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科學 三年級 第二學期 新蘇教版 植物的一生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課時 種子發芽了2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時 種子發芽了3 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時 幼苗長大了4 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課時 幼苗長大了5 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一課時 植物開花了6 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課時 植物開花了7 第一單元第四課第一課時 植物結果了8 第一單元第四課第二課時 植物結果了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3~4年級學習目標觀察番茄和黃瓜的種子,并描述 種子的外形特征。收集更多種子,擴展對種子多樣性的認識。 認識生物通過生殖、發育和遺傳實現生命的延續。做種子萌發對比實驗,初步認識種子萌發的條件。 說出種子萌發的過程和必要條件。能夠用語言和數據描述出植物的 外形特征。 能分析動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相應特點通過觀察、回顧、實驗、討論, 了解植物根、莖的作用,葉的構 造及作用。 能記錄、整理和描述常見植物的枝條和葉都是由葉芽發育而來的。通過對比觀察,初步認識雌蕊和雄蕊、雌花和雄花,知道花的種類不同。 認識花的結構,能比較、分析植物(從花的 形態、顏色,葉的顏色、大小與形狀等方面)。閱讀資料,了解植物的傳粉方 式。樂于嘗試,初步掌握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 說出自花傳粉植物和異花傳粉植物傳粉的不同類型與途徑。能說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六大器 官。能夠辨別果實和非果實,辨別常見蔬菜水果的可食部分是植物的 哪個部分。 描述果實、種子的形成過程。 能記錄、整理和描述常見植物和動物從出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了解周圍的植物資源,認識植物的價值。 對栽培植物、飼養動物以及觀察其生命周期產生興趣。(二)教材分析知識框架內容內在邏輯分析種子發芽了 幼苗長大了 植物開花了植物結果了本單元精選了番茄和黃瓜這兩種代表性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的對象,按照自然順序,從播種到收獲,從發芽到結果,依次對其根、莖、葉形態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況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種植等一系列的科學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形態與功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植物研究的興趣和珍愛生命的科學態度,有助于他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三)學情分析基礎知識: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 物,二年級下學期,通過栽小蔥的活動,初步了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對植物的認識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經驗。能力水平:三年級學生正處于愛動腦、愛動手的階段,經過兩年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自主獲取知識和持久觀察能力不強,需要老師加以指導。生活經驗:對于學生來說,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們知道基本的植物結 構,卻很少有目的地去觀察和了解植物,對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形態與功能缺乏研究與認識。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能夠用語言描述收集的種子的外形特征,擴展對種子形態多樣性的認識,通過種子萌發對比實驗,進一步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了解種子的播種方法,通過長期觀察植物,知道維持植物生命需要陽 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植物的傳粉方式;樂于嘗試,初步掌握為番茄等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通過“制作臘葉標本”、“拆解花”、“制作番茄汁或番茄醬”等活動, 在解剖、觀察、制作的基礎上,認識植物器官的結構與功能。通過單元檢測,讓學生完整地整理資料,并說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六大器官,從而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認識植物的“模型”,并運用這個“模型”去認識周圍其他的植物,獲得對植物生長變化過程的科學的了解。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作業內容收集不同植物的種子,貼上實物,觀察并描述這些種子的特點。植物名稱 黃瓜種子實物種子特點 乳白色,扁平光滑,邊緣薄,橄欖形,比南瓜 種子小植物名稱種子實物種子特點在收集種子、觀察種子特點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時間要求:2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作業工整、干凈 ☆☆☆☆☆堅持觀察、認真記錄 ☆☆☆☆☆分析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收集身邊的種子,引領學生觀察植物種子的特點,并用文字描述種子的形態,擴展學生對種子多樣性的認識,為后面的實踐種植做準備。第二課時1.作業內容選種:種植植物將種子放入清水中,一般飽滿的種子顆粒下沉,而癟籽、病籽以及菌核之類的卻漂浮在水面。只需撈出漂浮的種子,留下下沉的種子即可。浸種:用55℃—60℃的溫水浸泡種子15分鐘左右,西瓜、冬瓜、茄子、辣椒等種皮厚而硬,浸種時水溫可以稍高些,時間也可略長些。用溫水浸種時要不斷攪動,直到水溫不燙手為止。播種:選擇疏松透氣的土壤,裝入花盆或播種盤里。將土壤澆透水,把種子均勻的灑在土層上。然后覆蓋一層很少的泥土在種子上面。用噴霧器或噴水壺來保濕,花盆不要積水。不要大水漫灌,否則種子易被水沖走,大水流的話易把種子沖走或者沖到土層深處細小種子不易頂土出芽。種子是需要空氣的,沒有了空氣它不能正常生長,一般蓋土的厚度,是種子自身直徑的1-2倍。觀察記錄:(不同植物的種子,發芽時間不同,請耐心觀察)日期 種子狀態 備注播種破土時間要求:3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能按計劃種植植物 ☆☆☆☆☆客觀如實記錄數據 ☆☆☆☆☆能按計劃種植植物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種植實踐中,了解播種的方法,并適時觀察植物種子發芽時的狀態,從實踐中認識種子發芽。第三課時作業內容我的觀察記錄觀察方法:(1)每周固定時間段用尺子測量植株的高度; (2)數一數一株植物上葉片的數量;(3)從不同角度觀察葉在莖上的分布情況。時間要求:2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作業工整、干凈 ☆☆☆☆☆堅持細致觀察、認真記錄 ☆☆☆☆☆分析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可培養學生堅持記錄觀察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對植物各部分的形態都有所觀察,及時了解幼苗的生長情況,同觀察記錄的過程中,更加深刻了解植物根、莖、葉作用。第四課時1.作業內容制作臘葉標本要求:課外采集一種植物,利用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進行制作臘葉標本又稱壓制標本,干制植物標本的一種。采集一段或整株植物體,經在壓平、干燥后,裝貼在臺紙(可用A3硬紙)上,即成臘葉標本,供植物分類學研究使用。制作方法采集植物:選擇生長發育正常、無蟲咬、病毒、機械損傷、大小適宜(一般以臺紙大小為標準,不超過42cm×29cm)的植物,植物不到40cm高的植物應連根采取整個植株;整理:采回的標本應進行整理及修剪,過長的植物可折成“V”或“N”字形;壓制:標本夾入標本夾中或者放在書本中(用多本書壓緊),要求少數葉片背面朝上,以便對葉片作兩面觀察;換紙:換紙越勤,標本干的越快,原色就保存得越好,可一兩天換一次紙(或換一本書);裝訂:白乳膠粘貼植物,縫線固定;貼標簽:學名、拉丁名、科屬名、采集人、采集地點、采集時間。(注:自己查閱植物的學名、別名、科屬名)時間要求:3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查閱并收集信息的能力 ☆☆☆☆☆作品的規范程度 ☆☆☆☆☆作品的完整度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在初步了解根莖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通過動手制作活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動手又動腦,掌握了知 識,也鍛煉了實踐能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符合當前“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要求,體現了科學課的學科特點。第五課時作業內容拆解一朵花我選擇的花為:名稱 花瓣 萼片 雄蕊 雌蕊實物數量我的發現時間要求:2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能辨別單性花和雙性花 ☆☆☆☆☆會區分花的組成 ☆☆☆☆☆會統計花的組成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雙減”背景下減少書面作業,增加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初步認識花的各部分名稱,加深學生對植物的花構造和功能的認識,了解花分為兩性花和單性花。第六課時作業內容給花進行人工授粉我們知道植物有多種傳粉方式,查閱資料,你能將了解的更多植物的傳粉方式和同學們分享嗎?并試著給自己栽種的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我觀察到的變化花瓣的變化 子房的變化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我的發現:時間要求:3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會獨立查閱資料 ☆☆☆☆☆會辨別雄花和雌花 ☆☆☆☆☆能獨立完成人工授粉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了解植物的傳粉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活動,具體操作人工授粉,鍛煉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第七課時1.作業內容自制番茄汁你種植的植物收獲了嗎?你能在家長的陪同下用番茄制作果汁嗎?自制番茄汁的做法【材料】番茄6個、冰糖100g、檸檬1個【做法】準備適量番茄,洗凈備用;將番茄切成小塊備用;將切好的番茄放入榨汁機中;加入適量水;蓋上榨汁機的蓋子,接通電源,啟動榨汁機;將番茄汁倒入杯中;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蜂蜜,就可以飲用美味又有營養的番茄汁了。時間要求:2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能正確區分植物的器官 ☆☆☆☆☆能在家長的陪同下制作出番茄汁 ☆☆☆☆☆能分享自己的制作過程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種植,加深了對植物六大器官的認識,突出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磨練了意志力。用自己種植的植物果實進行制作,學生興趣濃厚,懂得辨別果實與非果實,辨別植物的可食用部分,鞏固人類對植物的利用情況,認識植物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價值。通過動手制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第八課時1.作業內容自制番茄醬你能在家長的陪同下用番茄制作果汁嗎?自制番茄醬的做法【材料】番茄6個、冰糖100g、檸檬1個【做法】準備一鍋60度左右的熱水,把洗干凈的番茄放里面,蓋上蓋燜2分鐘把番茄的皮去掉,然后切大塊(番茄中如果有未成熟的、綠色的籽,要去掉,以免影響口感)把切好的番茄放到攪拌機中打碎將打碎的番茄汁倒到鍋里,加入冰糖,轉小火熬煮(煮至比較粘稠時,要不時地用鏟子攪一攪了,避免粘鍋)等番茄汁熬至粘稠,呈現“醬”的樣子了,擠入適量檸檬汁,繼續熬三四分鐘即可你學會了番茄醬的做法嗎 試著用自己種的番茄做一罐吧。時間要求:30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能辨別果實和非果實 ☆☆☆☆☆能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番茄醬 ☆☆☆☆☆能將自己的制作過程與人分享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① 了解果實是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利用番茄既是水果又是蔬菜的特性,自作番茄醬。② 啟發學生注意到:果實中有種子,種子又可以萌發,植物就這樣不斷繁衍的,體會生命的生生不息。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植物小博士 》單元分享會A類作業(自選題)這個單元,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把你的資料整理一下,和同學們說說吧! 以下提供了四個主題,你可以任選一個,也可以自擬題目和大家分享。主題一 《植物的一生》同學們,整理你種的植物觀察記錄或搜集的資料,按它們的生長階段,剪貼到表格中,你發現植物的一生主要經歷了哪些過程嗎?番茄的一生 我種植的植物 植物的生長過程(搜集資料) 粘貼處 種子發芽(搜集資料) 粘貼處 幼苗長大(搜集資料) 粘貼處 植物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搜集資料) 粘貼處主題二 《植物的各部分功能》對照植物的各部分名稱并說說它們的功能。主題三 這個單元一定有你感興趣的問題,你是怎樣探究的,在探究的過程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把你的感想和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主題四 你知道銅陵有特色的植物嗎?他們加工后都有什么用途?搜集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吧。B課堂實施組內交流每位同學將自己的發現在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輪流發言,發言時間3-5分鐘。組內推選一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科學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分享收獲。要求:內容具有科學性,結構清晰、有理有據;匯報時,吐字清晰,簡潔明了;匯報時間3-5分鐘。(一)評價設計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自 評 互 評 教師的建議提 問 你提出你想研究的問題了 嗎? ☆☆☆☆ ☆搜集資料 對你想研究的問題,你找到研究的方法了嗎? 你用了多種方法觀察并記錄嗎? 你堅持持續觀察記錄嗎? ☆☆☆☆ ☆交流 你整理你的資料和記錄了嗎? 你將自己發現和大家一起 交流嗎? ☆☆☆☆ ☆我的反思 想一想,這次探究中,我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有哪些是可以再下一次改進的。(二)設計意圖與作業分析設計意圖:單元結束后,以分享會的形式總結交流,引導學生總結本單元知識點,并將搜集的資料和記錄加以整理概括,加強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考察,培養證據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和同伴交流分享,提升他們表達和交流能力,養成樂于分享的態度, 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整體提升。本次作業分兩部分,A類為課前準備,是自選題,任務單中提供了四個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任選其中一個,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另選交流的內容。任務單以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按一定的規律整理和歸納。由學生課前提前整理好相關資料,為課堂交流匯報做準備。主題一 用剪一剪、貼一貼的方式,整理觀察日記和相關資料,考察學生在本單元的探究方法和能力,提升學生整理資料,概括總結的能力,并注重證據的收集和整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植物的一生經歷的主要階段。主題二 考察學生對植物的六大器官的了解,并結合書中的實驗探究,說說各個器官的功能。主題三 開放式主題,引導學生回憶探究的過程,以及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方法,促進其反思提升探究能力。主題四 通過查資料,了解家鄉有特色的農作物,了解植物和人類的關系和用途,也為第二單元《植物與環境》做好鋪墊,以及高年級課程銜接奠定基礎。B類為課堂實施部分,教師組織課堂交流匯報,分為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匯報結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本單元探究表現,展開評價反思。課堂交流環節,分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旨在鼓勵孩子全員參與交流。也通過交流,對學生觀察能力、資料搜集、整理分析、概括歸納、交流表達等探究能力的全面考察。一方面提升學生整理分析資料、概括歸納、交流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養成學生樂于傾聽,樂于表達和分享的習慣。同時,也利用小講堂的形式,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增加學習的興趣。通過評價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學生之間的互評,會從分工協作、合作交流等不同角度方出評價,以此引導學生傾聽他人意見,接納他人的觀點,全面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師以評語的形式,給學生正面指導和鼓勵,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他們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作業分析:A類作業(自選題)任務一 本單元中,學生種植了一種植物,并在植物生長的各階段進行觀察記錄。但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概括能力較弱。對植物一生階段的劃分,可能較為模糊, 通過題中的圖片,引導學生將形成性資料按植物生長的四個階段進行整理,進而歸納出植物生長的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植物開花、結果是和種子四個階段。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并依據證據、分析比較、推理概括,提升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潛移默化的樹立證據意識。任務二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對本單元的重點之一,但是各器官的作用,三年級學生書面表達有難度。所以設計用說一說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復習和提升,培養學生樂于傾聽、樂于交流和分享的習慣。任務三 本單元有很多小實驗,比如:研究植物根的吸水性,植物莖的傳輸水分等。同學們可以回顧自己做過的實驗,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從研究的問題,探究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三個方面入手,用觀察日記、照片、繪圖等形式整理到表格中并和大家分享。任務四 結合銅陵有特色的植物,讓學生了解植物和人類的關系和用途,為降低辨認難度,采用連一連的方式,用圖片提示學生。其中苧麻的辨認有一定的難度,但生姜和丹皮較易辨認,學生可以通過排除法,合理連線。學生還可以結合查資料,了解家鄉有特色的農作物,B類作業(課堂交流)第五題,評價表中,以各探究環節為線索,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每個環節中提出了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反思,避免評價沒有思考點,流于形式。通過互評的方法,引導學生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從分工協作、交流分享等其他角度反思提升自己。最后,教師通過評語,鼓勵引導學生體驗到探究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