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核心概念八 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課標要求】1.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保障政策。2.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必備知識】一、理解按勞分配所有制 角度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當中,但并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勞分配,如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勞動收 入角度 并非勞動性收入就是按勞分配,只有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性收入才是按勞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性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主要表 現形式 ①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及公有制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 ③農村經濟中的“聯產計酬”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初次分配關系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不直接干預。(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進行。(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體現效率,促進公平。這樣才能促進國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終既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又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三、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措施 內容發展經濟 從根本上要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理順關系 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堅持制度 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兩個同步 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三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工資、獎金、津貼);(公平)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效率)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橄欖型分配格局) 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四、我國的社會保障1.社會保障的主要功能穩定 功能 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調節 功能 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互助 功能 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社會保障的主要構成形式 內容 地位社會 保險 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 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社會 救助 是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社會 福利 是政府和社會向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以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社會 優撫 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針對軍人的特殊社會保障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措施 具體要求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要做到權責清晰 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鏈接時政】1.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銀發經濟是專門為老年人消費服務的。“銀發產業”又稱老年產業、老齡產業。其范 圍十分廣泛,包括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各個領域。3.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4.鄉村振興戰略2023年1月2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選擇題】1.(2023·福建·高考真題)下圖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的有關數據(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該圖反映了我國( )A.社會保障體系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B.社會保障讓每個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權益C.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且保障水平穩步提高D.社會保障作為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實現了多樣化2.(2023·河北·高考真題)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逐步形成了組織化、專業化、多元化的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截至2023年3月,全省注冊志愿者1203.8萬人。某國有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以來,累計捐款1億多元,詮釋了企業、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慈善( )①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 ②在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③有利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④是再分配的調節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江蘇·高考真題)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下列傳導路徑中,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是( )A.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擴大我國對外投資規模B.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增加貨幣供給量→擴大國內消費需求C.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D.整合國有企業資源→優化國有經濟結構→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4.(2023·廣東·高考真題)2022年1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啟動。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財務系統部省對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本賬”基本形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即統一繳費政策、統一基金收支管理、統一待遇調整、統一信息系統、統一經辦服務管理。這有利于( )①實現數據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②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③實時查詢繳費信息,在線申領社會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務能力,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湖南·高考真題)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如不加以干預,就會對未來人口和經濟社會安全構成潛在風險。為此,需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以下政策作用路徑正確的是( )①發放育兒補貼→減輕稅費負擔→降低生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②延長生育假期→提供時間便利→降低生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③發展普惠托育→完善公共服務→降低養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④均衡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降低教育成本→增強生育意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山東·高考真題)近年來,我國醫保多項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2022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付809.19億元;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實現醫保用藥全國范圍基本統一;國家集中采購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關于醫保改革,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①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性②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③統一醫保用藥范圍→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④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降低居民醫療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山東·高考真題)2022年山東省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等公共服務類公益崗、網格員等公共管理類公益崗,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政府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 )①挖掘更多就業潛力,落實好保就業目標②豐富社會救助形式,滿足群眾保障訴求③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④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山西晉中·模擬預測)2023年12月1日起,我國施行《社會保險經辦條例》《條例》從行政法規的高度,為解決當前存在的不同社保險種的經辦制度“碎片化”參保人就業和遷徙時社保關系轉移接續不暢等問題提供制度保障。《條例》還規定了社保領域的失信認定和記載制度。該條例的規定是基于( )①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②優化初次分配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需要③做到權責明晰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客觀要求④促進人才自由流動,激發經濟活力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河北·二模)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個人養老金實行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個人可以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202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 )①有利于引導居民穩健投資,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②有助于補齊養老保險短板,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③作為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有利于實現我國居民老有所養④能夠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湖南·一模)2024年1月1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啟用。新版醫保目錄的藥品總數達到3088種,新增了126個藥品,提升了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談判或競價藥品平均降價61.7%,預計未來兩年將為患者減負超400億元。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旨在( )①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②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③引導藥價回歸合理,化解藥品供需矛盾④減輕群眾用藥負擔,提高社會福利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陜西·模擬預測)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是長護險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據。為規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2023年12月15日,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公布了《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對長護險評估機構、評估人員、評估標準、評估流程等作出了規定。該《管理辦法》的出臺( )①有助于更好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 ②可以增加貧困人員家庭的經濟收入③有助于拓寬居民的投資理財渠道 ④是社會保障制度補短板的重大舉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河南·二模)2023年9月12日,首屆“福建慈善獎”表彰大會在福州召開。某市8個愛心個人、單位、項目榮獲首屆“福建慈善獎”。不久前,該市一場別具特色的“慈善救助”活動走進了某社區,在這次活動中,25個愛心單位和個人現場舉牌認捐588萬元。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①可以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重要補充作用②能夠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有利于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個人收入分配④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全國·模擬預測)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為4030萬人,但實際繳費人數比例較低。為了“摸清癥結”,小明收集到如下資料:◎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同質化問題較為明顯,產品吸引力不足。 ◎有部分養老基金、理財產品受資本市場下行影響,出現負收益,低于投資者預期。 ◎個人養老金客戶主打產品的渠道不通暢,缺少產品全面展示、便捷繳費扣費的平臺。下列做法有助于緩解上述問題的是( )①創新產品供給,有效滿足投資者個性化偏好②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公眾樹立養老理財觀念③優化客戶服務,提升投資者購買和持有體驗④保證高額收益,從源頭上解除投資者的顧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全國·二模)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日趨老化,養老與健康服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老有所養上持續用力,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為此應( )①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②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增進老年人福祉③抓住銀發經濟發展趨勢,鼓勵企業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④兜住、兜牢、兜準民生底線,保障每個老年人切實享受社會優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全國·模擬預測)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措并舉穩就業促增收、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上述民生政策效應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提高涉企就業和社保補貼→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穩定企業就業崗位供應②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增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激發銀發經濟活力③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提高家庭生育意愿→確保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④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廣西·二模)下圖是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注:接收入來源分,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2%;人均經營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7%;人均財產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6%;人均轉移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5%。由上述信息可知( )①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②勞動性收入是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③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④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廣東·模擬預測)2024年1月7日,國家數據局局長表示,推進數據流通,必須加快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運用市場化機制提高數據的配置效率,推動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是釋放數據價值的重要基礎。這( )①是基于數字經濟正成為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②說明我國的數據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機制已經很完善③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④體現了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取代了傳統生產要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4·吉林·模擬預測)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社會保險經辦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足于規范經辦、優化服務、保障安全、維護權益、促進公平,著力健全社保經辦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效能,為居民提供更便捷、優質、高效的社保經辦服務。該《條例》的實施(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居民多層次社會保障需求②表明我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③基于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維護社會穩定④促進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便民利民,增強群眾獲得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4·天津和平·二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對上述舉措理解正確的是( )A.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實現公平B.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量力而行,增強可持續性C.完善社會保障要做到權責明確,各方合理分擔責任D.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織牢沒有漏洞的社會保障網20.(2024·浙江紹興·二模)下表為2023年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數據。(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官網)指標 全省生產總值 固定資產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 貨物進出口 實際使用外資 制造業使用外資增長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6 6.1 6.8 4.6 4.8 85.8 5.2 7.3注:2023年,浙江實際利用外資額達到202.3億美元,同比增長4.82%,增速在外資前5省市中高居第1。由表格信息可知,2023年浙江的( )①農村共富水平不斷提升 ②利用外資增長推動國際循環實現質的優化③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 ④收入與消費增長增強了國內循環內生動力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主觀題】21.(2024·全國·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8億,預計“十四五”時期將突破3億,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實現老有所養既是許多家庭的“私事”,也是關系億萬群眾民生福祉的大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基本養老服務是指由國家直接提供或者通過一定方式支持相關主體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包括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內容。基本養老服務的對象、內容、標準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十四五”時期重點聚焦老年人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部分)對象 服務項目 服務內容 服務類型達到待遇享受年齡的老年人 1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為符合條件的參保老年人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 物質幫助2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為符合條件的參保老年人發放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物質幫助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3 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 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能力綜合評估,做好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與健康狀況評估的銜接 照護服務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4 高齡津貼 為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 物質幫助有觀點認為,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應堅持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做到面面俱到、時時更新。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邏輯與思維的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22.(2024·內蒙古赤峰·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養老金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統稱個人養老金產品)。從個人角度來看,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有利于增加退休后收入,緩解養老壓力,為人們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對金融市場來說,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一般退休后才能提取,等于市場上有一筆長期穩定資金。因此,不僅能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會使資本市場波動相應減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增加穩定的金融支持,助力經濟發展和養老的雙贏。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分析實行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如何助力經濟發展和養老雙贏的?23.(2024·全國·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材料一 下圖為2022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全國及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材料二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實現共同富裕至關重要。清晰的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基礎。浙江省象山縣貫徹落實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一方面,基于“一戶多宅”整治和詳細的農房權屬調查,象山縣明晰了全城房地歸屬,完成了農村房地一體登記確權。另一方面,象山縣結合產權改革,完善了不動產權證登記制度,并于2018年4月頒發了浙江省首本“三權分置”不動產權證,打消了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改變了過去“想投資又不敢投資”的現象。該縣小百丈村村民也憑借該證書與“安可鄉建”團隊簽訂協議,實現了財產增收。象山縣通過確權頒證厘清了“三權分置”各方的權責邊界,在明確了宅基地的基本保障職能的同時,也為宅基地的財產功能實現提供產權依據,避免后續因產權問題而產生的糾紛,鞏固了共同富裕制度運行基礎。(1)有人認為,只有國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才能解決材料一反映的主要問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對該觀點加以評析。(2)結合材料二,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闡明有效實現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律基礎,并談談進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詳解】C:圖中信息顯示,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反映了我國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月平均失業保險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持續增長,反映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故C選項符合題意;A:社會保障體系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要素構成,圖中信息只涉及社會保險的有關情況,沒有涉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故排除A選項;B:國家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并非每個公民享有的社會保障權益都是相同的,故排除B選項;D: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要通過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等渠道來實現。社會保障是再分配調節機制的重要手段,不是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故排除D選項。故本題選C。【點睛】2.C【詳解】①: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①說法錯誤。②:慈善是社會公益事業,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在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正確。③:慈善可以通過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③正確。④: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不屬于再分配調節手段,④不選,故本題選C。【點睛】3.D【詳解】A: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是為了增強我國市場吸引力、競爭力,而不是為了“擴大我國對外投資規模”,A傳導錯誤。B: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這會使得銀行留存資金減少,減少貨幣供給量,而不是增加貨幣供給量,B傳導錯誤。C: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促進要素自由流動,一定程度上會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C傳導錯誤。D:整合國有企業資源,有利于優化國有經濟結構,進而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D傳導正確。故本題選D。【點睛】4.B【詳解】①:養老保險基金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五統一”,有助于統一數據,實現全國養老保險數據的集中管理,提升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全國匯聚數據優勢,①符合題意。②:材料沒有涉及加大社會保險費對個人所得稅的抵減作用,②排除。③:養老保險屬于社會保險的一種,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險,而非社會救助,③排除。④: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既無地區差別,也無行業差別,充分體現制度公平,有利于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公共服務能力,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點睛】5.C【詳解】①:發放育兒補貼,可以減輕育兒經濟壓力,提升人們的生育意愿,但與“減輕稅費負擔”無關。①排除。②:延長生育假期,可以延長父母陪伴、照料嬰幼兒的時間,為其提供時間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父母生育、養育孩子的經濟成本,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育意愿。②符合題意。③:普惠托育是指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按照政府指導價格提供的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托育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是“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也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③符合題意。④:從長期來看,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有利于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④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6.C【詳解】①: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不屬于社會福利,因此醫保改革不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①傳導錯誤。②: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有利于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②傳導正確③: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滿足的是居民的基本保險需求,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的是商業保險,因此,醫保改革不能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③傳導錯誤。④:實現藥品集中采購,是國家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有利于降低居民醫療負擔,④傳導正確。故本題選C。【點睛】7.A【詳解】①:政府通過大量設置的不同類型的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挖掘了更多就業潛力,有助于落實保就業目標。故①符合題意。②: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由于各種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公民,給予財物接濟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材料不涉及社會救助和救助形式問題。故②排除。③: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這表明政府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增加了群眾收入來源。故③符合題意。④:材料不強調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故④排除。故本題選A。【點睛】8.D【詳解】①:應保盡保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①錯誤。②:完善社會保障不是初次分配,而是再分配,并且該《條例》實施的目的不是為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②錯誤。③:《條例》規定了社保領域的失信認定和記載制度。可見該條例的規定是基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明晰,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③正確。④:我國施行《社會保險經辦條例》《條例》從行政法規的高度,為解決當前存在的不同社保險種的經辦制度“碎片化”參保人就業和遷徙時社保關系轉移接續不暢等問題提供制度保障。說明該條例的規定是基于促進人才自由流動,激發經濟活力的需要,④正確。故本題選D。9.A【詳解】①: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說明有助于補齊養老保險短板,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①正確。②:個人養老金實行賬戶制,個人可以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說明有利于引導居民穩健投資,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②正確。③: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屬于社會保障,③不符合題意。④:第三次分配是指主要是指慈善事業,是對于政府調控的補充。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屬于第三次分配,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0.C【詳解】②③:新版醫保目錄新增了126個藥品,提升了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談判或競價藥品平均降價61.7%,預計未來兩年將為患者減負超400億元。可見,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旨在引導藥價回歸合理,化解藥品供需矛盾,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②③符合題意。①:材料不涉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①排除。④: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會減輕群眾用藥負擔,但是不會提高社會福利水平,醫保屬于社會保險,不是社會福利,④排除。故本題選C。11.B【詳解】①:該《管理辦法》的出臺對長護險評估機構、評估人員、評估標準、評估流程等作出了規定,這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①正確。②:該《管理辦法》的出臺是為了保障失能人員的合法權益,并不能增加貧困人員家庭的經濟收入,②排除。③:該《管理辦法》的出臺與拓寬居民的投資理財渠道無關,③不符合題意。④:“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是長護險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據”,出臺管理辦法,以規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這是社會保障制度補短板的重大舉措,④正確。故本題選B。12.B【詳解】①③: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有利于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①③符合題意。②: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得到的收入。通過慈善捐助獲得的收入不屬于財產性收入,②不符合題意。④:社會保障具有社會互助功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利,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B【詳解】①:針對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同質化較為明顯,產品吸引力不足的問題,相關企業要創新產品供給,進一步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選擇,有效滿足投資者個性化偏好,①正確。②:材料強調個人養老金供給端存在問題,不涉及需求端,因此,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公眾樹立養老理財觀念不是解決材料中問題的針對性措施,②不符合題意。③:針對“缺少產品全面展示、便捷繳費扣費的平臺”問題,要優化客戶服務,提升投資者購買和持有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體驗,③符合題意。④:個人養老金產品屬于理財產品,其收益是由市場決定的,具有一定風險,“保證高額收益”的說法錯誤,④錯誤。故本題選B。14.A【詳解】①②: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增進老年人福祉符合解決養老與健康服務的供需矛盾的問題導向,①②符合題意;③: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應該是政府而非企業,③不選;④:社會優撫是國家和社會對軍人、烈士及其家屬提供物質照顧和精神撫慰,④錯誤。故本題選A。15.B【詳解】①:社會保險費一般由國家、用人單位和被保人三方共同承擔,推進企業吸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可降低企業用工成本,促進用人單位穩定崗位、擴大就業,①推導正確。②: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屬于再分配,②說法錯誤。③: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可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確保”一詞夸大了其作用,③說法錯誤。④: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關乎困難群眾幸福冷暖,關乎社會公平正義,④推導正確。故本題選B。16.A【詳解】①②:材料反映了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從表格可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鎮居民;從注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2%,可知勞動性收入是我國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①②符合題意。③:勞動報酬屬于初次分配,故③錯誤。④:材料未體現經濟發展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關系,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7.B【詳解】①:該選項闡釋的是釋放數據價值的原因,①符合題意。②:“已經很完善”的表述與事實不符,②說法錯誤。③:該選項闡釋的是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意義,③符合題意。④:數據要素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不會取代傳統生產要素,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事實,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8.D【詳解】②④: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體現,便民利民,有利于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實現社會公平正義,②④正確。①:該《條例》的實施促進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便民利民,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但是沒有滿足居民多層次社會保障需求,①不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優化社會保險經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涉及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的關系,③不選。故本題選D。19.D【詳解】A:題干強調我國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涉及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故A不符合題意;B:題干強調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不體現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量力而行,故B不符合題意;C:題干強調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不體現完善社會保障要做到權責明確,各方合理分擔責任,故C不符合題意;D:我國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這表明我國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織牢沒有漏洞的社會保障網,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0.D【詳解】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說明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但不能表明農村共富水平不斷提升,①不符合題意。②:表中利用外資情況的增幅只能表明利用外資量的變化,不能體現利用外資增長推動國際循環是否有質的優化,②排除。③:2023年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數據,表明其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③正確。④:從表中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以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較高增幅,增強了國內循環的內生動力,④正確。故本題選D。21.①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調整基本養老服務的對象、內容、標準等,有助于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與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②辯證思維能夠科學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用整體性的辯證思維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有助于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總體目標。③但政府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全能的。政府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旨在提供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不可能滿足所有養老服務需求。④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做到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而不是面面俱到。【分析】背景素材:《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考點考查: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辯證思維的特征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評析題,需要調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辯證思維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從意義、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答題思路一般是先作出判斷,再解釋合理部分,然后解釋不合理部分。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基本養老服務的對象、內容、標準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十四五”時期重點聚焦老年人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可聯系教材知識堅持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關鍵詞②:基本養老服務是旨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包括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內容→可聯系教材知識堅持整體性的辯證思維;關鍵詞③:做到面面俱到、時時更新→可聯系教材知識政府是有限政府,基本養老服務是旨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不可能滿足所有養老服務需求。而且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要做到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而不是面面俱到。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2.①激發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個人養老金制度增加了居民的未來收入預期,提升了消費能力和信心,進而促進了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拉動了經濟增長。②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社會保障能力。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擴大了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提高了社會保障的水平和可持續性,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可靠的生活保障。③助力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個人養老金資金作為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能夠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減緩市場波動,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推動其健康發展。④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動了金融機構推出更多符合個人養老金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豐富了金融市場的供給,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考點考查:消費、投資、社會保障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消費、投資、社會保障的有關知識,從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養老金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統稱個人養老金產品)→可聯系教材知識激發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關鍵詞②:從個人角度來看,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有利于增加退休后收入,緩解養老壓力,為人們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可聯系教材知識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關鍵詞③:對金融市場來說,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一般退休后才能提取,等于市場上有一筆長期穩定資金→可聯系助力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3.(1)①材料一反映的主要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②國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解決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③解決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從收入分配角度看還需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堅持公平和效率原則,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從其他角度看還需要破除城鄉資源流動壁壘,多渠道擴大就業,提升農村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公共服務等,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2)①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農村宅基地被征收征用的,農民有權獲得合理補償。②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利于明晰宅基地產權,促進財產的保護、流通和使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推動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建設。【分析】背景素材:黨的二十大報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考點考查:我國的收入分配,保障各類物權等相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評析類主觀題,要求對“只有國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才能解決材料一反映的主要問題”這一觀點進行評析,需要調用我國的收入分配的有關知識,首先明確材料一反映的問題,然后辯證的分析該觀點。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根據圖表2022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全國及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可聯系反映的主要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關鍵詞②:只有國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才能解決材料一反映的主要問題→國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解決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合理之處);但解決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還需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堅持公平和效率原則,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多渠道擴大就業,提升農村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公共服務等,說明觀點是片面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第一問屬于依據類命題,要求闡明有效實現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律基礎,說明其法律依據即可;第二問屬于意義類主觀題,要求談談進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意義,需要調用保障各類物權的相關知識,從意義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浙江省象山縣貫徹落實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可聯系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關鍵詞②:清晰的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基礎;象山縣明晰了全城房地歸屬,結合產權改革,完善了不動產權證登記制度,打消了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改變了過去“想投資又不敢投資”的現象,實現了財產增收→可聯系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利于明晰宅基地產權,促進財產的保護、流通和使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推動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建設。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