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學案【預習新知】(一)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1.早期工人運動:(1)原因: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①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產品日益豐富,但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沒有得到相應改善,政治權利極其有限。②歐洲各地普遍出現了貧富分化嚴重、工人階級苦難深重的狀況。③工人的勞動條件、生活狀況惡劣。(2)時間:19 世紀三四十年代。(3)斗爭形式:從搗毀機器到爭取政治權利。(5)意義。①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②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2.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人物 法國人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主張 ①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②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局限性 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年2月)(1)背景。①馬克思和恩格斯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②探討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變化。③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④參加工人組織,如共產主義者同盟。(3)意義:《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發展完善:下列馬克思、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的貢獻表述正確的是①②④(填寫正確序號)①1848年,歐洲普遍發生革命,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國,投入實際的革命斗爭。②1848年革命失敗后在英國指導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同時,繼續進行理論探索。③1868年,馬克思撰寫的《資本論》第一卷出版,通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刻剖析,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④創立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辯證關系,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3.影響:(1)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2)自19世紀中期起,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在東歐和東南歐,影響日益擴大;在亞洲和美洲,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3)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三)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第一國際:(1)背景:《共產黨宣言》的號召。(2)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3)意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2.巴黎公社:(1)成立:1871年3月,法國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2)措施。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②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③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⑤實行八小時工作日。(3)結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國資產階級和德國聯合扼殺。(4)意義。①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被載入史冊。②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③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鞏固訓練】1.“《宣言》中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該《宣言》( )A.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 B.標志著英國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C.成為法國第一部憲法的序言 D.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為科學2.馬克思曾這樣設想:“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時代( )A.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B.啟蒙運動傳播了民主思想C.生產方式束縛人的全面發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漸完善3.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16日頒布了關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廠主所拋棄的工業企業轉交工人生產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羅浮爾軍械廠的工人根據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該廠的管理章程。它規定:工長以上各級領導由工人民主選舉產生,受工人的監督。這些措施反映巴黎公社( )A.具有無產階級性質 B.使社會主義變為現實制度C.廢除了私有制經濟 D.將馬列主義與國情相結合4.以下關于巴黎公社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首次嘗試B.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C.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5.有人說,巴黎公社的誕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其失敗的必然性最主要體現在( )A.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 B.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C.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期 D.領導人的錯誤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許多西方著名學者紛紛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 )A.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B.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C.提出了階級斗爭的理論 D.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7.《1871年公社史》寫道:“在市政廳門前的中央搭了一個大講臺……蘭維埃高聲喊出:我以人民的名義宣告,公社成立了!”20萬人發自內心地齊聲高呼“公社萬歲!”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A.希臘雅典 B.中國安徽鳳陽 C.法國巴黎 D.俄國彼得格勒8.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表述道,“無產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存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近現代史上首次對此進行嘗試的是( )A.法國大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德國統一戰爭 D.法國巴黎公社9.19世紀早期,以圣西門、歐文為代表的歐美知識分子,在謳歌工業革命的同時,強烈批判私有制、主張公有制,但他們從未認真考慮過如何改造現實社會的問題。這反映出( )A.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時代局限 B.私有制是階級壓迫的根源C.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變革 D.工人運動亟需科學的理論10.《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這表明無產階級的根本使命是( )A.武裝斗爭奪取政權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C.奪取資產階級資本 D.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由材料“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可知,該宣言指的是《共產黨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為了科學,故選D;A項是《獨立宣言》發表的意義,而非《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故排除;B項是《權利法案》發表的意義,而非《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故排除;C項是法國《人權宣言》發表的意義,而非《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故排除。2.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的“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等信息來看,馬克思認為只要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實際上反映出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束縛人的全面發展。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革命與城市化進程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啟蒙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項。3.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巴黎公社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A項正確;十月革命使社會主義變為現實制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廢除了私有制經濟,排除C項;巴黎公社發生時,列寧主義尚沒有產生,排除D項。故選A項。4.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但它不是社會主義政權。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故D正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首次嘗試,它的實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其他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5.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爆發時期,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時期,無論是生產力水平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C項正確;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和領導人的錯誤是失敗的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排除A、B、D三項。6.答案:B解析:“要探索人類社會發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B項正確;ACD項均不是對社會規律的闡釋,排除。故選:B。7.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1871年”和題干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公社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成立于法國巴黎,故C項正確。故選C。8.答案:D解析:根據“無產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存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并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工人階級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機構(實質即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的國家機器);還規定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故選D;ABC都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9.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謳歌工業革命”“批判私有制、主張公有制”“從未認真考慮過如何改造現實社會的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有關,體現了時代局限性,A項正確;僅憑“批判私有制”不能反映出私有制是階級壓迫的根源,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需要進行社會變革,但沒有體現其與工業革命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工人運動的情況,排除D項。10.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武裝斗爭奪取政權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手段而不是無產階級的根本使命,故A項錯誤;據材料“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可知,無產階級專政只是前提,故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奪取資產階級資本只是革命的一步,故C項錯誤;據“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得出無產階級的根本使命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故D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