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政一 經濟會議類【時政背景】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總目標:增活力、防風險、強預期中央指出對于2023年的經濟表現總體滿意,認為“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增強經濟活力,即通過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等方式,釋放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調動各方積極性。防范化解風險,即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改善社會預期,即通過“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同時通過“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以進一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總基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所謂“以進促穩”,就是要確立更適宜的目標、出臺更統一的政策,通過發展來解決穩定問題。從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確定5.0%左右的增長目標并輔之以更積極政策,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會議提出“先立后破”并將其置于總基調之下,目的應該是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避免之前出現過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到“立”和“破”的領域,除了能源結構之外,還包括經濟新舊動能、房地產發展模式等。預計在新機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還將運行一段時間。此外,會議還要求“統籌把握時度效”。從“時”的角度看,就是“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既關注短期波動,也關注中長期的結構優化。從“度”的角度看,就是財政政策的“適度加力”與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從“效”的角度看,就是“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1.重要性: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3.當前和今后如何做好金融工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面。(1)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2)指導思想:貫徹習思想、新發展理念,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3)目標:加快建設金融強國;(4)主題: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5)主線: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6)重要支撐: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斗力;(7)重點: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8)總基調:穩中求進;(9)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三、2024中央一號文件1.關鍵詞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黨的領導2.提到1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2加大農產品走私打擊力度;3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4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5優化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6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7加快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8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圍;9縣以上機關一般不得從鄉鎮借調工作人員;10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11依法打擊農村宗族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12推廣醫療衛生人員“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實施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等等。四、中部崛起座談會202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習近平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五、新質生產力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說,“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下午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于2024年3月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鏈接知識】(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2.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事業取得巨大成就。3.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4.習思想是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二)《經濟與社會》角度(1)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2)建設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優化營商環境,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市場條件。(3)政府履行經濟職能,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通過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在動力。(4)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和產業提供財稅支持和金融支持,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資本條件。(5)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加強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6)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發展新動能。(8)國家采取措施促進中部崛起有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有利于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9)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10)堅持創新發展理念,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11)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要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三)《政治與法治》角度(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執政理念。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2)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促進中部崛起。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扛起主體責任,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激勵干部大膽開拓、擔當作為。(3)政府應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則,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各種事務。(4)政府應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主要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要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部。(5)政府應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堅持新發展能理念,努力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四)《哲學與文化》角度(1)聯系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深入實際中部部地區情況,切忌主觀隨意性。(2)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中部地區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3)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實施中部崛起,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4)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新質生產力概念在當今世界形勢變化和破解我國高質量發展難題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黨關于生產力認識的飛躍;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取得顯著成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5)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新質生產力”是擺脫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是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產生的;“新質生產力”從本質上看,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觀,“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6)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新質生產力”是強調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7)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新質生產力是優質人才觀,人才是第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關鍵要靠“人”。所以,“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和闡釋為我們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重要指引。(五)《邏輯與思維》角度(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結果具有預見性和可檢驗性。中部崛起策略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并對發展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接受實踐的檢驗。(2)辯證思維具有整體性和動態性,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實施中部崛起,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和欠發達縣(市、區)振興發展,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3)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實施中部崛起戰略,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中部崛起。(4)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模擬練習】一、單選題1.(2024·廣東·二模)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會議確定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工作,要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兩方面操作。據此,下列傳導關系正確的是( )①實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實體經濟稅費成本→增強企業盈利預期→提振市場活力②降低消費貸款利率→激發居民消費貸款→增加居民消費需求量→降低恩格爾系數③保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緩解融資難題→暢通生產鏈和產業鏈→穩定實體經濟④實施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增強科技企業內生動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安徽宣城·二模)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有效益的投資”是指有質量、有效率、有回報的投資。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列能實現“有效益的投資”的路徑是( )①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擴大投資規模→降低投資風險②盤活資本要素→激發投資活力→提高投資的收益率③改善投資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④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強產業惠民生→提高發展質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4·陜西商洛·模擬預測)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上述舉措有利于( )①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②放大政府投資效應,激發供給創造有效需求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④推動消費觀念更新,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山東泰安·二模)2024年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要求,中央企業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帶來的深刻變革,把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部署中央企業投資人工智能有利于( )①中央企業發揮產業引領功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②發揮制度優勢搶占高新技術新高地,增強國資央企控制力③促進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保證人工智能產業鏈完整④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前瞻性新興產業,為未來產業發展打造“數字底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山東·一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下列舉措符合政策要求且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金融機構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解決科創企業融資困難→助力科技創新②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政府債券→增加市場流動性→擴大社會總需求③實施更寬松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范圍→保障重點建設支出④優化財政資金管理→保障國債正常支出→增強財政資金使用效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甘肅·二模)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下列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舉措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做優民營經濟②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倒逼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做強民營經濟③營造市場化營商環境→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壯大民營企業的規模→做大民營經濟④制定稅收金融支持政策→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鞏固民營經濟主體地位→做強民營經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4·北京延慶·一模)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指出,要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據此,以下做法及傳導正確的是( )①向小微企業提供短期低息貸款→合理降低企業稅負→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困境②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③創新“訂單貸”等金融服務→企業憑出貨單獲得授信貸款→保障企業經營回暖,獲利增加④優化新增貸款投向---滿足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企業合理資金需求---服務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3-24高三上·福建福州·階段練習)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下列選項對落實中央精神的推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綜合施策提高單產→延長產業鏈服務→發展規模化種植→推動節本增效②發放大豆種植補貼→增加種植戶收入→提高農戶積極性→擴大大豆產能③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金融服務→降低經營風險→推進集約化經營④培育大豆加工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大豆需求→擴大大豆種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全國·模擬預測)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以下金融助力強國建設傳導路徑正確的是()①引導金融資本更多地投入科技創新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②拓展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激活中小微企業活力③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實體經濟的研發能力→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④構建完善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促進綠色產業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湖南·一模)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下列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舉措,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②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加快發展普惠金融→降低民企經營風險③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范市場秩序→優化民企發展環境④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保障民企合法權益→提高民企市場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甘肅·一模)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降準、降息可能性進一步加大。同時,將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平衡好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結構優化問題,著力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的支持,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變。以下關于這一操作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加大財政專項支持→調整市場主體利益→培育優質市場主體→轉變經濟發展動能②強化逆周期調節→擴大信貸規模→提升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保障企業生產經營③聚焦“金融”服務堵點→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為市場主體紆困→提升市場主體信心④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降低存貸款利率→保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刺激社會總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高三·全國·專題練習)2023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據此分析,下列傳導關系正確的是( )①實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實體企業稅費成本→增強企業盈利預期→提高市場活力②降低消費貸款利率→擴大消費貸款規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③加強跨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擴大市場主體間接融資→穩定經濟增長④實施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增強科技型企業內生動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高三·全國·專題練習)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他強調:“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這表明( )①中國共產黨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力量②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③堅持黨的領導是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高三·全國·專題練習)依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重塑,形成在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集中統一領導下,由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行政部門具體落實的架構。金融監管改革再上新臺階,有利于完善風險防范、預警和處置機制,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這一改革說明( )①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②通過機構整合旨在推進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的科學性③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關系④運用綜合思維,通過增加金融行政部門落實金融監管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2高三·全國·專題練習)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要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的作用,做好統籌協調把關,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這表明( )①加強黨對金融工作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②黨中央通過優化金融監管機構設置來提高治理效能③黨主導金融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④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3高三·全國·專題練習)圍繞2024年推動高質量發展,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9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是“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中央的這一項重點任務體現的辯證法思想有( )①要堅持兩點論重點論的統一 ②要重視量的積累,為事物質變創造條件③要堅持矛盾的觀點 ④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量變才能實現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江西贛州·一模)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下列做法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是( )①建設以數字金融為著力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②發揮科技創新主導作用,擺脫傳統增長路徑③重塑新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打通發展堵點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發展環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4·甘肅平涼·模擬預測)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從哲學角度,這啟示我們要( )①抓住重點,把金融發展作為工作中心②居安思危,把握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③立足關鍵,多角度推動金融強國建設④實事求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3-24高三下·河北邢臺·階段練習)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金融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就需要金融工作者在思維方法上堅持( )①適度原則,防止金融系統發生質的轉化②辯證分合,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金融工作③折中主義,合適地把握發展和安全的關系④動態性思維,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24高三下·河北滄州·期中)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現代化強國必然是金融強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強大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撐。針對上述論斷,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①現代化強國不是金融弱國,金融弱國一定不是現代化強國②如果建成了金融強國,就一定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③除非建成金融強國,否則就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④只有全面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才能建成金融強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簡答題21.(2024·湖南婁底·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總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的長三角,是我國工業化重鎮和經濟發展重要引擎,一直扮演著實體制造業的核心基地角色。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抓手,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實現路徑,切實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注重產業布局與集群化延鏈補鏈強鏈,打造“鏈主”龍頭企業,深度鍥入產業鏈做好配套服務,培育價值鏈競爭優勢;進一步在產創協同、園區共建、機制創新上積極探索,努力推動破解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礙。以新質生產力促進新型工業化,以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雙輪驅動”,不斷拓展“長三角制造”新空間。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實現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的“雙輪驅動”能夠拓展“長三角制造”新空間。22.(2024·湖北·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近三年來,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持續保持高位水平;央企積極打造技術攻關高地,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和行業領軍企業作用,在電網、通信、能源等領域有效解決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國有企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能源資源供給,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企業應多措并舉,與高校一起深化產教融合,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員工市場化聯合培養機制。(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國有企業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應如何大有作為。(2)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有同學認為“只要我們大力發展科技,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分析該同學的觀點并說明理由。(3)文化興則國運興,科技強則民族強。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數字化 今年全國“兩會”上這些與科技創新相關的話題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請用文化的相關知識,就高科技對文化發展的作用,列舉兩條發言提綱。23.(23-24高一下·江蘇無錫·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3 年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那么如何推動碳達峰, 助力碳中和 措施如下:要針對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過渡期短, 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未來碳減排壓力大的實際情況, 制定和實施具體措施和規劃, 大力推進碳市場建設;在重點抓住能源體系改革和技術創新的同時, 也要抓好治理體系變革;經過試點,要及時總結實現“雙碳”目標的典型經驗,加以推廣。結合材料,請運用矛盾分析法,談談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措施的哲學依據。24.(23-24高三下·安徽·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的重要體現,是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材料一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2018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推出了50多條金融業開放措施,吸引外資來華設立了超過110 家金融機構。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在我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開展的跨境交易總額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中美、中歐已成立了金融工作組,就經濟和金融領域相關問題與美、歐加強溝通和合作,提升我國在重大國際金融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材料二 近年來,民營經濟以開放發展理念為引導,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中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培育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優勢,不斷提升自主品牌國際影響力,打造控股、控牌、控技的“三控型”企業集團,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筑牢基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但也有部分企業由于不了解別國的文化、經濟、法律、政治和監管體系等投資環境,加上應對跨國經營風險缺乏經驗,致使企業在“走出去”中陷入危機。(1)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全球化”知識,分析我國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的意義。(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就民營企業如何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提出建議。25.(2024·北京·二模)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對我國下一步金融發展方向和政策“定調”。新時代金融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為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合理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繼續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力度不緊不松,持續穩固對實體經濟的貨幣信貸支持,不量化寬松超發貨幣。堅持動態平衡,前瞻性統籌考慮跨周期政策目標,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強化逆周期調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積極主動應對超預期因素的波動,有效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分析上述貨幣政策蘊含哪些思維方法。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①:實施普惠金融政策并不能降低實體經濟稅費成本,①傳導錯誤。②:降低消費貸款利率,有利于刺激消費需求,激發居民消費貸款,但增加居民消費需求量與降低恩格爾系數二者之間并無直接關系,②傳導錯誤。③:保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于緩解融資難題,暢通生產鏈和產業鏈,從而穩定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③符合題意。④:科技金融拓展了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渠道,能有效助力自主研發,有利于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企業內生動力,為科技自立自強保駕護航,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D【詳解】①:擴大投資規模,不一定能降低投資風險,投資風險受多種因素影響,①錯誤。②:盤活資本要素,增加有效投資,不一定能夠提高投資的收益率,②錯誤。③:改善投資結構,有利于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新動能,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③正確。④: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有利于強產業惠民生,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④正確。故本題選D。3.D【詳解】①:材料強調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沒有涉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①不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新的消費增長點,而不是政府投資,②排除。③④: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有利于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消費觀念更新,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B【詳解】①④:國家部署中央企業投資人工智能有利于中央企業發揮產業引領功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前瞻性新興產業,為未來產業發展打造“數字底座”,①④符合題意。②:國家部署中央企業投資人工智能目的不在于增強國資央企控制力,②不符合題意。③:保證人工智能產業鏈完整,說法過于絕對,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B【詳解】①:金融機構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符合貨幣政策要精準有效,助力科創企業發展,①正確。②: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政府債券,會收緊市場流動性,會抑制社會總需求,②錯誤。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并非越寬松越好,且擴大財政支出范圍與保障重點建設支出之間無直接關系,③錯誤。④: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求要提質增效,優化財政資金管理保障國債支出,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效能,④正確。故本題選B。6.A【詳解】①: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有利于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有利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利于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做優民營經濟,①正確。②: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有利于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從而倒逼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做強民營經濟,②正確。③:營造市場化營商環境,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不一定能夠壯大民營企業的規模,③錯誤。④:制定稅收金融支持政策,有利于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但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民營經濟屬于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④錯誤。故本題選A。7.D【詳解】①:向小微企業提供短期低息貸款屬于貨幣政策,不能推導出降低企業稅負,故①錯誤;②: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利于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故②正確;③:企業憑出貨單獲得授信貸款,有利于企業經營回暖,但不一定獲利增加,故③不選;④: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優化新增貸款投向,有利于滿足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企業合理資金需求,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故④正確。故本題選D。8.D【詳解】①:綜合施策提高單產與延長產業鏈服務沒有必然聯系,延長產業鏈也不能必然導致發展規模化種植,①錯誤。②:發放大豆種植補貼,有利于增加種植戶收入, 提高農戶積極性,從而擴大大豆產能,加力擴種大豆油料,②正確。③:提供金融服務不必然降低經營風險,且降低經營風險也不能必然推出推進集約化經營,③錯誤。④:打造大豆加工龍頭企業,有利于打造知名品牌,能擴大企業對大豆的需求,從而擴大大豆種植,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④正確。故本題選D。9.B【詳解】①:引導金融資本更多地投入科技創新領域,可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故①傳導正確。②:拓展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有利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不一定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故②傳導錯誤。③: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未必能夠增強實體經濟的研發能力,故③傳導錯誤。④:構建完善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可以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進而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故④傳導正確。故本題選B。10.B【詳解】①: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從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①符合題意。②:加快發展普惠金融未必降低民企經營風險,②排除。③: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從而優化民企發展環境,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③符合題意。④:民企和其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地位平等,“提高民企市場地位”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B。11.D【詳解】①:加大財政專項支持屬于財政政策,而不屬于貨幣政策,①不符合題意。②:強化逆周期調節,擴大信貸規模不能提升企業直接融資比重,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等方式融資,②錯誤。③:聚焦“金融”服務堵點,平衡好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結構優化問題,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著力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的支持,有利于為市場主體紆困,提升市場主體信心,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變,③正確。④: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降低存貸款利率,有利于保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刺激社會總需求,④正確。故本題選D。12.D【詳解】①:實施普惠金融政策不能推導出降低實體企業稅費成本,普惠金融政策屬于貨幣政策,降低實體企業稅費成本屬于積極財政政策的傳導效應,而不是貨幣政策的效應,①錯誤。②:擴大消費貸款規模不能推導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②錯誤。③:加強跨周期調節能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信貸擴大實體企業間接融資,從而保障實體企業資金需求,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穩定經濟增長,③正確。④:實施科技金融政策,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增強科技型企業內生動力,推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④正確。故本題選D。13.D【詳解】③④: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這表明堅持黨的領導是新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同時也表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③④正確。①:人民群眾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力量,①錯誤。②:材料強調做好金融工作要加強黨的領導,未涉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4.B【詳解】①:依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重塑,形成在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集中統一領導下,由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行政部門具體落實的架構。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①正確。②:通過機構整合旨在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②錯誤。③: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重塑,形成在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集中統一領導下,由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行政部門具體落實的架構。這一改革說明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關系,③正確。④:整體的認識對象的綜合思維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5.B【詳解】①④: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要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這表明加強黨對金融工作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①④正確。②:材料沒有體現黨中央優化金融監管機構設置,②不符合題意。③:黨領導金融領域立法,但不主導金融領域立法,③錯誤。故本題選B。16.B【詳解】①③:“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體現了要堅持矛盾的觀點,堅持兩點論重點論的統一,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止不利質變的發生,沒有涉及量的積累,為事物質變創造條件,②排除。④:量變不一定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質變,④排除。故本題選B。17.D【詳解】①:建設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而不是數字金融,①錯誤。②: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下列做法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是發揮科技創新主導作用,擺脫傳統增長路徑,②正確。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重塑新生產關系,③錯誤。④: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④正確。故本題選D。18.D【詳解】①:我國現階段的工作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故①表述錯誤;②:防范金融風險需要我們居安思危,把握好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系,故②符合題意;③:要立足整體,而不是立足關鍵,故③表述錯誤;④: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9.B【詳解】①: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需要金融工作者在思維方法上應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金融系統發生質的轉化,①正確。②:分析是綜合的基礎,要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認識金融工作,②錯誤。③:折中主義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③排除。④: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金融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這需要金融工作者堅持動態性思維,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④正確。故本題選B。20.B【詳解】①:“現代化強國必然是金融強國”,據此可換質位推出:現代化強國不是金融弱國,金融弱國一定不是現代化強國,①正確。②:建成金融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建成了金融強國,也不一定就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錯誤。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強大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撐”,可知建成金融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要條件,根據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規則:否前就要否后,可以推理出:除非建成金融強國,否則就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③正確。④:建成金融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要條件,該選項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成了建成金融強國的必要條件,④排除。故本題選B。21.①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可以增強長三角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②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實現制造業發展的動能轉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③優化產業布局和集群化發展,積極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構筑工業新優勢;④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營造健康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拓展長三角產業創新發展新空間。22.(1)①國有企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投資。②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和行業領軍企業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攻克和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③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④人才是關鍵因素。國有企業應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人才支撐。(2)推理錯誤。演繹推理要確保得到真實的結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前提真實,二是推理結構正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即大力發展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該同學的觀點肯定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前件“大力發展科技”,不必然推出后件“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故推理錯誤。正確的說法應該為:只有我們大力發展科技,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3)示例:新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科技創新文化傳播方式,促進中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23.①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針對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過渡期短,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未來碳減排壓力大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具體措施和規劃,大力推進碳市場建設。②主次矛盾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重點抓住能源體系改革和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抓好治理體系變革。③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關系要求我們堅持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經過試點,及時總結實現“雙碳”目標的典型經驗,加以推廣。24.(1)①有利于引進外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②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開放,促進投融資便利化;③有利于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④有利于促進國際合作,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原試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2)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優勢;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市場占有率。25.面對新時代金融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體現了辯證思維方法;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體現了逆向思維;繼續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力度不緊不松,體現了堅持適度原則;堅持動態平衡,前瞻性統籌考慮跨周期政策目標,體現了超前思維;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體現了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