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解的秘密》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科學 三年級 第一學期 大象版 溶解的秘密單元組成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名稱1 第三單元第一課 不一樣的溶解2 第三單元第二課 溶解與攪拌3 第三單元第三課 溶解與加熱4 第三單元第四課 溶解的多少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3-4 年級學習目標知道是否攪拌和溫度高低是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見因素。 能對影響因素進行大膽的推測;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樂于傾聽他人觀點,完善和改進探究活動; 能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能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能說明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常見 因素。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況。 認識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 初步建立直觀模型解釋物質在一 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二)教材分析知識框架內容內在邏輯分析本單元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個綜合探究單元,在一年級中,我們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進行了初步訓練,在這個單元中,將對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作進一步的訓練,使學生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發生的條件提出假設。本單元設計了《不一樣的溶解》《溶解與攪拌》《溶解與加熱》溶解的多與少》四課,旨在使學生通過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溶解快慢的觀察, 能描述出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況;通過實驗,知道攪拌和溫度是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見因素。通過前兩個單元“小小氣象員”“動物的特征”的學習,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訓練,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不僅是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而且已經學會對感興的問題進行篩選,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探究目標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設。與一年級的“猜想與假設”能力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生不僅能作出假設,還能說出假設的理由。這些假設是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知識分析推理而來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進階思維。(三)學情分析基礎知識:在一年級的《水與溶解》單元,學生已經認識到溶解現象。能力水平:隨著年齡的的增加,三年級學生提出問題和做出有依據的猜想假設能力有所提升。對溶解的秘密感興趣,但在實驗方法和實驗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生活經驗:對于溶解的秘密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知道沖感冒藥的時候攪拌用熱水,但是沒有去思考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只停留在生活經驗的層面上, 沒有形成自己的科學認知。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能通過實驗、觀察和比較,描述物質在水中的現象;能通過比較、整理研究結果,概括出溶解的特征。在觀察的基礎上,依據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知識對問題作出假設。知道對比實驗需要控制變量,保證實驗公平、準確。認識攪拌和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認識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了解溶解度實驗測定數據的方法和步驟。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教學內容,分析教學背景;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作業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作業內容用( )取少量高錳酸鉀放入水中,發現高錳酸鉀的顆粒( ) 了,過一段時間顆粒( )。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后,液體顏色變( )了。被溶解的物質最終都( )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質溶解地( ),有的物質溶解地( )。把一匙沙子放入水中,沙子沉到杯子底部,說明沙子在水中溶解了。( )面粉可以在水中溶解。( )少量的洗衣粉可以在水中溶解。( )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比較快的。( )在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變化時,我們可以( )。A.用藥匙取放高錳酸鉀。B.直接用手觸碰高錳酸鉀溶液。C.品嘗高錳酸鉀溶液。下面關于溶解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高錳酸鉀的水溶液是紫色的。B.所有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都一樣。C.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在水中溶解。通過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過程,你有哪些想探究的問題?時間要求:12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 藥匙,減少,消失;(2)紫紅色;(3)均勻,快, 慢;(4)×(5)×(6)√(7)√(8)A(9)B(10)無標準答案,學生想探究的都可以,如:水中能溶解多少高錳酸鉀?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孩子探究欲旺盛,只要提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探索,而他們的概括能力正處于從形象向抽象水平過渡的狀態,本試題考察了學生對高錳酸鉀和溶解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不同物質的溶解情況,有利于學生的探究和概括能力的發展。第二課時作業內容白糖溶解的速度與攪拌有什么關系?探究小組針對這個間題展開了實驗。【選材料】做實驗時,探究小組可能會用到哪些材料?A. 量筒 B.剪刀 C.食鹽 D.攪拌棒 E.常溫水F.酒精燈 G.天平 H. 2 個燒杯 I.白糖 J.溫度計【定計劃】為了保證對比實驗的準確性,本次實驗要保證( )相同。(多選)A .容器B .白糖的多少C .水量、水溫D .白糖同時放人兩個燒杯中【做實驗】將白糖分別放人兩杯水中,一杯攪拌,另一杯靜置。觀察白糖的變化,將下面的實驗記錄表補充完整。物質 攪拌溶解的時間 不攪拌溶解的時間白糖 2 分鐘 5 分鐘由此可以得知:【巧應用】根據實驗結論,回答問題。在寒潮的影響下,氣溫驟降,奇奇不小心感冒了。媽媽帶他去醫院看醫生后取了一些藥回來。請根據奇奇和媽媽的對話思考:媽媽為什么這么說?時間要求: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A.D.E.G.H.I (2)ABCD(3)攪拌可以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記錄。(4)攪拌可以加快感冒顆粒的溶解,讓它在較短時間內溶解的更加均勻。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對攪拌與溶解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回顧實驗器材的選擇,對比實驗方法的回顧,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第三課時作業內容把一塊大小不同的兩塊方糖放在溫度不同的兩杯水中,( )溶解得快。A.大的方糖 B.小的方糖. C.不確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升高水溫可以加快沙子在水中的溶解。高錳酸鉀、白糖、食用油、氧氣都能溶解于水。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明明在進行比較溶解快慢的實驗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不斷的往水中加食鹽燒杯里的水是一樣多的在比較水溫對溶解快慢的影響時,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求知小組正在探究“升高溫度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嗎?”,小組成員思思認為分別在熱水、冷水中加入白糖,觀察白糖的溶解快慢就可以得出“升高溫度就可以加快白糖的溶解”這一結論。①你覺得她的想法正確嗎?②完成下列填空,使實驗更加嚴謹。取兩個燒杯,加入 的水,將兩份 的白糖同時放入水中,其中一個燒杯 ,另一個燒杯 。觀察哪個燒杯中的白糖溶解的快。在這個實驗中,只有 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 。③針對第②題的實驗過程,你會用到的實驗器材有( )B. C.小朋友在生病感冒的時候,為了緩解病情,醫生會開一些感冒沖劑。在沖感冒沖劑時,媽媽總是把藥用熱水沖服,而不用涼水,你知道這個為什么嗎? 為什么感冒沖劑多是粉狀的呢?你也可以試著做一做。時間要求:18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 C;(2)C;(3)B;(4)①不正確;②同樣多,相同, 加熱,不加熱,一個,不同③;AC;(5)用熱水沖服感冒沖劑是為了讓沖劑更快的溶解,小朋友能夠盡早的吃藥緩解病情;感冒沖劑大多是粉狀的原因是顆粒小溶解的速度更快。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對比實驗的掌握還是淺顯的,利用多種題目類型簡單明了的讓他們知曉“加熱能加速溶解”是一個對比實驗,對比實驗的實質是有且只有一個不同條件。同時對前兩課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學科學的目的是為了用科學。將加熱能夠加速溶解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更能讓學生們輕松掌握。同時,此類題目也可以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回到家里,在家長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動手試一試,是不是如題目里所說。第四課時作業內容【判一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因為食鹽能溶解于水,所以一杯水可以無限制地溶解鹽。( )一定量的水能溶解任意多的物質。( )因為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水中溶解了食鹽后就無法溶解白糖了。( )水量及其他條件相同時,物質溶解的越多,說明它的溶解能力就越強。( )【說一說】炎炎夏日,各種冰激凌深受大家喜愛。為了保證飲食的健康衛生, 樂樂決定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冰激凌。下面是她的制作過程:樂樂將白糖倒人 500 毫升的涼白開水中攪拌了一會兒,發現杯子底部仍有顆粒狀的白糖,她猜測:可能是加入的白糖太多,已經不能完全溶解了。你覺得樂樂的猜測對嗎?為什么?時間要求: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判一判】1. × 2.× 3.× 4.√【說一說】不同意。因為在 20C 時,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 204 克白糖。在 500 毫升水中加人 100 克白糖,水中溶解的白糖量遠沒有達到白糖可溶解的最大量。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溶解的多與少》一課有兩個知識點需要學生去掌握理解。一是不同的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二是對于不同的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同的有所認識。那么,在進行設計時,我先通過幾道典型的選擇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回憶理解。手工 DIY 冰激凌,孩子們基本上都嘗試過,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奇奇想做“溶解與攪拌”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實驗所用的兩杯水溫度不同B .加入的食鹽必須一樣多C .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將適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并攪拌后靜置一會兒,觀察到會沉淀是( )A.面粉 B.食用油 C.白糖奇奇在做“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質”實驗時,在水中放了 80 克味精, 充分攪拌后發現杯底還有部分味精沒有溶解,這是因為()。味精的顆粒太大味精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能力是有限的C.攪拌得不夠在 20℃時,同樣多的水能溶解一樣多的味精和小蘇打嗎?探究小組展開了實驗探究。①將 40 克味精和 40 克小蘇打各平均分成 8 份。②將一份味精和一份小蘇打分別倒人 50 毫升水中,并用攪拌棒充分攪拌, 等完全溶解再分別加人第二份,繼續攪拌……實驗記錄如下:(1)實驗中,一份一份地加人味精或小蘇打有利于( )物質 小蘇打 味精50ml 水中溶解的包數 1 7A .加快溶解速度 B .保持實驗趣味性C .準確地計算出味精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2)判斷味精和小蘇打不能再溶解的依據是( ) A .杯中的水變得渾濁了B .攪拌幾下看到杯中有味精或小蘇打C .不管怎么攪拌,杯中都有剩余的味精或小蘇打(3)通過實驗,探究小組發現在 20℃時,50 毫升的水大約能溶解 克小蘇打 克味精,觀察到的現象說明物質在 50 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物質在 50 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 。(4)如果向 50 毫升水中加人 5 克小蘇打,小蘇打無法溶解了。讓小蘇打繼續溶解的方法是()。A .往杯中繼續加水B .加快攪拌速度C .將溶液靜置一段時間(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題 3、4 √ 中等 原創 15 分鐘2 選擇題 1 √ 容易 原創3 選擇題 5 √ 容易 原創4 實驗探究題 2、5、6 √ 中等 原創(三)評價設計參考答案:1.A 2.A 3.B 4.(1)C (2)C (3)5、35、有限的、不一樣的 (4)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