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科學 六年級 第一學期 蘇教版 科技改變生活單 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 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五單元第一課 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2 第五單元第二課 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3 第五單元第三課 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4 第五單元第四課 電動機與現代工業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學習內容 5~6 年級學習目標科技產品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或里程碑意義 知道各種產品都具有一定的技術屬性, 對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制作“它如何 改變世界”的知識卡片。農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礎。 知道無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意識到 人造肥料對農作物的作用,知道植物會吸收液體肥料。鋼筋混凝土的出現是建筑材料的一次大的飛躍,直接影響到現代建筑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規模以及建筑技術等方面的不同,意識到材料是制約建筑的最大因素。現代家庭生活離不開電動機,工業領域電動機更是不可或缺。 知道我們周圍很多電器里都裝有各種型號 的電動機,了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會制作電動機模型。(二)教材分析知識框架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電動機與現代工業內容內在邏輯分析《科技改變生活》這一單元由《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電動機與現代工業》四課組成,這四課為總分關系。第一課概述很多科技產品對人類文明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二、三、四課分別從農業、建筑業和工業這三個領域敘述重要的科技產品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改變和影響。這四課訓練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課側重于制作科技產品知識卡片,能夠從大量產品資料中抽取關鍵信息;第二課側重于農業生化科技,以人造肥料為例,體會它的發明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第三課側重于建筑材料的創新和變革, 以鋼筋混凝土為例,體會它的發明對建筑業的影響;第四課側重于工業產品, 以電動機為例,體會它的發明對工業生產的影響。(三)學情分析針對六年級學生,基于學生在六年級以前體會到工程實踐活動的過程,掌握了一些方法的情況,本單元與之前的活動相比,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要求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通過閱讀、討論、比較各種科學技術產品和手段,回憶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科技產品,比較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能夠識別生活中的能源科技、通訊技術、建筑技術、制造技術、生化技術、交通技術的各類技術產品對自己的影響。通過了解農業科技、建筑科技和工業科技這三個領域中最重要技術產品的誕生及推廣,知道技術產品是如何改變人類社會面貌的過程。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六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通過以往科學的學習,學生對技術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學生學情、教學目標以及科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等要求可以將學生作業設定為四個目標:讓小學通過認識科技產品,知道各種科技產品都具有一定的技術屬性,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知道無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知道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在材料、建筑技術等方面的不同,了解其組成;知道我們周圍很多電器里都裝有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電動機。讓學生學會制作相關知識卡片;會制作電動機模型;會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模擬制作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并做承重對比測試。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創新精神,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探究;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通過科學知識的掌握,學生知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教學內容,分析教學背景;制訂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作業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五、課時作業作業內容科學閱讀《15.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作業設計電燈改變了世界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不僅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氣味,還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使用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科學家們想盡辦法, 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既價廉物美又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經過長期的反復實驗,終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后來,他還發明了完整的電燈照明系統,包括發電機、變電站、輸電網絡等。從此,電燈走進了千家萬戶,愛迪生也被后人贊譽為“發明大王”。電燈不僅在黑夜中人人帶來光明,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商業方式, 人類有了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世界的面貌也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抽取上文中的關鍵信息,設計并制作“電燈改變世界”的卡片。發明:發明時間: 發明人:電燈發明的意義:查閱資料,選一種公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做一張“它如何改變民辦”的卡片。時間要求:1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確遴選里程碑式的科技發明的范圍,糾正學生以科技含量為主要評判標準的偏頗認識,仔細閱讀相關知識卡片,讓學生深入了解一種科技產品,從產品發明時間、發明者、發明過程、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制作一張知識卡片。在制作活動中加強學生對科技產品影響力的認識,同時也加強了思維的訓練。作業內容《16.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作業設計通過調查或查閱資料,比較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不同。項目 傳統農業 現代農業育種栽培肥料管理我的結論: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豆子發芽方法選擇一些大而飽滿的豆子清洗干凈,然后放置于盆中,準備 30℃的溫水浸泡 24 小時,使豆子軟化,中間要多次換水,有助于保溫及維持水中氧氣。在另一個盆中鋪幾層濕潤的沙布,將軟化后的豆子放在紗布之間。保持紗布濕潤, 幾天后豆子就發芽了。配置營養液把自來水放置 2—12 小時,等它的溫度接近室溫,水中的氯氣等揮發干凈以后,再按比例加入濃縮營養液。稀釋后的營養液保質期為 6 個月,平時避開陽光存放。做比較豆苗生長情況的實驗①等種子完全發芽,挑選 4 棵長勢差不多的豆苗,放在 4 只種植的杯子里,使豆苗的根部完全浸入水中,杯口蓋上硬紙板,以固定植株。②在其中 2 只杯子上做好標記,分別滴入 2 滴液體肥料,然后把 4 只杯子都放在窗臺上。液體肥料一般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水培專用營養液,可以按說明書配出合適的濃度,一般稀釋 500 倍或者 800 倍。③觀察豆苗的植株高度、葉片長勢等,一周后比較生長情況。注意觀察記錄:定期測量并記錄植株的高度、葉子的形狀和數量。時 間 葉 片 高 度 其 他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 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 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我的結論:時間要求:20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能按計劃種植豆苗 ☆☆☆☆☆客觀如實記錄數據 ☆☆☆☆☆能堅持長期觀察 ☆☆☆☆☆分工合理,配合默契 ☆☆☆☆☆參考答案或提示:項目 傳統農業 現代農業育種 手動選種 基因育種栽培 有土栽培、壟耕 無土栽培、立體栽培肥料 廄肥、堆肥、綠肥、泥肥等 化肥、滴灌、營養液管理 看天吃飯 溫濕光肥水,智能調控我的結論:現代化無土栽培方式更易于管理,產量更高,品質更有保障。時 間 葉 片 高 度 其 他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 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 加營養液 不加營養液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我的結論:加營養液的豆盞苗長勢很好,沒有加營養液的豆苗缺少營養, 長勢不好。說明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肥料,說明液體肥料也能夠為作物提供營養物質,促進作物的健康生長。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做植物生長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動手體驗,了解液體肥料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培養學生做好對比實驗和觀測記錄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辯證認識科技產品。2.學生經歷一次完整的無土栽培活動,了解種植、管理、收獲的過程, 掌握基本的無土栽培技術。《17.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作業設計作業內容一填圖題:填寫普通混凝土結構名稱① ② ③ ④我認為,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的最大區別是 。時間要求:5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我認為,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的最大區別是有無鋼筋。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看圖識別出普通混凝土的成分,明確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沙、水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各類外加劑與礦物混合材料組成的。沙、石起骨架作用,稱為骨料。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漿,起填充骨料間的縫隙,膠結骨料的作用。外加劑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滿足特殊工程上的需要。2.作業內容二實驗題:做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承重對比實驗。實驗材料:長方形塑料盒、食用油、刷子、鐵絲、沙子、石子石膏粉、水、木棒根據圖示,寫出實驗步驟。①準備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塑料盒,在塑料盒內壁抹上食用油。②把鐵絲彎成能放進塑料盒的 S 形備用。③將各占三分之一的石子、 沙、石膏粉倒入杯中,加水攪拌成混合物。④在一個盒內倒滿混合物,在另一個盒內倒入一半混合物,放入兩根 S 形鐵絲,再倒滿混合物。⑤用小棒將兩個塑料盒里的糊狀物抹平,放置一天。⑥輕輕倒扣塑料盒,取出其中的長方形硬塊做承重對比實驗。實驗結果是 。鐵絲作用是 。時間要求:15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實驗結果是:我們發現鋼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更強一些,普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更弱一些。鐵線的作用是:在鋼筋混凝土中,鋼筋主要起到抗拉的作用。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承重對比實驗,了解鋼筋混凝土在抗壓強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體會科技進步推動了建筑業的發展。此項作業設計內容非常豐富,切忌浮于表面, 簡單處理,停留在看看、讀讀、說說層面,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設計引發這生思考的問題和活動。《18.電動機與現代工業》作業設計作業內容通過閱讀和對社會的觀察,寫一篇“科技改變生活”的小論文。時間要求:20 分鐘評價設計這兩給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過程。讓學生去尋找材料,自己去做一艘小船,這樣對比試驗就可以理解電動機在人們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然后老師再加以指導,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熟練的技能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利用課外作業的機會,創造性地設計一些開放性、實踐性的作業,把學生引向課外,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進行參觀、考察、調查等活動,拓寬知識來源,獲得獨特體驗。筆者認為設計此類型作業,題目難度要適宜、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重點關注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科學精神。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1.1807 年,美國的( )把蒸汽機裝到船上,發明了輪船A.瓦特 B.富爾頓 C.斯蒂芬森常用的無土栽培的方法是( )。A.水培 B.沙石培 C.木屑現代人們造房子一般所用的材料是( )。A 石頭和泥土 B.樹枝和茅草 C.鋼筋、水泥和磚混凝土是由( )按一定比例均勻拌合而成。A.石子、砂子、水泥和水B.石子、砂子、水泥和氣孔C.石子、砂子、水泥和鋼筋下列家用電器中( )帶有電動機。A.電視機 B.電暖器 C.手電筒 D.電水壺現代工業中有( )沒用到電動機。A.汽車開動中 B.機床加工中 C.軋鋼過程中 D.自行車騎動中(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 1 √ 容易 原創 15 分鐘2 選擇 2 √ 容易 原創3 選擇 2 √ 容易 原創4 選擇 1 √ 容易 原創5 選擇 1、4 √ 中等 原創1.B 2.A 3.C 4.C 5.A 6.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