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地理核心考點38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地理核心考點38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學案

資源簡介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點38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
【主干知識】
1.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1)交通條件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①表現: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干線擴展,這些交通干線也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②實例:株洲沿鐵路發展;筑波沿中軸線呈南北狹長的帶狀形態。
(2)交通線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變化的影響
表現 實例
交通線的發展會帶動 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嘉興的城市形態隨水路和陸路運輸的發展而變化
交通線的衰落也會影響 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 沿京杭運河的城市因運河淤塞、海運發展和京滬鐵路建成而發展緩慢,保持沿河伸展的空間形態
2.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1)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
區域 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商業網點密度
山區 地勢起伏大,交通運輸線路稀少,交通運輸方式單一 小
平原 交通便利,商業網點沿公路分布 大
(2)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商業網點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場最優原則,分布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優原則,建立在市區環路邊緣或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如下圖所示。
(3)對商業中心的影響
①大城市商業中心的形成和布局,與交通運輸的發展和變化密切相關。
②集鎮:在交通要道上發展起來,交通線路的改變常會引起集鎮的繁榮或衰落。
〖圖文拓展〗
1.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不僅包括房屋建筑,還包括與居住直接有關的其他生活設施和生產設施。一般將聚落分為鄉村和城市,有不少城市是在鄉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鐵路建設與石家莊的發展
20世紀初,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由于石家莊至太原、北京到漢口鐵路的修建,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地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3.商業網點分布的交通最優原則
商業網點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場最優原則,分布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但許多商業網點遵循交通最優原則,建立在市區環路邊緣和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
交通運輸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某城區聚落空間形態變化示意圖
由圖可知,該城區早期沿河流布局,是因為早期水運便利;擴展后的城區向鐵路沿線方向延伸,是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帶來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影響聚落形態的變化
2.交通線的變化影響聚落形態和發展速度
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至關重要。一般而言,商業網點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購物者,所以很多商業網點的建立以交通最優為原則。山區交通閉塞,交通方式單一,商品流通困難,商業網點少,且多分布在公路沿線;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商業網點密度明顯大于山區。
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選址的影響
2.交通運輸對商業中心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3.商業網點區位的判讀方法
看城市地價高低 在地價最高處,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務區, 在次高峰處,可能布局次級商業區
看城市路網密度 城市路網密度大的地區,人流、物流量大,商業網點密集
看城市道路網格布局 城市干道與市區環路交會處,交通便利, 便于人員流動和商品貨物集散,成為合理布局商業網點的理想區位
看建筑 的密度 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區地價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務區
看車流量 白天車流量大、停車頻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業密集地區
【典例演練】
一、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某都市圈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形態關系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丙分別是( )
A.市區地鐵、市郊鐵路、高速鐵路 B.市郊鐵路、市區地鐵、高速鐵路
C.市區地鐵、高速鐵路、市郊鐵路 D.市郊鐵路、高速鐵路、市區地鐵
2.軌道交通發展帶來的影響是( )
A.都市圈內部通勤距離縮短 B.近郊工商業沿交通線集聚
C.中心城區的環境質量下降 D.遠郊城鎮呈連續帶狀發展
【答案】1.A 2.B
【解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軌道交通主要聯系中心城區和距離中心城區較近的近郊,且站點密集,應為市區地鐵;乙軌道交通主要聯系中心城區、近郊和距離中心城區較近的遠郊及周邊城鎮,應為市郊鐵路;丙軌道交通站點較少,且延伸距離較遠,應為高速鐵路。綜上所述,A對,BCD錯。故選A。
2.軌道交通的發展不能縮短都市圈內部通勤距離,A錯;軌道交通的發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區沿線交通通達度,促進產業沿軸線集聚,B對;地鐵等軌道交通的發展可以減少私家車的出行頻次,改善中心城區環境質量,C錯;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遠郊空間呈珠鏈發展,D錯。故選B。
【點睛】軌道交通是指運營車輛需要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一類交通工具或運輸系統,國家標準《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詞術語》中,將城市軌道交通定義為:通常以電能為動力,采取輪軌運轉方式的快速大運量公共交通的總稱。隨著火車和鐵路技術的多元化發展,軌道交通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類型,不僅遍布于長距離的陸地運輸,也廣泛運用于中短距離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浩吉鐵路,全長1813.5公里,是國家“北煤南運”最長的運輸通道。截至2023年12月,浩吉鐵路煤炭總運量近1.8億噸。近期,浩吉鐵路“捎腳運輸”優質水源,以減少空車返程造成運力與運費的浪費。下圖為浩吉鐵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浩吉鐵路沿線難以觀賞到( )
A.皚皚冰川 B.茫茫黃沙 C.青青草原 D.滔滔黃河
4.建設浩吉鐵路的重要意義是( )
A.擴大煤炭“海轉鐵”運量 B.促進文化遺產保護
C.實現廢棄物質資源化 D.優化煤炭空間配置
5.推測浩吉鐵路“捎腳運輸”優質水源的主要工具是( )
A.集裝箱液袋 B.大型塑料儲水桶
C.罐式集裝箱 D.高強度玻璃罐
【答案】3.A 4.D 5.A
【解析】3.浩吉鐵路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南至江西吉安,經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穿過的呂梁山脈、中條山脈、秦嶺山脈等山地都沒有冰川發育,沿線難以觀賞到皚皚冰川,A符合題意;浩吉鐵路北起內蒙古高原,經過毛烏素沙漠,途中兩次穿過黃河,可以觀賞到青青草原、茫茫黃沙、滔滔黃河等景觀,BCD與題意不符。故選A。
4.浩吉鐵路不連接海洋,不能擴大煤炭“海轉鐵”運量,A錯誤; 浩吉鐵路“北煤南運”的運輸通道與文化遺產保護關系不大,B錯誤;浩吉鐵路主要運輸煤炭、“捎腳運輸”優質水源,不能實現廢棄物質資源化,C錯誤;浩吉鐵路是國家“北煤南運”最長的運輸通道,可以優化煤炭空間配置,D正確。故選D。
5.集裝箱液袋是一種新型的液體運輸方式,可利用火車集裝箱運輸水資源,方便且節省投資,A正確;大型塑料儲水桶笨重,且不適合鐵路集裝箱運輸,B錯誤;罐式集裝箱造價高、投資大,C錯誤;高強度玻璃罐造價高、投資大,不適合運輸水資源,D錯誤。故選A。
【點睛】浩吉鐵路的開通運營,有利于促進西部地區資源開發,保障鄂湘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增強中國鐵路能源運輸南北通道能力,對于擴大煤炭“公轉鐵”運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浩吉鐵路的建成,對完善區域路網布局及華中“中三角”地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與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考古研究發現,從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和農牧業擴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兩個主要通道。如圖為“歐亞大陸農牧業擴散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為東西方農牧業擴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地廣人稀有利于東西方農牧業擴散
B.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
C.與東西方農牧業中心生產條件相似
D.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
7.距今2200年以前,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據此可推斷出( )
A.“草原之路”農業生產規模達到極限 B.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模式更加多樣
C.中亞地區的適農生產區域整體向東移 D.西亞種植業規模超過畜牧業生產規模
【答案】6.D 7.B
【解析】6.由圖可知,歐亞“草原之路”,沿線沒有高大的山脈,地勢相對平坦,地理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D正確;地廣人稀,不利于東西方農牧業交流,A錯誤;由圖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的路線上,B錯誤;由圖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業為主,而東亞農牧業中心為以種植業為主,其生產條件并不相似,C錯誤。故選D。
7.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類型更加多樣,模式更多,B正確;由圖可知,“綠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較近,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與“草原之路”農業生產規模達到極限關系不大,A錯誤;中亞地處大陸內部,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適合種植業發展,適農生產區域受氣候的影響不會向東移動,C錯誤;西亞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適合發展種植業,以畜牧業為主,只是在綠洲地區發展種植業,其規模較小,D錯誤。故選B。
【點睛】通過對比古氣候記錄和農牧業擴張歷史,發現農牧人群的擴散是推動新石器時代草原之路-綠洲之路沿線地區生業模式時空變化的主要動力,青銅-早期鐵器時代跨大陸交流網絡的建立和強化加速了生業模式空間格局的變化。
泛亞鐵路是“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重點項目,其開通有利于促進中南半島區域開發結構的一體化和高級化。圖示意泛亞鐵路開通前后中南半島的區域開發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8.泛亞鐵路開通前,中南半島在東西、南北方向上的交通連接強度存在差異,最主要的自然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植被
9.泛亞鐵路對中南半島區域開發結構的影響有( )
①北部地區發展程度高于南部
②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區的發育
③國家間的交通優勢差距縮小
④支撐環泰國灣區域開發結構的網絡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A 9.C
【解析】8.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西方向上的交通受到地形的影響,交通弱,A正確;氣候、河流、植被對東西方向上的交通影響較小,BCD錯誤。故選A。
9.讀圖可知,泛亞鐵路的建設,有利于中南半島區域開發結構的網絡化,特別是環泰國灣區域開發結構的網絡化,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區的發育,②④正確。泛亞鐵路開通使南部地區交通網格化,發展優勢更加明顯,①錯誤。國家間的交通優勢差距擴大,泰國等優勢更加明顯,③錯誤。故選C。
【點睛】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地勢北高南低,山脈多南北走向,河流自西向東流,呈現出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
通達指數可評估跨海通道建設節約的旅行時間。2022年,滬舟甬、滬甬兩大生態型跨海通道均被納入國家級交通規劃。下圖示意滬舟甬、滬甬跨海通道建成后對私家車可達性影響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相比于滬舟甬跨海通道,滬甬跨海通道建成后( )
A.寧波、上海的受益更大 B.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
C.更便于游客到舟山旅行 D.縮短南京市通勤時間
11.生態型滬舟甬跨海通道建設難點不包括( )
A.施工水域交通安全風險大 B.海域較封閉,自凈能力差
C.破壞海底生物的棲息環境 D.板塊交界處,地質不穩定
【答案】10.A 11.D
【解析】10.讀圖可知,相比于滬舟甬跨海通道,滬甬跨海通道建成后,寧波、上海處是通達指數增到2,說明寧波、上海的受益更大,A正確;影響范圍北部有所減小,B錯誤;滬舟甬跨海通道更便于游客到舟山旅行,C錯誤;滬舟甬跨海通道縮短南京市通勤時間,D錯誤;故選A。
11.讀圖可知,生態型滬舟甬跨海通道跨越杭州灣,易受潮汐的影響,施工水域交通安全風險大,海域較封閉,自凈能力差,建設易造成水污染;跨海修建,易破壞海底生物的棲息環境,ABC不符合題意;該地位于板塊內部,地質穩定,D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因素主要有區位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質和水文等;社會因素有經濟、社會、科技和環境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然因素對交通的影響越來越小,而社會經濟因素成為影響交通線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孟買主城區位于孟買島的南部,郊區地處孟買島的北部和島外。早期,孟買城區聯系郊區主要通過穆罕默德大道。隨著車流量增大,當地修筑西高速、東高速,高速公路兩側有城市道路作為輔道,孟買城區向北出城更多經由這兩條高速公路。觀察表明,西高速、東高速制約了孟買沿海“黃金地塊”商業的發展。下圖示意孟買主要路網。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早期,孟買城區聯系郊區主要通過穆罕默德大道,主要目的是( )
A.縮短通行路程 B.促進城市拓展 C.帶動商業繁榮 D.減少環境干擾
13.西高速、東高速制約孟買沿海“黃金地段”商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行人過街不暢②兩側人流規模較小③城區交通擁堵加重④高速公路占用大量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西高速、東高速未經過孟買島最南端,主要因為( )
A.交通需求不足 B.修筑資金短缺 C.東西聯系更強 D.土地供應緊張
【答案】12.A 13.A 14.D
【分析】12.結合材料可知,早期,孟買人流量較小。穆罕默德大道和其他道路相比,是孟買城區聯系郊區的距離最近的通道,通過其主要目的是縮短通行路程,A正確;促進城市拓展不一定都要通過該大道,B錯誤;該大道兩側可能有商業區,但是車輛走哪條道路是自發行為,不一定帶動商業繁榮,C錯誤;該大道是孟買城區聯系郊區的主要道路,人流量較多,對環境干擾較大,D錯誤。故選A。
13.高速公路通過阻礙行人過街,使行人過街不暢,阻礙商業發展,①正確;與城市道路相比,高速公路以過境車輛為主,道路兩側人流量較小,而商業發展對人流量依賴很大,②正確;高速公路一般采用高架等形式,避免十字路口出現,故不會加劇城區交通擁堵,③錯誤;高速公路占用線狀土地,不妨礙兩側商業發展,④錯誤。綜上所訴,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讀圖可知,孟買島最南端為孟買主城區,用地緊張,高速及其輔道寬度較大,占地面積太大,搬遷難度大,D正確;主城區交通需求很大,排除A;孟買的經濟不會支撐不了這段高速修建的開銷,排除B;主城區東西、南北聯系都很強,排除C。故選D。
【點睛】孟買主城區位于孟買島的南部,郊區地處孟買島的北部和島外。孟買用地緊張,由于缺少汽車停車位、交通阻塞以及道路條件總體不佳(特別是在雨季),大部分孟買居民上下班依靠公共交通。商業發展一般最受制于交通和人流量。
機場選址受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土地資源、空城資源及國家宏觀發展需求等諸多因素影響。為增強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空運的準確性、舒適度及安全度,提升其城市吸引力和帶動作用,國家規劃建設上海第三機場,其選址在江蘇南通二甲鎮(圖)。完成下面小題。
15.興建上海第三機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就業機會 B.擴大服務范圍
C.完善交通設施 D.滿足發展需求
16.上海第三機場選址未選擇距離上海較近的蘇州,是因為蘇州比南通( )
A.客貨流量小 B.投資能力差
C.空域資源少 D.土地成本低
17.上海第三機場建成運營后( )
A.南通產業快速升級 B.無錫城市等級下降
C.上海輻射功能增強 D.蘇州經濟發展趨緩
【答案】15.D 16.C 17.C
【解析】15.興建上海第三機場可增加一定就業機會,但遠不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量,不是其主要原因,A錯誤;擴大服務范圍、完善交通設施,其最終目的都是歸結為滿足國家宏觀發展需求,尤其是通過南通增強上海向北輻射帶動江蘇中北部地區的動力,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
16.蘇州比南通人口更多,經濟更加發達,客貨流量更大,投資能力更強,A、B錯;蘇州東西方向瀕臨碩放、虹橋和浦東國際機場,南部離浙江發達地區機場也近,空域容量趨于飽和,若再布局新機場,會降低空運的安全性和便捷度,且會與周邊機場爭搶客貨源;而南通興東機場不是國際機場,航班頻次和航線密度小,所占空域資源較小,且第三機場選址地正北部和東部瀕臨東海,空域資源廣闊,C正確;蘇州人口密度比南通大,經濟更加發達,土地成本更高,是機場未選在蘇州的原因之一,D錯誤。故選C。
17.上海第三機場建成運營后,南通產業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無法使其快速升級,產業升級關鍵要靠人才和科技力量,而非僅靠一座機場的運營,A錯誤;隨著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增強,輻射功能增強,C正確;會帶動蘇州、無錫、南通等周邊經濟的發展且向江蘇中北部地區乃至全國、全球輻射,無錫地級市的等級不會因為上海第三機場運營而下降,B錯誤;蘇州經濟發展也不會因為趨緩,D錯誤。故選C。
【點睛】影響機場修建的社會因素:人口分布與密度:機場的修建需要考慮當地及周邊地區的人口分布和密度。經濟發展狀況:機場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往往有更多的商業活動和旅游需求,因此需要修建機場以支持經濟發展。政策導向與支持: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支持對機場修建具有決定性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制定規劃和政策來推動機場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措施。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城市火車站大多是功能單一的交通建筑,只在線路單側布置站房,導致城市形態單側發展,客觀上形成對城市空間的分隔,甚至成為明顯的城鄉分界。新一代鐵路交通樞紐以車站為核心、高度融合城市功能,形成超級樞紐綜合體,重塑城市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18.許多城市鐵路站房的另一側,幾十年都發展緩慢是由于( )
A.耕地保護 B.可達性差 C.人口外遷 D.城市規劃
19.城市的這種單側發展對鐵路客站的不利影響是( )
A.制約服務范圍拓展 B.導致站點客流減少
C.引發站前交通擁堵 D.造成部分設施閑置
20.目前我國城市推進超級樞紐綜合體建設的最大障礙是( )
A.站、城行政歸屬不同 B.城市土地資源緊缺
C.投資成本大風險高 D.破壞城市生態環境
【答案】18.B 19.C 20.A
【解析】18.由材料可知,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城市火車站大多是功能單一的交通建筑,只在線路單側布置站房,聯系不便,交通可達性差,導致城市形態單側發展,客觀上形成對城市空間的分隔,B正確。耕地保護、人口外遷、城市規劃與其發展緩慢關系不大,ACD錯誤。故選B。
19.結合材料和上題結論可知,早期鐵路對城市空間的限制主要是鐵路造成站區擁堵,秩序混亂,環境條件差,C正確;單側發展不會制約鐵路客站服務范圍拓展,A錯誤;會導致站點客流增加,B錯誤;造成部分設施超負荷運載,D錯誤。故選C。
20.目前我國城市推進超級樞紐綜合體建設的最大障礙是站、城行政歸屬不同;火車站隸屬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屬國企;而城市建設局是當地人民政府主管城市規劃工作的職能部門,屬政府部門,A正確。土地資源、投資成本、破壞生態都不是最大的障礙,BCD錯誤。故選A。
【點睛】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因素: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
二、綜合題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道路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鄉村地區的道路狀況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日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四好農村路”2023年省級示范縣(市、區)的名單,杭州市蕭山區等46個縣(市、區)在列。鄉村山區道路是農村公路網的“毛細管”,也是建設美好宜居家園的重要體現。圖示意浙江省某地山區未硬化道路。
(1)圖中山區道路每年6~7月侵蝕嚴重,試分析原因。
(2)列舉為減輕該地未硬化路面帶來的侵蝕風險可采取的措施。
(3)簡述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答案】(1)自然原因:每年6~7月,正值梅雨季節,降水集中,時間長,強度大;山區道路坡度較大,路面上水流速度較快,加劇侵蝕;人為原因:此時正值農忙時節,路面受農機具壓損破碎,加劇侵蝕。
(2)道路兩側挖排水溝,將水流旁引;坡面上鋪設透水孔磚,減少坡面松散物質的形成;道路兩側植樹種草,減輕土壤侵蝕;被侵蝕路面及時填土壓實,道路邊緣工程加固。
(3)完善交通運輸網,加強區域交流與聯系;促進鄉村資源開發,帶動沿線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
【分析】本題以“四好農村路”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基本知識的能力。
【詳解】(1)每年6~7月正值梅雨季節,這一時期的降水特點主要表現為集中、時間長和強度大。大量的雨水會沖刷山區道路,尤其是那些未硬化的道路。由于山區道路往往坡度較大,路面上水流速度較快,這樣的水流帶有強大的沖刷力,會加劇對道路的侵蝕作用;6~7月也是農忙時節。在這個時期,農民們會頻繁使用農機具進行農業生產活動,這些農機具在行駛過程中會對路面造成壓損和破碎。破損的路面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蝕,從而加劇侵蝕現象。
(2)在道路兩側挖設排水溝,可以將水流從路面旁引開,防止水流直接沖刷路面,從而減少侵蝕的發生;在坡面上鋪設透水孔磚,可以增加坡面的透水性,減少坡面松散物質的形成;道路兩側植樹種草也是一項重要的措施。植被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減輕土壤侵蝕的風險。樹木和草皮能夠吸收雨水,減少徑流,同時它們的根系也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對于已經被侵蝕的路面,應及時進行填土壓實。這可以修復路面的破損部分,恢復其平整度和穩定性。同時,對道路邊緣進行工程加固,如增設擋土墻或護坡等,可以增強道路的抗侵蝕能力,防止進一步的侵蝕發生。
(3)農村公路作為連接城市和鄉村的橋梁,其建設和優化能夠顯著提升農村地區的交通便利性。這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的出行條件,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夠促進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物資流通和信息交流。農村地區往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色農產品,但由于交通不便,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限制。通過建設高質量的農村公路,可以打破這一瓶頸,使鄉村資源得以有效開發和利用。隨著農村公路的完善,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將得以優化和升級。農村公路的完善可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城鄉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隨著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改善,農民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享受城市文明成果,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同時,城市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也將更容易進入農村地區,推動農村地區的現代化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建德市| 阿拉善右旗| 阿巴嘎旗| 正定县| 阜康市| 丹棱县| 曲麻莱县| 栾城县| 沁水县| 峡江县| 微山县| 乐陵市| 香港 | 阳西县| 香格里拉县| 新民市| 板桥市| 武鸣县| 天镇县| 定安县| 满洲里市| 当涂县| 荣昌县| 屏山县| 安多县| 伽师县| 通榆县| 清徐县| 湘西| 井陉县| 万盛区| 皋兰县| 汕头市| 乐陵市| 荔浦县| 江西省| 那曲县| 东乡族自治县| 洪湖市|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