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流動的空氣》單元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3-4 年級“認知科學”學段學習目標從“瓶子里的氣球吹不大”和 1.知道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總會充滿各“水中的紙團不會濕”兩個實 處。(科學知識目標)驗引導學生就其原因進行假 2.關注對假設的驗證,使學生預測與假設思維設,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能力得到發展。(科學探究與科學態度目標)1. 通過觀察熱空氣上升的現象,知道熱空氣會由“排風口的位置設置在窗戶 上升的知識,開始從運動的視角關注空氣流動。上部”的事實,引發學生產生 (科學知識目標)熱空氣會上升的假設,用“轉 2. 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現象提出猜想假設,動的紙蛇”和“放飛塑料袋” 并通過設計實驗驗證假設,發展學生制定計劃、兩個實驗收集證據和驗證假 搜集證據的能力。(科學探究目標)設,并歸納得出“熱空氣會上 3. 通過動手實驗形成證據意識,發展合作意識升”的結論。 與能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針對“暖氣片旁的熱空氣上升 1.知道熱空氣上升后,周圍較冷的空氣會流動之后留下的空間被誰占據”的 過來,補充熱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科學問題,提出假設,并利用風的 知識目標)形成演示箱搜集證據,使學生 2.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現象提出猜想假設。認識到是冷熱不同的環境造成 有利用模型搜集證據的意識與能力(科學探究空氣流動的事實。 目標)3.通過對風門技術的了解,探尋工具中的科學 原理。(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氣流動現象,知道空氣由身邊空氣的流動延申至教室 流動是形成風。的成因。(科學知識目標)外、操場上等環境中的空氣流 2.通過對風的成因的研究,培養分析綜合和歸動的事實,搜集大自然空氣流 納概括等科學思維能力。動的事實證據。由對風形成原 3.在尋找大自然里的風的過程中發展證據意因的分析,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識。開展因果形式知識學習,完成風的成因概進行因果解釋。 念的建構。(科學探究目標)以生活需求為基礎,對生活中 1.知道人類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科人們創造工具,進而創造風為 發明了一些工具來制造風。 學、技人類服務的實例,進行課堂調 2.通過科學辯論,為學生辯證唯物主義 術、社研。認識到人類為改造自然所 世界觀的形成打下基礎。 會與做的努力。在科學辯論會活動 3.在科學原理支持下,關注技術與工程 環境中,使學生初步意識到物質世 的發展,以及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的現 目標)界的辯證性。 狀。(二)教材分析知識結構教材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單元知識目標是:知道空氣具有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通過觀察描述熱空氣上升的現象;知道空氣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一些方法。本單元側重培養的科學探究要素是“作出假設”,三至四年級的學段目標, 是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設。之所以將本單元培養的探究要素定義為“作出假設”,是因為空氣具有不易直接觀察的特殊性,無論是空氣占據空間還是空氣的流動,都需要學生在直接與間接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推理與預測等思維活動。另外對知識學習而言,本單元是從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到因果性知識學習的過度,也標志著小學生所學習的物質科學知識的類型和水平的提高。因果性知識具有解釋力,科學解釋屬于高階思維,需要一定的推理、想象,假設等思維活動的參與。(三)學情分析基礎知識:一年級空氣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對空氣的客觀普遍存在形式,以及一般物理特征進行認知,了解了空氣常見性物質性。能力水平:三年級培養重點是“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處于“認知科學” 學段,認知科學階段的學生已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迅速,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方式。能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和抽象的分析。開始學習透過現象看本質,并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因此其思維具有形象和抽象兼備的特點,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依然要借助具體事物的支持。生活經驗:對小學生而言,空氣是一種熟悉且常見的物質,這種物質又比較特殊。特殊之處在于他不像巖石、飲料那樣容易被直接感知到。所以認識空氣這種特殊的物質,可以從物體視角、物質視角、運動與變化視角三個視角認識空氣的流動。所以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從運動與變化的視角對空氣進行認知。三、單元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知道空氣具有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通過觀察描述熱空氣上升的現象;知道空氣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一些方法。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現象提出猜想假設,并通過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發展制定計劃,搜集證據的能力。在尋找大自然里的風的過程中發展證據意識,養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科學思維能力。知道人類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發明了一些工具來制造風。通過科學辯論,為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打下基礎。在科學原理支持下,關注技術與工程的發展,以及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的現狀。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思路,關注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統籌思考,提升學科課程的整體把握和系統設計能力,加強單元與課時作業的關聯,減少作業械性重復,留出時空增加發展高階思維要求的作業比重, 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作業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綜合性、遞進性,讓學生能做、可選、愿做, 設定目標,選取素材,設計作業,評價反饋。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空氣占據空間》作業內容根據課堂所學知識,請幫這只可愛的烏鴉給它的寶寶取杯水喝。說說它怎樣才能把瓶子里的水取出來,說明了什么科學現象?時間要求:5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者提示:從 B 管吹氣,水會從 A 管流出來。說明了空氣是占據空間的。是空氣把水從瓶子里擠壓出來了。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以卡通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注重學科的融合,控制作業量, 做到少而精。第二課時:《會上升的熱空氣》作業內容活動:我是科普小能手。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下面現象所蘊含的科學原理。時間要求: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者提示:“熱空氣會上升”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以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與生活的聯系。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第三課時:《空氣的流動》作業內容閱讀繪本故事《和空氣一起去漫步》,說說你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么?時間要求:10 分鐘評價設計:學生生成……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用有趣的小故事來鞏固“熱空氣會上升”和“冷空氣來補充”的相關概念,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跨學科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第四課時:《大自里的風》作業內容活動一:觀察記錄這個冬天的風要求: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記錄風向、風力的大小、風中的事物。活動二:遷移運用(選做)在中國,我們夏季多刮東南風,冬季多刮西北風,回顧所學內容,結合白天空氣流動路徑以及中國地形圖,請同學們試著分析一下中國季風的形成原因。時間要求:活動一,一個冬天;活動二,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活動一:觀察記錄表。活動二:夏季,太平洋海面溫度低,氣流下沉,地面附近氣壓高,而亞洲大陸溫度高,氣流上升,地面附近氣壓低,所以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東南季風冬季,太平洋海面溫度高于陸地,所以海面氣壓低于陸地,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風。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活動一:整合本冊書,第一單元《小小氣象員》和第四單元《流動的空氣》通兩個單元的內容。并讓學生通過長期觀察記錄,培養學生觀察習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活動二:通過遷移拓展,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的興趣與能力。第五課時:《我們來制造風》作業內容觀察以下四幅圖的,談談科技進步與人類的關系。便捷,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如環境污染等……時間要求:活動一,一個冬天;活動二,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一二兩幅圖是人類為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發明了一些工具來制造風。圖三是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風能。圖四說明科技的發展有利有弊。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人類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會發明一些工具來制造出風來。通過風力發電的事例,引導學生關注在科學原理支持下,技術與工程的發展,關注能源領域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的現狀,進行環保教育,以及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下面的現象不能說明熱空氣上升的是( )。下面關于風的流動方向不正確的是( )。白天的風 夜晚的風 白天的風A.陸地 海洋 B.陸地 海洋 C.海洋 陸地裝糖果的塑料袋子鼓鼓的,因為里面除了糖還有爐子下方的 開得大一些,流進爐子里的冷空氣也就 , 爐子里的火也就 。探究題在在平衡尺的兩端分別掛上一個空易拉罐,調節平衡后,用蠟燭加熱右側易拉罐的底部,過一會兒,會發生什么情況?A B(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 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題 3 √ 容易 原創 15 分鐘2 選擇題 2 √ 較難 改編3 填空題 1 √ 中等 原創4 填空題 4 √ 中等 原創5 填空題 2 √ 較難 引用(三)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C 2.C 3.空氣 4. 風門 多 大 5.B 端會上升,A 端下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