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對比、模唱、演奏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樂曲,了解樂曲創作中運用的多種重復形式。 2.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音樂體驗中,初步了解西洋管弦樂的音色特點;在師生合作探究中感受音樂要素(音色、力度、旋律等)變化所表現的不同場景。 3.通過對作品的聆聽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到作品熱情歡騰的情緒。豐富學生對民族音樂風格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的感情。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通過聆聽、對比、模唱、演奏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樂曲,了解樂曲創作中運用的多種重復形式。教學難點: 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音樂體驗中,初步了解西洋管弦樂的音色特點;在師生合作探究中感受音樂要素(音色、力度、旋律等)變化所表現的不同場景。教學過程【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北京喜訊到邊寨》,課前我們聆聽感受了這首樂曲。讓我打開“導學單”,回答上面的問題。 【環節一】學習第一樂段 1.出示樂曲結構 師:這首管弦樂作品《北京喜訊到邊寨》由一個引子和六個樂段組成。 2.感受第一樂段演奏形式和表現畫面 師:讓我們聆聽第一樂段,找一找,都出現了哪些樂器? (播放第一樂段) 師:你都聽到了哪些樂器? 師:正像大家所聽到的,喜訊從北京傳到邊寨,第一樂段運用整個管弦樂隊的大齊奏來表現,給你帶來怎樣的畫面? 3.學生跟唱感受第一樂段 師:讓我們一起加入這歡慶的舞蹈隊伍中,用“beng”唱一唱旋律,同時用手擊打出重音,讓氣氛更加熱烈。 4.學習重復創作手法 師:真厲害!大家很快就能跟唱主題了。結合樂譜想一想,這段旋律為什么讓我們印象如此深刻? 生:樂句一直在重復,所以很快就記住了。 師:你很細心,發現了作曲家創作的規律。作曲家在創作這首作品時,頻繁地運用了“重復”的創作手法來發展主題,以此加深人們對音樂形象的印象和記憶,從而能夠對音樂內容理解更加深刻。 師:像第一樂段這樣,旋律在同一音高上,進行一模一樣的重復,我們把這樣的重復發展方式叫做完全重復。 (設計意圖:了解“完全重復”并完成演唱。記憶主題旋律。根據樂隊演奏想象畫面) 【環節二】學習第三樂段 1.對比第二、三樂段,找出完全重復樂段 師:一起練習一下,拿出“導學單”,對比聆聽第二、三樂段,一邊觀察樂譜,一邊仔細聆聽,判斷哪個樂段運用了剛學習的完全重復? 師:誰來說說你的答案 生:第三段的主題旋律也是在同一音高上,進行了一模一樣的重復。 2.找出第三樂段主奏樂器,想象畫面 師:大家能回憶起,第三樂段旋律主奏樂器是什么嗎? 生:是弦樂。 生:還聽到了打擊樂的聲音。 師:什么樣的聲音?能模仿出來嗎? 師:像馬蹄聲。 師:作曲家用將旋律完全重復,用弦樂勾勒旋律,配合上高低棒子模仿的馬蹄聲,給你帶來什么畫面呢? 邊聽邊想象。 師:音樂不同要素的組合帶給你了豐富的想象。 【環節三】學習第二樂段 1.感受第二樂段運用的重復創作手法 師:剛才我們對比聆聽了第2樂段,它同樣運用了重復的創作手法。 師:它的重復跟第三樂段運用的完全重復有什么不一樣? 拿出“導學單”,邊聽邊畫出旋律線,答案也許就藏在旋律線中。 (播放第二樂段) 師:根據你所畫的旋律線,說說你的答案。 生:感受到重復的這一遍音要高一些。 師:你感受到了兩個樂句音高的不同。 2.唱第二樂段 師:我們配合演唱一下第二樂段,老師演唱黑色部分,你們演唱紅色部分,同時加入剛才提到的手鈴,合著音樂試一試。 (播放第二樂段) 3.學習移位重復 師:像這樣,把前面的旋律片斷或樂句做為原型,移高或移低若干度數,再或多次重現,叫做移位重復。 4.感受第三樂段畫面 師:大家注意到作曲家在用移位重復進行創作的同時,還加入了什么樂器嗎? 生:我還聽到重復的這一遍加入了鈴鐺的聲音 師:你還聽到加入了不同的音色。作曲家運用不同音高的重復,配合鈴鼓音色的加入,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生:仿佛聽到苗族女生銀飾發出的聲音,她們在跳舞。 師:我的腦海里仿佛也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環節四】編創第五樂段 1.聆聽第五樂段,感受移位重復 師:在音樂創作中,移位重復有多種運用方式。一起進入第五樂段,聽聽作曲家是怎么運用的? 邊聽邊用你的身體或手勢去感受旋律的變化。 (播放第五樂段) 2.感受第5樂段畫面 生:我聽到主題旋律進行了三次重復,而且一次比一次音更高。 師:移位重復的第二種運用手法被你感受出來了,你覺得情緒越來越怎樣? 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熱鬧。 生:我還聽到有長號的聲音,還有手鈴的聲音,好像男生和女生交替跳舞。 師:你對音色感知很敏銳。 3.創編 師:請同學們拿出導學單,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并運用重復的創作手法,創編相應的節奏為第五樂段音樂伴奏。設計出不同的力度,體現出音樂的層次變化。開始吧! (學生邊聽音樂邊進行創編) 4.學生展示 師:誰能說說你的作品? 生:運用了完全重復,第一樂句寬松節奏,用鼓,第二樂句密集節奏,用手鈴,每遍漸強演奏。 師: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設計,加入音樂來試一試。 (跟隨音樂一起演奏) 師:太棒了,運用重復,加入合適的音色、節奏、力度的點綴,音樂更有層次了。為你們的創意點贊! 【環節五】總結,布置作業 師:今天欣賞就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生:我知道了重復的創作手法,還知道了完全重復、移位重復的運用方法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音色可以帶來不同的畫面感 師:音樂是我們的另一種語言 師:同學們發現了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重要性,音樂是我們的另一種語言,不同的創作手法結合不同的音色,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畫面。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天也是在重復著工作和學習,希望孩子們像作曲家一樣,在重復中運用變化,讓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師:請大家課后繼續根據“導學單”的內容,繼續完成對樂曲第四樂段和第六樂段的聆聽,更加完整的感受整首樂曲。好,同學們,我們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