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教學設計教學年級 高二年級 課程時長 45分鐘教學題目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的第一框題。本框題包含“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功能”兩目內容,文化的含義、文化的特點、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與文明的關系以及文化對社會、個人、民族的重要意義等知識點。本課是對文化知識點學習的起點,對后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雖然對文化以及文化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知,但是對文化的具體內涵以及文化的功能并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系統的人生。本狂內容較為抽象,學生還不能從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中認識到文化的作用,缺乏對文化的具體內涵的深刻認識。教學目標 1、政治認同:區別文化的廣義狹義內涵,理解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同、傳承和發展共同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2、科學精神:辯證分析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深入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正確認識文化現象。 3、法治意識:在民主與法治建設中,促進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相互交融。 4、公共參與: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學習優秀文化提升自己,發揮文化的功能。教學重點 文化的內涵、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的功能。教學難點 文化的狹義內涵、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教學情境、綜合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過程過程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3分鐘) 案例導入:春晚播出41年,每當播出以后內容與形式都會被津津樂道,那么春晚蘊含著那些文化基因呢?今天我們一起跟隨春晚的腳步,探究文化的秘密。 討論春晚蘊含的文化基因 堅持生活化教學理念,利用春晚的播出使學生代入情境,引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積極性與好奇心。新課講授 (35分鐘) 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 總議題:從“春晚四十一年”探究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議題1:賞“春晚”探索文化的內涵 探究一: 同學們想想,春晚中有那些節目呢?這些節目是否屬于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 思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以下,都江堰、唐詩三百首、萬里長城這些屬于文化嗎? 知識拓展:如何區分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在階級社會中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非意識形態:指不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識形態,不具有階級性。如:自然科學、技術、語言等。 探究二:ppt展示桂林山水、月牙泉、九寨溝自然風景。同學們都知道這幾張照片是什么地方嗎?小組討論:桂林山水、九寨溝、月牙泉等風景是文化嗎?學科知識、語言、上課活動屬于文化現象嗎? 第二部分:文化的特點 1、從產生來看: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探究三:ppt展示用手機看春晚,文化墻圖片。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屬于文化嗎? 2、從呈現形式來看: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文化載體不是文化本身,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內容) 所謂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民俗等是文化的載體。 探究四:播放2023春晚歌曲《綠水青山》,欣賞:歌曲《綠水青山》表達的情感,說明了文化有何特點? 3、從核心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 探究五: 材料1:公開資料曾現實,2010年央視春晚廣告收入高達6.5億元,2018年一個淘寶就拿出3億元,正如蒙牛聯合創始人孫先紅說:“春晚做廣告是塑造品牌、樹立企業形象的好機會。 材料2:春節聯歡晚會作為一個經歷多年發展的國家重大文化事件,不僅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展示大國風采。 思考:春晚的播出帶來什么? 第三部分: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1、政治、經濟決定文化。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一定的文化由一定政治和經濟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給于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3、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的派生物和附屬品。 第四部分: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探究6: 材料1: 自1983年除夕夜首播以來,春晚已經演變成中國人的“新民俗”,并成為當代社會進程中中國新文化的符號象征。春晚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新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導流器”。 材料2: 16年春晚的《雪戀》、《多想對你說》、《走在小康路上》,17年春晚的《不忘初心》、《千年之約》獲得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2年春晚演出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獲得了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思考:結合材料和教材思考“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議題2:析“春晚”探尋文化的功能 第五部分:文化的功能 探究7: 材料1:從1983年第一節春晚中演唱了《鄉戀》,到1988年的《相約九八》,再到23年的《綠水青山》,春晚金曲無疑成為當年最火的熱歌,并流傳至今,成為經典之作。 材料2:2024年的小品《扶不扶》,用詼諧幽默演繹出梗塞著道德這條社會動脈的不良風氣,在令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課,可謂是教育無處不在,美德時刻要弘揚。 材料3:關于年味的記憶有很多:穿新衣、放鞭炮、吃年夜飯、收壓歲錢…許多人還會想到的是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守著電視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春晚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精神大餐”。 思考: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思考,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1、對社會: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探究8: 材料:央視網消息:春晚落地全球多個國家,吸引了眾多海外華僑華人及當地民眾的眼球。許多觀眾評價春晚節目精彩紛呈,也被春晚蘊含的中國文化元素深深吸引。 思考: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教材思考,文化對于國家而言有何作用? 2、對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靈魂。 ①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②當代中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前提 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探究9: 材料:春晚在中國連續舉辦40屆至今仍然熱度不減,成為“現象級”文化品牌,就在于其意義早已超出了晚會本身,成為一種新年俗。如同除夕的年夜飯,已然是很多中國家庭大年三十守歲的固定“程序”,深入骨髓,形成習慣,成為人們的精神大餐。 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百姓歌手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繹的《早安,陽光》詮釋了“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的道理,傳遞出“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情感,這首在抖音平臺播放量超過140億次的爆款歌曲,表達了新冠疫情下基層工作者不畏艱險,勇毅堅守,戰勝困難的勇氣,觸動心扉,引人共情。 3、對個人: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通過學生回答總結文化的內涵 回答思考題 回答探究二的問題,總結文化的第一個特點 回答探究三的問題,引出文化的第二個特點。 回答探究四表達的情感,明白情感屬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回答探究五問題,明白春晚帶來的巨大政治效益與經濟效益。 利用圖形,將三者關系清晰化 回答探究6,引出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結合教材思考。 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結合教材思考。 活躍課堂氣氛,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通過探究,堅持了生活化教學理念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學生思維。將抽象知識具象化,方便學生理解。 利用自然風光講解知識點,通俗易懂,小組討論培養團隊和能力。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形式,理論聯系實際,總結知識點。 歌曲能夠緩解上課疲勞,將學生拉回課堂,引起興趣。 通材料既突出本節課知識點,又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思辨能力。 堅持了直觀性原則,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利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展示文化與文明的關系,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通過三則有關春晚的材料,引導學生得出文化的功能的第一個特點。 通過有關春晚的國內外材料,引導學生得出文化的功能的第二個特點。課堂小結 (2分鐘)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有什么特點? 3、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是什么? 4、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是什么? 5、文化有什么功能? 學生參與 歸納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強化知識記憶。課堂作業 (2分鐘) 請同學們課下選擇最喜歡的一個春晚節目,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并形成調查報告,班級內進行交流。 課下完成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總結提煉的能力。五、板書設計 (3分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