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原始社會時期1.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存主要有哪些?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什么?時代 時間 文化遺存代表 生產生活狀況 組織階段 特點舊石器階段 170萬年前——7000年前 元謀人和北京人 打制石器、漁獵采集、群居生活、學會用火 原始人群 源遠流長、本土性; 中華文明的發展在不同區域是不平衡的; 多元一體,以中原為中心; 中華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新石器階段 7000——5000年前 仰韶文化 彩繪陶器、粟、姜寨聚落 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 水稻、養蠶繅絲大汶口文化 父系氏族5000年前 龍山文化 黑陶、玉器、祭壇、神廟紅山文化 玉器、祭壇、神廟良渚文化奴隸社會時期——夏商周時期梳理夏、商、周的基本概況及政治制度的具體內容。(1)夏朝:概況:(前2070-前1600年)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始于夏禹,終于夏桀;政治制度:①繼承方式:“禪讓制”——“世襲制”“傳賢”——“傳子”“公天下”——“家天下”②中央機構:A.夏王是最高的統治者,稱為“后”;B.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③地方:A對夏部族生活的地區實行直接統治;B對其他地方主要通過控制一些部族進行間接統治。(2)商朝:概況:(前1600-前1046年)是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始于商湯,終于帝辛;政治制度:①國家機構: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②國家管理:商朝的國家管理結構是內外服制。(3)西周:概況:(前1046年-前771年)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始于武王,終于幽王。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目的 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 對象 同姓諸侯、先王之后、異姓功臣、姻親分封內容 王畿以外廣大地區上的土地和人民。諸侯義務 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諸侯權力 實行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等級結構 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士 庶民 奴隸制度特點 層層分封,等級森嚴;諸侯權利與義務相結合作用 積極:①鞏固了王權,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穩定了當時的政治秩序; ②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域,促進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③傳播了周文化,有利于推動文化交流與文化認同; 消極:諸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為以后的割據混戰埋下了隱患。②宗法制:含義 以血緣親疏和嫡庶來確定繼承關系和名分的制度。目的 ①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 ②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土地、財產上的矛盾。特點 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 ②嚴格的大宗與小宗體系,小宗必須服從大宗,二者具有相對性; ③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家國同構)③禮樂制:禮樂制度的目的是鞏固貴族的身份地位,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是對權力的認同。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的關系?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體現;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核紐帶;③禮樂制是維護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工具;注: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相輔相成。2、梳理夏、商、周的經濟發展狀況。農業 (1)生產工具:農業生產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2)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業 青銅鑄造業。種類繁多,為禮制的象征,多用于祭祀,代表權力與秩序。商業 (1)商業初步發展,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而著稱; (2)商品交易日益頻繁,實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商業由官府壟斷。3、梳理夏、商、周的文化概況。夏商歷法:《夏小正》與干支紀年。商朝:(1)甲骨文作用:“甲骨文”是商人刻寫的占卜記錄,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充滿神權色彩,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青銅器特點:殷墟還出土了許多青銅器,造型雄奇,紋飾華麗。西周:(1)文字:金文,又稱銘文。(2)禮樂文化。中國古代早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特點?政治:(1)王位世襲,王權與神權密切結合;(2)家國同構,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3)等級森嚴,具有相對延續性和穩定性;(4)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經濟:(1)農業經濟為主,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2)土地國有制,集體勞作;(3)青銅鑄造發達;文化:(1)呈現較濃厚的鬼神迷信色彩(2)逐漸產生了產生敬天保民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