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回歸教材重難點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課標內容:1.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解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評析經濟發展中踐行社會責任的實例。2.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 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3.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考查方向:必備知識: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 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我國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形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關鍵能力:1.觀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現象,闡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 念。探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意義和途徑。2.辨識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分析不同類型企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綜合認識如何促 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評析政府運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學科素養:1.增強對人民的重視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認同,增強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的政 治認同。用全面的觀點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準確運用新發 展理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認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認同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 網” ;用全面的觀點認識我國居民獲得收入的合法途徑和方式,增強科學精神。積極參與社會調查和實踐, 積極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建言獻策。(政治認同;公共參與)核心價值觀: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 了解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與政策,理解國家通過公平合理的分配,提高人們的積極性, 讓人民獲得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內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要求(1)發展目的: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 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發展動力: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 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3)發展趨勢: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 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4.意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 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二、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 解決問題 舉措創新發展 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 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 會蔚然成風協調發展 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堅持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 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不斷增強 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 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堅持綠色發展,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 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建設人 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放發展 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堅持開放發展,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 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 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發展 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堅持共享發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 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原因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 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 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 質基礎內容 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 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要求 建設創新引領、協 同發展的產業體 系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 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建設彰顯優勢、協 調聯動的城鄉區 域發展體系 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 推動形成工 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加快農業農 村現代化。 ②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 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 平衡建設更高水平開 放型經濟新體制 必須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利用全 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 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 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四、把握建設產業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的目標產業體系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 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 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 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 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面開放體系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 方向轉變五、大力發展實體經濟1.原因: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有助于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2.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 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理念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總基調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題 推動高質量發展主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動力 改革創新根本目的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濟體系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 格局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七、比較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類別 范圍 對應形式按勞分配: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 公有制 勞動收入按要素分配 按勞動要素分配: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活動參與 分配的方式 各種經濟 成分 具體 分析 非勞 動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 轉讓按資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紅,私營企 業主稅后利潤 財產 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注意:① 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個體勞動所得②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的管理、技術、資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體現, 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屬于非按勞分配,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土 地要素參與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不能稱為按勞分配,而稱為按勞動要素分配。③ 在公有制經濟中獲得的勞動性收入包含按勞分配或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在非公有制經濟中獲得的勞動 收入包含按勞動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個體經濟屬于非公有制經濟,所以,個體勞動收入不包含按勞分配 成分,個體勞動者的收入,來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勞動、經營和投資,是綜合分配所得。八、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收入途徑 內容勞動性收入 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 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 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 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 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 款等九、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措施 內容三者關系 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一個制度 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兩個基本同步 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 本同步三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 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 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 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 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 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規范秩序 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消除貧困 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 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注意:區分初次分配與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領域:初次分配是在創造它的物質生產領域進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體:初次分配主要是企業(企業上繳和國家收取稅費、企業進行各項經營支出等),再分配主要 是國家(收取個人所得稅、進行財政支出等)。十、我國社會保障的主要形式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地位特點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的核心 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 久的社會保障形式,保障 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 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是最高層次的社 會保障 褒揚性、補償性、 優待性、綜合性 的特殊社會保障資金來源 政府、單位、個人三 方共同籌集資金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 來實現 政府和社會 國家和社會保障對象 因年老、疾病、工傷、 失業、生育等因素暫 時或永久失去勞動 能力,從而失去勞動 收入來源的勞動者 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 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 活水平的公民 老年人、殘疾人、 婦女、兒童和其他 社會成員 現役軍人、復員 退伍軍人以及軍 烈屬等優撫對象保障方式 依法從國家和社會 獲得物質幫助 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 最低生活水平 提供的社會化服 務、實物供給、福 利津貼 物質照顧、生活 和工作安置、精 神撫慰構成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 醫療保險、工傷保險、 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等 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 ——十一、我國社會保障的作用、內容和完善要求項目 內容作用 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 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 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 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內容 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 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 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求 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 會發展相適應要做到權責清晰,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 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1.內涵(1)勞模精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2)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3)工匠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2.重要性: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3.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勞動模 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 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4.正確態度: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 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5.要求(1)勞動者: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2)創業者: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樂于承擔社會責任,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勇于創新的品質;創 業者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 督,承擔社會責任。(3)經營者: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誠信原則;既要講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 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又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總之,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的統一。十三、理智消費和保護環境 1.原因(1)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正確的消費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推動生產發展。(2)綠色發展是我國的新發展理念之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 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2.要求(1)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 色學校和綠色社區。(2)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 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十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助推共同富裕 1.原因(1)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國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 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3)共享發展是新發展理念之一,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與維護社會穩定。 2.要求(1)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的脫貧攻堅精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 成效更可持續。(2)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不斷解放和發展 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 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3)通過第三次分配等方式,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1 .(2023·全國·模擬預測)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樹立大食物觀”納入“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 保供”章節。我們要全面把握并踐行大食物觀, 放大格局、擴大視野、下大力氣, 聚焦“大健康”、順應“大趨勢”,站在國家安全、黎元生計、健康中國的角度,拓展“食物地圖”。為此需要( )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②立足自身,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③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④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改善農村居住環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2023·全國·模擬預測)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生態危機給人類生產與生活帶來的嚴重后果,恩格斯指出: “需要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 的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 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共同表明( )①保護環境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最具決定性的力量②生產關系需要不斷變革以適應生產力的變化發展③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必須擘畫并落實鮮明的綠色底色④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2023·江蘇·模擬預測)下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解釋了環境污染與收入之間的關系。然而也有學者認為, 它不僅忽略了許多解釋變量,而且也不能簡單地認為人均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后環境質量會自動改善。從經 濟的角度看,在我國要實現圖中“拐點 B”的目標就必須( )①實施碳中和碳達峰政策,實現綠色發展②禁止高耗能產業發展,降低經濟發展的速度③促進技術的進步,實現經濟結構優化調整④發展市場經濟,優化出口、投資和消費的比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2023·福建·二模)按照西方產業理論的定義,現代化經濟從產品生產經濟轉變為服務性經濟,服務業在 三次產業中占比至少達到 70%,即進入后工業社會。這種理論導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衰落和產業的 空心化,是當前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產業空虛化、虛擬經濟泡沫化的根本原因。中國則牢牢抓住實體經濟, 重視發展制造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龍頭,創造出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照搬西方發展模式必定危害本國經濟發展②發展虛擬經濟能夠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③要發揮制造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主導作用④服務性經濟的發展會導致產品生產經濟的衰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2023·江西贛州·校聯考模擬預測)根據威廉姆森的倒“U”模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關于效率和公平的模 型(如圖所示)。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適度的分配差距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②實現 10%的增長,e 點比 d 點的效果更好③效率的提高應以公平為保證才能得以持續④再分配領域應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2023·江蘇常州·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校考二模)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各項舉措精準落地。例如: 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在各級國有企業全面推開,遞延支付、任期激勵、登高獎勵、剛性退出、 薪酬索回等一整套的“組合拳”形成了科學的獎懲體系。推進這些改革的實踐意義是( )A .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發管理要素的積極性B .國有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 C .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做大做強國企的出發點 D .加強內部管理是國有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7 .(2023·福建·二模)近年來,浙江、云南、天津等地面向全國招聘“鄉村 CEO”(CEO 是首席執行官的英 文縮寫,是主司企業行政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鼓勵本土和返鄉人才從事專門的鄉村經營性工作。此舉產 生影響的正確傳導路徑是( )①為鄉村產業提供更多人才支撐②健全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③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④提高農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⑤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A.①→⑤→④→③ B.②→①→④→③C.⑤→④→①→③ D.①→③→④→⑤8 .(2023·江蘇南通·統考三模)某區新興農機專業合作社針對當地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在外務工多,農村缺少 勞動力的現實情況,推出了半托管、全托管、訂單式作業等多種經營服務模式, 托管土地近 2000 畝。通過 農資和生產各環節的統一管理,有效解決了農村“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助力鄉村振興。由此可見, 該專業合作社( )①增加了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實現共同富裕②提升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優化資源配置③深化了農村土地所有權改革,規范土地流轉④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現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2023·江蘇南通·統考三模)2022 年,溫州龍港市試點將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參照靈活就業 人員的方式,設計了無差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和繳存比例、并對建繳住房公積金的無房戶村民實施傾 斜性支持政策。此舉有利于( )①讓普惠性福利能夠惠及更多的群體②助力農村特殊困難人群有效規避風險③打破城鄉二元壁壘,改善農民“權利貧困”④筑牢社會成員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2023·河北·校聯考模擬預測)2023 年 1 月,湖北省醫保局印發的《關于加強惠民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 的指導意見》強調, 湖北省“惠民保”是由政府部門引導、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市場充分運作、群眾自愿參保, 商業保險機構承擔保險責任并自負盈虧,不具有理財投資性質的惠民型商業醫療保險。下列對實施湖北省“惠 民保”的意義傳導正確的是( )①政府制定保費標準→ 突出“普惠利民”原則→減輕參保群眾就醫經濟負擔→助力健康中國目標實現②創新保障形式→滿足參保人員多樣化醫療保障需求→筑牢保障社會成員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讓群 眾健康更有“醫靠”③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推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共同富 裕目標實現④分攤高額醫療費用負擔→增強對生活穩定的預期→持續釋放消費需求潛力→有效提高生活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2023·河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供銷社在計劃經濟年代,主要功能是統購統銷,用于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商品流通,成為聯結城鄉、聯系工農、溝通政府與農民的橋梁和紐帶。進入改革開放,農村商品流通的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 供銷社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近年來,供銷社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政策文件中。2021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住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2022 年的中央一號文 件又提出,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據統計,2021 年,供銷社牽頭舉辦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全年“832 平臺”交易額達 115 億元,全系統從脫貧地區 購進農產品 3 310.6 億元;供銷社實施“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推進“供銷系統農產品冷鏈物流體 系建設工程”。在市場經濟的當下, 供銷社已經逐漸發展成一個包含物資流通、技術服務、農田托管等功能 的綜合中心。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新時期發展供銷合作社是如何有效化解三農問題的。參考答案1 .A【詳解】①②:我們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 自身,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①②正確。③④:大食物觀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健全農村公共 服務體系沒有直接關系,③④排除。故本題選 A。2 .C【詳解】①: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最具決定性的力量,保護環境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但不是推動社會 發展最具決定性的力量,①錯誤。②: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生態危機與其生產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因此需要 不斷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變化發展,②正確。③:無論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現代化 發展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實現綠色發展,③正確。④:兩種現代化雖然具有共性特征,但 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的本質是不同的,④錯誤。故本題選 C。3 .A【詳解】①③:在我國要實現圖中“拐點 B”的目標,達到在污染水平下降的情況下人均 GDP 實現增長,就 必須實施碳中和碳達峰政策,通過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綠色發展,①③符合題意。②: 要實現綠色發展,需要限制高耗能產業,而不是完全禁止高耗能產業發展。要保持經濟適度增長,而不是 降低經濟發展的速度,②錯誤。 ④:發展市場經濟,優化出口、投資和消費的比重,并不能解決經濟發展 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④與題意不符。 故本題選 A。4 .A【詳解】①③:材料中指出西方產業理論強調現代化經濟從產品生產經濟轉變為服務性經濟,但其導致了 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衰落和產業的空心化,出現了產業空虛化和虛擬經濟泡沫化,中國要堅持發展實體 經濟,重視發展制造業,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照搬西方發展模式必定危害本國經濟發展,要發揮制造業在現 代化產業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故①③正確。②:材料強調的是虛擬經濟會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衰落 和產業的空心化,致使產業空虛化和虛擬經濟泡沫化,這強調的是一味強調虛擬經濟的弊端,而不是強調 虛擬經濟能夠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故②不選。④:材料中指出若將虛擬經濟的比重大幅增加,這會致 使產業空虛化和虛擬經濟泡沫化,從題干給我們的發展啟示,而本觀點只是闡述了一味發展虛擬經濟的弊 端,而沒提出啟示怎么做,故④不選。故本題選 A。5 .A【詳解】①③:圖表中顯示分配差距達到一定程度會刺激效率的增長,但過度地差距則會導致效率低下, 這表明適度的分配差距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應以公平為保證才能得以持續,故①③正確。 ②: 實現 10%的增長”就意味著效率的提升,而 e 點差距過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所以 d 點比 e 點效果更好, 故②不選。④: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未涉及再分配,故④不選。故本題選 A。6 .A【詳解】A:任期激勵、登高獎勵、剛性退出、薪酬索回表明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發管理要素的積極性, A 符合題意。B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B 表述錯誤。C: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 做大做強國企的手段,C 表述錯誤。D:國有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是科技創新,D 表述錯誤。故本題選 A。7 .A【詳解】①:向全國招聘“CEO”鼓勵本土和返鄉人才從事專門的鄉村經營性工作,為鄉村產業提供更多人才 支撐,①應該排在第一位。⑤:更多的人才返鄉工作,有利于激發鄉村產業發展的活力,⑤應該排在第二 位。④:鄉村產業發展活力提高,有利于提高農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④應該排在第三位。③:農村集 體收入和農民收入提高,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③應該排在第四位。②:材料涉及鄉村集體經 濟發展,不涉及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②排除。正確的傳導路徑是①→⑤→③→③。故本題選 A。8 .C【詳解】①:該項屬于土地要素收入,且未能實現共同富裕,①錯誤。②:半托管、全托管、訂單式作業 等多種經營服務模式,提升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優化資源配置,②正確。③:農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 所有,題目未涉及土地流轉,③錯誤。④:通過農資和生產各環節的統一管理,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 度,推進農業現代化,④正確。故本題選 C。9 .B【詳解】①:溫州龍港市試點將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設計了無差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和繳 存比例、并對建繳住房公積金的無房戶村民實施傾斜性支持政策,表明此舉有利于讓普惠性福利能夠惠及 更多的群體,①符合題意。②:該試點的政策將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非農村特殊困難人群,② 不合題意。③:溫州龍港市試點將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壁壘,改善農民“權利 貧困”,③符合題意。④:筑牢社會成員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是社會救助,材料沒有體現社會救助,④ 排除。故本題選 B。10 .D【詳解】③④:湖北省“惠民保”由政府引導,保險公司承保,發揮了政府和市場的作用,能夠分攤高額醫療 費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④正確。①:湖北省“惠民保”是政府部門引導,不具有理財投資性質的惠民型 商業醫療保險,該項中“政府制定保費標準”表述錯誤,①排除。②:保障社會成員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是社會救助,②錯誤。故本題選 D。11 . ①開展生產、供銷、信用綜合合作試點,暢通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實現農民增收。②發展多項功能的綜合中心,促進產業融合,催生農業發展新業態,推進農業現代化。③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聯系脫貧地區等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