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核心考點 世界其他主要地區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核心考點 世界其他主要地區學案

資源簡介

2024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核心考點 世界其他主要地區
【主干知識】
1.西亞—北非地區
(1)重要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兩洋”:E印度洋、F大西洋。
“三洲”:A亞洲、B歐洲、C非洲。
“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紅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重要海峽:D霍爾木茲海峽。
(2)石油資源豐富
①主要分布區: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②石油輸出路線
(3)匱乏的水資源:氣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爭奪→引發戰爭。
(4)農業發展:以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
(5)文化差異: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2.歐洲西部
(1)自然地理環境
①地形
②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廣布,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③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中部沿海和平原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典型),原因是——位于西風帶,盛行西風帶來豐富水汽;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多東西走向,有利于西風深入內陸;大陸西側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海岸線曲折,受海洋影響大;內陸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等。
④河流:c萊茵河——航運繁忙;多瑙河——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傳統的畜牧業;繁榮的旅游業。
3.撒哈拉以南非洲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陸:地形以高原為主。主要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
②熱帶大陸:氣候炎熱。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依次為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地中海氣候。
③四大河流:a尼羅河(世界最長)、b尼日爾河(西非最大)、c剛果河(兩穿赤道、徑流量世界第二)、d贊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豐富)。
(2)經濟特征:“單一商品經濟”為主。
(3)三大問題——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嚴重
①問題及主要原因
a.人口問題:人口自然增長率居各洲之首。
b.糧食問題: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糧食增長速度,人均糧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東非缺糧最為嚴重。
c.環境問題:人們為了生存,采取了濫砍、亂墾、亂牧,致使環境惡化。
②解決措施: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加強民族團結等。
4.北美地區
(1)地形——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地形區 地形特征 成 因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縱貫南北美洲大陸西部,多山峰、山間盆地和高原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碰撞形成。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東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山勢低緩,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 外力侵蝕
中部寬廣的 中央大平原 南北縱貫、面積寬廣、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河流
①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僅次于里海(咸水湖),居世界第二位。
②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等。密西西比河縱貫美國,注入墨西哥灣,是北美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
③密西西比河的作用:a.航運便利——密西西比河是美國內河交通的大動脈;b.水源、水能豐富。
5.極地地區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
緯度位置 南極圈及其以南 北極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圍 以南極洲為主體,被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所包圍 以北冰洋為主體,被亞洲、 北美洲、歐洲三大洲所包圍
地形 以高原為主 以海洋為主
氣候 酷寒、干燥、烈風 溫度比南極高,降水比南極多, 風速比南極小
資源 礦產(煤、石油)、生物(磷蝦等)、淡水 礦產(石油、天然氣、煤、鐵)、生物
中國科考站 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 黃河站
環境問題 臭氧層空洞
世界重要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1.非洲的氣候
(1)圖解非洲氣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氣候與自然帶的非地帶性現象
非洲氣候的非地帶性現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索馬里半島的熱帶沙漠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幾內亞灣北側的熱帶雨林氣候等。具體成因如下圖所示。
2.西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1)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中,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其表現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小;春季溫度低,秋季溫度高;年、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都比大陸性氣候遲;空氣的相對濕度大,云霧多,降水量的時空分布都比較均勻。
(2)氣候成因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北美地形對天氣、氣候的影響
地形區 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①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急劇遞減;②海岸山脈西側為迎風坡,多地形雨;③海岸山脈限制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東延伸,使它們呈南北向帶狀分布于沿海地區;④落基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高原、盆地為背風坡,加上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呈現荒漠景觀,為半干旱氣候
東部古老的 高原、山地 ①對大西洋濕潤氣流阻擋不明顯,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②東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風,常造成大雪;③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④因東部山地高度低緩,且連續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風可影響到東海岸,夏季從大西洋來的暖濕氣流也可越過高地,進入內陸
中部寬廣的 中央大平原 該地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因為中部平原地區地勢低平,無東西走向山脈,南北開敞,致使南北氣流暢通無阻。冬季極地冷空氣直達墨西哥灣,驟然降溫,形成大風雪寒潮天氣;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北上,使本區中部和東部普遍暖熱
【典例演練】
一、選擇題
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BlackSpur公路(黑馬刺公路)蜿蜒穿過雄偉的灰山森林,高聳的樹冠上升到頭頂百米,高大的山白蠟樹和杪欏是這里的典型特征。它在每個角落都有許多曲線,它將帶您深入郁郁蔥蔥的森林。圖中路牌標明“WhenWet”。完成下面小題。
1.黑馬刺公路最可能位于澳大利亞的( )
A.西北部 B.東北部 C.西南部 D.東南部
2.推測適合在黑馬刺公路作業的戶外活動是( )
A.野外露營 B.荒島生存 C.越野賽車 D.長跑運動
3.夏季周末的黑馬刺公路不適合人們享受森林的寧靜的原因是( )
A.路面較窄,行車不便 B.路面濕滑,事故多發
C.雙休節假,路段擁堵 D.動物出沒,行車危險
【答案】1.D 2.C 3.C
【解析】1.讀題干“高聳的樹冠上升到頭頂百米,高大的山白蠟樹和杪欏是這里的典型特征”可知,這里的山白蠟樹和杪欏是溫帶森林的樹種,澳大利亞的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氣候適合高大的山白蠟樹和杪欏的生長,D正確。澳大利亞的西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西南部是地中海氣候,山白蠟樹和杪欏都不適應在三個地方生長,ABC錯誤。故選D。
2.該道路“在每個角落都有許多曲線”,比較彎曲,人煙稀少,森林茂密,適合在黑馬刺公路作業的戶外活動是越野賽車,C正確,該地森林茂密,為了防止森林火災,不適合野外露營,A錯誤。該地不是荒島,不適合荒島生存,B錯誤。該地人煙稀少,補給點少,路上汽車行駛時視線較差,不適合長跑運動,D錯誤。故選C。
3.夏季周末的黑馬刺公路不適合人們享受森林的寧靜的原因是雙休節假,路段擁堵,很多人來這里旅游、度假,C正確。由圖可知該公路是有行車分隔線的雙向車道,行車方便,A錯誤。該路段材料沒有體現路面濕滑,事故多發,亞熱帶季風氣候也不會使路面濕滑,B錯誤。動物出沒、行車危險與享受森林寧靜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
【點睛】澳大利亞的氣候呈現半環狀分布,澳大利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相對溫和,四季分明,氣候適宜,有利于農業、畜牧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發展。同時,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美麗的海灘和風景名勝,吸引了旅游業的發展和人口流入。
讀世界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4.關于圖示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景觀以熱帶雨林為主 B.地形以平原為主
C.甲、乙兩國均大量出口棉花 D.乙國耕地資源較甲國豐富
5.關于乙國境內河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流量大 B.多“V”形谷 C.流速平緩 D.有凌汛現象
【答案】4.D 5.C
【解析】4.根據圖中經緯度位置、國界線特點以及海陸輪廓可知,甲國為利比亞,乙國為埃及,區域氣候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自然景觀多為熱帶荒漠,A錯;區域地形200米以下區域較少,多數在200-500左右,不是以平原為主,B錯;利比亞棉花出口較少,埃及棉花出口較多,C錯;區域氣候較為干旱,埃及可依賴尼羅河發展灌溉農業,耕地資源較利比亞豐富,D正確。故選D。
5.該河流為尼羅河,該區域位于尼羅河下游,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蒸發旺盛,缺少支流注入,用水量大,導致流量不大,A錯;河流在高山峽谷中多V形谷,該區域位于河流下游,河谷較寬較淺,B錯;該區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水流慢,C正確;該區域為熱帶,終年高溫,河流不結冰,沒有凌汛現象,D錯誤。故選C。
【點睛】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水位及季節變化、含沙量、結冰期、流速。
下圖為某區域某月海平面等壓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圖示區域( )
A.地處亞洲南部、印度洋海域 B.位于板塊生長邊界,多火山
C.島嶼眾多,受海水侵蝕形成 D.受赤道低壓和東南信風交替控制
7.圖示季節( )
A.海水溫度較低,密度較大 B.熱帶氣旋頻發,引發海嘯
C.西部地區盛行東南風 D.海水大致自西向東流
【答案】6.A 7.D
【解析】6.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南亞地區,位于印度洋的北側,A正確。該地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B錯誤。圖示該地島嶼較少,島嶼大多屬于大陸島,C錯誤。該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交替控制,D錯誤。故選A。
7.根據圖中等壓線分布圖可知,陸地氣壓較低,氣溫較高,此時是北半球的夏季,該海域水溫較高,海水的密度較小,A錯誤。該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區,熱帶氣旋較少,且海嘯一般由地震、海底火山噴發等引發,B錯誤。此時是北半球的夏季,圖示西部地區盛行西南風,C錯誤。此時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順時針流動,海水大致自西向東流,D正確。故選D。
【點睛】南亞指位于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南亞以印度洋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南亞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約4千年前,乍得湖面積約30多萬平方千米,水深160多米,是現今的幾十倍,屬于外流區域。如今乍得湖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出,卻是淡水湖,有學者認為其東北部的博德萊洼地是湖泊鹽分的“排泄場”。下圖為目前乍得湖流域水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乍得湖流域南部水系較北部發達,其主導因素是( )
A.大氣環流 B.地形地勢 C.地殼運動 D.洋流性質
9.該學者認為博德萊洼地是湖泊鹽分“排泄場”的依據是( )
①東北部洼地地勢最低 ②東北部季節性河流多
③歷史時期湖泊面積大 ④湖面水位季節變化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如今乍得湖湖水鹽分的“流失”主要通過( )
A.地表徑流 B.地下徑流 C.湖水蒸發 D.居民用水
【答案】8.A 9.D 10.B
【解析】8.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乍得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濕季降水豐富,河流補給量多,水系發達,A對;B、C、D錯。本題選A。
9.結合圖文材料可分析出,由于東北部洼地地勢較低,湖水下滲,往洼地流動,鹽分也會隨著地下水富集至洼地,①對;由圖可以看出,東北部季節性河流比較少,②錯;湖泊面積大與鹽分無直接聯系,③錯;湖面水位季節變化大,說明受乍得湖湖水季節變化影響明顯,也能說明其為乍得湖鹽分的“排泄場”,④對。綜上,本題選①④,即D。
10.結合所學知識及圖文材料可知,乍得湖沒有地表徑流流出,鹽分無法通過此方式流失,A錯;乍得湖鹽分排除主要是以地下徑流的方式流到其他地勢較低的洼地,B對;湖水蒸發不會導致鹽分流失,C錯;居民用水主要是利用入湖河水,會直接導致湖泊水量減小、湖面下降,對湖水鹽分含量影響較小,D錯。綜上,本題選B。
【點睛】影響水域鹽度的因素:蒸發量與降水量;溫度;洋流性質;水體封閉程度;徑流注入;結冰與融冰等。
Y企業是我國大型現代化客車制造企業,同時占據著國內專用車(中小學校車、救護車、觀光車等)市場。近年來,Y企業大力投入研發新能源客車,率先打開了國際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大門。2022年11月世界杯期間,由Y企業生產的888輛純電動客車,駛進了位于西亞的“油氣大國”卡塔爾。下一步,Y企業將與卡塔爾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助力卡塔爾實現公共交通轉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Y企業發展多種專用車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產成本 B.共用組裝生產線
C.提供就業崗位 D.提高市場份額
12.Y企業在卡塔爾投入的電動客車,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條件主要是( )
A.滑坡 B.風沙 C.寒潮 D.暴雨
13.未來,Y企業在卡塔爾適宜的發展方向是( )
①建設自有生產工廠②建立智慧交通體系③培訓客車駕駛人員④拓展燃油車市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B 13.A
【解析】11.在國內發展專用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D正確;發展多種專用車在部分零部件采用上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能夠降低生產和研發成本,但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專用車的大小、外觀不一致,不能共用組裝生產線,B錯誤;發展多種專用車能夠提供就業崗位,但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目的,C錯誤。故選D。
12.卡塔爾位于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Y企業投入卡塔爾的客車需要克服當地風沙問題,B正確;滑坡、寒潮、暴雨等災害,卡塔爾較少,故排除ACD。故選B。
13.材料提到“Y企業將與卡塔爾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助力卡塔爾實現公共交通轉型”,由此可以得出Y企業將與卡塔爾政府合作,構建更高階、科技力量更雄厚的智慧交通系統,②正確;在卡塔爾當地建設自有生產工廠能更有利于Y企業客車入駐卡塔爾市場,占據市場份額,①正確;培訓客車駕駛人員屬于服務業,且與是否使用該企業電動客車無關,③錯誤;該企業主要進軍國際新能源客車市場,不會拓展燃油車市場,④錯誤。故①②正確,故選A。
【點睛】卡塔爾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塔爾半島上,南與沙特接壤。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漫長,最高氣溫可達50℃;冬季涼爽干燥,最低氣溫7℃。雨季在冬季,年平均降水量75.2毫米。無重大自然災害,沙塵暴時有發生。
總和生育率是指某個國家和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平均生育的子女數。人口學家認為,要達到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即維持上下代人口的基本平衡,總和生育率至少達到2.1。近年來,印度總和生育率呈下降趨勢。2019~2021年間,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至2.0。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2019~2021年間,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至2.0,說明印度( )
A.人口增速放緩 B.人口負增長 C.人口老齡化嚴重 D.人口紅利消失
15.推測近年來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疫情影響顯著 B.生育觀念轉變 C.生育政策改變 D.經濟發展緩慢
16.印度總和生育率的下降,首先帶來的影響是( )
A.環境承載力提高 B.勞動力職業構成變化
C.人口遷移量下降 D.新出生人口數量減少
【答案】14.A 15.B 16.D
【解析】14.據材料分析可知,維持上下代人口的基本平衡,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2019~2021年間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至2.0,說明人口增速放緩,A正確;總和生育率影響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除了人口自然增長率以外,人口數量變化還與人口機械增長有關,因此僅通過總和生育率下降,無法判斷印度人口是否負增長,且由所學知識可知,印度近年來人口增速較快,沒有出現負增長,B錯誤;印度目前人口增長較快,人口老齡化不嚴重,C錯誤;印度目前勞動力資源豐富,依然處在人口紅利期,D錯誤。故選A。
15.近年來隨著印度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眾受教育水平逐漸提高,生育觀念發生轉變,導致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B正確,D錯誤;材料沒有提及近年來疫情對印度總和生育率的影響,且相較而言,生育觀念轉變是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A錯誤;材料沒有印度生育政策改變的相關信息,C錯誤。故選B。
16.印度總和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速放緩,首先帶來的影響是新出生人口數量減少,D正確;環境承載力與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人均消費水平有關,總和生育率對環境承載力沒有直接影響,A錯誤;新生兒數量減少后,從事嬰幼兒相關的職業的人數減少,但該影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B錯誤;人口遷移量主要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總和生育率對人口遷移沒有直接影響,C錯誤。故選D。
【點睛】人口數量變化與人口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有關。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出生率與死亡率共同決定;人口機械增長率由遷入率與遷出率共同決定。增長率大于0,人口數量增加;增長率小于0,人口數量減少;增長率等于0,人口數量保持穩定,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下圖為“日本北海道區域輪廓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北海道東部海域為航行高風險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多海霧,能見度差 B.多地震,海嘯頻繁 C.火山活動頻繁 D.海面冰山漂浮
18.日本北海道與我國東北平原緯度大致相同,下列選項中,關于兩地差異敘述正確的是( )
A.北海道氣候更寒冷 B.北海道工業基礎雄厚 C.北海道旅游資源豐富 D.北海道降水量較小
【答案】17.A 18.C
【解析】17.由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東部海域位于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匯處,多大霧天氣,能見度低,A正確;該地緯度較低,海面冰山漂浮較少見,對該區域的影響較小,D錯誤;板塊交界處,火山活動頻繁,地震多,海嘯頻繁,對航行有危害,但不是影響日常航行的主要原因,B、C錯誤;故選A。
1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滑雪、薰衣草田等旅游資源豐富,C正確;由于北海道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比較大,北海道比同緯度的東北平原的冬季更溫暖,降水量比東北更多,A、D錯誤;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地區,北海道的工業基礎薄弱,B錯誤。故選C。
【點睛】北海道的旅游資源:在新雪谷和留壽都滑雪,是粉雪愛好者的夢想;綿延不絕的熏衣草田;北海道國立公園的原始大自然等。
二、綜合題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在溫帶草甸草原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呈黑色,富含腐殖質,肥力高的土壤。俄羅斯黑土分布廣闊,黑土區是俄羅斯糧食的主要產區。如圖示意俄羅斯黑土分布。
(1)分析俄羅斯黑土形成與發育的自然條件。
(2)俄羅斯黑土不及我國東北黑土肥沃,推測其原因。
(3)俄羅斯黑土開發不當會出現土壤缺水、干裂現象,就怎樣防治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俄羅斯南部是森林草原帶,草甸草原植物茂盛,為黑土提供豐富的有機質;俄羅斯南部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力較差,大量枯枝落葉難以分解;年復一年,腐殖質不斷積累,發育了肥沃的黑土。
(2)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于寒帶或亞寒帶氣候,氣溫較低,降水較少,不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東北地區長期以來實行了較為合理的農業管理制度,如輪作、施用有機肥料等,而俄羅斯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夠合理,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俄羅斯一些地區的黑土土壤較為緊實,影響了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和養分的保持;
(3)營造防護林,防風固沙,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候;采取措施促進積雪融水和雨水下滲,保持土壤水分;實現休耕輪耕,使黑土得到休養生息,恢復土壤結構,恢復黑土活力。
【分析】本大題以“俄羅斯的黑土”為材料設置習題,涉及了土壤的影響因素、土壤的防治和區域差異等相關知識,重點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綜合思維能力的學科素養。
【詳解】(1)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溫暖,這種氣候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俄羅斯地勢平坦,植被豐富,河流緩慢流淌,豐富的植被覆蓋能夠減緩雨水沖刷,加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因寒冷的天氣分解有機物質較慢,使得有機物質保存下來的較多,年復一年,落葉和殘枝在土壤中分解,轉化為肥沃的腐殖質,土壤更加肥沃,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自然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黑土層。
(2)俄羅斯黑土不及我國東北黑土肥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氣候條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國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而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于寒帶或亞寒帶氣候,氣溫較低,降水較少,不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 其次,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響土壤肥沃性的重要因素,我國東北地區長期以來實行了較為合理的農業管理制度,如輪作、施用有機肥料等,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俄羅斯一些地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不夠合理,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此外,土壤本身的性質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我國東北地區的黑土層較厚,質地較為疏松,有利于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和養分保持。而俄羅斯一些地區的土壤可能較為緊實,影響了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和養分的保持。 綜上所述,俄羅斯黑土不及我國東北黑土肥沃的原因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性質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土壤的肥沃程度。
(3)防治土壤缺水干裂現象就是需要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保持土壤的肥力,防止其板結肥力下降、植物生長受阻等一系列問題。營造防護林,除防風固沙外,還可以改變區域內的氣候,增加空氣濕度,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讓積雪融水和雨水下滲,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而實現休耕輪耕,可以使黑土得到休養生息,防止板結,減緩土壤肥力下降,恢復黑土活力。
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數百萬年前,墨累河從上游流入曼儂湖(古湖泊),在南澳州穿過狹窄的河谷匯入大海。通過對有12000多年歷史的地層的鉆探,人們發現墨累—達令河流域洪水和干旱的寶貴記錄。6000年前,墨累河河口的高海平面發揮著水壩的作用,導致河面升高,形成曼儂湖(咸水湖)。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墨累河的長度經歷幾度變化,后曼儂湖轉為盆地。如今墨累河河口附近設立了五個攔河壩。下圖示意墨累—達令河流域地形、河流分布。
(1)推測曼儂湖轉為陸地的原因。
(2)說明現今墨累河下游的汛期及其形成原因。
(3)墨累河流域荒漠化速度較快,試簡析其原因。
【答案】(1)東部山地隆起,背風帶焚風效應增強,降水減少,河流入湖水量下降,湖水水位下降;氣候變干,湖水蒸發量增大,加劇了湖面的下降;河流帶來的泥沙在湖內沉積,使湖床升高成為陸地。
(2)汛期:12月—次年2月為夏汛,6月—8月為冬汛。形成原因:墨累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夏季降水豐富,形成夏汛;墨累河下游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豐富,形成冬汛。
(3)氣候干燥,降水較少且不穩定;氣溫較高,加上全球變暖,蒸發量大,加劇干旱;人類活動劇烈,開發強度高,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會破環地表植被;人類過度開采水資源,使水資源減少。
【分析】本大題以墨累河水系的演變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外力作用、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湖泊轉為陸地,說明水位下降,湖泊消失,可能伴隨湖床抬升。由材料可知,曼儂湖原是墨累河河口的高海平面發揮著水壩的作用,導致河面升高形成的咸水湖,后轉為盆地,這期間伴隨著大分水嶺的隆起。伴隨著東部山地隆起,背風帶接受來自海洋的水汽減少,焚風效應增強,降水減少,河流入湖水量下降,湖水水位下降;因來自海洋的水汽減少,氣候變干,湖水蒸發量增大,加劇了湖面的下降;因山地隆起,河流落差增大,侵蝕搬運能力加強,攜帶泥沙數量增多,河流帶來的泥沙在湖內沉積,使湖床升高成為陸地。
(2)汛期主要取決于河流補給的時間差異。澳大利亞墨累河流域位于中低緯度地區,大分水嶺海拔較低,沒有積雪和冰雪分布,故墨累河流域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結合澳大利亞半環狀的氣候分布特征可知,墨累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兩季分明,夏季降水豐富,大量補給河流,形成夏汛;墨累河下游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大量補給河流,形成冬汛。南半球的夏季是12月—次年2月,冬季是6月—8月,即現今墨累河下游的汛期有兩個,12月—次年2月為夏汛,6月—8月為冬汛。
(3)荒漠化的原因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由上題分析可知,墨累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是熱帶草原氣候,受大分水嶺的阻擋,水汽較少,降水較少,故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資源短缺,植被減少。當地雖是熱帶草原氣候,但氣候干燥,降水較少且不穩定;當地地處低中緯度,氣溫較高,加上全球變暖,蒸發量大,加劇了干旱;人類活動劇烈,農業開發強度高,為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當地以混合農業為主),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會破環地表植被;當地降水較少,河流水量較少,為滿足農業生產用水,人類過度開采水資源,使水資源減少。伴隨著水資源減少和植被破壞,墨累河流域荒漠化速度較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临夏市| 靖江市| 西畴县| 西畴县| 和平县| 泸定县| 旅游| 宿松县| 安化县| 湖州市| 启东市| 榆树市| 望江县| 临漳县| 册亨县| 广昌县| 和硕县| 东乡县| 庆阳市| 金坛市| 襄樊市| 乌恰县| 晋江市| 昭平县| 平武县| 满洲里市| 衡阳县| 平武县| 合川市| 贡觉县| 高尔夫| 宜良县| 子长县| 遂溪县| 津南区| 遂溪县| 辽阳县| 福贡县| 兴隆县| 新昌县|