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教師版)【課標要求】: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每個公民認真學習民法知識,提高法治素養。科學精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意識: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準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公共參與: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重點難點】:重點: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難點:理解民法規定的六項基本原則。【知識梳理】:知識點01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法(1)含義: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等7編。規范了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①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3)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3.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我國民法不僅體現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3)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知識點02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含義: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2.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易錯易混】:1.民法規定的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只有自然人和法人兩種。改正: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自合法成立時起到終止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2.民事主體就是享有并承擔民事權利和義務的自然人。改正:民事主體是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本項中將民事主體僅僅限于自然人,這是錯誤的。3.在法治社會,人們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會就能夠和諧。改正: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4.權利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在任何時候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改正: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護權利的主張。5.我國民法調整公民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改正: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法調整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民只是自然人。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主體不平等不適用民法。6.出于善意的行為即使對他人的權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責任。改正: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否則,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張某2020年滿21周歲,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 800元的收入。為了上班方便,張某在某小區租了一間房。2020年11月,張某欲花5萬元錢從李某處購買一輛二手汽車,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張某還是買了下來。2021年2月,張某因車禍死亡。隨后,其父找到李某,認為張某與李某的買賣無效,要求李某返還錢款,開走汽車。(1)張某向李某購買汽車的行為是否有效 為什么 【答案】此行為完全有效。因為購車行為發生時張某已滿18周歲,已經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法律行為,無需征得其父母同意。張某車禍死亡是在購車行為成立之后,這不影響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為“分析說明張某向李某購買汽車的行為是否有效”,屬于說明類題型,需要調用《法律與生活》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張某2020年滿21周歲,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 800元的收入→可聯系:張某已滿18周歲,已經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法律行為,無需征得其父母同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信息等相結合。(2)分析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答案】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①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張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雙方買賣的標的物汽車。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張某和李某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為“分析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屬于說明類題型,需要調用《法律與生活》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張某2020年滿21周歲,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張某欲花5萬元錢從李某處購買一輛二手汽車,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張某還是買了下來→可聯系: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合作探究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趙某不慎將某商場提貨單丟失,按照商場掛失的要求,趙某交納了掛失費200元。但同時,商場要求與趙某簽訂這樣一份協議:“提貨單報失期間,萬一貨物被他人冒領,提貨處僅向報失人提供冒領者的情況,而由報失人自行向冒領者追回貨物。提貨處不承擔任何責任。”根據所學法律知識回答:你認為趙某應該在該協議上簽字嗎 為什么 【答案】不應該簽字。因為民法典確定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公序良俗、綠色原則。所以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既享有民事權利,也應該履行民事義務,堅持平等、公平的原則。本案中商場有權利收取趙某的掛失費,但同時也應承擔貨物不被冒領的義務。要求趙某簽訂該協議,違反了平等和公平的原則,因此趙某不應該簽字。【解析】:本題設問指向根據所學法律知識回答:你認為趙某應該在該協議上簽字嗎,為什么。解答時首先明確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主要包括: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等。然后分析本案中商場有權利收取趙某的掛失費,但同時也應承擔貨物不被冒領的義務。要求趙某簽訂該協議,違反了平等和公平的原則,因此趙某不應該簽字。【課后練習】:(答案:1-4 BBBB 5-10 CBCCBC)1. 關于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都要8周歲以上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都要18周歲以上③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④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是未成年人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詳解】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①說法正確。②:《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②說法錯誤。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③說法正確。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 王某與張某達成專利使用協議,王某一次性支付10萬元獲得張某某項專利兩年的使用權。上述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客體是( B )A. 10萬元專利使用費 B. 該項專利成果C. 專利使用和給付費用行為 D. 雙方對對方人格的尊重【詳解】ABCD:“王某與張某達成專利使用協議,王某一次性支付10萬元獲得張某某項專利兩年的使用權。”,上述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客體是該項專利成果,不是10萬元專利使用費、專利使用和給付費用行為和雙方對對方人格的尊重,B正確,排除ACD。故本題選B。3.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 B )①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③享有權利就無需履行義務,履行義務就不能享有權利④二者通常是同等的,享有多少權利就履行多少義務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詳解】①②:民事法律關系種的權利與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①②入選。③:權利與義務是對立統一的,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③不選。④:二者通常是對等的,而不是同等,④不選。故本題選B4. 央視報道了某國際知名連鎖快餐企業使用“速成雞”的黑幕,該企業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 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民法的________原則。( B )A. 公平 B. 誠信 C. 競爭 D. 平等【詳解】B: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是市場交易中缺乏誠實信用的體現,說明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民法的誠信原則,因此選B。ACD:該企業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 是違反了民法的誠信原則,與公平、競爭、平等原則無關,AC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旨在( C )①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②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③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④推動所有人自愿履行各項義務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詳解】①: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利于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但不能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①錯誤。②③: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利于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②③正確。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愿履行各項義務,④錯誤。故本題選C。6. 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下列行為不違反該規定是( B )A. 甲某將自己的垃圾倒在馬路中央B. 乙拒絕接受丁遺贈的一臺電腦C. 丙組織朋友自己房間打撲克影響鄰居休息D. 戊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建墳【詳解】ACD:“甲某將自己的垃圾倒在馬路中央”、“丙組織朋友在自己房間打撲克影響鄰居休息”、“戊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建墳”都違背了法律規定,也違背了公序良俗,搜屬于非法行為。ACD不選。B:乙拒絕接受丁遺贈的一臺電腦,這種行為不違反法律,也不違背公序良俗,是作為一個人品行端正的表現。B正確。故本題選B。7. 甲與乙為鄰居,素有矛盾,甲開設一露天排檔后,乙遂將房屋租給一小型垃圾處理站。乙的行為( C )A. 違反平等原則B. 違反自愿原則C. 違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D. 并無不當【詳解】C: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的原則。由題干可知,甲開設一露天排檔后,乙遂將房屋租給一小型垃圾處理站,這不利于鄰里矛盾的解決,違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C正確,符合題意。AB:選項AB與題意不符,不選。D:乙的行為是不當的做法,不選。故本題選C。8. 何某有一棟可以眺望海景的別墅,當他得知有一棟大樓將要建設,從此別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時,就將別墅賣給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張某。何某的行為主要違背了民法的哪一條基本原則( C )A. 平等原則B. 自愿原則C. 誠信原則D. 綠色原則【詳解】A:題干沒有反映平等原則,所謂平等原則,指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當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它是憲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具體表現。A排除。B:題干沒有反映自愿原則,B排除。C:何某隱瞞了該房屋不能再眺望海景的信息,違背了誠信原則,C正確。D:題干沒有反映綠色原則,D排除。故本題選C。9. 習近平指出,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B )①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應做到“德主刑輔”③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④講道德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講法律是國家治理的需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詳解】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表明法律和道德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①符合題意;③:法律是準繩,道德是基石,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要建設好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③符合題意。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國家治理必須既要強調法治的基礎地位,又要德治輔佐法治,②中的“德主刑輔”說法錯誤,排除。④:講道德、守法律均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國家治理既要講法律,也要講道德,④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B。10. 下列關于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錯誤的是( C )A. 平等原則與公平原則的內涵不同B. 誠信原則體現了法律規范對道德要求的確認C. 自愿原則要求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完全按照民事主體的意思設立和調整D. 綠色原則體現了民法貫徹了新發展理念【詳解】A:我國民法通則基本原則概括為平等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等,平等原則與公平原則各有側重,他們的內涵不同,故A不符題意。B:誠信是社會和大眾必須堅持的,誠信是合作的基石,沒有誠信也沒有合作。誠信原則是十分的明確,目的就是提醒大家要誠實守信,誠信原則體現了法律規范對道德要求的確認體現了法律規范對道德要求的確認,故B不符題意。C:自愿原則是中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公民、法人等任何民事主體在市場交易和民事活動中都必須遵守自愿協商的原則,都有權按照自己的真實意愿獨立自主地選擇、決定交易對象和交易條件,建立和變更民事法律關系,并同時尊重對方的意愿,而不是要求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完全按照民事主體的意思設立和調整,故C符合題意。D:綠色原則體現了民法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故D不符題意。故本題選C。課題: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課標要求】: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每個公民認真學習民法知識,提高法治素養。科學精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意識: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準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公共參與: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重點難點】:重點: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難點:理解民法規定的六項基本原則。【知識梳理】:知識點01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法(1)含義: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 和 。(2)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等7編。規范了各類 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 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①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3)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 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3.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 共同發揮作用,做到 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我國民法不僅體現 ,而且注重將 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3)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 的主要內容。知識點02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含義: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 和司法機關審理 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2.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 。【易錯易混】:1.民法規定的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只有自然人和法人兩種。改正:2.民事主體就是享有并承擔民事權利和義務的自然人。改正:3.在法治社會,人們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會就能夠和諧。改正:4.權利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在任何時候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改正:5.我國民法調整公民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改正:6.出于善意的行為即使對他人的權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責任。改正:【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張某2020年滿21周歲,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 800元的收入。為了上班方便,張某在某小區租了一間房。2020年11月,張某欲花5萬元錢從李某處購買一輛二手汽車,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張某還是買了下來。2021年2月,張某因車禍死亡。隨后,其父找到李某,認為張某與李某的買賣無效,要求李某返還錢款,開走汽車。(1)張某向李某購買汽車的行為是否有效 為什么 (2)分析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合作探究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趙某不慎將某商場提貨單丟失,按照商場掛失的要求,趙某交納了掛失費200元。但同時,商場要求與趙某簽訂這樣一份協議:“提貨單報失期間,萬一貨物被他人冒領,提貨處僅向報失人提供冒領者的情況,而由報失人自行向冒領者追回貨物。提貨處不承擔任何責任。”根據所學法律知識回答:你認為趙某應該在該協議上簽字嗎 為什么 【課后練習】:1. 關于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都要8周歲以上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都要18周歲以上③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④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是未成年人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 王某與張某達成專利使用協議,王某一次性支付10萬元獲得張某某項專利兩年的使用權。上述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客體是A. 10萬元專利使用費B. 該項專利成果C. 專利使用和給付費用行為D. 雙方對對方人格的尊重3.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①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③享有權利就無需履行義務履行義務就不能享有權利④二者通常是同等的,享有多少權利就履行多少義務A. 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④4. 央視報道了某國際知名連鎖快餐企業使用“速成雞”的黑幕,該企業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 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民法的________原則。A. 公平B. 誠信C. 競爭D. 平等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旨在①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②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③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④推動所有人自愿履行各項義務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 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下列行為不違反該規定是A. 甲某將自己的垃圾倒在馬路中央B. 乙拒絕接受丁遺贈的一臺電腦C. 丙組織朋友在自己房間打撲克影響鄰居休息D. 戊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建墳7. 甲與乙為鄰居,素有矛盾,甲開設一露天排檔后,乙遂將房屋租給一小型垃圾處理站。乙的行為A. 違反平等原則B. 違反自愿原則C. 違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D. 并無不當8. 何某有一棟可以眺望海景的別墅,當他得知有一棟大樓將要建設,從此別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時,就將別墅賣給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張某。何某的行為主要違背了民法的哪一條基本原則A. 平等原則B. 自愿原則C. 誠信原則D. 綠色原則9. 習近平指出,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應做到“德主刑輔”③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④講道德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講法律是國家治理的需要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0. 下列關于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錯誤的是A. 平等原則與公平原則的內涵不同B. 誠信原則體現了法律規范對道德要求的確認C. 自愿原則要求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完全按照民事主體的意思設立和調整D. 綠色原則體現了民法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 導學案【學生版】.docx 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 導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