案】:不是。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輸血時可進行成分輸血。如: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只需要輸入血小板。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 初一年級學生 3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將來等你長大成人了,你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對身體的影響:適當獻血有助于增強造血能力、促進新陳代謝;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 無償獻血者的權利:享有優先用血額度審批的權利。在本巿醫療機構需臨時輸血時,如遇上供血緊張的情況,本人、配偶、父母、子女享有優先用血的待遇。 享有臨床用血血費報銷的權利。要本巿醫療機構臨床輸血后,本人、配偶及父母、子女均可享受臨床用血血費報銷。 通過學習知識,結合自身談看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無償獻血并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同時,建立一定的態度責任。 初一年級 3 min 0.90課后 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為鼓勵更多的人參與無償獻血,請設計一個提倡獻血的宣傳語。 【參考答案】:鹽份讓生活更美味,血液讓生命更美麗。讓情在鮮血里涌動,讓愛在人世間循環。江海兒女捋袖捐血,顆顆愛心情滿榮縣。等 通過自主設計廣告詞,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態度責任。 初一年級 不限 0.90章節整合作業 (1課時)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自主復習課本第四章知識,然后用自己的話向同桌講述該章知識內容,同桌對其進行更正、補充。 讓學生回歸書本,讓知識再現,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內化。 初一年級學生 8 min 0.95課中 基礎性作業 作業一: 下圖是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E、D分別表示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_。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是___________。 (2)在G與H(組織細胞)之間可以發生物質交換,其主要原因是G血管具有以下特點:______和_________。此處的②所代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它進入H(即組織細胞后)后將在組織細胞的____________處被利用。 (3)上圖所示四條血管中含靜脈血的有_____和_____(用字母表示)。 (4)若在臀部注射藥物,則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室 __________,藥物最終到達需治療部位要_______次經過心臟。 (5)若G所處位置在小腸絨毛,血液經過此處后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將___(增多或減少)。 (6)寫出圖中肺循環的途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字母的結構用字母代替)。 【參考答案】: (1)上腔靜脈 肺動脈 房室瓣 (2)血流速度慢 壁薄,僅由一層遍平的上皮細胞構成 氧氣 線粒體 (3)E D (4)右心房 2 (5)增多 (6)右心室→D→B→C→左心房 將前面所學知識與本章知識進行整合銜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并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初一年級學生 5 min 0.95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請以第一人稱描述氧氣由外界進入到被組織細胞利用的歷險過程。 【參考答案】:我是氧氣,一不小心我被幼兒園的小朋友婷婷吸入鼻腔,隨后我便沿著呼吸道到達肺泡,我用盡力氣穿過肺泡壁和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壁來到了紅色的液體血液中,接著血紅蛋白便載著我一路經過肺靜脈來到心臟的左心房,我正高興呢,一不小心我又順著房室瓣進入了左心室,正當我在心室里暢游之時,突然我隨著血液被送到了主動脈,緊接著一路經過各級動脈到達全身毛細血管處,可被我逮著機會了,趁其不備立即穿過毛細血管壁來到了組織細胞,沒想到的是,在這里便結束了我的生命。 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通過歷險故事形勢的作業,不僅能考查學生對前后知識的聯系,將知識整合內化,還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我表達能力。 初一年級 5 min 0.90課后 發展性作業 作業一: 拓展閱讀:文章題目:探索人體內的微循環 文章內容:介紹微循環的概念、作用和相關的研究成果。 作業二: 探究任務 設計一個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血液運輸的相關知識。 任務:了解不同運動對心臟的影響 任務要求: 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如慢跑、快跑、游泳等。 運動前后測量自己的心率,并記錄下來。 分析運動前后心率的變化,并思考以下問題: a. 不同運動對心率的影響有何異同? b. 為什么運動后心率會增加? c. 運動對心臟的影響與血液運輸有何關系? 推薦一篇拓展閱讀文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血液運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血液在微循環中的運輸過程和意義。 再通過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驗結果來理解血液運輸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同運動對心臟的影響。 通過不同的作業形勢讓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并形成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知識框架。 初一年級 不限 0.90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