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學案【預習新知】(一)西歐封建社會1.西歐封建社會(1)建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基礎之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主要特征: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2.封君封臣制度(1)產生: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8世紀后逐漸與封土聯系在一起。(2)內容:地方領主為其家族和親兵提供土地作為給養。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實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3)影響:一方面,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另一方面,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3.封建莊園(1)含義: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大小不一。(2)耕地構成:由領主自營地和農民份地組成。①領主自營地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②農民份地是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3)勞動者①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②莊園中的自由農民,也要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③農奴和自由農民還要向領主繳納租稅。(4)莊園法庭:領主或其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1.中古西歐的王權:(1)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但是擁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權力。(2)中古中后期——王權加強。①原因:社會環境穩定,經濟增長。②西歐主要王權國家。a.英國: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后,英格蘭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王權。b.法國:法蘭西國王擊敗各地封建主,逐步擴大王室領地,到15世紀晚期,基本完成了法蘭西的統一,王權得到強化。c.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家。2.中古西歐的城市:(1)城市的興起。①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②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2)城市爭取自治權。①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3.中古西歐的教會:(1)教會的經濟特權:教會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2)教會的等級制度。①教會是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②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三)拜占庭與俄羅斯1.拜占庭帝國(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發展。(2)強大①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__君士坦丁堡__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②6 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__拜占庭__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③羅馬法: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的__《查士丁尼法典》__,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特別提示】全面認識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織編纂法典。(2)組成:《查士丁尼法典》,與同時或稍后編纂的《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3)內容: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4)地位:《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3)滅亡①原因:連年征服戰爭嚴重消耗了自身的資源;__游牧部族__的沖擊和內部矛盾。②過程:6世紀中期之后,帝國陷入混亂;7世紀中后期,僅保有小亞細亞和__巴爾干半島__等地區;此后帝國一度復興,__奧斯曼土耳其__興起后,逐步蠶食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地區。③標志:1453年,首都__君士坦丁堡__被攻陷,帝國滅亡。2.俄羅斯(1)發端:發端于9世紀建立的__基輔羅斯__,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一度是東歐最強大的國家。(2)被征服:13世紀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為__金帳汗國__的臣屬。(3)正式建國:在反抗蒙古統治過程中, __莫斯科公國__逐漸興起。16世紀初,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建立,并向周圍擴張。1547年, __伊凡四世__正式加冕為沙皇。他頒布新法典,改組中央機關,鎮壓大貴族,鞏固和強化了中央集權。(4)擴張:到17世紀末,俄羅斯已經將疆界推進到太平洋,成為地跨__歐亞__兩洲的龐大帝國。【鞏固訓練】1.教皇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花巨資幫助其子博爾吉亞公爵裝備軍隊,而公爵希望建立起博爾吉亞家族的統治,并控制教皇國。出生于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1513—1522在位)把教會的錢財用于自己家族在佛羅倫薩的利益斗爭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封建世俗王權的不斷衰弱 B.教會加強對世俗權力的干預C.世俗王權與教權斗陣激烈 D.基督教會是西歐社會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2.12世紀,西歐各國君主對城市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12世紀初,法蘭西的路易六世極力鎮壓新出現的城市,而他的孫子腓力·奧古斯都鼓勵城市的發展。城市提供的大量現金稅收,使君主們擺脫了在國家治理上對封建領主的依賴。上述材料可用來解釋( )A.歐洲封君封臣制度產生的條件 B.現代民族國家構建的基礎C.近代文藝復興興起的社會環境 D.西歐封建王權強化的原因3.從12世紀開始,西北歐出現一場廣泛的“拓殖運動”,被開墾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澤,是封建地產范圍以外的土地,這些土地具有“私產”性質。據此可知“拓殖運動”( )A.促進了莊園經濟的瓦解 B.引發了各國對土地的爭奪C.推動了商業資本的擴張 D.增強了歐洲封建領主勢力4.12、13世紀時,西歐越來越多的城市與國王結成同盟,即國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義的“特許狀”。通過特許狀,城市的市民不再負擔封建義務,他們擁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稅、鑄幣等權利,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國王。這表明,西歐城市自治( )A.促進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產生 B.符合國王權力加強的需要C.得益于近代民族國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產方式的推動5.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最終通過各種途徑取得了自治權利,而這種自治權利是以國王授予的城市特許狀形式規定的。通過特許狀,城市的市民不再負擔封建義務,他們擁有立法、司法和征稅、鑄幣等權利,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國王。這表明中世紀西歐城市自治( )A.符合加強國王權力的需要 B.促進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產生C.源于新型生產方式的推動 D.得益于近代民族國家的支持6.1327年,當英格蘭貴族罷黜愛德華二世并將其子推上王位時,引用了“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這句格言。兩個世紀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黨人曾表達了如下觀點:“廢黜不信守義務的國王并非叛亂,因為他本人即是一個人民有權推翻的叛亂者。”這反映出14—16世紀的西歐( )A.資產階級代議制日漸完善 B.王權與教權間斗爭激烈C.有限王權觀念得到了傳播 D.人民主權原則深入人心7.日耳曼馬爾克村社標志性的政治制度是自由民大會。一切重大事情,包括罪犯的審判,都由自民大會集體決定。酋長們可以決定小的事情,重大事情則先由酋長們詳細討論,然后再交部落會議做最后決定。莊園出現后,莊園法庭和村民會議往往合二而一。初期的莊園法庭,裁決者是法庭全體出席人,以后,村民大會才逐漸被陪審團取代,而陪審團也是由佃戶組成。這說明了中世紀西歐莊園( )A.有較大的自治權 B.領主的權力受限 C.自治的歷史淵源 D.民主的決策機制8.12世紀中葉,英國亨利二世出臺了“盾牌錢”政策,即允許一部分騎士交納代役錢—盾牌錢,以免除每年對國王負擔的40天軍役。國王用此項收入招募常備雇傭軍,從而減少在軍事上對騎士的依賴。“盾牌錢”政策的出臺( )A.增強了英國政府的財政實力 B.標志著英國騎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動英國王權的強化 D.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9.13世紀90年代,英法兩國面對耗資巨大的戰爭,兩國君主都采取了新的政策,向其國境內的教士征稅。同時法國國王還切斷了其境內所有教皇收入的來源,以此擠占教皇的財富。這些做法( )A.緩和了教權與王權矛盾 B.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C.促進資本主義萌芽成長 D.動搖了教會統治的根基10.下表為1000—1340年間歐洲部分地區人口的大致數量變化表(單位:百萬)。其變化主要得益于( )地區 1000年 1340年地中海 希臘和巴爾干 5 6意大利 5 10伊比利亞 7 9西歐和中歐 法國和低地國家 6 19不列顛群島 2 5德意志和斯堪的納維亞 4 11.5A.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B.城市自治的推進C.東西方經濟交流擴大 D.社會環境的穩定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92-1522年(歐洲)。根據材料可知,歐洲教皇通過經濟、軍事手段不斷加強自身權力,并希望建立統治,體現出教會權力的提高對世俗權力的干預,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教皇如何加強自身權力,并未提及世俗王權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只提及教會權力變化,不能看出斗爭狀況如何,排除C項;基督教會是西歐社會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12世紀(歐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歐洲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尤其明顯,市民階層壯大,在此背景下,歐洲的君主們逐漸在經濟上依賴城市,擺脫了在國家治理上對封建領主的依賴,這為歐洲君主加強王權提供了條件,D項正確;封君封臣制度產生的時間早于12世紀,排除A項;現代民族國家構建和材料所列舉的現象不存在因果關系,排除B項;文藝復興興起的社會環境是人們對教會腐敗的痛斥、對現世幸福的追求,而非材料所述現象,排除C項。故選D項。3.答案:A解析:據材料“封建地產范圍以外的土地,這些土地具有‘私產’性質”可知,大量土地的開墾使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受到沖擊,這促進了莊園經濟的瓦解,故選A項;“拓殖運動”是在西北歐內部進行的,不屬于領土爭端,“引發了各國對土地的爭奪”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中的“拓殖運動”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材料沒有涉及商業資本的描述,“推動了商業資本的擴張”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大量“私產”出現使封建領主勢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強,排除D項。4.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國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義的‘特許狀’”“通過特許狀,城市的市民不再負擔封建義務,他們擁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稅、鑄幣等權利”“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國王”等信息可知,城市以法律的形式獲得了自治權,適應當時王權加強的需要,B項正確;封君封臣制產生于中世紀早期,排除A項;12、13世紀,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C項;12、13世紀還未產生新型生產方式,排除D項。5.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本題材料“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最終通過各種途徑取得了自治權利,而這種自治權利是以國王授予的城市特許狀形式規定的。”“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國王。”可知,城市通過國王特許狀從法律的形式獲得了自治權,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國王,在客觀上適應當時王權加強的需要,A項正確;封君封臣制產生于中世紀早期,排除B項;12、13世紀還未產生新型生產方式,排除C項;12、13世紀,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A項。6.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16世紀的西歐。據材料可知,14世紀至16世紀,西歐有些人認為罷黜不為人民的國王是上帝給予人民的聲音,認為廢黜不信守義務的國王并非叛亂,這表明有限君權觀念得到了承認和傳播,C項正確;17~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歐美的主要國家英國、美國、德國和法國經過艱苦斗爭,先后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這一時期資產階級代議制尚未出現,排除A項;材料在強調有限王權觀念,不能說明教權與王權矛盾激化,排除B項;人民主權原則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后逐漸深入人心,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題意可知,中世紀西歐莊園中的陪審團是由早期的自由民大會逐漸發展而來,由此體現了中世紀西歐莊園自治的歷史淵源,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無法體現西歐莊園自治權的大小,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西歐莊園中自治權的發展,沒有涉及到領主的權力變化,排除B項;中世紀西歐莊園的裁決機制并不是民主的機制,排除D項。故選C項。8.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錢”政策減少了國王對騎士的依賴,國王通過招募雇傭軍提升對軍隊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動英國王權的強化,C項正確;“增強了英國政府的財政實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盾牌錢”政策推動了騎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騎士制度瓦解的標志,排除B項;12世紀中葉英國商品經濟有所發展,推動了“以錢代役”的“盾牌錢”政策的出臺,該政策也進一步推動了英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但當時資本主義尚未興起,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B解析:根據英法兩國向其國境內的教士征稅、法國國王切斷法國境內所有教皇收入的來源,可知這有利于打擊教權,促進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故B項正確。題干中這些做法激化了教權與王權的矛盾,故A項排除。根據題干材料可知,英法向其國境內的教士征稅,是為了應付財政危機,而不是促進經濟發展,所以無法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故C項排除。“動搖了教會統治的根基”說法明顯錯誤,故D項排除。故選B項。10.答案:A解析:據表格數據可知,1000—1340年地中海沿岸地區、西歐和中歐部分地區人口得到增長,尤其西歐和中歐部分地區人口增長迅速。結合所學中古西歐的相關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處于中古后期,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耕地面積增加,風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較有效的利用,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而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口的增長,故選A項;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但材料信息并未明確說明人口增長的地區都是城市興起的地區,無從得出城市興起對人口增長的影響,排除B項;中古時期東西方經濟交流有限,新航路開辟后,東西方經濟交流擴大,排除C項;中古中后期,西歐社會環境逐漸穩定,社會環境的穩定會促進人口的增長,但不會推動人口出現翻倍式增長,材料中中歐和西歐部分地區人口出現了翻倍式增長,并未完全主要依靠社會環境穩定,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