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學案【預習新知】知識點一 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的古代農業(1)主要農作物非洲是古代農業一個重要的發生地,西非居民班圖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2)畜牧業和冶鐵技術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3)生產技術的擴展①班圖人的活動區域逐漸擴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②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2.北非古代文明——阿克蘇姆王國(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了阿克蘇姆王國。(2)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進入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地區強國。3.東非古代文明(1)東非沿海地區國家由于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入,10—1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了一系列國家。(2)東非沿海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①東非沿海地區國家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②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作為交換,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等。4.西非古代文明(1)西非主要國家在西非,8—15世紀,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國家先后興起。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黃金資源,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黃金交易,極其富有。(2)極盛一時的桑海國家①確立西非國家霸主地位桑海原為馬里屬國,后利用馬里內亂崛起,攻滅馬里,確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紀達于極盛。②桑海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桑海實行中央集權,官吏直接由國王任免;擴大對外貿易,奴隸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力量;興建學校,鼓勵文化發展。③桑海國家的衰落16世紀末,桑海因遭遇外來入侵逐漸衰落。5.南非古代文明(1)津巴布韋國家形成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了津巴布韋國家。(2)津巴布韋國家的鼎盛14—15世紀,津巴布韋進入鼎盛時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區都被納入它統治之下。[特別提醒] 盡管有沙漠的阻隔,西非與北非之間仍有活躍的貿易,馱運貨物的主要是驢和駱駝。在非洲國家發展過程中,對外貿易扮演了重要角色。知識點二 古代美洲文明1.瑪雅文明(1)地理位置: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2)經濟:古代瑪雅文明曾非常繁榮。瑪雅人發展了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3)階級關系: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一般氏族成員成為平民,從事農業和手工業。(4)文化(5)衰落:15世紀中期,瑪雅文明衰落。2.阿茲特克文明(1)興起:14世紀,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2)發展: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3)統治概況①政治: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②經濟:經濟基礎是農業,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4)城市:都城特諾奇蒂特蘭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島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承擔著城市的交通運輸。3.印加文明(1)興起:12世紀,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2)發展: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發展到鼎盛時期。(3)統治概況①政治: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②人口管理:為征稅和征兵,政府編制了詳細的人口調查表。③交通: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④政府將征服地區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以防止他們反抗。瑪雅文明瑪雅文明遺址主要集中在中美洲。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公元前10—公元3世紀)、古典期(3—9世紀)、后古典期(10—16世紀)。瑪雅人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阿茲特克人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更是舉世聞名。特諾奇蒂特蘭城的建筑美觀別致,全城分為4區,每區分為5街,這可能與部落、氏族的駐地有關。城內有40座金字塔型的壇廟,最大的一座高達35米,有114級臺階。堤壩和湖岸之間用吊橋連接,必要時候可以拆毀吊橋防止敵人進攻。根據材料,概述特諾奇蒂特蘭城的特點。提示:建筑美觀別致;是政治、宗教中心;具有軍事功能;等等。【鞏固訓練】1.“鹽從北方來,金子從南方來,知識和學問,都得從廷巴克圖來”。這句西非諺語表明廷巴克圖( )A.是當時西非的文化中心 B.城市商貿發達C.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 D.黃金資源豐富2.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曾在他的長詩中寫道:“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這首詩描寫的是( )A.墨西哥的浮動園地 B.印加的馬丘比丘遺址C.瑪雅的波南帕克神廟 D.大津巴布韋都城遺址3.印加帝國為了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所采取的措施是( )A.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官員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C.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 D.在河渠上架設多座橋梁4.隨著農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非洲出現了一系列國家,并創造了各自的文明。下列古代非洲國家,興起最早的是( )A.阿克蘇姆王國 B.摩加迪沙 C.津巴布韋 D.桑海帝國5.以下是某同學總結的15世紀末印加人統治龐大帝國的措施。橫線處應正確填寫的是( )(1)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 (2)編制詳細的人口調查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征服地區的居民移到新地區A.發明浮動園地 B.建立大批城市國家C.修建道路系統 D.頒布最早成文法典6.“他們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內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發明獨特的文字,用復雜的立法紀年,并采用20進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他們”是( )A.班圖人 B.瑪雅人 C.印度人 D.埃及人7.從7世紀至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 )A.班圖人 B.加納人 C.馬里人 D.剛果人8.14世紀中葉,馬里使用瑪瑙貝作為等價物,但當時瑪項貝只流行于加奧等地。廷巴克圖、杰內等商業發達城市直到16世紀初才使用瑪瑙貝,而塞內加爾、岡比亞等西部地區更是未曾流行瑪瑙貝,許多地方仍實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這表明馬里當時( )A.貨幣流行范圍小 B.瑪瑙貝是主要貨幣C.西部經濟很落后 D.商品經濟發展緩慢9.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立了燦爛的文明,下面哪個文明不在今天的南美洲( )A.印加文明 B.阿茲特克文明 C.瑪雅文明 D.加納文明10.15世紀東非的桑給巴爾用黃金、象牙、奴隸等,換取從中國、印度等地輸入的紡織品、瓷器等各種手工業品。這反映了桑給巴爾( )A.手工技術先進 B.文化昌盛 C.對外貿易繁榮 D.農業發達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鹽、金子是物質財富,知識和學問是文化財富,知識和學問從廷巴克圖來,說明其是西非的文化中心,故選A項。2.答案:B解析: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脈的山脊上,遺址中的宮殿、神廟等充分展現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藝術,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3.答案:B解析: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帝國發展到鼎盛時期,帝國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故選B項。按照人口設置官員、遷移征服地區的居民不是為了傳遞政府命令或調動軍隊,排除A、C兩項。印加帝國在高山河渠間架設橋梁屬于道路系統的組成部分,排除D項。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阿克蘇姆王國在公元前后興起;10—15世紀,摩加迪沙興起;8—15世紀,桑海興起;11世紀末,津巴布韋出現,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5.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美洲印加人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并通過修建道路系統來加強對全國各地的統治,故C正確;發明浮動園地是阿茲特克人,故排除A;建立大批城市國家是古希臘人,故排除B;最早成文法典出現在兩河流域,故排除D。故選:C。6.答案:B解析:根據“城內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并采用20進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可知,這些屬于瑪雅人的文明成果,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瑪雅人的文明成果,AC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CD項。故選B項。7.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至今,非洲最大的民族和最主要的居民是班圖人,A項符合題意;加納人并不是非洲最主要的居民B項錯誤;馬里人不是當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C項錯誤;剛果人只是班圖人的一部分,D項錯誤。8.答案:D解析:馬里的瑪瑙貝作為貨幣,其流通范圍極為有限,這說明當時馬里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有限,D正確;A是現象而非本質,排除;通過題干無法得出瑪瑙貝在貨幣中的地位,排除B;貨幣流通范圍有限,不等于經濟落后,只能說明商品經濟不活躍,排除C。9.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加納文明位于北非,因此D符合題意;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及瑪雅文明均位于南美洲,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0.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15世紀桑給巴爾帝國與中國、印度等國有著密切的商貿來往,這說明桑給巴爾對外貿易繁榮,故選C;材料反映的是桑給巴爾從中國、印度進口手工業品,說明其手工技術不先進,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桑給巴爾的貿易情況,未涉及文化和農業領域的發展情況,故排除BD。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