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下2.8《動物的一生》教案課題 動物的一生 單元 二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學情 分析 對本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很少有直觀的經驗基礎,因此主要通過查閱資料和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同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大家展示更多有關動物周期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學習本課知識。學習 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 2. 不同動物一生所經歷的時間不同,身體形態發生的變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 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4. 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5.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特點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1. 能基于不同動物的一生的相關資料,歸納出鳥類及哺乳動物一生的共同特點。 2. 能根據動物的共同特征,區分更多的動物。 科學態度目標 1. 對更多動物的一生產生持續的探究興趣。 2. 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動物的一生,體會探究的樂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重點 動物和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不同形態特征。難點 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現共同的規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 新課聚焦 請回憶前面學習的內容,蠶的一生經歷了哪些時期? 分析: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過程。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 動物的一生都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 動物經歷的生命階段可能不相同,不同種類動物的壽命不同。有的動物生命周期的時間較長,達到幾十年,如大熊貓。有的動物生命周期的時間較短,僅幾個月或者幾十天,如蠶。 卵、幼蟲、蛹、成蟲四種生命時期 學生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基于生活中發現的現象和真實所見事件等方面提出假設,提出新的問題,激發對其他動物的一生進行探究的興趣。2. 科學探索 探索一:了解雞的一生。 播放視頻《動物的一生》 提問:誰能描繪一下雞的一生? 分析: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雞的一生大概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 雞的一生詳情: 母雞將雞蛋放在身體下面孵化,21天左右小雞(雛雞)破殼而出。剛孵化的小雞全身披著濕濕的絨毛,1小時左右就會干,幾小時后就會進食。30天后雛雞身上的絨毛變成了羽毛,雛雞變成成年雞,再過6個月母雞就會下蛋繁殖后代了。成年雞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衰老,直至死亡,一只雞的壽命大約為6~7年。 總結: 像雞一樣,其他鳥類也是如此,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后代-衰老死亡的過程。鳥類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經歷卵、幼年、成年三個主要階段,幼年期生長較快,成年期開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提問:同學們,狗是我們最熟悉的小伙伴了,你們了解狗的一生嗎? 分析: 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 狗的一生大概經歷:出生-成長-成熟-繁殖后代-衰老死亡。 狗的一生詳情: 母狗受精形成胎兒,懷孕兩個多月后幼狗出生,剛出生的幼狗眼睛閉著,耳朵聽不見,靠母狗乳汁喂養,兩至三周幼狗眼睛睜開,食物還是母狗的乳汁。到6個月長成小狗,長出牙齒可以咀嚼食物。9~12 個月長成大狗。 狗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征,即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狗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外部形態特征相似,幼年期生長較快,成年期開始繁殖后代。 總結: 像狗一樣,其他哺乳類動物一生的共同特點:都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 通過對比狗和雞的一生總結如下: 無論胎生還是卵生,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 探索三:了解我們的一生。 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我們叫胎兒。觀察我們周圍不同年齡的人,想一想,出生后,我們的一生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人可以按年齡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的方式有很多,有一種方式是: 兒童組(0~15歲),青年組(16~35歲),中年組(36~60歲),老年組(60歲以后)。 總結: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播放視頻《黑色幽默-人的一生》 觀看視頻 自由回答 了解并描繪一下狗的一生。 出生-幼兒-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 觀看視頻 通過觀看視頻,課件展示,詳細了解雞的一生。 學生通過了解雞的一生,來認識常見的鳥類的共同特點。 通過了解狗的一生,發現哺乳動物的特征; 通過開展資料整理的活動,知道人生經歷的幾個階段,體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3. 交流研討 研討一:比較不同種類動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不同: 1.出生方式不同:比如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2.壽命長短不同:比如比如狗的壽命一般是12~16年,雞的壽命一般是6~7年。 3.生長發育過程不同:有的動物幼年期和成年期形態與生活習性相差極大,稱為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經過變態;有的動物則形態不變,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稱為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經過變態。 研討二:我們的一生與哪類動物相似? 人類的一生與哺乳動物相似,兩者的出生方式都是胎生,都要乳汁喂養。 哺乳動物的特點:身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胎生。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獸直接產出胎兒。母獸都有 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獸。 研討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又發現了動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1.無論壽命長短,動物都會死亡。 2.動物都會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并得以不斷延續。 3.動物的生命周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交流研討 學生交流判斷。 說一說新的發現。 這個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這一部分的交流探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能夠通過學習的知識,發現類似或者相似的現象,能夠延伸思考。4.科學拓展 拓展一、適應周圍環境。 變色龍,善于隨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變色既有利于隱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獵物。 一些動物從外表的顏色上看與環境一致,比如變色龍,竹節蟲。 變色龍的顏色會隨著周圖的顏色變化而變化,竹節蟲不但顏色與周圍的樹草一樣,而且形狀也一樣,想發現它們很難。還有一些動物會根據季節的變化來改變外表的顏色,比如,繁殖期到來時,有些鳥類的羽毛顏色會變得格外鮮艷,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加明亮突出,從 而得到異性的青睞;但當它們度過繁殖季節之后,鮮艷的羽毛顏色會為它們增加被捕食的風險,因而在繁殖季節之外的季節,將自己的羽毛更換為更暗的色彩。 白鼬、雪兔和銀鼠的皮毛,在春天和夏天是稀疏的棕黃色或者褐色,但是到了冬天,就變成了白色。 拓展二、適應寒冷 (1)遷移。比如秋天到來之際,北方的燕子和大雁會往南方遷移過冬。 播放視頻《動物的遷徙》 (2)換毛。比如兔子、貓、狗等動物,在冬季到來之前會換上厚厚的毛。 (3)冬眠。比如蛇、蛙、熊等動物,在冬季到來之前會找到合適的洞穴,進行冬眠,等天氣暖和之后再起來活動。 拓展三、適應干旱 與植物一樣,動物要適應干旱,也要減少體表水分蒸發,而且體內能夠儲存水分。 比如沙漠中的駱駝。但有一些動物會在干旱到來之前遷移,或者采取夏眠的方式來適應干旱。比如非洲的肺魚。當雨水充沛的時候,它可以用鰓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早季節,沼澤地帶干涸了,非洲肺魚便鉆進爛泥堆里睡眠。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幾個月,待到雨季來臨,便又會重新回到水中生活。 觀看視頻 這樣的拓展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多樣性,了解更多動物一生有趣的事情,理解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從這個角度來做一個主題明確、內容豐滿的科學小報,學生通過制作科學小報更好地認識動物的生命活動。作業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題 課后作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不同動物一生所經歷的時間不同,身體形態發生的變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特點各不相同。 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板書 2.8 動物的一生 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前節課的基礎上,已經對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的分類及其他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節課依然以蠶為切入點,與前幾節相呼應,引導學生了解蠶的一生會經歷哪幾個階段,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之后又是通過搜集證據和交流的方式總結其他動物有怎樣的生命過程,是學生對匯總能力的又一次學以致用,最后把研究問題放到人類的生命歷程上,又大大增加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也就更加為學生接受和喜歡。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